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沙盘游戏案例之幼儿园及小学篇

孩子动作慢、磨蹭拖拉怎么办

孩子的沙盘世界

小雨,女孩,8岁,小学二年级。

这是一幅小女孩的沙盘作品,与众多男孩的作品相比,一眼就能看出它的仔细和精致。在这个作品当中,小雨首先用沙子在沙盘中间的位置呈现了一个心的形状,我们可以从作品里看到很多对称的物件,包括对称的蜻蜓、对称的贝壳、贝壳上面对称的玻璃珠、对称的蓝色玫瑰花……在沙子堆成的心型里,小雨用彩色石头又套了一个“心”的形状,就连四周沙子的空地上也布置了对称的小草坪,几乎所有沙具的摆放都是相互呼应的。

对于她用手挖出的蓝色部分,小雨解释说是蓝色海面,湛蓝的海面让她想到了安静、宁静,想一辈子待在这里看书。大多数孩子在做沙盘时,在露出蓝色的底面时,都会或多或少有一些沙子残留在上面,而小雨会用嘴把蓝色底面上的沙子反复吹走,直到完全吹干净才开始进行下一步的制作。

小雨最喜欢来上沙盘游戏的课程,她说在这里没有人催她、喊她,她知道自己这一次又超时间了,失去了分享的环节,但她依然很开心,她爱沙盘游戏,也喜欢这里的老师。于是我们约定,下一次上课可不可以给她一个“番茄钟”,让她自己定好时间,这样就可以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游戏的全部内容,小雨愉悦地答应了。

沙盘游戏背后的故事

小雨是家中的独生女,小雨的爸爸妈妈从老家放弃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来北京打拼。小雨在6岁前一直在老家由外婆带,家里还有三个堂兄弟姐妹,他们的父母也都不在身边。上小学时,小雨的妈妈将小雨接到了北京,让小雨在租住房附近的小学借读。

小雨的妈妈是个要强的人,原来是一名会计,工作性质要求她必须仔细、认真。小雨上小学前在老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前教育,识字不多,再加上她写字慢、做事慢,在学校不能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作业,经常被留校或者请家长,时间长了,小雨妈妈的脾气也变得越来越糟糕。

后来,经朋友介绍,妈妈决定带小雨一起来做咨询。小雨的妈妈无奈地告诉我:这孩子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急了给她关小黑屋,表现好奖励小红花,什么方法都用过了,就是不见孩子做事和动作快起来。

给咨询家庭的建议

从小雨的沙盘制作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她是个做事追求尽善尽美的孩子,由于上小学前没有接受同步的教育,能力相对同龄孩子要差一些,加上小雨妈妈的急脾气和高要求,使得小雨不自信,学习做事都慢,她很想把每件事情都做好,渴望得到妈妈表扬,但由于能力不足又追求完美,必定要比别人多花一些时间,这也使得小雨表现出来的行为比其他孩子要“磨蹭”。

对于小雨的这种情况,建议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

第一,多鼓励孩子,提升孩子做事的能力,小雨在老家没有接触过的事物和落下的功课,妈妈应当耐心加以辅导;

第二,用鼓励和表扬的方式给孩子自信,停止对小雨因动作慢而进行的各种惩罚;

第三,用游戏的方式训练小雨做事的速度,如舒尔特25格的训练、捡豆子训练、写数字训练等;

第四,调整小雨妈妈的教育方式,这其中包括语音、语调、身体的微语言等,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妈妈的爱。

引申与思考

生活中,磨蹭、马虎、拖拉的孩子不在少数,特别是低小幼年龄段的孩子,这是存在的普遍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有一个形成的过程,孩子并不是哪一天突然就变磨蹭了。

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磨蹭主要有四种情况,根据孩子“磨蹭”的情况不同,调整和矫正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1)“慢性子”型的磨蹭。

“慢性子”型的磨蹭主要表现为孩子行动迟缓,慢条斯理,紧张不起来。任人怎么着急催促,依然故我。这类孩子的动作慢,可能是气质类型中的内向型气质类型的孩子,但也可能是能力不足导致的慢性子。

著名的心理学家苏格拉底根据人体体液说把气质类型分为四种: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前两种是外向型的气质类型,遇到事情容易冲动、话多、动作快,做作业速度快,但正确率不高;后两种气质类型是内向型的气质类型,他们做事情比较仔细、认真,做事追求完美,没有把握的事情绝不会主动去做。其中,抑郁质的孩子,做事情优柔寡断,相对而言动作会更慢。

孩子的气质类型取决于父母。如果妈妈性子急,爸爸性子慢,孩子有可能就会慢。如果爸爸做事追求完美,妈妈要求比较严苛,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形成做事追求完美的行为。由于追求完美、反复确认,所以用的时间就会比较长。随着孩子能力的逐步加强和环境的改变,情况会有所好转。

(2)没有时间概念型的磨蹭。

没有时间概念型的磨蹭主要表现为缺乏时间观念和效率观念,不知道时间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这类孩子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比如起床、刷牙、出行、吃饭等都表现出磨蹭的现象。

要想帮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改变磨蹭的毛病,家长不能靠大嗓门,更不能打骂。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帮助孩子认识时间,树立时间观念。让他们认识到,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

第二,可以用定时器来约定写作业和玩游戏的时间。通过各种途径,让孩子认识到时间的价值,让孩子明白磨蹭会白白浪费许多时间。

第三,在纠正孩子磨蹭的不良行为的过程中,家长的态度要温和,有的时候孩子不配合家长,往往是家长的坏脾气引发了孩子的不良行为,导致问题非但没解决,反而时间耽误得更长。

(3)负向强化型的磨蹭。

负向强化型的磨蹭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低落,硬着头皮应付,疲沓无奈,能拖就拖,缺乏自信,不负责任。

遇到孩子磨蹭,家长都会很着急,我们提醒孩子的方法往往是,“你快点!”“你怎么这么慢!”其实当我们反复提醒孩子“你慢、你真慢”的时候,恰恰起到了负向强化的作用。时间长了,孩子会自然而然地条件反射:事情没做好,是因为我是个“磨蹭”的“慢”孩子。所以,家长要改变对孩子行为的评价角度,少说“慢”。

(4)能力不足型的磨蹭。

如果孩子爱磨蹭是“手笨”造成的,父母就要想办法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帮助孩子提高动作的熟练和敏捷程度。父母可以与孩子玩一些小的竞技游戏,如:捡绿豆、比赛看谁穿衣服快、看谁洗澡快、舒尔特25格、七分钟练习写数字等。通过这些比赛,家长可以随时教给孩子穿衣、洗澡、收拾玩具、学习、写作业的自我服务的技巧,教给孩子如何利用做事的先后顺序,高效率安排时间等。

此外,孩子的磨蹭行为还可能与爸爸妈妈自身的行为有关。有的家长自身是慢性子,凡事都不着急;有的家长喜欢边吃饭边看电视或看书报;有的家长会因疲惫或懒惰而做事拖延时间等。这些行为每天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非常容易使孩子养成注意力不集中、办事拖拉、没有时间观念等不良习惯。因此,家长不妨先自我检查,为孩子做出好榜样。

孩子好动、不听话怎么办

孩子的沙盘世界

海军,男孩,6岁半,小学一年级。

从海军的沙盘作品中,可以看到有很多汽车,海军在制作沙盘作品时几乎把沙盘室内所有能动的、能跑的车辆全部都放到了沙盘当中。他让这些车辆排队、让它们堵车,让它们乱七八糟地任意躺在沙盘的各个角落。上图是当我提醒海军还有10分钟下课时,海军所呈现给我们的沙盘的场景。为了整齐有序,他在沙盘中用手画了很多的线条,所有的车辆都在他规定的界线内。

我问海军:沙盘中有你吗?

答:有啊,站在大树前面,棕色的恐龙就是我。

我问:你在做什么?

答:我在指挥交通,它们(那些车辆)必须都听我的!

沙盘游戏背后的故事

海军是个剖腹产儿,是一个被医院诊断为感觉统合失调、注意力障碍的孩子。由于自控能力比较差,海军不能遵守学校的纪律,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仅学习上有困难,而且在学校也没有小朋友跟他玩。在沙盘游戏结束时我们的对话中,可以听出来,孩子是有能量的,也是有力量想掌控一切的。

海军的妈妈看到这个沙盘作品时,首先回应我的是“这个画面怎么这么混乱?”话里面,有不接纳和指责之意。

海军的爸爸是一个法官,妈妈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平时接送他上、下学的爷爷是一位职业律师。家中所有人的职业特性都是管理者,都从事着条条框框、界限分明的职业。

海军说,在家里就跟回到学校一样,家中的客厅里也有一块黑板,平时爷爷接送并负责提醒他做作业,每个时间点做什么事,早上妈妈在上班前都会提前安排好,爷爷负责执行,同时爷爷还有爷爷的规定,违反了也会被批评。

晚上海军的妈妈下班回来后会接管海军的生活和学习,一旦海军字写得不好、没有写在格子里、口算不正确等,海军的妈妈都会冲着他大声吼叫,海军觉得妈妈吼叫的样子特别像他们班的张老师,他不喜欢张老师,所以也不喜欢妈妈发火的样子。

每天海军一到学校,除了张老师的课,其他课都会有一种释放了的感觉。上课的时候,海军不听讲、坐不住、不写作业、东西随处放。在家里的时候,他的玩具和学习用品也会丢得满世界都是,如果爷爷提醒他妈妈快回来了,海军就会迅速地把东西全部归位,妈妈一回家,海军就表现得特别听话和老实。所以当班主任向海军的父母反映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时,父母都不相信,因为他们认为海军在家一直都非常听话。

给咨询家庭的建议

心理学家李子勋说过,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很像是树和藤的关系。当孩子这棵树被父母捆绑得太紧,他就失去了自然生长的能力。这种捆绑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一旦松绑,孩子会向着更加相反的方向发展。所以,小时候受限制过多的孩子,被要求和被控制过多的孩子,长大后会是个比较古板的人,同时会具有回避困难、畏惧困难的人格特质。

在上面这个家庭故事中,海军的不听讲、不写作业,跟他的感觉统合失调、注意力缺陷有直接的关系;不听话则跟家长的限制太多、要求太多,抑制了孩子自我能力的发展有关。

对于海军的这种情况,建议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

第一,家长要经常和学校、班主任保持联系,第一时间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

第二,改变家长的教育方式和生态环境,比如,父亲的缺位、妈妈每天命令式的安排、爷爷和妈妈教育方法的不一致性;

第三,孩子的注意力水平已经被医院确诊,需要抓紧时间进行训练,同时,在家庭中,父母也要和孩子经常通过做游戏的形式,改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和感统失调的状况。海军在这里做了半年的两期沙盘游戏的训练,最终因妈妈工作忙而告终。

引申与思考

近年来,一些剖腹产儿的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似乎比别的孩子更加“活泼好动”,做任何事情没有耐性、爱哭闹、情绪不稳定、爱招惹人、不合群、动作不协调,上学后出现学习困难、表现出一些异常行为。经过专业医生确诊后,认为发生以上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孩子感觉统合失调造成的注意力的缺陷。

那么,什么叫感觉统合?“感觉统合”通常是指人的大脑将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分析、加工、整合后,做出正确的应答,使个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中和谐有效地运作。如果人的大脑不能将各种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分析和整合,使得机体做出的反应与外界环境不相适应,就会出现感觉统合失调。妈妈在阴道分娩的过程中,在限定时间内,胎儿的肌肤、胸腹、关节、头部均受到宫缩有节奏的、逐渐加强的挤压刺激和产道适度的物理张力刺激,胎儿必须主动地通过狭窄而屈曲的产道,这些刺激信息通过胎儿外周的感觉神经传入到中枢神经系统,经过大脑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加工、整合后发出指令,令胎儿整个身体形成一个“圆柱体”才能以最佳的姿势、最小的径线、最小的阻力,适应产道各个平面的不同形态,顺应产轴曲线而下,最终娩出。在分娩过程中,胎儿接受了人类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强有力的、大约2个小时的触觉、本体觉和前庭觉的体验和学习的过程;尤其对胎儿头颅的挤压,激活了大脑的神经细胞,这也是胎儿人生中第一次主动参与的“感觉统合”训练,即触觉和运动觉的统合。

