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佛菩萨的德行成就

下面的经文都是在说明菩萨的各种德行成就,要想学佛的人就要学这些大乘菩萨道。

“众所知识”,菩萨的学问道德成就为众人所知、所景仰,因为“大智本行,皆悉成就”,具大智慧成就般若的解脱,不是迷信,更不是死板工夫,是如珠走盘,活活泼泼的。

“诸佛威神之所建立”,受十方三世一切佛的威德、精神所加庇。

“为护法城,受持正法”,有如城墙般的护法,能住持正法,承先启后。我们学佛,不但要通达佛经,连世间的一切知识技能也要通,在家是好子女、好父母,在社会是真正有贡献的人,这样才可以算学佛。

“能师子吼”,能说法像狮子吼,因为菩萨有了这样的成就,百兽妖邪听而脑裂。

“名闻十方”,就是名声远播。世人都求名和利,所以说:“名利本为浮世重,世间能有几人抛?”但名利往往难两全,得此失彼,这是世间法本来如此。五千年来多少人求名,今天诸位能记得几位宰相?求利的就更不用说了,诸位能数得出几个历史上的富人?但是菩萨为何要名呢?这就要参了。这个名不是菩萨去追求得来的,而是多生累积福报得来的,都是因果。大菩萨所以能“名闻十方”,是因为他们济世之心勇猛到了近似于疯狂的程度,绝无畏苦推卸的心态,我们做得到吗?

“众人不请,友而安之”,你不去找他帮忙,他却自己献身于众生,更难的是能“友而安之”,我们连自己家人不彼此讨厌都很难了,不要说做到与朋友众生能够安然相处,不生厌恶之情。为什么我们会让人讨厌呢?因为自己心性修养的德行不够,所以要深切反省。如果心里的烦恼成天挂在脸上,怎能与人“友而安之”?所以读佛经一定要仔细,要用心,要反思,这才是真念经。

“绍隆三宝,能使不绝”,有如此修养的菩萨,才能挑起佛、法、僧三宝的重担,不使佛法断绝。

“降伏魔怨,制诸外道”,这一句文字易懂,但意义深刻。魔有四种:烦恼魔(欲魔)、身魔(五阴魔)、死魔、天魔,把这四种魔都降伏了,才是修道。你们以为打坐是修道,实际上不是在烦恼魔中,就是在身魔的各种感受中。禅宗祖师说:起心动念是天魔,不起心动念是五阴魔,或起不起是烦恼魔,根本无明也是烦恼魔。这些魔,诸位能降伏吗?《金刚经》中说“如是降伏其心”,就是降伏心念的魔业,贪、瞋、痴、慢、疑都是。佛在世时有九十六种外道,像婆罗门、瑜伽、拜火教做各种工夫的,现在都还有。心外求法,在自己内心之外求法就是外道。学佛的人对外道也应该懂,才能分辨错误之处。释迦牟尼佛当初就学遍了各种外道,他都懂。各位发愿“法门无量誓愿学”,学了几种呢?

“悉已清净,永离盖缠;心常安住,无碍解脱”,修行的菩萨已经永远离开了五盖十缠(贪欲、瞋恚、疑、掉悔、昏眠,此为五盖;无惭、无愧、嫉、悭、悔、眠、掉举、昏沉、忿、覆,此为十缠),心才能安,还要能常住,这更超越了定的境界。把自性的灵光遮盖了谓之“盖”,要七地以上的菩萨才能真正的“永离盖缠”,偶尔的清净是算不了数的。禅宗二祖当初修行工夫那样深,还要对达摩祖师说此心不安,可见心安实在难啊!“心常安住”才可以烦恼无碍,欲无碍,身无碍,生死无碍,才能从各种“盖缠”中解脱自在。这些高深的修持途径,往往被本经优美而平易的文字所带过,大家一定要留心。

“念、定、总持,辩才不断”,这一段要这样断句才通。大家对于这个“念”,究竟有没有正确的了解?有许多人基于对禅宗不正确的认识,引述六祖所说“无念为宗”,就以为禅宗目的在求无念;又以为打坐时什么都不知道就是入定了,其实那是大昏沉现象。这样子的误解不但严重,而且危险!六祖在《坛经》中明白说过,“无者无妄想”,等于是教理说的无分别心;“念者念真如”。六祖所讲的无念绝不是昏沉!前面说过,到了无碍境界之时,好像都感觉不到身体了,大家可千万不要以为是像睡着一样的,后者是昏沉。打坐时觉得昏昏沉沉似睡非睡,不要以为这是清净,小心这样坐久了以后脑子就退化了,记性、悟力越来越差,还可能有堕入畜生道的悲惨果报。这都是搞不清楚定、无念的真义,如此程度连外道魔道都当不上。

