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大凡读过《红楼梦》和《源氏物语》的人,有意无意之中,无不惊讶于这样一个事实:《源氏物语》与《红楼梦》竟如此相似,几乎就是一部日本的《红楼梦》。两部不朽巨著所关注的文学母题,展现的人物场景、文化背景乃至作者的人生命运都如出一辙,以致我国大多数熟悉《红楼梦》的读者,细读之下,不禁思疑:《源氏物语》是不是受《红楼梦》的影响而作?但实际情况是:《源氏物语》比《红楼梦》的成书年代早了整整700年,即使与我国明代出现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相比,也要早300多年。在两个不同的国度,相距700年的两个伟大作家,不约而同地写出了如此相似的两部史诗性的文学珍品,确实是人类文化史上一个值得研究的学术之谜。

《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出身于充满书香之气的中等贵族家庭,是一位极富才情的女子,其父是当时有名的和歌诗人,且长于汉诗。作者因此得以自幼随父学习汉诗,并熟读中国古代典籍。她不仅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而且还了解佛经和汉乐。人们研究后发现,《源氏物语》全书所引汉文,涉及《白居易文集》《史记》《汉书》《晋书》《文选》《游仙窟》《述异记》《西京杂记》《战国策》《礼记》《管子》和《元稹诗集》等,其中受白居易诗文的影响最深。紫式部26岁时嫁给比自己大20岁的藤原宣孝为妾,婚后不久,丈夫即病逝。紫式部在孀居五年后入皇宫成为彰子皇后的女官。在经历人生坎坷的同时,紫式部倾心写作这部“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大哀歌,读来特别令人动容,读者似在阅读一部古典静雅而又缠绵哀婉的“哀情小说”。

《源氏物语》书名的“物语”两字,在日语中意为“故事”。物语文学是日本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产生于公元10世纪初的平安时代,与中国古代传奇文学有许多相似之处。而《源氏物语》在艺术上极大地发展了物语文学,是物语文学与和歌文学相结合的最伟大的经典作品,被认为是三千万日本家庭不朽的国民文学,也是东方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尽管我不能完全赞成将两部巨著过于直观地作比较,但在《源氏物语》与《红楼梦》的比较方面,中日两国学者均有大量研究。首都师范大学赵连元先生所著《〈红楼梦〉与〈源氏物语〉之比较》( 东方丛刊》1995 · 第三辑 )一文极具代表性,这里我将其要点摘录于下,以便读者在阅读《源氏物语》时,对比欣赏。

1.《源氏物语》与《红楼梦》都以爱情为主线,创造了两个不同国度的“女儿国”。《源》为“六条院”,《红》为“大观园”。

2.《源》中,与主要人物光源氏息息相关的十二位女性( 葵姬 空蝉 六条妃子 若紫 藤壶妃子 末摘花 胧月夜 明石姬 夕颜 花散里 三公主 )和《红》中所记金陵12钗( 黛玉 宝钗 湘云 元春 迎春 探春 惜春 李纨 秦可卿 妙玉 凤姐 巧姐 一样 ,均演绎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悲剧故事,由此唱出了一首感人至深的末世“大挽歌”。

3.《源》中的主要人物光源氏,与《红》中的主要人物贾宝玉比较,不仅出身相同,而且都是盖世无双的美男子,都极度迷恋女色,都没有“男尊女卑”的观念,却都有“怜香惜玉”的情怀,竟像是一对“双胞胎”。

4.《源》中的主人公紫姬,与《红》中的宝钗一样,均是标准的淑女,也都德才兼备,品德相同,而且命运也相似,最终都成为了封建礼教的殉葬品。

5.《源》和《红》的主人公在经历了一番荣华富贵后,都对人生感到失望,最终看破红尘,遁入空门。

6.《源》与《红》各自所展示的人物画廊中,均有400多个人物,这也是一个巧合。

如此等等,确实令人匪夷所思。

更为有趣的是,日本学者武田宗俊近年来经过仔细研究发现,《源氏物语》的前33回可以分为A、B两个系列(A 系列为第一回 第五回 第七回至第十四回 第十七回至第二十一回 第三十二回 第三十四回 共十七回 ;B 系列为其余的十六回 )。A系列是一个完整而连贯的故事,即从第一回“桐壶”里卖卜者的预言,至第三十三回“紫藤末叶”里的如愿以偿而皆大欢喜。在A系列中,故事的主人公光源氏被描写成一个英俊而极富才情、光芒四射的人物。而B系列则是后来补充安插进去的,其安排了光源氏以失败告终的四个插话。其中出现的主要人物,如夕颜、空蝉、末摘花、玉鬘等,在A系列中完全不曾露面。可见,A、B两个系列的故事主题是截然不同的。读者在欣赏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的同时,不妨将两个系列分开读一读,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感受。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书根据日本小学馆1980年出版的《日本古典文学全集》之《源氏物语》一至六卷而译。本书在翻译和润色过程中,仰承了许多翻译界前辈及红学与源学研究者的才情。考虑到《源氏物语》与中国古代传奇小说和话本,特别是与《红楼梦》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翻译时力求使之在语言风格上具备《红楼梦》的质感,故有极强的古代白话小说的倾向。但相对于《红楼梦》而言,其语言更为清新、恬淡、质朴,使读者能感觉到本书如同一枝经年褪色的樱花。另外还需说明的是,《源氏物语》毕竟诞生于千年之前,原作在结构上显得有些庞杂、冗长,对某些场景和人物心理的描写略显单调、拖沓,在翻译时,为了尽量强化该书的小说性,对有损于作品艺术完美性的不足之处格外追求达、雅,译者苦心是否妥当,还望读者指正。

姚继中
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桂园1号 rSURpS6n6QVP7qqhoPMJGXdIoAxxAqK9BdYS9CgVno+yMCiI/oMTeGldw2F729N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