剖腹产属于一种干预性的分娩,没有胎儿主动参与,完全是被动地在短时间内被迅速娩出,剖腹产儿没有分娩过程中被挤压的经历,没有感受这些必要的感觉的刺激,大脑与胎儿的机体所发生的各种动作也没有机会进行整合和反馈,因此失去了人生中最早的感觉学习和第一次的感觉统合训练,皮肤的触觉没有被唤醒。因此,剖腹产儿生下来后,在感觉学习和感觉统合训练方面就存在着先天不足。独生子女时代,剖腹产儿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娇生惯养,没有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养育,在抚养过程中存在着过度保护的情况,例如,在孩子各种动作发育的关键期,如翻身、摸、爬、滚、打、蹦跳等,孩子的一些行为和权力都被家长人为剥夺了:学习爬的时候,家长没有让孩子充分爬行,早早地给孩子使用上了学步车,缺少了对孩子前庭平衡觉的刺激,孩子日后可能出现动作协调性、平衡感差;语言本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却因为家长过度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缺乏选择性模仿和自发言语实践活动的机会,造成孩子说话晚,语言的表达能力差;很多家长唯恐自己的孩子在与小朋友玩耍中受欺负,将孩子圈在家中与自己玩,要知道孩子与人交往的知识是在和小伙伴交往的过程中获得的,这是家庭和父母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以上的种种,造成很多孩子缺乏与人交往的技巧,在日后与人的沟通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上出现问题。因此,可以说,先天的不足和后天缺乏科学的养育是剖腹产儿容易发生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原因。

孩子不爱读书、不会写作文怎么办

孩子的沙盘世界

圆圆,女孩,12岁,小学六年级。

圆圆在制作沙盘时,作品中没有摆放任何沙具,她说今天作文没考好,心里很难受,玩沙子本身可以让她变得开心一些。

上图是圆圆用50分钟的时间做的一个动态的沙盘,她反复在调整、修改,最后制作出了一幅她满意的作品。圆圆说,她的作品的图案是一双漂亮的眼睛,非常像她自己那双美丽的大眼睛,但是看上去没有神,好像看不清东西的感觉。

沙盘游戏背后的故事

我向圆圆的父母了解了圆圆的成长背景。圆圆的父母是从浙江到北京来打工的,他们的知识层次相对低一些,父母能够给予圆圆的是满足她的物质需求,圆圆的学习方面,他们帮不上忙,于是他们把圆圆送到一个小的教育机构进行托管和学科辅导。

圆圆的拉丁舞跳得非常棒,她很有灵性,动作协调,但在学习上,圆圆的表现平平,特别是没有写作的基础。为了鼓励孩子读书和写作,圆圆的妈妈决定,如果圆圆每周练习写一篇作文就奖励10元钱。圆圆听了特别高兴,每天一到家就抱着电脑说查资料,有的时候一周能写一篇作文,有的时候一周能写两篇作文。妈妈对圆圆的表现非常满意。直到有一次,妈妈从老师那里得知,圆圆每周写的作文都是从网上抄的。

给咨询家庭的建议

其实,每个孩子都渴望更丰富的外面世界,圆圆的内心有很多的渴望,从她的沙盘作品可以看出,她处于一种既想探索外面色彩斑斓的世界,又无奈于自身知识匮乏、能力不足的矛盾状态。

对于圆圆的这种情况,建议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

第一,家长除了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物质需求以外,还应该为孩子提供学习和阅读的条件,多给孩子买一些她喜欢的书籍,假期可以陪孩子一起去图书馆,从环境上营造学习和阅读的氛围;

第二,父母应当以身作则,在孩子学习和写作业时放下手机,静静地看书和陪伴;

第三,为孩子选择与阅读和写作有关的辅导班,让专业人士给予孩子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第四,对于准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应在心理上和生活上多一些关心和照顾。

引申与思考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不爱阅读、不会写作文怎么办?有不少孩子一二年级的时候语文成绩很优秀,可到了三年级以后,成绩就突然下降了,对于这种情况,很多家长归因于换了老师孩子不适应,或是现在的老师不如以前的老师负责任等。事实上,大多数孩子语文成绩下降的真正原因是,三年级以后,语文由原来单一的基础知识变成了基础知识加阅读写作,而且阅读写作在考试中占的比分接近50%。据学校老师反映,很多语文成绩突然下降的学生,平时几乎没有什么课外阅读量,因此常常写不出作文。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影响人的一生。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呢?可以概括为两个词——“一种意识”“两个坚持”。所谓“一种意识”,就是不需要每天郑重其事地坐下来专门来做这件事,只要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有这种意识,注意引导和训练孩子就可以。

比如,当孩子牙牙学语时,家长要尽量引导孩子说完整的话;当孩子说得不完整时,家长可以笑着说一遍完整的话,让孩子模仿;当孩子说出完整的句子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让孩子有一个初步的感知:说话应该说完整的话。孩子稍大一些,可以经常带孩子出去玩玩,去一些适合孩子的活动场所,比如游乐场、公园、幼儿园等,让他们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一方面有助于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语言交流的机会。活动结束后还要积极鼓励孩子把今天活动的过程讲给爷爷奶奶或是小伙伴们听,目的是锻炼孩子的语感。如果孩子开始不会说,家长完全可以一句一句地教,再让孩子复述出来,赢得掌声后孩子会对自己信心倍增。

这里的“两个坚持”分别是指坚持写日记和坚持读课外书。

其中,写日记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很多孩子写日记要么写不出来,要么就是记流水账,要么就是日记都很雷同。对于这种情况,有一个简单的操作方法,就是家长可以给孩子定一个小范围,比如“10岁生日的感悟”“沙盘游戏的收获”等,保证孩子既有内容可写,又不容易雷同。

另外,家长要从小养成孩子爱读书的好习惯,这样不但可以丰富孩子的课外知识,还能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培养孩子正确的德行,为写作文储备知识和素材。尤其小学1~6年级是孩子阅读的黄金时期,一定不要错过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

孩子胆小、不自信怎么办

孩子的沙盘世界

灏明,男孩,9岁,小学三年级。

2009年的冬天,第一场大雪。因为是周日,学校放假,雪后的学校操场上一个脚印都没有。

灏明是被妈妈送来做注意力训练的,平时我们的训练可以用笔做,可以画画,也可以做数字训练等。那一天,灏明跟我提出:“老师,我们出去做沙盘吧。”我说:“下雪天我们怎么能做沙盘呢?”他说:“老师你看,外面多好啊,我们下去画一个沙盘的大小位置,带一些沙具就可以完成了。”我接受了他的建议。

一个小时的雪地沙盘游戏体验,灏明玩得非常开心。在沙盘创作中,他摆了一个环绕的轨道,轨道上有跑动的汽车,在沙盘的右上方有一架飞机,右边中间的位置是一个彩色的玻璃,左下角是另一座房子和几辆小汽车。

沙盘作品完成后,他突然冒出一个作品的名字“敢问路在何方”。我好奇地问他,为什么要给作品取这样一个名字,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意义?灏明回答:“没有特殊意义,就是觉得今天的沙盘作品很特别,特别好玩。”我告诉他:“老师保存的沙盘作品照片有几千件,你的雪地沙盘作品是独一无二的,我非常欣赏你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作。”灏明听了特别高兴。(这是2009年冬天的一幅沙盘作品,直到2016年,它依然是我见过的独一无二的、在雪地上做出来的沙盘作品)。

下课的时候灏明的妈妈来接灏明,他兴高采烈地给妈妈描述今天上的沙盘课程,以及老师对他的高度赞赏,妈妈听了也非常开心。

沙盘游戏背后的故事

灏明平时话不多,是个特别遵守纪律和规则的孩子,偶尔会害羞,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学校的老师们都反映他很懂事,就是不敢发言,注意力有些不太集中,字写得不够好看。

最初,灏明是被姥姥带来上沙盘游戏课程的,上课的目的是了解为什么孩子上课坐不住、为什么会的题就是不敢举手发言。

我向灏明的家长询问了灏明的成长背景,对灏明的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灏明的爸爸在单位负责全面的运营工作,妈妈是企业的三把手,孩子平时都是姥姥带。晚上妈妈下班后,会让灏明把一天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交友情况逐一进行汇报,如果灏明的学习成绩达不到优良的标准,就会受到惩罚。平时在家里都是姥姥和妈妈说了算,灏明几乎没有话语权,因为经常被否定和被替代,所以灏明很不自信,也没有主见。他内心的需求和渴望没有机会表达,都被爱的外衣包裹住了。

给咨询家庭的建议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不自信的孩子背后大多站着不被认可的家长,他们的否定,让孩子的内在能量大打折扣。相反,孩子如果在被欣赏和认可的环境下,一旦能量被打开,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学习能力才会真正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

对于灏明的这种情况,建议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

第一,给孩子空间,灏明的家长应该让灏明在家里多一些表达的机会,要多去听听灏明的真实想法;

第二,不自信的孩子背后往往站着强势的家长,练习家长作业的三部曲,每天找出孩子身上的3个优点进行夸奖和鼓励,认可和肯定会让孩子变得强大起来;

第三,多一些家庭中的注意力训练,多给孩子一些表现的机会,比如,在同学、同事的聚会上,可以让孩子们在一起玩耍,让孩子尽情地表现自己等。

引申与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反馈“胆小、不自信”的孩子有很多,这些孩子通常会有以下表现:上课不敢或很少主动举手发言,不敢主动要求参加小组或集体的游戏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不敢主动与同学交流,说话小声、胆怯,在各种活动中常常比较畏缩、逃避那些有一定难度或挑战性的新活动等。造成孩子胆小不自信的原因有很多,归结起来,大致如下:

第一,家长的过度保护、溺爱及替代。大多数独生子女的家长把所有的爱都集于孩子一身,这种过度的照顾、过分的保护,使他们不仅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缺乏独立性,习惯依赖他人。

第二,过度严厉、过度否定。有的父母要求孩子事事听从自己,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缺少接纳、关爱、赞扬和肯定的环境中,会怀疑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形成“自我无能感”,久而久之变得缺乏自信心。

第三,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有的孩子常常受到家长的批评和否定。这种经常性的挫折感严重地损伤孩子的自信心,他们会经常自我怀疑,最终走向自卑。

第四,孩子的自我评价缺乏独立性,容易轻信和接纳成人的评价,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和评价对他们发展自信有直接影响。

第五,自身的特征。由于遗传素质、生理发展、家庭环境和教育的不同而造成的差异也影响着孩子自信心的形成。比如,有的儿童由于容貌、长相而自卑;有的孩子由于能力较差不能被同伴认可而导致自我评价低;有的孩子由于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往往被老师和同伴忽视等,这些都会影响儿童自信心的形成。

在本案例中,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否定、包办代替、掠夺了孩子自己的思考能力,也是灏明没有自信、胆小的根源。我对灏明进行了三个月的辅导,在这个过程中,给孩子安全、爱,以及表现自己的舞台,每次合作沙盘,我都会给他努力表现自己和分享的机会,慢慢地,灏明不自信的状况有了好转。后来,我又给灏明的父母进行了5次咨询,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的不当之处,调整后,灏明开始有安全的感觉,自信心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孩子随大流、没主见怎么办