佛法处处讲念,例如三十七菩提道品第一就讲四念住,再如净土讲念佛,所以对念一定要有正确认识。念是意识上的念,不是用嘴念。菩萨境界的念住不是念头断灭,而是不起思维分别,念念常住清净自在,永远在定中。定不等于是打坐,打坐不过是初步练习学定的方法。念清净以后,才可以谈得定。

平常人修行打坐为何不能得定?因为第一,对念没有正确认识;第二,念不能定,净念认不到,因此杂念纷飞。各位自己反省,当你坐不住的时候,究竟是身体坐不住还是心坐不住呢?你认为是身体的感觉熬不下去了,其实讲到底还是心坐不住,就是念的问题。不信,如果用支枪指着你,坐不住就杀了你,保证你就坐得住。

所以一定要净念得定以后,才能得总持法门,也就是密宗所讲的陀罗尼;总是“所有”的意思,持是“保有”。总持第一个是闻总持,听闻、见闻过了就不忘,如阿难得总持法门,三藏十二部经典都是他记住,后来才补写出来。大家上课听经往往听过了就忘了,这就是不懂念、定、总持,修万劫仍是罔然。有天才能过目不忘,博闻强记,这是因为过去生修念、定稍有成就。念经时如果只是有嘴无心,那是自欺欺人,毫无功德可言。嘴念时心还要注意在经文上,多念一次,记诵就熟练一次,才是真修行。第二个总持是知总持,所知道的没有忘失。第三个是遇有任何疑难,自己会参透解决。这样定力坚固、慧力坚固,才可以得总持法门;世间出世间、大乘小乘、显教密教无不成就,才算总持。

如此得无碍的辩才,不是强辩,因为对一切世间出世间的学问智慧无不了彻,智慧如珠走盘,灵光照耀,才能使佛法正法不断。菩萨必须具备念、定、总持,修到了远行地,才能辩才无碍。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及方便力,无不具足”,这六度波罗蜜大家好像都懂,但是真做到了多少?如果连举手之劳都不肯帮人,就不用学佛了。佛法讲愿、行,很多人初发心学佛时都还好,久了连做人的影子也不见了,真是可悲。六度中不论由哪一门专修有所成就时,其他门也都会贯通了,真有成就就变成力量,譬如布施之力、持戒之力、忍辱之力等等。我们学佛打坐念佛拜佛没有成就,就是因为无法形成力量,换言之是修行的善念的念力没有形成,还随时被自己此生或过去生的各种善恶的业力习气所牵引。修行有成就的菩萨,因为有了方便力,随时随地都在行六度,可是外表却不显示出来,这就是方便力。所以菩萨到达六度成就及方便之力,“无不具足”,没有哪一样不圆满具备。

“逮无所得,不起法忍。已能随顺,转不退轮”,七地以上的菩萨无功用行,无时无地不在修行,不用特别去做打坐念佛等修行工夫,这就是逮无所得,无生法忍,生而不生,不生而生。一切烦恼妄念顿断不生,有如截断忍住般,所以叫它不起法忍,一切妄念不起不生,截流而断。到了无生法忍境界,并不是死板地定在那儿,而是随顺世间法起用,入众生世间转法轮,虽然入世间,但不退转,这就是到了八地的菩萨境界了。不到八地的菩萨境界,还是有退转的可能,过了八地菩萨不动地,才有希望说不退转,在任何境界、任何情况下都是在无生法忍中。

“善解法相,知众生根”,这些菩萨们善于解释一切世间出世间法相,能为人解答一切问题。注意,这里法相不单是指唯识的学问而已,又要能够知道众生的根器不同,人的天生根器非大修行人积功累德是不可能转变的,这是业和果报的问题。

“盖诸大众,得无所畏”,覆盖住众生,得四无畏,心不生怯。第一,法无不通达,不足畏。第二,说了就能做到,也是无畏。凡夫遇事推诿,因为怕这样,顾忌那样,就是有所畏(菩萨的四无畏:总持不忘,说法无畏;尽知法药及众生根性,而说法无畏;善于问答,说法无畏;能断物疑,说法无畏)。 wuM9TE5atw8zcLS4KdnwVW1kV/Zawxwlg27DAIRBQ4eBT6xky/EgTkxvaS3xf0S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