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每个孩子都有独一无二的个性气质

孩子拥有独一无二的发展节奏,更有千差万别的个性气质,而很多父母缺乏对多样个性的了解和接纳。

关于个性差异的研究非常多。我认为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是由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及精神病学家亚历山大·托马斯(Alexander Thomas)和斯泰拉·切斯(Stella Chess)所做的那项著名的纽约纵向研究(New York Longitudinal Study,简称NYLS)。这项研究通过追踪133名婴儿直到他们成人,发现大约2/3的孩子可以归为三类之中:难养型、易养型和慢热型。

在另一项研究中,安妮耶·罗滕伯格(Annye Rothenberg)、桑德拉·希契科克(Sandra L. Hitchcock)等人 详细研究了婴幼儿在多个层面的不同表现差异,他们将其分成两个极端的类型,参见下表。在每项对比指标中,每个孩子的表现都是介于这两个极端类型之间的。将所有指标的描述整合起来,我们便会对孩子的个性客观地了解一二。

难养型宝宝

如果你家孩子在很多维度上的表现都接近于第一种的话,那他很有可能属于难养型宝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需求宝宝。罗切斯特大学的心理学家阿诺德·萨摩罗夫(Arnold J. Sameroff)发现,在30个月大时对幼儿进行智力测试,其中得分最低的,很可能是在4个月大时表现出难养型个性特征的宝宝。这很容易理解,很多高需求宝宝的父母在最关键的养育黄金期被他们的高需求折腾得没有耐心、备受挫折、疲惫不堪,也就不可能有精力为他们提供丰富的互动刺激了。这样的亲子关系和教养方式如果持续下去,孩子很容易在未来出现行为适应上的问题。

教|育|观|察

我曾经密切跟踪观察过一位德国空姐妈妈的孩子,她的女儿比我家女儿大3个月。由于两个孩子一起长大,我对比了两个孩子一岁半以前的各种显著差异,发现这位德国小姐姐是比较典型的高需求宝宝,而且也深刻了解了高需求宝宝的父母有多么不容易。

由于小姐姐不抱着就会一直闹,空姐妈妈不得不大半天里不管是做饭还是做家务都得抱着她;由于小姐姐在哪里都会弄出很大动静,不停地探索新鲜事物,空姐妈妈不得不高频率地带她出去玩儿,带她去体育馆。在家时,空姐妈妈会利用小姐姐短暂的睡前时光进行一些安静的亲子活动。比如,小姐姐22个月左右时开始对汉字有了浓厚的兴趣,空姐妈妈就给她做了好多汉字卡,每晚和她做识字游戏。每次识字的时候,小姐姐都表现出少见的专注和坚持。在空姐妈妈的支持和引导下,小姐姐两岁时已经认识几百个汉字了。空姐妈妈告诉我:“高需求宝宝就像一个填不满的杯子,你要一直不停地填啊填,突然有一天,你发现她满了。”

正是因为空姐妈妈一直以极度的耐心和智慧去接纳眼前的孩子,现在两岁多的小姐姐热情、活跃、自信、独立,同时心智比同龄孩子更成熟,同理心很强。有一次空姐妈妈发烧,难受地告诉女儿,她不想再母乳喂养了。一向深度依赖母乳、对自己想要的东西会坚持不懈去争取的小姐姐竟然自此就再也不去掀起妈妈的衣服了。她就这么断奶了!

我们要通过日复一日的长期观察,深入了解宝宝的个性,仅仅是意识到自己的孩子是天生的高需求宝宝,也能大大减少父母的焦虑、内疚和失控感。同时我们还要积极调整方向,摸索与孩子的个性相匹配的教养方式。高需求宝宝不仅需要父母给他最大程度的接纳和包容,还需要父母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养能力,为高需求宝宝提供科学丰富的教养环境,满足他们对爱和新鲜体验的极高需求。

可以这样做

我给难养型宝宝父母的建议是:

1. 多带孩子去户外,让他们多参与消耗体力的活动,帮助他们消耗旺盛的精力。

2. 利用孩子短暂的安静时光,引导他们专注于做一件他们感兴趣的安静活动,让他们慢慢体会专注的美好。

3. 让孩子的日常生活尽量规律、稳定,不要有太大的环境和人事变化。

4. 任何行动前都要提前告知孩子,减轻孩子激烈的对抗反应。

如果父母能以如此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未来也自然会收获高回报,那就是拥有一个像那位德国小姐姐一样精力充沛、坚持不懈、内心敏感细腻、自信温暖的孩子。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真正的高需求宝宝是天生的,但是如果我们没有提前学习和准备,再由不懂科学养育的老人或者月嫂、保姆代为养育,即便我们的宝宝不是天生的高需求宝宝,也很容易被人为“培养”成喂养和睡眠方面都极其困难的“后天高需求宝宝”。