孩子的沙盘世界

琛琛,女孩,10岁,小学四年级。

上面这幅画是琛琛完成的沙画作品,大部分人在看到这幅作品时都认为是动物在发生冲突。琛琛向我解释说,她的作品中的这些动物,都是班上的同学,她把班上同学间的冲突用动物们做了一个展现。实际上,在这个作品中,表现的并不是简单的两派之争,我们可以看到,沙盘的上方是一部分动物,下方也有一部分动物,除此之外,沙盘的左边还有一些动物像是在旁观。琛琛逐一向我介绍每个动物所代表的同学,她把沙盘中所有的动物与班上同学的名字都对上了号。

我问她:“琛琛,能不能告诉老师,你在这个沙盘中的位置在哪?”琛琛指着沙盘最左下角的灰色老鼠告诉我,这个老鼠是她。这是一个明显的从属和服从的位置。她说,“平时同学们经常会闹矛盾,但是我绝对不会冲到前面去和别人发生正面的冲突”“我害怕打架”。

沙盘游戏背后的故事

课后,我跟家长做沟通时,琛琛的妈妈表示:“不可能呀,我闺女肯定随我。老师您看,我在单位是负责人事工作的,工会所有的组织活动都是由我来一手操办,我非常会处理人际关系,也特别有组织能力,所以我希望我的孩子组织能力也强。”

给咨询家庭的建议

人们常说,强势的妈妈,弱势的孩子。如果孩子的所有事情都由妈妈一手包揽和做主的时候,孩子只能处于一种听话和服从的状态。在这个家庭故事中,因为琛琛的妈妈是一个强势、大小事情喜欢替孩子做主的家长,所以琛琛在团队中成为一个听话的、没主见的、随大流的孩子,如此下去,琛琛必然会失去很多竞争的机会。

如果琛琛的家长不希望琛琛是这种状况,平时就应该多鼓励孩子,给她自己做主的空间和机会,另外家长平时在孩子面前也应当适当表现得弱一些,这样孩子才会逐渐强大起来。

对于琛琛的这种情况,建议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

第一,想让孩子有主见,首先要给孩子锻炼机会。在家时,琛琛的父母在一些大小事情上可以多征求孩子的意见,在外让孩子多和小朋友一起玩,购物时让孩子主动问价格和结账,多给孩子做主的锻炼机会。

第二,采用一些让孩子自信起来的方法。比如,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和认可孩子;多给孩子话语权,让孩子在家庭中找到归属感和存在感;多示弱,为孩子创造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机会,等等。

引申与思考

生活中,强势的妈妈有很多,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力往往不足,很多时候他们都是胆怯和不自信的。如果父母多鼓励孩子,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弱一些,甚至在某些事情上主动请教孩子,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具体的做法和建议有以下几点:

第一,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不要对孩子有过高的期盼。不少父母在谈到孩子胆小、不自信时,常常忧心忡忡,一筹莫展。实际上,孩子对周围环境的认识相当有限,一时的回避和退缩在所难免。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应过分渲染和强调这种态度,要站在孩子的立场,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来对待他们。

第二,不要操之过急。对于孩子的畏缩行为,父母要克制自己的情感,切勿强迫孩子改变,不做过于强烈的反应。家长不要因为对孩子的担心而强迫孩子做某些事情,这样只会加剧孩子的紧张,造成孩子在以后类似的事情上会以更多的沉默和拒绝应对,使孩子的害羞、胆怯进一步升级。

第三,相信孩子。作为家长,一定要相信,如果孩子准备好了,就一定会做得很好,不要让孩子以害羞为借口而拒绝去做他应做的事。告诉孩子“感觉不适应没关系,但你仍然需要面对,这过程中我可以提供给你一些帮助”。家长们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强迫孩子做他们没准备好的事,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不自信、胆小”的标签。

第四,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多给孩子积极的肯定与期望。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家长可以运用这一效应,向孩子传递积极的期望,帮助他们寻找自身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孩子积极的肯定和反馈,让他们形成自信的累加效应,不断提升孩子的自信水平。

第五,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促进自我肯定,树立自信心。现实中,很多孩子由于不会交往可能受到同伴或群体的排斥和拒绝,从而感到孤独、缺乏自信。作为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与人交往的机会,教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并鼓励孩子与同伴多交往,当孩子感到自己能够胜任一切时,自信心在无形中就培养起来了。

孩子胆小、缺乏安全感怎么办

孩子的沙盘世界

馨馨,女孩,10岁,小学四年级。

馨馨的沙盘作品充满了挑战,馨馨用一个彩色的轨道搭建了一个旋转的车道,在旋转车道上,摆放了三辆车,其中有两辆都是警车。从图中可以看到,这个车道是有点难度的,因为馨馨不仅让它旋转,而且还让它呈站立的状态,为了完成这个车道,馨馨用了很长的时间。大部分见到这个作品的人都认为这一定是个男孩的作品,实际上,这出自一个被医院诊断有恐惧症的10岁女孩之手。

完成沙盘作品后,馨馨长舒了一口气,跟我说:“老师,警察来救我了,警察来抓小偷了。”

馨馨被医院诊断为恐惧焦虑症以后,馨馨的家人带她来做了10次心理咨询,所采取的治疗方法是馨馨自己选择的沙盘游戏疗法。

在馨馨的沙盘作品里,一开始总会有小偷出现,第一次小偷在房子旁边,第二次小偷被移到了河边,在做第四次时,馨馨挖了一个洞把小偷埋了起来,直到第六次,小偷才被彻底埋好,在后面几次沙盘作品中,小偷逐渐不见了。

沙盘游戏背后的故事

馨馨的姥姥向我介绍了馨馨的童年经历,馨馨刚生下来时因为妈妈身体不好,刚出生的馨馨就被迫和妈妈分离了。一直到馨馨三个月,都是由爸爸照顾她和妈妈的生活,爸爸包揽了馨馨吃喝拉撒的全部事情。当馨馨三个月时,馨馨的爸爸接到了出国工作的任务,这个在馨馨的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人突然消失了。馨馨在依恋期被遗弃的童年经历造成了馨馨恐惧的阴影,从馨馨三个月的时候开始,这种不安全因素就住进了她的潜意识。

馨馨10岁的时候,有一天,她看到一则新闻,大意是某小区有小偷从房顶最高层翻墙下来入室盗窃被擒。她由此想到自己家住在六层,属于顶层而且没有护栏,馨馨觉得小偷很容易就能进入她家,想到这,馨馨觉得非常害怕和焦虑,从那以后,她每天睡觉前都要拿衣服把她的床边都挡住,每天睡觉之前都去检查门、窗户、煤气有没有关好。

后来,馨馨的爸爸从国外回来了,但是由于工作的性质特殊,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内另外一个城市工作,一直跟她和妈妈处于分离的状态,平时都是通过电话沟通。馨馨的爸爸虽然会经常给女儿打电话,但问得最多的只是她的学习情况,很少关心馨馨的生活和感受。馨馨说:“我爸爸总是问我考试怎么样,考得好不好,我都不想接他的电话。”

给咨询家庭的建议

孩子在3岁前,是和父母建立安全依恋的最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任何形式的分离和焦虑感应如果没有处理好,之后的分离焦虑依然会存在。馨馨担心和惧怕小偷的状况,是来自安全感不够。

在馨馨的成长过程中,先是出生后与母亲的分离,然后是父亲的长期缺位,再加上馨馨的妈妈自身胆小、多病,能量不足,在馨馨的爸爸长期缺席的情况下,馨馨的妈妈不能形成坚毅的父亲形象。此外,馨馨的俄狄浦斯期没有很好地度过,也是造成馨馨安全感不足,担心焦虑的原因之一。

10岁的馨馨已经进入青春早期,青春早期孩子的特点是违拗父母的一切愿望,做相反的事。所以,当父亲问到馨馨的学习时,馨馨就会表现得很反感,“不想接他的电话”。事实上,作为家长,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给孩子充分的理解和陪伴比关注她的学习成绩更重要。

对于馨馨的这种情况,建议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

第一,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馨馨的爸爸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不得不缺位,这时与家人的连接显得更为重要,在平常的联系和沟通上,馨馨的爸爸可以把通电话的形式改为QQ视频的方式;

第二,馨馨的爸爸每次在和女儿沟通时,不要只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更要关心妈妈的身体、孩子的情绪、人际关系等情况;

第三,馨馨的妈妈自身存在养育方式中的紧张和焦虑情绪,对此,要经常练习放松,调整好自身的生命状态,给孩子一个积极向上的正向引导;

第四,孩子从心理年龄上已经进入青春期早期,唱反调、做相反的事情都有可能出现。所以,此时,对家长来说,和孩子能不能好好说话比孩子能不能好好学习更重要。

引申与思考

安全感是儿童生存的基本需求。有安全感的孩子情绪稳定,性格坚定平和,遇事不会惊慌失措,能够较好地融入同学当中,能现实、理智地处理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则表现为情绪波动大、胆小怕事、社会回避、自闭、性格孤僻、承受挫折的能力弱等人格倾向。

(1)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原因。

一个人的安全感,与生命早期和“母体”的关系密切相关,也与幼年时父母对孩子的理解、关爱和保护有关。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原因有很多,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缺乏交流和信任。孩子们往往都会有这样的愿望,希望能够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直在一起,有很多快乐的时光,但是,现在很多的父母因为忙于工作和事业,难以实现孩子的这个愿望,跟孩子缺少互动和交流。此外,很多父母总是担心孩子会因为一些小事失去信心,不能克服困难,担心孩子会误入歧途,总是不相信孩子,久而久之,孩子慢慢也就没有了安全感。

第二,所定目标太遥远。如果父母总是过分操劳孩子的事情,给孩子定一些太过遥远的目标,很容易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让孩子无法承受,进而失去安全感。

第三,教育方式有问题。在教育孩子时,有的父母太过宽容,甚至纵容孩子,认为自己和孩子是好朋友,造成在教育上没有了分寸,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教育孩子,这时孩子就会认为父母很好欺负,变得无法无天,反而更没有了安全感。所以说,父母应该适当地给孩子一些威严,让他们变得更有责任感。

第四,父母情绪的影响。对于3岁之前的孩子,如果父母因“个性因素”或婚姻关系的冲突,导致情绪不稳定,或者焦虑、烦躁、恐惧等负性情绪太多,也会造成孩子的安全感缺乏。这是因为几乎所有的孩子在面对父母的不良情绪和家庭矛盾时,都有强烈的无助感和恐惧感,所以父母们应尽力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以便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平和的家庭情感空间。

第五,家庭的经济状况。心理学研究证实,孩子的安全感还与他所感受到的家庭经济状况有隐形的联系。也就是说,安全感与家庭经济状况方面的“暗示”有关。在一些家庭,尽管实际的经济状况较差,但在孩子面前,父母很少显示或不显示对经济的焦虑、压力或担忧,孩子也会有良好的安全感。反之,即使在一些实际经济状况良好的家庭,如果父母总是习惯于在孩子面前夸张地显示对经济状况的焦虑,同样也会给孩子强烈的“不安全”的暗示,以致影响孩子成人以后的安全感。

第六,早期的成长经历。孩子在生命的第一年,是否得到母亲稳定而有规律的照顾,决定了他对这个世界的基本信任,这种基于对母体的信任所发展出来的安全感,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母亲应尽可能有规律地悉心照料孩子。简单地将孩子交给别人喂养、过早分离,都是一种极其草率的做法。

(2)如何保护孩子内心的安全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会强烈地依恋父母或其他养育者,这种依恋是在婴儿与父母或养育者的相互交往和感情交流过程中形成的。儿童要求的不仅是父母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更要求父母为孩子的心理安全提供保障。当儿童探索外部世界时,依恋会使他有一种安全感。当儿童的依恋对象存在时,儿童通常可以不理会父母同陌生人玩,但当他感受到危险时,则会立刻向父母或其他依恋对象求助,父母应对儿童的哭、笑、发声等信号敏感,并做出恰当的、积极的反应;要指导儿童的时候应当用热情的语气,温和地提出要求;在适当的时候用肯定的语气支持儿童的行为,这对儿童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和长期的效应。父母仅仅满足儿童的物质需要是不够的,儿童需要亲情,需要心理安全。

