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章 清晰表达第二原则:诚实

每当谈到诚实,人们的印象始终是有关于伦理和道德。这并不正确。诚实与生产力有关,对人际沟通和思想的进步都有影响。在缺少诚实的企业中,解决问题的时间就会被延长。在拥有诚实和清晰表达文化的企业中,问题会马上被拿到台面上来,使其得到顺利解决。

在开始谈论诚实之前,先说说谎言。哪里最容易撒谎呢?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法庭上、婚姻登记处以及葬礼上,充斥着最多的谎言。而俾斯麦的说法是:选举前、战争中以及被捕后。

在面试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撒过谎,但他们当中鲜有因此被解雇的。那么,现在请想象一下,如果在面试中有一位诚实的人,诚实到近乎残忍,会是怎样的情况。

Karrierebibel. de网站的博客作者约亨·麦收集并公开了一批针对面试问题的过分诚实的回答。这里是一些范例:

提问:您怎样看待自己接下来的五年?

嘿!这是什么鬼问题?我们两个都知道:五年后,我只想躺在地中海边的沙滩上,喝着您为我调制的鸡尾酒。

提问:您在工作中喜欢团队协作还是独立工作?

近几年来我发现,自己完全不喜欢工作。在团队中,我只想将任务分派给其他成员。

提问:说说您自己吧!

我想,我已经把个人简历交给您了,您没有读完?

提问:我们为什么要录用您?

当我在硕士论文中为您完成了一项研究之后,您将它卖给了您的客户。而我呢,近两年只能为了600欧元的月薪,以实习生的身份工作。最近因为个性上的横冲直撞而被解约……

面试中的经典提问:您最大的弱点是什么?

以前我是大卫·哈塞尔霍夫 的头号歌迷,但现在却改为沉迷在米歇尔·温德勒 的音乐中。

对于最后那个问题的“诚实”回答也可以理解为:我怀孕了。

好吧,做个区分:诚实,过分的诚实。对于清晰表达来讲,诚实就足够了。

诚实并不意味着说出那些未经过滤的,刚巧在脑中作祟的内容。说实话,没必要说出我们全部的想法,说出的内容刚好说明我们所思考的即可。

如果有人在所有事上都喋喋不休,一定是令人讨厌的。将脑中所想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停地倾诉给别人,那不是清晰表达,而那些被透露出来的个人隐私也不是某种“清晰明确”所需要的诚实。但至少,诚实意味着要不断地冒犯他人。当谈到第五个也是清晰表达的最后一个原则——“同理心”时,我们会再回到这个话题上来。

诚实,意味着别人知道他们自己的位置,与此同时,他们也想知道他们与我的对应关系。我应该向他们提供必要的信息,不应该有任何隐瞒,也不应该选择性地描述,否则会产生误会。

但这种诚实会造成伤害。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有人对某种状况或某人做出了错误的期盼,那么现在就必须纠正。

举个面试者的例子,他已经通过了两轮面试,非常有希望得到这份工作。看来一切都很顺利,但最后他被拒绝了,理由如下:“我们对您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您在这一领域还没有足够的经验。”这份拒绝是诚实——而痛苦的,但它诚实得并不过分。比这更糟糕的是,面试者被搪塞过去,或者被隐瞒了真正原因,这样的话他就会一直纠结于为什么没有被录用。这诚实而痛苦的拒绝是有用的反馈。面试者可以反思自己,积累更多的经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继续努力,找机会应聘更好的工作职位。

诚实是所有人际关系的基础

为什么没有诚实就没有清晰表达?当我这样自问的时候,首先明确的是,诚实是人际关系的基础。虽然在伙伴关系、朋友关系、雇佣关系、商业关系和客户关系中存在着不同,但这丝毫不影响诚实本身。诚信是所有关系的基石。

诚实建立信任。如果在企业中缺乏诚实,则会失去相互信任与相互尊重。在被不信任的氛围所笼罩的地方,是不可能存在清晰明确的。由于身份和职位的关系,很多人的发言都经过了三番五次的筛选,这其实等于什么都没有说。

律师、官僚、政客们的发言,往往无法产生信任。每个人都知道,这些无可辩驳、冠冕堂皇、严谨审慎的发言缺乏真诚。不信任的氛围不断传播,导致没有哪项工作成果能够拥有更多的清晰表达。

