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论君道第一

贞观初 ,太宗谓侍臣曰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 ,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 ,未有身正而影曲,上理而下乱者。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 ,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 既作 ,离叛亦兴。朕每思此,不敢纵逸。”谏议大夫魏徵对曰 :“古者圣哲之主 ,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昔楚聘詹何 ,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 。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陛下所明,实同古义。”

注释

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公元627—649年。

②侍臣:侍奉帝王的大臣。

③股:大腿。啖dàn腹:是指填塞肚子。啖,吃或者给人吃。

④正:端正,不斜不歪。

⑤外物:身外之物。

⑥怨 dú:怨恨诽谤。

⑦谏议大夫:唐时官名,掌谏议得失、侍从赞相之职。

⑧圣哲:指超人的道德才智,亦指具有这种道德才智的人,亦以此称帝王。

⑨楚:春秋时国名,僭称王。詹何:战国时楚国隐者、哲学家。楚詹尹之后,隐于钧。楚庄王闻而异之,召而闻焉,出《列子》。认为重生必然轻利,反对纵欲自恣的行为。思想接近道家。

⑩修身:陶冶身心,涵养德性。儒家以修身为教育八条目之一。

译文

贞观初年,唐太宗对随侍他的大臣说:“作为君王的准则,必须要先保存百姓。如果损害百姓的利益来供养自己,就好比是割掉大腿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饱了,人也死了。如果想安定天下,必须先端正自身;没有身子端正了影子还会弯曲,上面治理得当而百姓作乱的事。我每想到能伤害自身的并不是身外之物,而都是由于追求嗜好和欲望造成了这样的灾难。如果一味讲究吃喝,沉溺于声色之中,所要的欲望越多,所受到的损失就越大;不但妨碍政事,还会滋扰人民。如果再说出一些不合事理的话来,就更会弄得人心涣散,怨言四起,众叛亲离也随之兴起。每当我想到这些,就不敢放纵取乐贪图安逸了。”谏议大夫魏徵应对道:“从前圣明的君主,也都是就近从自身入手,所以才能远及一切事物。过去楚庄王聘请詹何,问他治理好国家的要领,詹何用加强自身修养的方法来回答。楚庄王又问他如何治理国家,詹何说:‘没有听到过管好自身,而国家还会发生动乱的事情。’陛下所理解的,正符合古人的道理。”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徵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徵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诗》云 ,‘先人有言,询于刍荛 ’。昔唐、虞之理 ,辟四门 ,明四目 ,达四聪 。是以圣无不照,故共、鲧之徒 ,不能塞也;靖言庸回 ,不能惑也。秦二世则隐藏其身 ,捐隔疏贱而偏信赵高 ,及天下溃叛,不得闻也。梁武帝偏信朱异 ,而侯景举兵向阙 ,竟不得知也。隋炀帝偏信虞世基 ,而诸贼攻城剽邑,亦不得知也。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 ,而下情必得上通也。”太宗甚善其言。

注释

①《诗》:指《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代,共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②刍荛chú ráo:割草打柴的人,后多指草野鄙陋的人。这里意指下民虽贱而言不可弃。这里意指下民虽贱而言不可弃。

