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死记硬背要不得

学习数学的诀窍——“记不住”

“学习数学都有哪些诀窍啊?”

每次有人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都会这样回答:

“学习数学的诀窍就在于记不住这三个字。”

我之所以会这么说,是有深层次含义在里面的。

当人们想要记住某件事情的时候,他就不再思考了。

“为什么是这样?”

“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解题?”

“真的是这样的吗?”

因为停止了思考,像这一类的疑问也就不再产生了。

很多人一想到数学就头疼,认为学数学就是死背公式和解题方法。实际上,通过记住数学公式和解题方法来解题,这和学习数学的本意是相背驰的。这样是肯定学不好数学的。

为什么要学数学?

“为什么非得学数学呢?”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疑惑呢?

确实,在数学当中有很大的一部分内容,像三角函数、数列、向量这些东西,都和我们日常生活联系不上。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把数学列为义务教育当中的必修科目呢?

我认为, 提高一个人的数学水平,就是在提高一个人的逻辑判断能力。通过对数学的学习,使你能够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

这是精神层面上的提高和养成,使你能够有条理的去思考每一件事情,我认为这才是学习数学真正的目的。而三角函数也好,向量也好,因数分解也好,都是一种形式,其根本目的还是在于培养一个人的逻辑判断能力。

如果你养成了一看到什么就想背下来的毛病,那么对逻辑判断能力的提高是有很大阻碍的。

为了不失去学习数学的本意,为了理解数学学习的本质,请不要再“死记硬背”。

在这里,请让我引用一段我最喜欢的爱因斯坦的名言:

“能忘掉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才算是教育。因为在校园里接受的只是最基础的教育,学到的只是书本上的知识。要想真正学到人生最有用的知识,就要自己去感悟,在实践中获得经验与灵感。”

数学=枯燥乏味?

请你回忆一下,学生时代的你,在每次快要考试之前,是怎样学习数学的呢?

是不是每次都先去背那些数学定义、数学公式和解题方法,然后再大量做题?

像这种定期测验的题目,往往和教科书以及练习册上的题目大同小异。老师在出题的时候,考虑到的不是学生们的数学能力,而是要检测他们在这一段时间内的勤奋程度。至少,在历年的高考数学当中,你是找不出什么“新气象”的。

此外,强制性的去背那些数学定义和数学公式,它们就会失去原本的魅力,沦落为枯燥乏味的数字符号的排列。

没有任何用处,又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自然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并且,我想还没有哪个人能把乏味的事情做得有声有色。

不要去记解题方法

有没有一种既能够扎扎实实的学好数学,又能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尽可能的感到轻松愉快的方法呢?

答案是:有的。那就是你不要“总想着去记住它”。

也就是说,在你学习一样的新东西的时候,尽量不让自己去刻意的死记硬背,而是要找出它们背后所蕴含的“原理”。

想必大家都知道求三角形面积的数学公式,那么我们就拿这个公式来举例子,从而来探讨一下如何“不去刻意的去记住它”。

求三角形面积的数学公式:

底×高÷2

求三角形面积的数学公式是这样的吧?那么为什么通过这个公式就能求得三角形的面积呢?

“这个问题我倒是没有想过……”

“我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就是这么教的……”

这就是错误的数学学习方法的开端。

当然,也有人会回答:

“那是因为三角形的面积是相对应的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那么我又要问了,

为什么四边形的面积运算公式就是“底×高”呢?

要想回答出这个“为什么”,那么你就必须对计算面积的数学定义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让我们先来算一下,在下面这个图形当中,包含了多少个基准的小正方形(比如1cm 2 的正方形)。

在下面的图片当中,每一个格子,长和宽都是1cm。

图片上的长方形,长(底边)为8cm,宽(高)为5cm。

在长方形当中,横着数一排是8个正方形的小格子,竖着数一列是5个。那么,在这个长方形里面,总共有多少个正方形小格子?

8×5=40个

因为1个小正方形格子的面积是1cm 2 ,那么长方形的面积就是40cm 2

那么,在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时候,

我们就能够用“底×高”的方法来计算。

那么,平行四边形又怎样计算面积呢?

在这个平行四边形当中,有许多正方形小格子是不完整的,那么我们就很难数得出它包含了多少个正方形小格子。那么,我们将它进行如下变形:

这样一来就和先前的长方形变得一样了:

底×高

那么它所包含的小正方形的个数,很快就能算得出来。

接下来,我们再回过头来说三角形。

与平行四边形同样的道理,因为有许多正方形小格子是不完整的,所以我们就很难数得出它包含了多少个。如下图所示,我们将这个三角形逆向翻转过来,

这样一来,就和之前的平行四边形是一样的了。

那么,我们就可以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

底×高

然而,图片当中的平行四边形是由最初的两个三角形合起来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最初的三角形面积的2倍。那么三角形的面积就应该为:

底×高÷2

怎么样?你有什么感触没有?

这就是三角形面积公式背后的原理。如果你能够理解整个原理,那么,三角形面积公式也好,四边形面积公式也好,就没有死记硬背的必要了。同样,关于梯形的面积公式:

(上底+下底)×高÷2

我们也可以举一反三,从而轻易的找出背后的“原理”。不仅仅如此,像这种思考方式(通过对小面积单元格的叠加计算,从而得出整体的面积),对于即将要学到的“积分”课程,想必同样会在理解上给你带来很大的帮助。

如果不想死记硬背数学定义和公式,那么在一开始,你就必须要找出它背后所蕴藏的“原理”。另外,你不能仅仅只是理解这么一个数学定义,还要搞明白它与其他的数学定义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这就需要你对这些原理有着全面性的掌握。

再者,当你掌握了数学公式背后所蕴含的原理的同时,好奇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你自然会感觉到:

“哦,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还真是有意思啊!”

继而让你感觉到其实学习数学也很有趣,这也是“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所能带来的趣味性。当你搞懂了某个数学公式背后的原理之后,想一想,如何才能活学活用,而不是刻意的去死记硬背,这就是学习数学的关键诀窍。 4LaxVSMfTgLgxcNd3EksgFP6JKvR8fXNJ/rfiBAZoe8L8rbwmZ9E6HS09mPv3h3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