具体来说,父母可以从以下方面保护孩子内心的安全感:

第一,和谐的家庭气氛。当孩子经常处于父母言语不合或是肢体冲突的不安环境中时,孩子会有恐惧的猜测:爸爸妈妈是不是因为我才吵架?他们是不是不爱我了?他们会不会离开我?由于孩子对大人们的争吵无能为力,因此只能躲在角落里暗自哭泣,或是独自生闷气,后者会把这股怨气累积在心中,逐渐形成扭曲的价值观。因此,一个健康快乐的生长环境,对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充分的亲情陪伴。现在有许多“假日父母”,即父母平常都将孩子托付给保姆或是长辈照顾,自己因为工作应酬而很少陪伴孩子,甚至难得与孩子见上一面。殊不知,对孩子来说,父母就像是玩伴一样重要,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孩子将很难养成良好且规律的生活习惯,安全感自然也就无从建立或培养了。

第三,找出不安的原因。有些大自然或外在环境上的灾害可能使孩子感到不安,比如地震、闪电等。这时父母可以寻求心理治疗师或其他利用音乐、艺术的治疗,协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第四,借助游戏的帮助。父母可以陪伴孩子参与活动,或是通过游戏中的肢体接触,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对此,父母平时可以多花点心思,设计一些简单的家事、游戏,或DIY手工劳作等,让孩子从做中学,这样也可以让亲子情感升温,使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

在这个家庭故事中,父母对孩子的管理状态都应当做相应的调整,比如妈妈怕黑、怕听怪声、怕虫子等,由于妈妈在生活当中太弱了,孩子试图撑起这个家,但是孩子太小了,根本承担不起来,所以她才恐惧。后来,妈妈在孩子面前开始逐渐表现得勇敢和坚强。爸爸也做了相应的调整,既然不能够经常回到北京,爸爸于是通过视频的方式和女儿见面,尤其是当黑夜来临的时候,告诉孩子:“宝贝,不怕,有爸爸在,一切都是安全的。”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孩子的恐惧行为和焦虑状态都有了好转。

孩子口齿不清、有阅读障碍怎么办

孩子的沙盘世界

蕊蕊,女孩,5岁半,幼儿园大班。

在蕊蕊的沙盘作品中,蕊蕊把六一儿童节时亲手给妈妈做的一张贺卡放在了沙盘的最中间,并在旁边摆放很多的花瓣。以花瓣儿为载体,蕊蕊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她自己编的非常快乐的故事:

有一天,舅舅骑着摩托车带她去兜风,来到了玫瑰庄园,她看到蓝色海豚的嘴巴里喷出好高的水,像喷泉一样,她开心极了。她把一朵一朵的玫瑰花轻轻地摘下来,然后把花瓣撒落在庄园外的空地上,玫瑰花的花香吸引了更多的游客来庄园游玩。庄园左右两边看门的爷爷奶奶看着她,不断地夸她是个聪明、漂亮、懂事的小姑娘。回到家,她用彩纸做了一个贺卡,祝愿明年的六一,她还可以来玫瑰庄园,她希望自己可以变成玫瑰仙子。

沙盘游戏背后的故事

蕊蕊的妈妈告诉我,蕊蕊的口齿不清和发言不准是有原因的。小的时候,蕊蕊因为听力的原因,口齿不清,上学后,蕊蕊又被查出注意力的问题,导致蕊蕊因为多动出现了阅读的障碍,阅读课文时,蕊蕊经常出现多字、少字、跳行的情况,不能连贯地把一篇文章读下来。在多动症里面,常常会伴随出现书写障碍和阅读障碍,蕊蕊就属于这种障碍。为此,蕊蕊已经做过很多相关的训练。

给咨询家庭的建议

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当孩子出现什么问题的时候,家长们往往就会刻意地去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所以等孩子大些以后,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方面反而成了孩子的优势。比如,有的孩子小的时候阅读能力很弱,于是家长就特意培养孩子阅读方面的能力,等孩子上学后,家长发现,阅读反而成了孩子的优势,而原来没有问题的数学方面倒成了劣势。

通过沙盘游戏,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蕊蕊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

对于蕊蕊的这种情况,建议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

第一,妈妈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好夫妻之间的良好关系;

第二,鼓励和欣赏孩子,接纳孩子的现状,在家庭中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第三,积极创造孩子和同学之间的连接,让孩子多接触陌生的小伙伴,继续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第四,可以考虑让孩子参加少年宫举办的小主持人班,既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又给她提供表现和自信的机会。

引申与思考

有些孩子在阅读文章时,总是结结巴巴、错字错行,有时候很简单的一个字都会读错,这些看起来都像孩子不认真造成的,家长和老师也常常因此训斥孩子。实际上孩子的这种行为并不是不认真,很有可能是学习困难导致的阅读障碍。

(1)阅读障碍的表现。

具体来说,阅读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良的阅读习惯。很多孩子在读书时会有一些不良习惯,比如,有的孩子在读书时摇头晃脑,在读的过程中,经常不知道读到了哪里,而且不喜欢读书,也不注意捧着书时的姿势,要么离书太近,要么离书太远。

第二,朗读声音不恰当。有些孩子在朗读时,音色单调、发音不清、声音过高或过低,这些都是阅读障碍的表现。

第三,朗读错误。在朗读时,经常自己添加或遗漏一些词,有时候会重复字词,或者将一些词用其他词代替。

(2)造成阅读障碍的原因。

造成阅读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有以下三点:

第一,生物学方面的因素。例如,视觉功能障碍、眼球振动不平稳容易造成读书时跳字、串行等;听觉功能有障碍容易造成读而不闻、读而不懂。另外,如失语症、大脑麻痹、智力迟钝和运动失调等大脑神经机能障碍,也会造成阅读的困难。

第二,情绪因素造成的。有些孩子胆小、自卑、不敢在课堂上朗读,最终的结果是,孩子越不敢阅读,就会越有障碍。敏感、特别在乎别人的评价、生怕同学笑话等因素是造成孩子阅读障碍的另一个原因。

第三,教育方法不当。对于那些能力低的孩子,如果家长和老师一味地要求孩子练习阅读,孩子就会产生厌烦心理。还有一个容易被遗漏的原因,男孩由于大脑结构与女孩不同,对声音不如女孩敏感,因此常常会表现为不爱阅读,如果长期被要求和逼着死记硬背,他们就会厌倦这种学习的方式,也会出现隐性的阅读障碍。

(3)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孩子的学习能力中的重要基本能力,孩子的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提高孩子的词汇量,使孩子的表达能力得到提升,而且能够很好地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使孩子的作文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此外,也能显著提高孩子的自学能力,让孩子的学习能力整体都得到提升。可见,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非常重要。

要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要让孩子喜欢阅读,首先家长自己要喜欢阅读。家长在平时自己应当多阅读,树立一个好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这样孩子看到后,也会无意识地学着做。

第二,多给孩子讲故事和读故事,这样孩子在不认识字的时候就已经感受到了听故事的乐趣。

第三,孩子上学后,多给孩子读一些无插画的长篇童话,比如舒克和贝塔这类的童话故事,这类书能够让孩子感受读书的好处。

第四,孩子刚上学时,刚开始接触拼音,认识的字还比较少,家长在让孩子自己去读书时,可以买一些带拼音注释的故事书,这样即便没有大人陪伴,孩子也可以独立阅读,孩子在有时间的时候就可以自己翻看。

第五,让孩子给大人读书听,进行角色互换,先听孩子讲,然后家长们再给孩子讲其他的故事。

另外,家长们一定要意识到,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所以在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时,一定要有耐心,要循序渐进。

孩子上课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孩子的沙盘世界

燕燕,女孩,10岁,小学四年级。

燕燕是这样创作她的沙盘作品的:在沙盘的左侧中间位置,燕燕首先挖了一个蓝色的小湖,随后,她在湖里放上了玻璃桃心、小鸭子、贝壳和一座小桥。一只乌篷船从桥下经过;沙盘的左上角是一个小和尚在弹琴,左下角则放了一个竹楼样子的房子,紧挨着房子是一个上下床铺,上下床上分别睡着两个女人,她们都有漂亮的褥子和枕头。

做完了这些,燕燕稍微休息了一下,然后在沙盘的正下方位置放了另外一个草房子,房子旁边有四个人正围坐在桌子周围下棋。回到沙盘的中上方,燕燕把几节黑色的铁轨交叉安放,并在铁轨上放上了火车。在很多火车模型中,她选择了拉煤的火车,每个货车的车顶上分别放上蛇、蝎子、蜥蜴,还有几只蛇埋在沙子里面。沙盘的右上角是一棵树,上面是一只彩色的鹦鹉,当开关打开时,这只鸟会唱好几首歌曲。一架飞机、一座漂亮的玻璃房子依次在右侧从上往下码放,右下角是一个秋千,秋千的旁边是一架军用的飞机。一辆高大的红色旧火车矗立在沙盘的最右下角,车上站着几个人物。创作到这时,燕燕看到沙盘里几乎已经没有了空余的地方,最后她拿起一把玫瑰花瓣,把它们撒在了沙盘的各个角落,然后满意地结束了她的第一次沙盘体验。

燕燕给她的作品取名为“我的美好世界”,并告诉我们,这里面有她、她的妈妈、救火队员,因为家里着火了,很多人都来救火。其中,沙盘的右上角那只会唱歌的百灵鸟是她。燕燕这样解释,因为她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好,妈妈经常骂她,老师不喜欢她,同学也都不愿意跟她玩,所以她在上课时故意捣乱、吹口哨,希望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燕燕说,她希望自己美丽、爱唱歌、学习好,被老师和同学们喜欢。

沙盘游戏背后的故事

燕燕是一名被医院确诊的注意力出了问题的孩子,这是她的初始沙盘。燕燕的沙盘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乱”。在整幅的沙盘当中,燕燕在上面摆放了很多的东西,并且毫无秩序感。

实际上,多动的孩子在自我控制能力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问题。燕燕在现实中的这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写作业、上课发出怪声的行为,不仅影响同学们听讲,也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还会经常被老师叫到角落里罚站。每个孩子都是要强的,燕燕告诉我:“老师,我希望自己是沙盘中右上角的那只小鸟,这个沙具一按还会发出声音,还会唱出美妙的歌声。”可见,她也希望用好的表现,赢得同学们对她的尊重,但是她就是管不住自己。

燕燕的多动症状属于比较严重的,从小学二年级时候,燕燕的家长就开始让燕燕吃“择思达”来抑制她的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的问题。吃了药,燕燕上课会表现得好一些,如果停药,她的症状就更严重。

针对燕燕的这种情况,我辅导了很长的时间。伴随她情绪上下起伏的另一个因素是:父母的关系。如果燕燕的父母发生了冲突,燕燕的病情就会比平时严重;如果燕燕的父母之间的关系比较稳定,燕燕上课听讲的状态也会有所好转。可见,孩子的问题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

记得燕燕来上课的前一天画过一幅画,画的题目是“我的家”,画中是一幅冲突场景。“我们家又发生战争了”,燕燕向我讲述画中的情景,她告诉我,左边是妈妈,梳着一个大马尾辫,愤怒地指着爸爸说:“你,二百五!”然后爸爸指着妈妈说:“You too(你也是)。”接着妈妈又指着爸爸说“离婚”,爸爸皱着眉头、叉着腰说:“好!”这样的一幅对话呈现了父母的冲突和互动模式。在这幅画的右侧角落里一张没有腿的椅子上坐着一个小孩,上方写着“我,我好可怜”。

给咨询家庭的建议

我们不难猜想,燕燕的病情反复发作,和家长情绪的不断变化、不断被刺激和激化是有着很大关系的。在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家庭里,孩子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感和存在感,像这个家庭故事中的燕燕,她非常希望用好的表现赢得妈妈对她的认可,但是她控制行为的开关出了问题,她无法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问题孩子”行为的背后,最应该成长的其实是家长。