③唐、虞:指尧和舜,尧曰陶唐氏,舜曰有虞氏。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

④四门:指明堂四方的门。

⑤四目:能观察四方的眼睛。

⑥四聪:能远闻四方的听觉。

⑦共、鲧gǔn:共即共工,唐虞官名;鲧,崇伯名,为夏禹之父。共工因淫辟被舜流放,鲧因治水无功被流放。《史记·五帝本纪》载,共工与 兜、三苗及鲧并称为“四凶”。

⑧靖言庸回:谓邪佞小人的言行。靖言指巧饰之言,庸回指用心不良之奸邪小人。

⑨秦二世(前230—前207年):秦始皇次子,名胡亥,继承帝位后称二世皇帝。在位三年,厉行严刑峻法,且深居禁中,公卿大臣很难见到他,后被专权的宦官赵高逼死。

⑩赵高(?—前207年):秦朝宦官,二世用他为相。后杀秦二世,立子婴为秦王,旋被子婴杀害。

梁武帝:即萧衍(464—549年),南朝梁的建立者,公元502—549年在位。在南朝齐时封梁王,后乘乱夺取帝位。他偏听朱异的建议,纳东魏降将侯景为大将军。后来侯景反叛,朝野上下都抱怨朱异。梁武帝也为侯景所逼,结果饿死。朱异:在梁为官,任散骑常侍,掌机要三十余年。

侯景:原为东魏大将,后降梁,任梁朝大将军,封河南王。太清三年举兵反梁,史称“侯景之乱”。

隋炀帝(569—618年):即杨广,隋文帝的次子,公元604—618年在位。初封晋王,后杀兄为太子,又弑父即位。虞世基(?—618年):隋炀帝时任内史侍郎,专典机密,参掌朝政。他知道隋炀帝不可谏,又怕祸及自身,故不再将实情上奏,以致农民起义,烽火四起,陷没郡县,炀帝全然不知。最后为宇文化及等所杀。

壅蔽:意为遮蔽、阻塞。

译文

贞观二年,唐太宗问魏徵道:“什么叫作圣明君主、昏暗君主?”魏徵回答说:“君主之所以能够圣明,是因为能够兼听到各方面的意见;之所以会昏暗,是因为偏听偏信。《诗经》上说,‘古人说过这样的话,要向割草打柴的人征求意见’。过去唐尧、虞舜治理天下,广开四方门路,招纳贤俊;广开四方视听,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因而圣明的君主能无所不知,像共工、鲧这样的人不能蒙蔽他,花言巧语也不能迷惑他。秦二世深居宫中,隔绝贤臣,疏远百姓,而偏信赵高,到天下大乱、百姓背叛时,他还不知道。梁武帝偏信朱异,所以侯景兴兵作乱举兵围攻都城,他竟然不知道。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到各路反隋兵马攻城略地时,他还被蒙在鼓中。由此可见,君主只有通过全方位听取和采纳臣下的建议,才能使显贵大臣不能蒙上蔽下,而且下情能够上达君主。”太宗很赞赏他讲的话。

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 ?”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对曰 :“天地草昧 ,群雄竞起,攻破乃降,战胜乃克。由此言之,草创为难。”魏徵对曰:“帝王之起,必承衰乱,覆彼昏狡 ,百姓乐推,四海归命,天授人与,乃不为难。然既得之后,志趣骄逸 ,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 ,国之衰弊,恒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成则难。”太宗曰:“玄龄昔从我定天下,备尝艰苦,出万死而遇一生,所以见草创之难也。魏徵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

注释

①草创:开始兴办,创建。守成:保持前人的成就和业绩。

②尚书左仆射:尚书省长官,为宰相官职。唐中央行政机构设三省六部(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尚书省设左右仆射,与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同为宰相之职。房玄龄:唐初大臣,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人。唐兵入关中,任秦王府记室,协助李世民筹谋统一,取得帝位。贞观时期,先后任职中书令、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辅佐太宗二十载稳任首宰,与杜如晦、魏徵同为唐太宗的重要助手。

