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清代文化教育的剧变

满族入关以后建立了清朝,一切文化教育制度全盘因袭承接明代,仍然用朱注四书、考八股文等。但自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一百余年间,学者的风气却大有转变,汉儒重拾对经学(四书五经)的考证工夫,所以在清代两三百年间,另有对儒家十三经的各家考据大作出现,表示对朱注的积极反省。但又妥协宋明理学,而冠为义理之学。至于文学诗词,在康熙、乾隆之间的一百年来,又别成一格,与唐宋诗词各有千秋。这便是清代文化上的考据、义理、词章三大特点。但在乾隆、嘉庆之后,也渐形衰落,唯有“考据”一门,仍与现代的“考古”衔接而已。我们要知道,在清代入关后的三百余年中,也正是欧洲文艺复兴、西方文明席卷全球的时期。接着,便是咸(丰)同(治)开始中国文化教育演变和现在的关联了。

清朝两百八十余年的帝制政权,对中国本身而言,大概可分为两个阶段。前阶段鼎盛时期,是康熙、雍正的阶段,雍正十一年(西元一七三三年)特别颁发谕旨,提倡各省设立书院,此后雍正在位期间,中国的书院就从明朝的两千多所,迅速发展到三千多所。雍正之后到乾隆末年,无论文治武功,也都颇有胜场。因此,乾隆晚年得意忘形,自称为“十全老人”。其实,真正衰败的原因,早在他的晚期便已埋下根底。所以嘉庆接位以后,就开始衰落。况且当时的中国,上自清廷,下及全民老百姓,完全不知天下在中国以外还有《易经》所说“地火明夷”,许多外夷的天下,并且它们分分合合、断断续续,又连接在一起而有不同的文明存在。因此由嘉庆、道光到咸丰,初有鸦片战争,继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等外侮,内有太平天国的内患,种种等等,都属于中国近代史的事故,大家很明白,不必多加述说。我们现在所讲的,只限于文化教育的专题。总的来说,从咸丰到同治时期,无论从我们中国人的立场来讲,或从清廷政权来讲,经过上述这许多的内忧外患,便如“游园惊梦”般大梦初醒,意识到自己的文化教育必须转变方向了。

因此在同治元年(西元一八六二年)设立“同文馆”,准备有计划地翻译洋书,几经转折而到现在,还始终不见如南北朝时期姚兴为鸠摩罗什法师开设逍遥园译场,或如唐太宗为玄奘法师成立译经院的百分之一的成就。接着又在同治十一年(西元一八七二年)开始,派出洋留学生。光绪廿一年(西元一八九五年),康有为在北京、上海设立了半公半私的强学会,由张之洞出资支持。光绪廿三年(西元一八九七年),湖南乡绅王先谦在长沙倡设时务学堂,由梁启超主讲。光绪廿四年(西元一八九八年)设经济特科。但须注意,这个所谓经济,不是现在学科所讲有关财政金融等的经济学。清廷官办的经济特科,是要考选对时局能振衰起敝,有经纶济世、安邦定国才能的经济之士。同时,又开办京师大学堂,也就是现在北京大学的前身。

光绪三十一年(西元一九〇五年),停止全国科举,不再用八股文来选天下人才了。政府设立“学部”,兴办学校,这也就是清末民初教育部的前身。清廷与民间关于改革文化教育这一连串的举动,好像还在写剧本,尚未正式排演出场,不料时势急转直下,到了宣统就退位下台。

西元一九一一年,推翻清朝的革命成功,同时也取消了几千年来的帝王专制政体,隔年改宣统三年为中华民国元年,称国家的元首为总统。当时有人对“民国”和“总统”的名称非常反感,写了一副对联,上联说:“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下联说:“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极尽讽刺的能事。

接着就有一九一九年的新文化运动了(一般习惯称为五四运动),号召全国只要民主和科学,打倒旧礼教,打倒孔家店,废除文言文,倡导白话文。

同年,又请来主张教育实用主义的美国教育专家杜威教授,在北京大学讲学,并在各地演讲,风靡一时而影响直到现在。其实,教育之目的,当然就是学以致用。如果只是为找工作谋生,或是看社会、政府需要哪一种专才,然后才办教育来造就哪一种实用的人才,那是属于专业教育或技能教育的范围。假使整体文化教育的目标和范围都跟着这种观念走,其流弊和差错就非同小可了。我们应当深思反省。 lFM62XOoDERXl+BJCWUYZ+LvWerP7Vi9iHUuoEAAX57sDJaMeu7PvsY3lzPSo8J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