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宋代的书院

我们现在稍加说明两宋王朝情势,就比较容易了解,由于宋代重文轻武的文化教育,才会产生许多名臣贤相,以及很多的词人骚客,将唐朝三百年文采风流的诗律规范,改变成为宋代的词章和理学。

宋代建国之初,仍依唐制,以考试取士网罗天下的人才。初期贤相如王曾、王旦,之后便是名相晏殊,他极力提拔穷苦孤儿自学成才的范仲淹,而且他与范仲淹二人又特别提倡平民办书院讲学的风气。因此先有孙复在泰山脚下开馆授徒,后有胡瑗讲学吴中,提倡师道。而民间讲学之风由此大开,直到南宋末代不衰。范仲淹影响所及,培养出来的名臣良相,有寇准、富弼、文彦博等。至于光耀宋明理学的五大儒——张载(横渠)、周敦颐(濂溪)、二程(程颢、程颐),以及南宋理学巨擘朱熹,这些史称关、洛、濂、闽诸大儒的理学家的发迹,也几乎都和范仲淹有关,与私人讲学的书院制度更是息息相关。

举例来说,大儒张横渠,青年时到西北边疆投军,见到范仲淹。范仲淹劝他应当好好读书,成才报国,并顺手抓了一本《中庸》送给他。张横渠便拿着《中庸》回来,后来成为一代名儒,并有四句声震千古的名言流传后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范仲淹可算是千古读书人的好榜样。大家都读过他在《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并且知道他是宋代事功显赫的人物,却不太知道他在中国文化教育史上的大功绩。但他不是理学家,他是一个大儒、通儒,不可与理学家混为一谈。 0+NywbtiOzjtnRTdwURIpn7JGnKBoItxduHXIMR+dxUE/5EH7q3heVPQeJtAs2/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