③草昧:用以指国家草创秩序未定之时。草,杂乱;昧,蒙昧,原始未开化的状态。

④覆彼昏狡:指消灭昏乱狂暴的人。覆,灭;昏狡,昏乱狂暴。

⑤骄逸:骄奢安逸。

⑥侈务:奢侈浪费的事情。

译文

贞观十年时,唐太宗问随侍的大臣:“在帝王的事业中,创业与守业哪件事比较艰难?”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对答道:“国家开始创业的时候,各地豪杰竞起,只有攻破他,他才投降,战胜他,他才屈服,这样看来,还是创业比较艰难。”魏徵对答说:“帝王的兴起,一定是在前朝衰乱的时候,这时推翻昏乱狂暴的旧主,百姓就乐于拥戴,四海之内也都会先后归顺,这正是天时人和之时,如此看来创业并不艰难。然而已经取得天下之后,容易走向骄奢安逸,百姓需要休养生息而徭役没有休止,百姓已经穷困凋敝而奢侈之事仍然不停,国家的衰败,常常就是这样开始的。这样看来,还是守业更难。”太宗说:“玄龄当初跟随我平定天下,历尽艰难困苦,多次死里逃生,所以知道创业的艰难。魏徵助我安定天下,担心出现骄奢淫逸的苗头,陷入危亡的泥坑之中,所以知道守业的艰难。如今创业的艰难既已过去,守业这一难事就得和诸公一道谨慎行之才是。”

贞观十一年,特进魏徵上疏曰

臣观自古受图膺运 ,继体守文 ,控御英雄,南面临下 ,皆欲配厚德于天地,齐高明于日月,本支百世,传祚无穷 。然而克终者鲜,败亡相继,其故何哉?所以求之,失其道也。殷鉴不远 ,可得而言。

昔在有隋,统一寰宇,甲兵强锐,三十余年,风行万里,威动殊俗,一旦举而弃之,尽为他人之有。彼炀帝岂恶天下之治安,不欲社稷之长久 ,故行桀虐 ,以就灭亡哉?恃其富强,不虞后患 。驱天下以从欲,罄万物而自奉 ,采域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 。外示严重,内多险忌,谗邪者必受其福,忠正者莫保其生。上下相蒙,君臣道隔,民不堪命,率土分崩。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子孙殄绝 ,为天下笑,可不痛哉!

圣哲乘机,拯其危溺,八柱倾而复正 ,四维弛而更张 。远肃迩安,不逾于期月;胜残去杀 ,无待于百年。今宫观台榭尽居之矣,奇珍异物尽收之矣,姬姜淑媛尽侍于侧矣 ,四海九州尽为臣妾矣。若能鉴彼之所以失,念我之所以得,日慎一日,虽休勿休,焚鹿台之宝衣 ,毁阿房之广殿 ,惧危亡于峻宇,思安处于卑宫,则神化潜通 ,无为而治,德之上也。若成功不毁,即仍其旧,除其不急,损之又损,杂茅茨于桂栋 ,参玉砌以土阶,悦以使人,不竭其力,常念居之者逸,作之者劳,亿兆悦以子来,群生仰而遂性,德之次也。若惟圣罔念,不慎厥终,忘缔构之艰难 ,谓天命之可恃,忽采椽之恭俭 ,追雕墙之靡丽,因其基以广之,增其旧而饰之,触类而长,不知止足,人不见德,而劳役是闻,斯为下矣。譬之负薪救火,扬汤止沸,以暴易乱,与乱同道,莫可测也,后嗣何观!夫事无可观则人怨,人怨则神怒,神怒则灾害必生,灾害既生,则祸乱必作,祸乱既作,而能以身名全者鲜矣。顺天革命之后 ,将隆七百之祚,贻厥子孙 ,传之万叶,难得易失,可不念哉!

注释

①特进:官名。汉代时对功高德重者赐位特进。唐宋时为文散官第二阶,相当于正二品。

②受图膺运:受图,得到河图,称帝王受命登位;膺运,接受天命。传说伏羲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海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八卦,就是后来《周易》的来源。后以“河出图,洛出书”为圣人将要出现的上天意旨。

③继体守文:继体,泛指继位;守文,泛指遵循先王法度。

④南面临下:居帝位而治理天下。南面,面向南坐,古代以南面为尊位,故称居帝位为南面。

⑤传祚zuò:流传后世。祚,皇位,国统。

⑥殷鉴:谓殷人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鉴戒。《诗·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后泛指可作借鉴的往事。