如果人际关系一直处于良好状态,那一定是因为人们彼此信任。

信任是我可以相信某人所说即所想,并且他会按照说的去做。信任更多意味着:我可以相信某人是表里如一的。

我关注到人际关系中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在商业关系和企业中也特别常见:很多人害怕展示真正的自我。他们将自己置于舞台之上,欺骗着其他人。他们是浮夸者,是演员,是艺人。

可能您已经注意到这种情况:有些人总是在强调强硬与坚韧,而危机来临时,他们却首先神经质一般变化无常,甚至直接跑掉。反而是一些比较不显眼的人,在困难时期还保持着平静和对全局的观望。原因其实很简单:大多数角色扮演只能适用于顺境,当困难来临之时,面具就掉了下来。

害怕展现真面目的心态,成为不诚实的温床。那些扮演角色的人,那些戴着面具的人,他们做不到有话直说,因为全部的时间里他们都在忙着让自己不要暴露。

当我自问,为什么诚实就这么难以实现的时候,总是会回到“害怕”这个话题上来。害怕会引起不满,会暴露真实的自己。害怕其他人只是在等待自己说错什么话或者犯什么错误。最终,害怕于失去权力,恐惧于失去特权。

举个例子:我与一家企业合作共事,这家规模较大的中型企业拥有十几位管理者以及近千名员工。我几乎能从有些人的身上感觉到他们充满了害怕和犹豫:公开地说出真实的想法,保持诚实,不顾惜自己在过去的几个月里的业绩?或许明天就会丢了饭碗——以及公司的那辆配车?

我非常欣赏托马斯·曼 的一句话:“一句痛苦的事实,也好过一句谎言。”

当然,无论是谁,在表达那些令人不快的事实的时候,都应该保持公正。

诚实并保持公正

过分的诚实是鲁莽的,有些人甚至不去想一想,他的话会引起别人什么样的反应。在最坏的情况下,过分的诚实是不公平的。某人只是随意地说出他当下所想的,却完全不恰当的内容。泰勒·摩森 说:“我的父母责怪我的行为。”那也许是她的真实想法,然而并不公平。因为她的父母保障了她所有的,不论是生活中还是作为演员和歌手的成功路上所需要的东西。

诚实与公正是一体的。在商业领域,如果这两者被迅速丢到一边的话,那么清晰表达也就不再有任何可能。

我最近看到一个例子:一位经销商想要一家新兴的IT公司编写一个包括在线商店在内的全新网站。结果所有人都很满意:网站看起来很酷,在线商店系统用户体验也非常好。只是在应该由谁来主持和管理网站的问题上尚有分歧。这家新兴的IT公司很希望能接手网站的管理。这些人觉得他们编写了一切,是最合适的人选,而经销商公司内部已有一大批专职的IT人员。他们这样说:“我们有足够的服务器与足够的人手,因此,网站与在线商店应该由我们管理。”从商业角度他们认为:“这很有意义而且可以节省资金。”最终,他们决定采用这种方式。

而几周之后却发生了一起较大的信用事故:在线商店发生系统错误,经销商这边没人了解是什么原因,订单一片混乱。IT部门的员工们抱怨那家IT公司所编写的程序就是一堆“废品”。紧接着愤怒的邮件和电话从经销商这里涌向了编程公司。编程公司非常冷静,他们首先尝试在自己的测试环境中来寻找故障原因,然后准备查看经销商的服务器上出现了什么问题,可他们却遭到拒绝。经销商内部的IT员工是这样回答的:“拒绝访问!我们神圣的服务器不允许你们这些小丑染指!”对此编程公司的人员只好说:“那么我们也看不出哪里出了岔子,比如是软件的运行问题,或者你方数据库的链接错误,还是哪里的问题。”

一起合作而不是互相针对

经销商这一方的态度并不是一起寻找解决办法的态度,只会让冲突升级。例如,经销商方面的IT员工们批评网站的细节,而三周前他们却还对此赞赏有加。对于事故原因的讨论陷入了僵局,没有人清晰明确地发言,取而代之的只是更深地挖掘项目的历史经过,当找到什么把柄的时候,就又开始了另一层面的指责。