对于燕燕的这种情况,建议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

第一,对孩子进行持续半年以上的行为矫正,配合注意力训练;

第二,对孩子的情绪的关注要多于对她行为的关注;

第三,用阳性强化法在家庭中试行积分计划;

第四,与班主任老师取得联系,用家长通讯录的方式,了解和掌握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

第五,父母在孩子的行为矫正中要占有一定的咨询时间,特别是妈妈自己的情绪管理、夫妻关系对教育的影响,以及父母教育意见的协调和统一。

引申与思考

孩子上课坐不住有很多原因,比如前文提到的剖腹产儿童容易感觉统合失调,男孩血液里多巴胺的含量高也会注意力不集中,在家庭中父母经常吵架给孩子带来的不安全感,孩子爱玩游戏,爱看广告,注意力也容易分散,以及小孩子的平均注意力时间与上课的时间不匹配、对学习不感兴趣等原因,都会引起孩子坐不住、不认真听讲的现象。

坐不住,首先表现的是心不静,要想调整孩子的注意力,首先要训练孩子静下来。方法和建议如下:

(1)“静心”训练。

第一,先给孩子用一个一次性杯子,在里面放2~3厘米厚的大米,之后用宽胶带把杯口封住。让孩子坐好把杯子顶在头上,然后闭上眼睛。家长开始记录时间。最开始时,时间可以定为5分钟,随着孩子的表现,再慢慢延长时间,最长不超过10分钟。此时,让孩子把呼吸逐渐减慢,慢慢吸气,再慢慢呼气,同时要记住自己在这段时间内呼吸了几次。在这过程中,家长们可以放一些柔和的音乐,最好是古典音乐。在这种氛围内孩子的心会自然静下来。

第二,和孩子一起每天专心听时钟的滴答声,第一天10次,第二天15次,第三天20次,逐次增多,每次都十分专注地聆听,坚持下去就可以养成专心注意的习惯。

第三,听不断延长的句子,跟着复述,可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的广度。

第四,听歌曲记歌词,家长可以让孩子帮忙记下某首歌的歌词。在最开始时,孩子能听写下多少都可以,直到能听出一整首歌曲。

(2)“静听”训练。

第一,家长读几个数组成的数列,用慢速读一遍,让孩子复述,说对了,再加一个数(例:3845-3845,90263-90263,162853-162853……)。

第二,事先告诉孩子,会给他读一小篇故事,只读一遍,读完后,会提几个问题问他。这样孩子就会集中注意力听。如果孩子的理解力还有些差,家长可以选择内容比较浅的故事,然后逐渐加深。家长还可以要求孩子听完故事后,把故事的内容复述给你听。

第三,倒说词组或短句,说一遍后,让孩子倒着说。如“白兔”——“兔白”“我吃饭”——“饭吃我”“我爱学习”——“习学爱我”。

第四,同时告诉孩子几件事情,在只陈述一遍之后让孩子去做。比如,“把这本书给爸爸送过去,顺便把厨房的灯关上,再倒一杯水来”,从一件到几件不等,要求孩子在一次中完成。“请你帮我拿一个苹果、一把小刀、一些纸巾和几个牙签。”经常让孩子做传口信的人,“告诉爷爷,今天晚上9点中央电视台有他喜欢的节目”。从简短的语句开始锻炼,然后逐渐过渡到长一些的语句。

(3)“静视”训练。

孩子坐不住,这是非常常见的问题。很多家长不了解孩子,以高标准要求孩子,孩子达不到要求,就说孩子坐不住,批评孩子,甚至还会“怒气冲天”。其实孩子坐不住是有原因的,家长要了解其中的原因,对孩子多一份爱心、宽容和谅解,然后针对原因采取对策。

面对孩子坐不住,首先要观察是不是孩子注意力的问题。儿童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的注意力与年龄相关,孩子的年龄越小,注意力时间越短;孩子的年龄越大,注意力时间越长。资料表明,2岁的孩子,平均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为7分钟;4岁的孩子为12分钟,5岁为14分钟;小学1~3年级的孩子为20分钟;4~6年级的孩子平均注意力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因此,对不同年龄的孩子,家长要求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应有所不同。比如,对于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如果要求他半小时内目不转睛,毫不分心,就是强人所难了。

孩子做事时神情漂浮不定,注意的目标经常转移,对所做的事情提不起精神、心不在焉,老是沉浸在幻想中。这不是注意力不集中,而是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应该做的事情上。对这样的孩子,如果家长能够正确引导,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正在做的事情上,就能让孩子把事情做好。

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有很多,有生理方面的也有心理方面的。生理方面,孩子体质差、身体不舒服等,都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如果孩子有这种情况,家长最好带孩子去医院或请相关专家进行检查、治疗。心理方面,缺乏自信、缺乏耐心、过分依赖、心情不好等也会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这种情况大多数是教育方式不当或成长环境不好造成的。

针对这些原因,家长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办法让孩子专心学习:

第一,创造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孩子在自己的房间里学习时,家长应当把电视和音乐关上,保持安静,不在孩子的房间里走来走去。

第二,不要同时买太多的玩具和图书给孩子,让孩子对新玩具和新图书念念不忘。在孩子学习时,不要让孩子喜欢的玩具出现在孩子的视线里。

第三,防止过分疲劳。大脑与人的身体一样,工作一段时间后会疲劳,从而导致力不从心,不能坚持注意某种事情,甚至对必须进行的学习也难于保持注意。因此家长不要长时间要求孩子学习,应及时让孩子有规律地休息,这样效果更好。此外,还要保证书桌和座椅的高度适合孩子的需要,避免不舒适所造成的精神疲劳,这也是防止孩子过分疲劳的重要方面。

第四,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做出专心、坚持和耐心的榜样。一旦发现孩子有专心的表现,家长更应加以鼓励和称赞。

第五,不能迁就孩子,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要强化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随着都市年轻人生活节奏和价值观念的改变,目前剖腹产儿童越来越多。独生子女、老人或保姆代养、父母的年轻化、教育理念的西化等,致使孩子的很多自我应该发展的感官、知觉和运动能力都被抚养者替代了,进而导致在幼儿园的中大班、小学阶段的低年龄段,出现感觉统合失调、注意力不集中、粗心马虎、平衡能力差、人际交往困难的孩子,以及被医院诊断为学习困难、注意力障碍、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越来越多。

孩子是不是感觉统合失调和注意力障碍,需要正规医院的确诊,在北京,北医六院、安定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儿童医院、儿研所,都是能够对这方面进行准确测验和诊断的专科医院。孩子如果被确诊为注意力障碍或ADHD多动症以后,一定要遵医嘱,抓紧时间对孩子进行系统的感觉统合训练,根据父母的状态,有必要的话,应同时对父母进行心理咨询和干预。

孩子总和别人打架怎么办

孩子的沙盘世界

浩辰,男孩,10岁,小学四年级。

上面这幅沙盘作品的名字叫“2012我的家”。2009年年末,电影院正好上演一部名为《2012世界末日》的电影,浩辰这幅作品的名字灵感应该来源于这部火爆全球的电影。

在整个50分钟的体验沙盘过程中,浩辰的情绪好像经历了一次“过山车”。我清楚地记得,那一天浩辰本来是拒绝来做沙盘的,但浩辰的妈妈坚持让他来学校,在两人互相撕扯的过程中,浩辰踹了妈妈一脚并迅速跑进了沙盘游戏室,把门从里面反锁,并示意我不要出声,以免被妈妈发现。这一次我做了他的同盟军,大概是出于这个原因,他和我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很多。

浩辰表示,自己想做与众不同的沙盘作品,于是我们首先给沙子浇水。在把沙子完全弄湿了以后,浩辰的手充分地和沙子搅拌在了一起,随着搅拌的时间的拉长,他的情绪似乎有了变化。慢慢地,他不再安静,嘴里开始有愤怒谩骂的声音,有对老师和妈妈的抱怨,再后来,浩辰的情绪开始逐渐激动起来,他把沙子撩得满地都是,沙具几乎全部倒在了沙盘里。他说,我的家就是2012,我的家就是世界末日。

课程结束之前,浩辰的妈妈找上门来,浩辰不喜欢被妈妈看到自己的愤怒和悲伤,他在我打开门之前,把沙盘恢复到平静的、什么都没有的状态。做完沙盘,我问他,心情怎么样?他回答“好多了”。随后跟着妈妈离开了沙盘游戏室。

沙盘游戏背后的故事

浩辰的家长来这里寻求心理帮助的目的是,解决孩子有攻击性的行为。因为浩辰经常跟别人发生冲突,甚至经常打同学。

为了更好地帮助浩辰,我们对浩辰的成长背景做了调查。了解到浩辰的姥姥是名监狱警察,对外孙的管理非常严格,甚至今年已经40岁的浩辰妈妈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也深受严苛治理。浩辰的妈妈在童年时,有一次因淘气被请家长,浩辰的姥姥非常生气,回家二话没说就对浩辰的妈妈一顿训,把浩辰妈妈的鼻梁都打骨折了,直到现在,浩辰的妈妈在洗脸时如果碰到了受伤的鼻子,鼻子还会习惯性出血。这已经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伤害,更是童年的创伤。浩辰的妈妈带着童年的创伤组建了新的家庭,而原生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模式也被沿用了下来。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学校,浩辰只要不听话、和同学打架,家人就会对孩子拳打脚踢。浩辰的父母之间也经常上演战争片。浩辰曾这样描述:“在家里我挨了打,家里人不许还手,也不敢发泄,所以第二天我就把怨气发泄在同学身上。”

给咨询家庭的建议

孩子在家里是个观察者,每一天他们都在用眼睛观察家里发生的一切,父母吵架,孩子内心会感到不安;父母闹离婚,孩子会不想上学;父母大打出手,孩子则就有可能自残……孩子这样做的目的其实是,释放压力,保全家庭。所以,对孩子来说,看父母打架,是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看到的最恐怖的电影。

对于浩辰的这种情况,建议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

第一,孩子需要安全感,父母之间应当停止争吵,更不能动手打架;

第二,彼此尊重,让孩子在家庭中有话语权,有归属感;

第三,调整父母的互动模式,在孩子10次的咨询中,应腾出一定的课时量用于父母咨询;

第四,对于准青春期的孩子,要尊重、平等、被看见。推荐使用美国正面管教的“家庭民主会议”。

引申与思考

在工作中,我经常会遇到来自家长的类似的咨询:“老师,我们两口子经常吵架,这日子实在是过不下去了。”“我们怕影响孩子的成长,想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如果我们离婚了,孩子多大告诉她会危害小一些?”……

我们来看看经常吵架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与危害:

第一,孩子受惊吓,常常会做噩梦。对孩子而言,在见到父母吵架时,第一反应是害怕。此外,经常见到父母吵架的孩子,很容易会因为担心而做噩梦,甚至出现梦游等症状,有些还会伴随着焦虑、忧郁、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的发生。

第二,孩子容易产生自卑情绪。孩子如果经常见到自己的父母吵架,会疑惑自己的父母为什么与别人的父母不一样,或者因自己没有能力处理爸妈的吵架问题而产生自卑心理。离婚家庭的孩子,还会因为自己缺少爸爸或妈妈而感到伤心、难过,甚至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

第三,父母常争吵,影响孩子的婚恋观。父母常争吵不仅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不自信,还会影响孩子长大后的婚恋观。父母经常吵架的孩子,往往会觉得自己处于不幸福的生活中,长大后很可能恐婚,或者拒绝和异性亲近。

对于孩子而言,生活在父母经常吵架、打架的环境里,不同年龄孩子的表现也会有所不同:

第一,婴儿期孩子的反应。婴儿出生第一天就有听觉反应,婴儿对听觉的感受有抚慰、警觉、痛苦。婴儿如果听到父母强烈的吵闹声,他的感觉是痛苦的,此时的婴儿身体会变得僵硬,收缩神经,封闭起来以自我保护。婴儿期如果经常受到痛苦感受的刺激,势必影响婴儿听知觉、视知觉的发育,严重的甚至在将来会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症状。