慢热型宝宝

引发研究者兴趣的还有另一种宝宝,就是介于难养型和易养型之间的慢热型宝宝。

慢热型宝宝就是我们常说的害羞宝宝或者内向宝宝。这类孩子可能特别容易受到惊吓,在集体环境中会感到焦虑不安,进入新环境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放得开,等等。

内向并不是缺点,我们不要因为孩子有类似的表现而困惑、焦虑,甚至排斥或者强迫自己的孩子。如果总想改变孩子,试图把他塑造成你期待的样子,那他在未来很容易会出现性格偏差,比如极其内向、害羞、不合群,或出现严重的社交障碍等,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担忧的。

教|育|观|察

我们的女儿个性接近慢热型,在两岁之前,每次带她去体育馆看到那么多活蹦乱跳的小孩,她都会黏在我身边不肯离开半步,我要使出浑身解数来引导她尝试每一种新的体育活动。周围的德国孩子很少有像她这么安静、被动的,但是我从来不会强迫她、埋怨她,只是慢慢地用她能接受的方式引导她逐渐适应新环境和新挑战。

女儿进入德国蒙台梭利1~3岁班级时,不会说一句德语的她,竟然出乎我意料地迅速适应了环境。老师们一致反映她是一个安静的女孩,专注力极强。即使周围的孩子都“疯”了起来,她也能丝毫不受影响地完成眼前的工作,并将教具收拾好放回原位。在老师的鼓励下,她在集体中也逐渐能够放得开,并开始进行更多的合作游戏了。

内向的孩子拥有很多难得的优点,比如他们特别能坐得住、学习很专注、有创造力、细心谨慎、比较不会做错事。如果将内向特质的优势发挥出来,那他们往往能成长为优秀的科学家、律师、艺术家、教育家等。

其实内向个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并没有适应困难,内向的气质与同伴接受度、领导能力和学习成绩呈正相关。而如今受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大家又极其注重那些看似容易导向成功的个性品质,父母和老师对内向个性特质的态度出现了转变,使内向的个性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发展的阻碍。 2 而且遗传因素对这类个性的形成有一定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更是会决定孩子的个性气质是否将持续甚至加强。

因此,我们要为内向的孩子提供与其相匹配的家庭教养环境,多鼓励、引导他们勇敢地探索、发现,多给他们提供正面积极的社交经验,避免让他们在未来出现可能的适应困难。

可以这样做

我给慢热型宝宝父母的建议是:

1. 给予孩子适量的新鲜刺激,帮助他们逐渐克服恐惧,掌握有效的社交技能。如果一味地保护下去,或是刺激过多,都会引起孩子在未来出现社交恐惧。 3

2. 每到一个陌生环境,都要给孩子足够的适应时间,等他们放松下来,逐步地引导他们参与,等他们沉浸其中后,再逐渐退出,但是不要走远,停留在近旁,让他们在回头的时候能看到你。

有的父母不接纳孩子身上的某些特质,往往是因为这些特质与配偶或是自己身上某些不被接纳的部分很像。孩子有让我们失望的个性表现,也有让我们惊喜的个性表现,作为普通的父母,存在喜好没什么对错,但是为了让孩子能够真实地面对和接纳自己,真正做到自信自爱、扬长避短,我们就要学会从内心接纳并欣赏孩子的一切。

不论是高需求宝宝、内向的慢热型宝宝,还是我们未曾提及的具有其他不符合父母期望的某些个性气质的孩子,我们讨论这些的目的不是给孩子贴标签,限制他们未来个性改变的可能性。要知道,在同一类个性群体中,每个孩子都会呈现出不一样的气质。比如内向宝宝不一定符合内向人群的所有表现,他们可能是善谈的,也可能是寡言的。

我们介绍多样的个性气质是为了帮助一些迷茫中的父母少走弯路,了解世界上有很多孩子也拥有和自己的孩子相类似的个性,任何个性都有自身的优势和缺点,孩子属于何种个性完全不能预测他们未来的表现和成就。这样一来,父母可能会更有信心去接纳孩子的与众不同,通过观察和设计,为他们准备好与其相匹配的个性化家庭教育方案,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孩子都扬长避短,在崇尚个性化的未来世界走出独一无二的幸福之路。 mDQP00HTM4OMbMdt9M2ksedvq0dJ+6IUzi6guGI6mMzeeHITtIZeMHkqZ8OHiwS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