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作品导读

英国的首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鲁德亚德·吉卜林一生著作等身,尤以短篇小说知名,被认为是英国当时最好的短篇小说家。《奇幻森林》( The Jungle Book ,又译作《丛林之书》《丛林故事》)是吉卜林最有名的短篇小说集,创作此书时他正定居在妻子卡罗琳的故乡—美国佛蒙特州的布拉特尔伯勒,生活安定舒适。这是一部童话体儿童故事集,原书分两卷,共十五个故事,分别出版于1894年和1895年。正如所有的童话作品一样,《奇幻森林》通过人格化的手法赋予丛林动物们人的个性与特征,把读者带到了一座趣味无穷的动物寓言王国。这本书选择了其中的五个故事,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欣赏到美妙的大自然,感受到人类与动物之间温暖的情谊,以及他们给我们带来的充满惊奇意趣的冒险。

《奇幻森林》以毛克利的故事为主体,在此故事中,具有“狼孩”和“人崽”双重身份的毛克利徘徊于丛林与村庄之间,是一个矛盾综合体。他来自村庄,却在丛林中长大。他婴儿时期便离开村庄,却得到了丛林野兽们的关心与照顾。他是人,却从棕熊巴鲁那儿学会了丛林里各种动物的语言。丛林世界和谐、淳朴、有尊卑、有情义,使毛克利无限眷念。但是毛克利的血管里流淌的毕竟是人类的血液,所以最终他还是要回到自己的族群里去。他虽然曾试图回到村庄,最终却被当作巫师赶走。对吉卜林而言,毛克利是他自己文化身份认同危机的投影,他与他所属的印度社会文化传统失去了联系,但又难以进入和完全接受英国文化,这种矛盾和尴尬伴随了他一生。

《奇幻森林》为我们呈现出两重世界。其一是儿童的游戏世界,故事中的动物们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作者在描写它们的生活习性、行为方式以及个性特征时既保持了动物们的物性真实,又赋予它们人的观念和想法。保持物性真实基础上的动物形象拉近了读者与动物形象之间的距离,他们都成为鲜活的生命,伫立在读者面前,目的在于向人们揭示,世间万物都跟人一样,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有着同样的生存权利,从而教导读者关爱动物、理解动物和尊重动物,提倡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其二是人们生存的现实世界,其中包含了一些道德教训,最值得关注的是书中不断提及的“丛林法则”,此法则的主旨是强调秩序、自尊自强的精神和一种生存竞争中必要的纪律约束。“丛林法则”是维持动物世界稳定的良方,从这个角度出发,此书中的故事都强调组织纪律或宣扬忠诚敬业,最明显的体现在毛克利的故事中动物对话里反复出现的“丛林法则”。此外,本书中其他几个故事虽然不属“毛克利”系列,但其中反映的思想与“毛克利”系列在精神上是一致的,比如《女王陛下的仆人们》和《兵营动物检阅之歌》呈现了盛大的动物阅兵式,着重强调了组织和纪律的重要性,又如《瑞奇 — 帝奇 — 塔维》宣扬了猫鼬忠诚护主又舍身忘我的精神。理解“丛林法则”对青少年的成长百利而无一害,因为人类社会和动物世界一样,人和人的利益相互制约、相互依靠,只有遵守一定的社会秩序,人类才能生存繁荣,社会才能和谐稳定。

(何妍娇/文) lecMGgzJAdmnXcDmTciDMiULaS8HKB7oQogVfa7QwB4vUjSlIisoRlC7FefSglh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