您对这样的情况感到熟悉吗?我还可以举出同样模式下的好多例子。

在上面的例子中,经销商只有在第一步的时候就已经在自己架构的主机上进行并通过了测试,同时让自己的IT部门和编程公司对网站的运行状况共同负责的话,才是诚实与公正的。

诚实意味着,某人如果想描述一个准确的形态,就要向其他人表达出所有的相关信息。因此在上面的例子当中,IT公司里负责编程的工作人员要解释清楚所有信息,哪些是他们所做的及更改的。虽然按照尊重事实的原则,没有什么应该被掩盖或者粉饰太平。但相反,这些内部的IT员工太自负了,没兴趣与经销商找的那些二十来岁的“书呆子”多说些什么。

这些编程公司的年轻人当然也必须保持公正。即使经销商已经对网站的方案表示赞同,他们也必须对之后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强烈的警告。如果他们公正的话,即使问题不在其职责范围内,他们也应该为了寻找解决方案而努力。

这个事例可以花上一个星期来进行讨论。在人际层面上的那些不公平该由谁来负责任的讨论,都可以基于“各打五十大板”的原则而得出结论。这条原则是这样的:无论事情的真实状况是怎样的,我们放弃所有对旁枝末节的分析和简单的假设,双方都对发生的问题负50%的责任。无所谓事实究竟如何,只是作为假设,在此假设的基础上我们再进一步探寻解决办法。

现在您会反驳说,人的情绪有时候会变得非常激烈,怎么能要求随时都做到公平?

在写这本书的期间,我去参加了法兰克福书展。在那里,对于前总理赫尔穆特·科尔 的出现,媒体进行了铺天盖地的报道。为何要这样?其实这都是为一本即将上市的新书造势。也许您还记得:科尔曾于九十年代陷入政治丑闻,并因此辞去了所有职务,以及为其撰写回忆录的代笔作者——历史学家海利贝特·施万。这位作者曾对科尔有着超过600小时的访问,之后由于诉讼两人分道扬镳。他根据自己所掌握的采访摘要出版了《科尔实录》这本书,并在2014年书展上被展出。对于科尔来说,这真是个极糟的状况,他没有及时通过法律手段制止这本书的出版。

虽然后来出版商不得不删掉部分段落,但已经太晚了,在互联网上已经出现了很多对书中内容的引用。例如在Stern.de网站上登载的科尔涉嫌侮辱他的政坛好友——前部长诺伯特·布鲁姆,科尔将其评价为一个“叛徒”。前联邦总统理查德·冯·魏茨泽克则是“删除了自己的智商”。安格拉·默克尔被描述为“都不能正确地使用刀叉进餐”。

这本书是否被授权出版,已无紧要。这不是有话直说,也不是过分的诚实。这是不公正!

即使在最糟糕的情况下也要保持公正。显然,在所谓的口述记录下,科尔经历了最糟糕的时刻。他对那些在野的政治人物的人非常生气。但并不代表他有权把诺伯特·布鲁姆这样一位在所有部长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人叫作“叛徒”。毫无疑问:私人谈话中可以发泄不满。但,海利贝特·施万所摘取的却并非私人谈话。那么,一旦某些内容不属于私密的话,人们就必须自问:“我有权利将其个人化么?”

显然,在政坛和新闻界保持诚实与公正是相当困难的。不过我认为:再难也要坚守底线!并且,持有此观点的绝不是我一个人。

如何看待清晰表达

“商报在线”总编辑
奥利弗·施多克

奥利弗·施多克出生于1965年。在大学研修历史与经济学之后,他进入到了《汉诺威汇报》实习并开始了记者生涯。紧接着是他在职业生涯中的几个决定性的变化。首先施多克成为萨克森州经济与交通部的发言人,在临近2000年的时候他加入了《商报》,负责领导“第二页”板块(定期专栏)。于2003年末又是一次职业上的变化:施多克成为瑞士与奥地利分部的驻苏黎世记者。在2008年夏天他成为财务部门负责人。从2011年8月起奥利弗·施多克成为“商报在线”的总编辑。“商报在线”官网在转年二月获得了1680万的访问量。2013年,在他管理下的门户网站第一次通过自身力量实现了盈利。目前。他就职于Sentif网络公司,一家以分析金融市场历史状况及当前形势为主要业务的新兴网络公司。奥利弗·施多克已婚并且有三个孩子。他写过很多书,如《大陆集团的企业发展史》《瑞士商业领袖肖像集》等。