第二,幼儿期孩子的反应。孩子在幼儿期如果经常见到父母吵架、打架,心里会紧张和恐惧,但由于认知水平低,幼儿还不能理解父母为什么互相攻击,他不能辨别谁是谁非,更不愿认定谁是坏的。有的孩子会认为是自己不好,因此有心理负担,进而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如哮喘、上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降低等。

如果家长中有一方是冲动型、情绪失控的人,还会导致孩子由于受惊吓而长期尿床。如果母亲遭暴力打击,孩子会感到极度不安全,本能的害怕会令孩子在幼儿园里退缩、不合群,害怕与妈妈分离,主动参与活动的欲望低。各种心智和行为发育与同龄孩子相比显得相对落后。

第三,儿童期孩子的反应。在孩子处于儿童阶段时,父母如果经常争吵,会给孩子带来羞辱感。如果父母是为孩子的事争吵,孩子会觉得更难受,觉得自己是坏孩子,因此而做噩梦,在其他小朋友面前觉得低人一等,上课时心事重重。

父母吵架对孩子的伤害是隐性的,问题的出现有时会有所滞后,如果父母没有意识到后果,长此以往,必将对孩子的人格和未来的人生产生一定影响,“祸害”于孩子。所以,欲生养孩子的父母自己首先要成长为能够控制情绪的人。

孩子不会交朋友怎么办

孩子的沙盘世界

成渝,男孩,11岁,小学五年级。

在沙盘游戏的课堂上,成渝把轨道的所有连接部分一节一节掰开,再接上,这项工作耗费了他很长的时间,当把环形轨道围好后,成渝非常开心。随后,他去沙具的架子上取下来几辆大小不一的汽车,并让小型的轿车打头,后面的汽车按顺序排列,很有秩序感。

完成作品后,成渝和我们分享他今天的作品。他告诉我们,在来上课的路上,爸爸开车时遇到了堵车,有的车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插队,后来就造成了追尾。他说,昨天老妈又生气了,声音很大,从楼下都能听到她的吼叫声,因为这次考试,他的数学只考了37分,妈妈非常生气,把他推到阳台边缘,并告诉他,如果下次还是考这么点分,就把他从阳台上推下去。说到这里,成渝说:“老师,我家可是住23层啊”“我很害怕,但是我就是学不好、学不会,昨天晚上我做梦,梦见自己走进了一个死胡同出不来了,转了很多圈都没有找到出口”。(成渝沙盘作品中的环形车道也没有出口。)

沙盘游戏背后的故事

看到成渝的沙盘作品时,我的第一感觉是,特别整洁和规范,推想成渝应该是个秩序感很强或者受限制特别多的孩子吧。

随后,我去了解了成渝的成长背景。在成渝生下来一个月的时候,成渝的妈妈选择了去国外发展事业,成渝爸爸经营着三个公司,业务都在北京,在这种情况下,成渝的父母只好把孩子托付给异地的奶奶来抚养。奶奶在农村的乡下,每天去镇子上做点小生意,白天出摊时把孩子托付给亲属,晚上收了摊再把孙子接回家。

三年后,成渝的妈妈从国外回来了,买了大房子,换了新车,决定好好补偿和教育孩子,这才发现成渝连30个中文词汇都说不上来。

0~3岁是孩子语言发育的最关键时期,成渝却没有语言标杆,成渝的奶奶说的是乡村的普通话,替代照看的亲戚说的是地方方言。爸爸在北京,妈妈远在国外,成渝的内心除了分离的焦虑,常常会感觉到不安全,怕黑、胆小,甚至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最重要的是,成渝错过了语言培养的敏感期,语言表达能力没有被开发出来,逻辑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同步的开发,所以上学后,成渝感到学习非常吃力,成渝的家长特别着急,也非常不满意。成渝的妈妈抱怨婆婆没有代替她培养好孩子,成渝的爸爸和奶奶则抱怨成渝的妈妈事业心太强,大家互相指责,矛盾冲突不断升级。

在学校,成渝考试经常不及格,学校老师不断地请家长。每次请了家长后,成渝的父母就会对峙,甚至大吵大闹。这个时候,成渝会把自己反锁在厕所里自言自语,频繁出现焦虑、踱步和自闭的状况。在学校,成渝不被老师喜欢,不被同学接受;在家里,因为学习不好,成渝的妈妈对他经常大吼大叫,成渝的爸爸一有时间也是对成渝各种训斥。慢慢地,成渝把自己封闭了起来,几乎不说话,不与人交往,上学时会故意迟到,然后站在教室门外不进去。

在发现孩子的这些问题后,成渝的家长带着孩子前来治疗,成渝自己选择了沙盘的课程,此后,他每周都会来上一次沙盘课程。成渝告诉我:“一个星期中最快乐的事情就是上沙盘课,不会挨说,非常放松。”(他上课时,从来不让爸爸妈妈陪着。)

给咨询家庭的建议

对于成渝的这种情况,建议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

第一,家长要弥补童年时期给孩子丢失的安全感,其中,重在调整妈妈的情绪和爸妈之间的和谐关系;

第二,家长要降低自身的期望值,接受孩子目前学习困难的现状,减轻由于指责、训斥给孩子带来的焦虑情绪;

第三,给孩子选择他喜欢的课外班,带孩子多参加一些运动项目,为他创造多接触人和事的机会;

第四,孩子需要鼓励、身体连接和被认可,家长要按时完成每日的自我修行作业。

引申与思考

伴随着成渝的治疗,我也一直在做成渝家长的工作。因为只有当家长能够真正接受孩子智商的水平,能够真正接纳孩子的现状,与治疗师一起同心协力,才能帮助孩子走出学习和人际交往的困境。

现实中,孩子不会交朋友或者孩子交朋友困难的现象很普遍,其中不少是因为父母或者替代的抚养者经常帮助孩子处理人际关系或者同学之间的矛盾。事实上,当我们替代太多的时候,孩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被剥夺,孩子也很难得到锻炼和成长。作为家长,唯有观察孩子的特质、经常倾听才能提供给孩子最适合的沟通技巧。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交往方式,一般来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

第一,偏交往型。这类孩子大多不常和外人交往,人际交往经验较少,平时只喜欢与某些熟悉的人交往,在陌生人面前显得胆小和犹豫,而且往往对他人的脸色和言语非常敏感,在人际交往中很容易受伤。

第二,孤独型。一般来说,这类孩子的父母对待儿女较为冷淡,被称为“冰箱型父母”,这通常会导致孩子在情感上远离父母,等孩子长大时甚至采取冷漠的态度对“危险”的外部世界进行逃避。

第三,善于交往型。善于交往型的孩子,性格往往非常开朗,能够和任何类型的小朋友打成一片,有很好的沟通能力和交友能力。即便到了陌生的环境中,这类孩子也能够主动和大家打招呼,喜欢与他人分享。

第四,自我中心型。这类孩子喜欢独自游戏,与同伴交往时只考虑自己的需要与兴趣,交往技能差。在玩耍时,他们通常没有分享的意识,个别孩子还会出现独占玩具,摔别人的玩具进行报复甚至动手打人等行为。总体来说,这类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谦让、合作与同情。

当孩子有交往困难时,父母们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

第一,积极参与。很多父母的一大误区,就是以为孩子们会自然地成为朋友。事实上,除非孩子们能经常与朋友在一起,否则友谊很难增长,因此,有的时候,做父母的也需要为孩子穿针引线。

第二,培养自信。如果孩子在某方面有所专长,他们的信心便可以依此建立起来,并利用这种专长结交朋友。友谊是以共同爱好为基础的,作为父母,如果自己的孩子朋友不多,不妨帮助孩子培养某些爱好,从而认识更多的朋友。父母们可以为孩子制造机会,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专长。

第三,给孩子选择权。孩子需要父母指导,但父母也需要让孩子在一些事情上有自主权。例如,父母往往会为孩子的打扮或发型而操心,这其实没有必要,让孩子在合理的范围内自己作决定也是不错的选择。因此,在选择朋友方面,父母也需要给孩子某种程度的自主权。

第四,尊重个性差异。父母必须明白孩子的社交需要是因人而异的。比如,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希望有很多朋友,数量和质量是两回事,对有些孩子来说,也许一两个好朋友就已经足够。

孩子有多动症、上课坐不住怎么办

孩子的沙盘世界

轩轩,男孩,10岁,小学四年级。

轩轩在制作沙盘作品时,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轩轩自始至终嘴里都在一直不停地发出声音,有时候唱歌,有时候自言自语,有时候甚至用舌头发出“嘚嘚”的声音。

轩轩选择沙具的动作非常快,几乎不经过思考,当时要求的制作时间是一节课,但直到下课前5分钟,老师提醒他沙盘游戏要结束时,轩轩还会强行往沙盘里摆放沙具。

从轩轩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轩轩的沙盘作品中有近80件沙具,其中与战争题材有关的沙具就有将近70件。

沙盘游戏背后的故事

轩轩是个聪明的男孩子,来咨询的时候已经被医院确诊为多动症。轩轩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课时不听讲、做小动作、打扰同学听课、经常和同学发生矛盾,回家后不停地玩游戏、作业每天要写到晚上十一二点。

轩轩的妈妈每天白天要工作,晚上回家后则陪着儿子开夜车,同时还要面对儿子的喋喋不休、一刻不闲的玩闹,以及家里扔得到处都是的书和作业本,她每天气不打一处来,更是觉得疲惫不堪。

轩轩的爸爸经常很晚回家,轩轩的妈妈原以为丈夫是工作忙,后来在无意间才发现丈夫为了逃避对儿子的管理,规避因夫妻教育方式不一致造成的矛盾,每天下班后故意在单位“加班”,而加班的内容则是在和同事联机玩游戏。愤怒的轩轩妈妈在无数次争吵无效后,不想再继续这样杂乱无章的生活,于是起草了离婚协议书。

多动的轩轩,每天在爸爸妈妈下班回来前,总是不停地翻腾家里的所有角落,找吃的、翻游戏机。这一次,他偶然翻到了爸爸妈妈的离婚协议书,轩轩非常难过,他不想让爸爸妈妈离婚,于是用大黑笔在离婚协议书上写了四个大字“永不生效”。他的这个举动挽救了爸爸妈妈的婚姻,也让爸爸妈妈下决心对轩轩的病情进行治疗。

给咨询家庭的建议

当轩轩一家走进咨询室时,我告诉轩轩的爸爸妈妈,要治疗孩子,首先要从家长的自身改变和儿童的注意力训练开始。

对于轩轩的这种情况,建议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

第一,从调整爸爸妈妈的夫妻关系入手,从家庭治疗的角度让孩子的状态慢慢改善并康复。

第二,为孩子制订长期的心理咨询和行为矫正的计划,从孩子的注意力和课堂纪律开始抓起;

第三,爸爸妈妈要和班主任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家庭和学校的积分计划同时进行;

第四,每月从孩子的训练课时中调出1~2节课,作为妈妈情绪调整和改善父母关系的学习课程。

第五,遵医嘱,让孩子按时吃药,不得私自减量。

引申与思考

儿童多动症也称为儿童注意力缺陷障碍,核心表现为儿童的注意力存在缺陷,是最常见的儿童期心理障碍之一。对于儿童多动症的发病因素迄今未明,但目前一致认为有遗传、脑损伤、家庭、社会等因素。目前还有一种说法:多动症儿童与生产方式及妈妈的情绪有关,剖腹产儿童患上感觉统合失调、注意力障碍的人数和比例都比较高。

(1)多动症儿童的表现。

具体来说,多动症的儿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活动动作过度。活动动作过度是患儿的首发症状,表现为孩子不分场合、无目的或无意识的显著的活动动作。这类孩子容易引起老师的关注或批评,干预后仍不奏效。