⑦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旧时亦用为国家的代称。

⑧桀虐:指凶暴残酷。桀,夏朝末代国君,残酷剥削,暴虐荒淫,后被商汤打败。

⑨虞:臆度,料想。

⑩罄:本意是器中空,在此引申为尽、完。

戢jí:收敛,止息。

殄tiǎn绝:灭绝,断绝。

八柱倾:指国家即将崩溃。古代神话传说,地有八柱,用以承天。

四维弛:谓封建道德规范松弛。古人称“礼义廉耻”为治国的“四维”,认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胜残去杀:实行仁政,使残暴的人化而为善,因而可以废除刑杀。

姬姜淑媛:泛指宫中的美女。姬姜,春秋时贵族姓氏,周王室姓姬,齐国姓姜,二姓常通婚姻,因以“姬姜”为贵族妇女之称,也作妇女的美称;淑媛,美好贤德的女子。

鹿台:别称南单之台,殷纣王贮藏珠玉钱帛的地方。

阿房:指阿房宫,为秦始皇所建,规模宏大。

神化潜通:谓精神的作用使百姓潜移默化,君王与百姓的思想便暗暗相通。

茅茨:茅草盖的屋顶,亦指茅屋。桂栋:桂木做的梁栋,多形容华丽的房屋。

缔构:犹缔造。文中指创建国家的大业。

采椽:柞木椽子,谓俭朴。

顺天革命:指顺从天意而改朝换代。《易·革》“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贻厥:指留传,遗留。

译文

贞观十一年,特进魏徵上奏道:

据我观察自古以来朝代的兴衰更迭,每个帝王都是承受天命创下基业的,都是用武功与谋略使各路英雄归顺的,然后再用文治来教化天下百姓,最后居帝位治理天下。谁都希望创下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与天地共久,与日月齐明,可以名垂青史,流芳百世。但是能够千秋万代传承下去并且最后获得好结局的朝代却很少,多个朝代都相继衰败灭亡,这是什么原因呢?究其根本,在于帝王失去了为君之道。这都可以从前朝隋的兴亡中得到答案。

过去隋朝统一天下的时候,兵强马壮,三十多年来,隋朝声威远播,震动异域。谁想到后来竟毁于一旦,叛乱一起,国家政权就尽为他人所有。难道是隋炀帝厌恶国家安定,不希望国家长治久安,所以就采取桀纣那样的残暴统治,自取灭亡吗?我看这是因为他倚仗国家富足而强盛,为所欲为,不考虑自己行为的后果所造成的。他在位的时候,奴役天下所有的人来满足他一个人的私欲,收集天下所有的宝物供他一个人玩赏,挑选各地的美女供他一个人淫乐,寻找奇珍异宝供他一个人消遣。他居住的宫殿极其华丽奢侈,修筑的台榭无比瑰丽雄奇。这就必然造成徭役不止,战争不断。再加上朝廷之外,列强虎视眈眈;朝廷之内,大臣险恶奸诈。如此,谄媚阴险的人必然青云得志,忠诚正直的人必然性命难保。整个朝廷上下,君臣之间都互相蒙蔽欺骗,心怀二志。民不聊生是大势所趋,国家四分五裂在所难免。就这样,至高无上的君王——隋炀帝,到头来为叛贼所杀,死于非命,他的子孙也被杀尽,最终落得被天下人耻笑的结局,这难道不叫人痛惜吗?