发言核心

→清晰表达是一个有关于文化与精神的问题。

→人们有明确发言的权利。

→连接到自己的想法总是很简单的。

→生活并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多姿多彩的。

→战略和战术是“清晰表达”的对手。

没有谁会声称自己的表达难以理解,或者讲话不清楚。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讲话“清晰明确”,然而情况却并非如此。当人们进入到一个更大的、拥有内部关联的圈子中,或者涉及复杂问题的时候,更容易表达明确的言论。而当人们处于陌生环境或不熟悉的状况中时,在缺乏联系的情形下,则很难用适当的语言“直截了当”地表达。

此外,还有巨大的文化差异问题。根据我的经验,德国人几乎很少用“不”来表达困难。而美国人则喜欢明确的态度。他们尝试将所有内容都用更积极、柔和的态度表达出来。在日本几乎不可能将“不”清晰地表达出来。日本人认为,对商业伙伴不加掩饰地表达“不”是一种深深的侮辱。因此,我们可以假设,“清晰表达”是具有文化背景的。

假设“清晰表达”是可以被人所理解的。那些与我们相关的人有权利知道我们的主张。在一场讨论中,不同的观点可以被阐明和交流。这是文化了解的一部分。

“清晰表达”的最终结果是不同的观点是可以被理解的,讨论者们可以在衡量利弊后,做出决定。如果讨论之后仍是一团混乱,没有任何结论,则标志着参与讨论的成员们没有做到“清晰明确”地表达。

在任何情况下诚信都是“清晰表达”的基本前提。在不坦诚的情况下,某人是否会从始至终地拥护自身提出的想法,都是未知的。人的态度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改变,然而这不应该是由等级制结构或压力形成的。至关重要的是,在一个明确的时间段内,参与讨论者要相信自己所表达出的观点,否则就无法谈论规划和决策。

诚实与事实必须区分开来。诚实是比较主观的,事实则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确定的客观情况。个人的诚实,主观的印象不必与客观的事实相吻合。所以当我感到不舒服的时候,可以将主观的、完全诚实与确信的感受表达出来。

这种说法基于一个事实,新闻自由乃至于新闻业是民主的第四大支柱。当这份自由被例如滥用权力或者过分的自私自利所动摇,特权思想将会从内部危害民主。人为架构和夸张的媒体曝光会损害诚实的重要性以及对其的信任。

如果想要有所作为,拥有新的动力,那么建议您使用经过深思熟虑的“清晰表达”。用充满力量的明确言论直击他人内心敏感的思考区域。例如,与一个有合作可能的业务对象进行清晰明确的沟通。通过人类历史我们已经学习到,直白的“撞击”基本不会有什么效果。“清晰表达”则是经过思考掂量的,对于状况具有敏锐鉴别力。并且不是任何情况都一定要有利可图的,可以效仿新闻工作的原则:没有如果和但是。

“清晰表达”是一把双刃剑。明确的言辞可以使工作流程运行得更加简单,更加迅速,使下一步进展成为可能。而在某些情况中,清晰明确的表达受到了阻碍,被有意地放弃了。通常这种策略性的方法是被否定的。或者在交流中干脆被掩盖起来。每个人都必须问自己这个问题:“它会给我带来哪些利益?究竟是明确直白地发言还是宁可使用策略性的方法,才可以贯彻我的观点?”

加入一个想法总是简单的,困难的是加入针对某观点的反对意见。除此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建立一个观点并以此形成自己的看法。通常,人们从某一角度支持某些事,又从另一角度表示否定。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不同的角度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想法。在我看来,这第三个变化结果是想法架构的巅峰之作。这并不容易,它需要经验、纪律,以及总是要再次面对自己,和为自己的想法去奋斗的决心。

有话直说是典型德国式作风

奥利弗·施多克说,清晰表达是拥有文化背景且存在着巨大文化差异的。对此我只能表示赞同。面对一个日本人,你不能简单地用一个“不”就给他重重一击。因为在他的文化背景中,这是很不敬的事。不过我宁可相信,“残酷的事实”这个题目是典型德国式的。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期盼诚实、公正以及明确的责任。这一切都体现在“清晰表达”当中。在我看来,我们必须将文化背景与人性中的核心部分区分开。德语中的“清晰表达”与英语或法语中的“清晰表达”是有所不同的,而在日语或中文当中,也是有区别的。但它始终是“清晰表达”。在各自的文化背景当中,这个见解意味着清晰的、经过深思熟虑的、诚实的、勇敢的、热情的以及富有同理心的。