第二,注意力缺陷。主要表现为无意注意功能较强,受外界轻微干扰就转移注意力,其集中注意力既短暂,又范围狭窄。

第三,情绪不稳定,易冲动。这类儿童情绪多不稳定,高兴时常出现过度兴奋,遇到小事容易冲动,易盲从;常挑衅闹事、争执、斗嘴、斗殴;在做轮流游戏活动中表现出不能等待;在别人不理睬时,个人常有寻衣、拽物、毛手毛脚或手足无措状。

第四,记忆功能较差。儿童多动症患儿因注意力缺陷、精力分散,记忆功能相应较差。在学习中,这类儿童经常会出现作业做不好,时常会旷课、逃学、说谎等。少数患儿会外出流浪、辍学、怕读书等。

多动症呈慢性发展,常于学龄前起病,9岁时最为突出,容易导致持久的学习困难、行为问题和低自尊心。多动症儿童的智力正常,发病率为3%~5%。如不能及时治疗,约有70%的患者会持续到青春期,30%左右的患者持续到成人。需要注意的是,未经正规医院确诊,不可轻易给孩子贴上“多动症”的标签。在北京,北医六院、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安定医院、北京儿童研究所、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国奥心理医院等都是诊断和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专科医院。

(2)多动症儿童的常规心理治疗方法。

对于儿童多动症,常规心理治疗的方法包括:心理疏导、心理减压、心理训练和药物辅助治疗等。

第一,心理疏导。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也都有各自不同的心理特点,同样患有多动症,不同孩子因气质不同,具体表现和相应的具体治疗方法也不相同。因此,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案。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暗示疗法、催眠疗法可能比较有效;对于自尊心比较强的孩子,支持疗法、认知疗法更为适合;而对于明显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孩子,就需要接受专业的认知行为疗法。

第二,心理减压。多动症儿童时常会伴有焦虑、焦躁的情绪,这给多动症的诊疗带来了困难。运用生物反馈技术可以帮助治疗者尽快掌握放松技术,逐步有效地转移和缓解孩子焦躁的心境,消除孩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让孩子学会一种可以终身受益的自我调节的技巧。比如,身心平衡减压放松训练,通过美妙的音乐,悠远而充满联想的图像,以及心、脑电子监测系统的有机配合,帮助孩子学会身心快速一致性技术,通过帮助孩子缓解和预防压力、稳定情绪、平衡心态而达到“身与心的平衡”。

第三,心理训练。统合功能训练是提高注意力、治疗多动症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自身的“基础”能力。只有当孩子本体感觉能力提高,孩子才能将全部心思用到学习上。如果本体感觉发育不全,孩子会总为自己的坐姿分心,进而在学习上分心。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通常有70%是依靠视觉和听觉,而“本体”感觉功能能使人的学习更轻松。比如,做广播体操时,在初学阶段,我们会有意识地去记忆,但很快我们就可以不用大脑记忆,主动将一套广播体操熟练而准确地完成,这依靠的就是“本体”感觉。写字也靠的是这种感觉。“本体”感觉发育充分,学习便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

第四,药物治疗。很多家长都担心孩子太小服用药物会给孩子的成长发育带来不良的影响。相关临床实践证明,多动症的治疗是需要药物辅助的。因为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大脑神经递质紊乱,而这些神经递质的平衡影响着孩子的注意力、情绪等各个方面,只有药物才能及时帮助孩子调节神经递质平衡,从而及时改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的表现。所以,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应适当进行药物治疗。

第五,家庭治疗。很多有多动症孩子的家庭,随着孩子病情的不断变化,家长的情绪往往会变得越来越焦虑,这不仅影响到自己的身体健康,还容易破坏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帮助多动症儿童进行行为矫正的同时,孩子的家长特别是妈妈也有必要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和干预。

孩子爱发脾气、动不动就哭怎么办

孩子的沙盘世界

星星,女孩,8岁,小学二年级。(见彩插“个案11”)

星星的初始沙盘,由三部分组成,一座彩色的玻璃房子、一个会唱歌的八音盒、一个小湖。星星介绍说,左下角彩色的玻璃房子是妈妈的家,右上角会唱歌的八音盒也是一座房子,是爸爸的家。星星在沙盘的中间挖了一个小湖,并用了很多彩色的玻璃珠子把小湖围了起来,在湖的正上方位置有一个小天使,正中心则有一只小蝴蝶,星星说这是她的家,这只紫色的小蝴蝶就是她。

从星星作品的整体性上看,星星所描述的这三个家没有任何连接。沙盘制作完成后,星星给她的沙盘作品取名为:“美好”。

沙盘游戏背后的故事

星星的妈妈和爸爸在她一岁的时候就离婚了,离婚的原因非常简单,星星的妈妈和奶奶因为星星衣食住行上的小问题发生了冲突,星星的奶奶对星星的妈妈非常不满,于是要求星星的爸爸与妻子离婚。

星星的爸爸妈妈离婚以后,星星的妈妈就带着星星回了农村的老家,由于没有工作,母女俩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后来,星星的妈妈有了新的感情,和一位叔叔结了婚,并生了个弟弟。

星星快上小学时,星星的奶奶和妈妈达成了口头约定,星星的妈妈把星星送回北京,星星的奶奶给星星的妈妈补偿一笔钱,但星星的妈妈从此不能与星星相认。

那一年星星3岁,星星的奶奶和妈妈约好在北京的一家肯德基见面。当时的情景,星星在脑海中记得特别清晰。那次,妈妈怀里抱着弟弟,手里拉着她,坐了很长时间的火车才到了北京,见到奶奶以后,妈妈给星星买了很多好吃的,然后抱着弟弟跟她说上卫生间,从此以后,妈妈就消失了。

从妈妈消失后到星星来沙盘室治疗时,已经有5年的时间,这期间,星星每次路过那家肯德基都要进去看看,在她的潜意识里,她一直觉得妈妈说不定还会出现在这家肯德基。

星星内心很孤独,星星的爸爸经营着三家公司,事业做得很大,工作非常忙,还不断地换女朋友,跟星星几乎没有什么互动,除了给星星钱以外,很少再有其他任何的关心,也没有时间陪伴女儿,电话都很少打。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星星开始动不动就发脾气、爱哭鼻子。当她看到别人的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去游乐园玩的时候,她就会感到一种无名的孤单和落寞,夜里经常偷偷地掉眼泪,非常想念妈妈。每次发脾气,星星一哭就是几个小时,没有人能劝得了她,也没有人能真正懂星星内心的感受。

给咨询家庭的建议

星星的遭遇是一个破碎家庭常见的遭遇,星星也是众多破碎家庭中的牺牲品之一。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只有家庭完整、融洽,家人和睦、幸福,孩子才能健康和快乐。

对于星星的这种情况,建议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

第一,给星星一个稳定的家,爸爸要多腾出一些时间陪伴孩子;

第二,建议把星星每周住校的时间做一下调整,周三是否可以把星星接回姑姑家,跟妹妹玩;

第三,如果可能,每年的寒暑假可以把星星送回妈妈身边,让她体会到家的温暖和妈妈的爱。

引申与思考

当今世界,离婚率的不断升高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因为离婚而导致的成千上万的儿童流落街头,无人抚养与收管。这些被父母遗弃的孩子,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饱受痛苦和困扰,许多人精神畸形、心理变态,跌入了犯罪的泥坑。在我国,近几年被离婚父母遗弃的孩子数量也逐年呈增长的趋势,一些孩子因此而个性发展不全面,甚至走向了犯罪的道路。

对孩子而言,他们的身心发展因抚养人的不同而产生差异。由父亲抚养的孩子,由于父亲大多忙于事业工作,生活往往简单化,孩子通常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照顾;由母亲抚养的孩子,虽然可以在生活上得到细致的照顾,但是没有父亲的影响,孩子在心理上容易产生缺陷;由祖父母抚养的孩子,因祖辈们年老体弱和文化观念上的局限性,孩子往往很难得到智力上的引导和个性上的发展。凡此种种,都会给孩子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这对孩子未来职业的发展和个性的健康成长都有消极作用。

离婚家庭的子女所受到的影响,使他们在心理、性格、行为等方面出现异常,这被我们称为离婚子女综合征,主要表现为:

第一,自卑。父母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骄傲,处在一个没有父亲或母亲参与的家庭,孩子没有了这份优越感,很容易产生“我的家庭是不幸的”“我是没人要的孩子”“我的命不好”等消极悲观的想法。

第二,孤僻。不和睦的家庭环境会使孩子对人际关系感到紧张,特别是在重组家庭里的孩子,由于父亲的粗心或与继父母之间的隔阂,他们的亲情交流受到限制,觉得自己在家庭中被忽视,因而产生孤独感,行为上表现出离群的特征。

第三,怯懦。有的父母离异后,往往把感情和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束缚过紧,管教过严,久而久之,使孩子心理负担过重,害怕自己使父母失望,因而对父母敬而远之,变得胆小怕事、怯懦退缩。

第四,逆反。这类孩子有些由于亲情的隔阂不接受继父母的管教,或继父母不便于管得太严,从小就养成了不服管,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由于对父母的离婚行为不理解,这类孩子对家庭产生一种厌恶感,早早出现逆反的心理现象。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尽可能地减少由于父母离婚给孩子造成的影响呢?

第一,珍惜和孩子相处的机会,履行好父母应有的职责。作为家长,即便和伴侣离婚,也一定要记住,父母永远是父母,要珍惜与孩子在一起的机会,即便再婚,也要承担起为人父母应承担的养育和教育的一切责任,同时要注意不要抱有弥补的心态去面对孩子。家长应该让孩子保持与以往正常家庭一样的生活,虽然孩子不能再和父亲或母亲共同生活在一起,但也一定要让孩子仍继续保持与父亲或母亲进行电话、见面等方式的沟通,不要在孩子面前说伴侣的不对之处,要让孩子觉得,虽然父母分开了,但是家还在,爸爸妈妈还是永远和从前一样地爱着他。

第二,和孩子的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父母们可以告诉孩子的班主任,虽然父母现在离婚了,但在所有关系到孩子的活动、事件,以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等方面,爸爸妈妈都有同等的知情权,包括家长会。把孩子的心理特点和闪光点告诉给老师,让孩子甩掉自卑的包袱,使孩子的身心都得到平衡的发展。

第三,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要达成共识,尊重拥有监护权的父亲或母亲制定下来的规矩。比如,有些事情如果在父亲或母亲的家庭中是不可以做的,那么在另外一方家庭里也不能去做,这样孩子就不会出现适应问题和因为父母的过分讨好而变成被溺爱的孩子。

当然,父母离婚对子女的影响远远不止这些,比起可以看到的有形伤害,有很多伤害是隐形的。正如一位儿童心理学家所说的:“对于孩子们来说,父母离婚的创伤仅次于死亡。”父母离婚问题是当代儿童面临的最严重、最复杂的精神健康危机问题。每一个孩子爱自己的父母,都渴望得到父母的体贴和照顾。所以,将要在离婚书上落下决定命运的一笔的人们,请多为孩子想想,切勿草率决定,以免悔恨终身。

孩子特别笨、依赖性强怎么办

孩子的沙盘世界

玥玥,女孩,6岁半,小学一年级。

玥玥进入沙盘室时一直怯生生的不敢说话,在老师介绍完沙盘规则后,半天她都没有动地方。思考了很久后,她开始在沙盘里反复地揉搓着沙子,把手掌按在沙子上,站在沙具架子前,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沙具。只见她小心翼翼地做着选择,放上,拿走,再放上,再拿走……反复了很多次。在课程快要结束时,她终于摆上了沙发、书、衣柜、桌子、2个水杯、饮水机和一个梳妆台。