贤明的君主却能抓住每一个机会,挽救危难,让濒临灭亡的国家重新恢复正常,让废弛的礼仪法度重新发扬光大。不过,仅仅依靠一时的边境安定、国家安宁去维持统治,绝不是长久之计;实行仁政,使残暴的人化而为善,可以统治百年。陛下,您现在住着豪华的宫殿,收藏有天下的奇珍异宝,举国的美女在身边侍候,四海九州的人民尽听您的调遣。如果能从以往的亡国事例中及时吸取教训,总结夺取天下的经验,每日谨慎地处理政务,不要懈怠;去掉纣王的奢靡,抛却始皇的残暴,从富丽堂皇的亭台楼阁中看出危亡的祸因,居安思危,克己勤民,那么百姓自会和您思想相通。这样,即使什么也不做,整个国家却依然井井有条,这是为君之道的最好方法。一般说来,如果要保住基业,不让它毁亡,就应该在兴国之后克制私欲,居住旧时的宫殿,免去那些不必要的东西,将需求减至最低。华丽的建筑夹杂着粗糙的茅屋,玉石雕成的阶梯中有着土做的台阶,一心一意地让自己的俭朴使天下人心悦诚服。同时必须时刻思量着为君为官者的安逸,百姓劳作者的苦累。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千千万万的人一定会为他的出现而感到高兴,万民景仰听从他,这是为君之道的中等。如果作为君主不认真思考,不慎重考虑他的所作所为的后果,忘记了创业的艰难,夜郎自大,一味迷信依赖天命,忽略古圣王恭谨俭朴的美德,大兴土木,一味追求靡丽的雕梁画栋;宫殿也在原先的基础上不断扩建,且多加修饰,乐此不疲,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这样,人们当然看不到他的德行,所见的只是劳役,这是为君之道的下等。这种治国方法就像背着木柴去救火,扬起沸水来止沸;用残暴代替残暴,与原先的混乱是一样的,后果难测。如此,继起之君还有什么政绩可以显示呢?如果帝王没有什么政绩,则必然招致百姓的怨恨,百姓怨恨就会触怒神灵,神灵发怒必然发生灾害,灾害既然出现,祸乱就必然紧随而来。祸乱一旦产生,自然很难收拾,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保全性命的人太少了。帝王如果顺应天命,创立基业之后,将有七百年的兴盛时期,将基业遗留给子孙后代。江山很难得到但是很容易失去,为君者对此难道不应该有所警戒吗?

是月,徵又上疏曰: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 ,居域中之大 ,将崇极天之峻 ,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 ,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 ,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奔车朽索 ,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 ,鸣琴垂拱 ,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注释

①神器:指帝位,政权。

②域中之大:域中,指寰宇间,国中。古人说域中有四大,即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③极天:至天,达于天。

④凡百元首:众多国君。元首,本指头部,后以比喻国君。

⑤殷忧:深忧。

⑥胡越:古代对少数民族的泛称。胡在北方,越在南方,这里用来比喻关系疏远。

⑦载舟覆舟:语出《荀子·王制》:“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后以“载舟覆舟”比喻人民是决定国家兴亡的主要力量。

⑧朽索:朽腐的绳索。比喻临事虑危,时存戒惧。

⑨谦冲而自牧:意为谦虚和蔼并加强自身修养。谦冲,谦虚和蔼;自牧,自己修养。

⑩盘游:指游乐打猎。三驱:打猎时围合三面,前开一路,使猎物有路可逃,不至于被一网打尽。意为狩猎应有节制。

九德:古谓贤人所具备的九种优良品格,包括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

松、乔之寿:像赤松、王乔一样长寿。赤松、王乔,均为传说中的长寿仙人。

鸣琴垂拱:相传舜弹五弦之琴,作《南风》之诗,用以教化百姓,从而能做到垂衣拱手,无为而治。

译文

同月,魏徵再次上疏:

微臣听说要想使树木长得高,必须使它的根部稳固;要想使水流得远,必须使它的源头疏通;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必须积累其道德信义。源头的水源不通畅却想让水流得很远,树根不牢固却想让树木长得高大,仁德不施却希望国家得到治理,我虽然是极愚蠢的人,也知道这些是不可能的事,更何况圣明的君主呢!皇上作为万圣之尊,身居寰宇间,如果只极力推崇天命,让自己长命百岁,全然不思考安宁环境中可能出现的危难,力戒骄奢,崇尚节俭,推崇好的德行,而只任自己的情欲蔓延而不加以克制,这就像砍掉树根来让树木枝繁叶茂,堵塞源头而想让河水流得很远一样。