奥利弗·施多克刻画的美国人的特征是正确的,正如他所描绘的,大多数美国人比德国人更加有沟通手腕。在美国,人们更重视那些批评中的积极方面。我在网上找到了美式英语中对于“清晰表达”的一种解释:to talk turkey。当您下次在硅谷与别人谈论事情的时候,尝试这样说:“Okey, guys, let's talk turkey.”(然后您可以给我写封邮件,告诉我发生了什么……)

我的观点是:清晰表达是一条普遍的原则。文化背景必须要被考虑进来,这是来自于奥利弗·施多克的重要提示。谢谢!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喜欢被欺骗,也不会有哪种文化背景中的人喜欢谎言,喜欢不诚实和错误。

我们来举个例子。您在一场会议中发言,在场的所有人也都对您表示赞同。后来,当您蹲在厕所隔间里的时候偶然听到,两名参会人员在洗手池边议论,说您之前所讲的一切都是胡说八道。您完全有理由感到震惊。我相信,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反应。

每当谈到诚实,它给人的印象始终是有关于伦理和道德。这并不正确。诚实与生产力有关,对人际沟通和思想的进步都有影响。在缺少诚实的企业中,解决问题的时间就会被延长。您还记得那个经销商、编程公司和在线商店的例子吗?一整个星期里问题都在冲突边缘被讨论着,只是因为一些IT人员不想诚实地说出他们究竟做了些什么。在大多数侦探小说中,当所有人都对警长诚实地说出了最近几天的行踪,那么小说在五页之内就会结束了。向所有的相关人员提问——情况解决!

在拥有诚实和清晰表达文化的企业中,问题会马上被拿到台面上来,使其顺利得到解决。

同时,更加诚实意味着更多的生产力。诚实可以激发更多的创意。当我诚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其他人也诚实地表达出他们的观点时,问题就会暴露出来。这个问题是可以搞清楚的。也就是说,这个澄清的过程是有成效的,它可以带来思想的进步。如果参与者不能做到诚实,那么问题就不会被发现,接下来它们就不会被明确化,更不会带来思想的进步。

如果您是一家企业的管理者,发生状况时,没有一个相关人员是诚实的,该怎么办?所有人只知道阿谀奉承——没有人对您以诚相待,或者所有人都在等待机会对您造成伤害。您现在就像在鲨鱼池中游泳一般。

在第一章中我已经写了,足球俱乐部的管理者只能花费重金聘请顾问,因为对他们来说,有话直说是荒诞的。的确,这种状况非常古怪。尽管我也做过很多企业的顾问。为什么?因为往往情况不能在一夜之间就发生改变。一个外来者对管理层有话直说,好过没有人这样做。这是向着正确方向迈出的第一步,接下来的步骤必须循序渐进。

这点很重要,如果诚实已经成为了稀缺状态,就必须搞清楚有多少东西已经处于恶劣的状况当中。最重要的是行动起来,将这列车重新带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如果你按照书中的建议去做,那么不久就能看到第一个结果。你会切身感受到,从长远来看诚实是如何变成生产力的。“诚实是最好的。”——连我曾祖母都知道这个道理,仅此而已。

结论

诚实意味着交流,以便其他人获得所有必要的信息。任何内容都不允许被隐瞒,也不允许有任何信息被有意地伪造歪曲。诚信是每一条人际关系的基础。诚实建立信任,一个诚实的人是不应该戴上面具扮演某个角色的。诚实有着明显的实际好处,因为当完整的事实摆在眼前的时候,人们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此外,只有当人们的观点可以诚实地交流,显露出的差异能够明确化的时候,才会带来思想上的进步。

有人为了明确而公开地捍卫自己的观点,敢于从50米或更高的地方跳下。

约亨·施韦策
企业家 vYlCEKSjLYO7PMt+R+/kwxg3NXeSRyp/O5ibwoV7rG2suJ9FGsFJc+pjgRaXDCh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