一般说来,很多国君顺应天命开创基业时无不深忧、慎行、德行显著,及至大功告成德行却随之堕落。开头做得很好的君主确实很多,可是能将这些好的做法坚持到底的却非常少,这难道真是创业容易守业难吗?过去夺取天下的时候力量还有富余,现在要守住基业却显得力不从心,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一个人有忧患意识的时候,必然诚心诚意对待下属;一旦自己的心愿达到了,就会放纵私欲,高傲自负,轻视他人。诚心待人,即使是敌人都可以结为朋友;高傲自负,即使是兄弟也会反目成仇,形同陌路。即使用严酷的刑法,威严的气势来控制下属使其屈服,他们也只不过为苟且保全性命而心怀二志,外表谦恭却心存怨恨。怨气虽不在大小,但让人担忧的却是它违背了人心,这之中所蕴涵的道理就是,水既可以让船行驶也可以让船沉没,难道还不让人深思和警醒吗?奔腾的马车如果用腐朽的绳子来驾驭,还能指望它跑得很久很远吗?

好的国君,在遇到想要的东西时,就要想到知足常乐的道理,进行自我约束。在有所行动之前,就应该停下来,以免惊动百姓。常常有危机意识,才能够使自己的思想谦虚平和。害怕骄傲自满,就应该常常思考海纳百川的道理。如果喜欢打猎,就该想到凡事必有限度。担心自己懈怠,就应该想想凡事如何做才能善始善终。害怕自己受到蒙蔽,就应该想一想如何才能虚怀若谷广纳臣子的意见。担心听信谗言,就应该思考如何使自己行为端正,以达到惩恶扬善的目的。实行赏赐,不要因为自己的喜好而随意赏赐他人。执行惩罚,也不可因自己一时的怒火而滥用刑罚。总结这“十思”,大力发扬“九德”,选拔有才能的人担任官职,甄选有益的意见来听取,那么智者能够发挥他的智谋,勇者能够竭尽他的武力,仁者能够传播他的贤德,信者能够表现他的忠义。文臣武将都能够竞相为朝廷效力,国家就会太平,君臣之间融洽和睦,相安无事。国君可以安心巡游,弹琴作赋,颐养天年,垂衣拱手,天下自然无为而治,又何必去劳心费力,事必躬亲,既做了臣下的职务,又埋没了人才,这岂不是违背无为治国的道理吗?

太宗手诏答曰:

省频抗表 ,诚极忠款,言穷切至。披览忘倦,每达宵分 。非公体国情深,启沃义重 ,岂能示以良图,匡其不及!朕闻晋武帝自平吴已后 ,务在骄奢,不复留心治政。何曾退朝谓其子劭曰 :“吾每见主上不论经国远图,但说平生常语,此非贻厥子孙者,尔身犹可以免。”指诸孙曰:“此等必遇乱死。”及孙绥 ,果为淫刑所戮。前史美之,以为明于先见。朕意不然,谓曾之不忠,其罪大矣。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理也。曾位极台司 ,名器崇重,当直辞正谏,论道佐时。今乃退有后言,进无廷诤 ,以为明智,不亦谬乎!危而不持,焉用彼相?公之所陈,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事等弦、韦 。必望收彼桑榆 ,期之岁暮,不使康哉良哉 ,独美于往日,若鱼若水 ,遂爽于当今。迟复嘉谋 ,犯而无隐。朕将虚襟静志 ,敬伫德音

注释

①抗表:向皇帝上奏章。

②宵分:夜半。

③启沃:谓竭诚开导、辅佐君王。

④晋武帝:即司马炎(236—290年),晋国的建立者,公元265—290年在位。司马昭长子,265年八月继昭为相国、晋王,十二月代魏称帝。280年灭吴,统一全国。在位期间,大封宗室,生活荒淫,种下了“八王之乱”的祸根。他死后不久,全国又重新陷入分裂混乱的局面。

⑤何曾(199—278年):西晋大臣,字颖考,承袭了父亲的爵位,魏明帝时改封平原侯,做了散骑侍郎。后来作为主管农业的典农中郎将,主张为政之本在于得人。何曾与曹魏权臣司马懿私交深厚,司马炎袭父爵为晋王时,何曾身为丞相,在废曹立晋的过程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晋朝一建立,他的官位也晋升为公。生活奢侈,日食万钱,还说无下箸处。其子劭更甚,日食至两万钱。

⑥绥:即何绥,字伯蔚,何曾之孙,仕晋为尚书,后被东海王司马越所杀。

⑦台司:指三公等宰辅大臣。汉代尚书、御史、谒者合称为三台,后亦称三公。东汉时以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又称三司。

⑧廷诤:在朝廷上直言规劝。

⑨弦、韦:《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绥;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后来指有益的规劝。弦,弓弦;韦,柔皮。

⑩桑榆: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因以指日暮。《后汉书·冯异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指日出处,桑榆指日落处。比喻开始在这方面失败了,最终在另一个方面获得胜利。

康哉:称颂君明臣良,诸事安宁。《书·益稷》:“乃賡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后遂以“康哉”为歌颂太平之词。

若鱼若水:像鱼和水的关系那么密切,比喻君臣际遇。《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嘉谋:高明的经国谋略。

虚襟:虚怀,虚心。

敬伫:恭敬地等待。

译文

唐太宗亲自写诏书答复魏徵说:

朕看了爱卿多次的奏章,言语恳切,爱卿的一片忠肝义胆由此可见一斑。批阅你的奏疏,常常让我忘记疲倦,每每看到夜半,而且你的言辞让我深受感动。倘使爱卿对国家不是如此情深意切,怎么能够提出如此远大的谋略,而且及时纠正我的过失呢?我听说晋武帝灭掉吴国之后,只顾着骄奢淫逸,不再关心如何治理国家。太傅何曾退朝回家后,对他的儿子何劭说:“我每天都看见皇上不谈论治理国家的雄才大略,而只是说一些日常生活的俚俗之语,这和治理国家的道理相去甚远。这不是将灾祸遗留给子孙吗!国家在你这一代还不至于混乱,因而你的性命暂且可以保全。”他又指着他的孙子们痛惜地说:“可是到了你们长大的时候,必定遇上朝廷变故而性命不保。”后来孙子何绥果然遇上晋王室之间为争夺王位而发生的内部叛乱,结果在叛乱中为荒淫的酷刑所杀害。以往的史书称赞这事,说何曾有先见之明。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认为何曾可以说是不忠之臣,他是罪大恶极的。作为臣子,上朝应思考如何指陈时政、尽忠直言,退朝时应废寝忘食,弥补皇上的过失。这样使君主的美德不断得到发扬,错误不断得到纠正,这就是常说的君臣同治的道理。何曾地位尊贵,权势显赫,应当直言进谏,谈论治国大道,匡扶时政。然而他在退朝后才说关于朝纲的言论,朝见时,在晋武帝面前却没有勇敢地直言规劝,认为他是明智之人,难道不荒谬吗?如果国家危亡却不知道辅佐扶持,哪里还用得着这样的官员呢?爱卿所上书的建议,我已认真地阅读过了。这些金玉良言应当放在我的案头上,就像西门豹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佩弦以自急一样来时时提醒自己。这样,他日必定会有收获,等到过些年月,国家就会更加繁荣富庶,君臣之间“康哉良哉”的盛歌还会出现。因为我有你的扶持,所以感到很放心,就像鱼儿有水一样,一切都得心应手、称心如意。你敢于直言而无所隐瞒的奏疏,我现在才回复。此后,我将会虚怀若谷,宁静心志,恭敬地听取你在治国方面的好意见。 JUdl7e1sbl88IPKTmsW+WFxMgcBlN7lP7Knp2cb4preWp/XV3u4iNSt1XnHeY0I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