“给作品起个名字吧。”我对她说。她想了好久,告诉我:“我想不出来”。

沙盘游戏背后的故事

玥玥是个文静的小姑娘,学校的老师反映,玥玥平时在班上很少说话,做什么事情动作都特别慢,收拾书包、交作业、小组值日,她永远都像是听不懂、不会做的样子。开学之初的前半个月,玥玥中午在学校不吃饭,老师问她原因,她回答:“我在等我奶奶喂我。”

我们把玥玥的爸爸妈妈请到咨询室,向他们了解孩子的成长经历和家长的教育方式,得知玥玥的动作慢跟她不会做有关系。

玥玥是早产儿,生产时脐带绕颈,后来在月子里,玥玥的肺部又出现了感染,虽然后来痊愈,身体无大碍,但是和同龄的婴儿相比,玥玥还是瘦小了很多,体质相对弱一些。

玥玥在上学前,得到了全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六个人轮流上阵,尽管大家小心翼翼,但玥玥在上学前还是经常生病。

由于缺少幼升小的学前衔接,很多上学的规则和秩序玥玥都不了解。所以,上学后,玥玥对很多事情都不知所措,再加上老人和爸爸妈妈的教育理念不一致,她经常不知道应该听谁的。

给咨询家庭的建议

对于玥玥的这种情况,建议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

第一,从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开始,培养玥玥学习自己背书包、自己收拾书包、自己整理学具;

第二,在家培养玥玥做家务、扫地、倒垃圾等一些简单的事情;

第三,去正规医院筛查一下玥玥的注意力情况,在家加强玥玥的体育运动,让跑步和跳绳等运动刺激脑细胞活跃起来,发展玥玥的本体感和前庭觉。

第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教育责任人,玥玥的家人要注意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隔代教育中不同意见带给孩子认知上的混乱。

引申与思考

在我接触的案例中,自我管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的孩子不在少数。出现这种情况除了与孩子的手部肌肉、运动协调能力有关外,与家长的教养方式也密不可分。

“掌上明珠”“千金小姐”这一用语在当今社会非常常见。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和娇惯在众多的家庭中尤其是在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突出。在大人的眼中,孩子就是“小皇帝”“小公主”,极受宠爱,“包办”“代替”成了这些孩子的“护身符”,大大降低甚至丧失了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这就给我们家长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如何培养小学生生活的自理能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是“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只有学会自我教育的人,才可成为真正的人。而引导、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更是促进自我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自理能力是孩子在自我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发展和表现的,因此,激发、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动机,保护孩子自理能力的愿望,显然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家长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孩子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为此,家长应提前预习《生活与劳动》这门课,让孩子在实践中把书本中的一个个生活习惯的训练做到、做好。比如,学习穿裤子、衣服和叠被子,家长可以结合教学进度,用积分奖励的方式,让孩子通过竞争增加信心,并付诸日常生活。同时,家长要做个心细的观察者,发现孩子细微的变化和微小细节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让他们能够独立地完成生活中的一些活动,另外还要注意及时反馈与肯定,让孩子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其次,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这需要学校与家长密切配合,因为家里才是孩子施展“才能”的最好“阵地”。只有家长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对孩子这方面的培养教育。家长一定要放开手脚,不要对孩子的锻炼行为过多干涉,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而使孩子形成心理惰性和依赖性格,要给孩子一个展示自己、发掘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的自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三,提供仿效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要善于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如利用广播、电视、动画片等媒介,或者采取讲绘本、一起做家务等等形式,让孩子多多观察现实、体验生活、追求真善美,培养高尚情操,使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得到巩固和升华。

此外,在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中,也可以遵守三个原则:

一是充分相信孩子,鼓励他们从小事做起。学生的好奇心很强,看见大人在做事情时也会要求试做,这时家长一定要给他们机会,并鼓励孩子好好做,把事情干好,让他们体验到劳动的乐趣。这样,孩子们才会乐于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

二是多表扬,少指责。因为孩子的能力有限,有时做的事情不能像大人所预料的一样,这时,我们不能以大人的标准去评价他们,而应该给予表扬,给他们信心,让他们在多次的实践中掌握方法。

三是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孩子在做事中遇到困难,家长与老师一定要及时地给予帮助,让他们及时改正,而不要为此把事包揽过来,让孩子失去信心,从而滋生依赖心理。一旦孩子养成了依赖的坏习惯,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将会形成很大的阻碍。

总之,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家长与老师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只有这样,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最终达到“生活育德,生活育人”的教育目的。

孩子有抽动症怎么办

孩子的沙盘世界

斌斌,6岁,男孩,小学一年级。

斌斌特别喜欢玩沙盘游戏,在他的沙盘作品中,冲突和打仗的场景常常见。这一次,他像往常一样准时来上沙盘课,斌斌从左下角开始制作自己的作品,只见他找来一个笼子,将两只动物关在了笼子里,笼子旁边放一棵松树,有一只鸟落在上面,不远处有一个小湖,露出蓝色的地面,一个老渔翁正在钓鱼。沙盘正中偏下的位置,斌斌插上了一面中国国旗,国旗下面是一个穿黑色衣服的持枪者,斌斌说:“这是我的地盘。”

在斌斌的沙盘中,左上角有一个碉堡,上面卧着小和尚和长城,有一个小和尚在弹琴;右上角则是鸟巢。沙盘中间偏上的位置,横着摆放了一排军用飞机和武器装备。左边中间位置的碉堡和右边中下方位置的射手,在右下角太阳的照射下充满了力量。

在沙盘上方正中间的位置,有三个人:慈禧太后、李莲英和趴在地上光着屁股的小男孩。在慈禧太后的右边,是一只小鸭子和金色的蛇。斌斌在解读沙盘上方的人物时,告诉我:“我妈妈是慈禧太后,专门发号指令,全家人都要听她的,如果不听,她就会发脾气,大吼大叫;我是那个光着屁股的小孩儿,我只会吃奶,站不起来……”

沙盘游戏背后的故事

斌斌来上沙盘课时,已经被医院确诊为抽动症。斌斌在上幼儿园时就不遵守纪律,不听老师指挥,经常和小朋友打架,每天都会闹出故事,老师们头疼不已,于是要求斌斌的家长给斌斌转园。可是斌斌连换了3个幼儿园,淘气状态依然不见好转,有一次,老师生气地把斌斌拖到水池边进行惩罚,从那时起,斌斌开始不断地出现眨眼睛和耸肩膀的动作。由于斌斌太难管,学校要求斌斌的家长进行陪读,斌斌妈妈陪读好一阵子,那段时间,斌斌有了好转,但是一旦没人监管,斌斌又会继续出现各种违纪的行为,作业也是经常拖到十一二点都不能完成,为此,妈妈头疼不已,几乎每天都在操心斌斌的成长和教育问题。再加上丈夫作为父亲角色的缺位和两人教育态度的不一致,在向我咨询和寻求帮助时,斌斌的妈妈告诉我,她已经处于焦虑崩溃的边缘。

在斌斌治疗的过程中,斌斌父母的意见依然无法达成一致,斌斌妈妈的强势和斌斌爸爸的不善表达,让两人多次爆发争吵。

给咨询家庭的建议

对于斌斌的这种情况,建议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

第一,带孩子去正规的医院确诊,遵医嘱给孩子按时服药,家长不可以私自减少孩子的药量或者停药;

第二,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要尽可能达成一致,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

第三,带孩子去专业感统治疗的机构做训练,其中沙盘游戏是心理减压的有效治疗手段;

第四,建议家长学会取舍,在没有老人帮助带孩子的情况下,选择离家近一些的工作,下班后抓紧时间辅导斌斌的功课,避免让孩子每天拖到11点再休息,影响孩子的休息和睡眠质量。

引申与思考

儿童的抽动症是一类比较常见的运动障碍,不少儿童在某一阶段都会出现这种问题,这在临床上称为“抽动障碍”。

抽动症在儿童中属于常见的儿童疾病,患儿一般不存在明显的智力问题,更多的是由于此类患儿不自主运动及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随着身体的发育和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这些情况会得到改善,但家长们也不能忽视治疗,毕竟这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儿童抽动症主要表现为: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不自主地、反复地、快速地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抽动,并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动作思维,以及其他行为症状。无论是哪种抽动障碍的形式,都主要表现为两种抽动类型,即运动性抽动和发音抽动。根据抽动持续时间的长短与类型又可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与抽动秽语综合征。

那么,什么样的孩子容易患抽动症呢?

从年龄讲,抽动症在儿童及少年期多发,大部分在5岁到12岁发病,90%在10岁以前第一次发病。在性别方面,男性发病明显多于女性。近些年的研究表明,难产和剖腹产儿多易患此病。其中,以剖腹产儿最为多见。另外,性格内向、行为异常、胆小、性情执拗、人格发育不全的孩子也多患此病;家族中有类似病史或与精神行为异常者有血缘关系的人也易被遗传发病。

孩子发病的情绪因素常与家庭有关,常见的因素诸如父母对患儿过高的学习要求、过多的责备,母亲常有神经质、精神上不安静。家庭的争执、父母离婚、亲人死亡,以及过多的干预使小儿发生情绪障碍特别是焦虑和紧张等情绪,可能是引起发病的重要原因。

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常发生的行为问题,重者表现为强迫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困难、睡眠障碍、情绪障碍、自伤行为和猥亵行为等。其中,紧张、焦虑、情绪低落、生气、惊吓,都会加重病情。比如,家庭因素中的指责、打骂、强迫管制、压力过大、精神紧张等会加重病情;不良的家庭环境或意外的事件均可诱发或加重抽动,如父母吵架、父母离异、亲人死亡、同学的冲突、电视中紧张的镜头、经历害怕的事件,都会对儿童造成心理紧张而加重抽动。

对于患有抽动症的孩子,应当进行适当的心理行为治疗,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让儿童、家长和老师正确认识抽动症,理解抽动症的性质和特征。理解这是一种病,不是孩子调皮和故意捣乱,取得他们的支持,避免各种加重症状的因素。

其次,劝告抽动症儿童不必为此感到自卑、自责,正确对待同学的讥讽和嘲笑,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增强对治疗的信心。通过减轻心理压力,解除造成心理紧张的各种因素,教会孩子正确处理所遇到的问题。其中,对于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轻症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只需要进行心理行为治疗即可,不需要应用药物治疗,治疗的重心主要是予以心理调适,进行心理疏导。

第三,鼓励患儿正常社交。一般来说,病情较轻、行为基本正常的患儿完全能够与周围的人正常交流、融洽相处。家长应鼓励患儿多出外玩耍,多交朋友,期望形成外向性格,以最大限度减少抽动症带给患儿的不良影响。而病情较重的患儿与人交往时可能存在困难,一方面是孩子在语言表达上言不由衷,另一方面是孩子由于学习成绩下降或因自己的症状表现而自卑退缩,还有可能存在孩子因为频繁秽语及怪异行为使周围人排斥,这样不仅给患儿人格的形成带来不良影响,也给其日常交往带来诸多不利。

对此,家长应发挥亲情关系的优势,主动亲近孩子,与之谈心,帮孩子解开心中的暗结。同时,积极寻找医生治疗。抽动症状得到控制后,由于长期的心理影响,孩子有可能在心理上仍存在缺陷或障碍,有的甚至病情已经完全康复仍不能适应社会,拒绝或不习惯与周围人交往,形成自闭心理,个别人还会有慢性焦虑、抑郁感及忧郁情绪不能控制。这些都将使孩子的自尊受挫或被排斥在集体之外。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也可以找心理医生治疗,鼓励孩子大胆说话,有疑问多请教,家长和周围人的爱心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环境,这对孩子心理的改善极为有利。

总之,在对抽动症患儿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鼓励孩子与周围的人正常交往,无疑对孩子心理素质的提高有着重大帮助。

以上的这些沙盘作品和沙盘游戏背后的家庭故事,回味悠长,让我的来访者在沙盘游戏的体验中觉察到了自己,以及自己未曾发现的一些问题。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感受不同,最后的收获也有所不同。通过沙盘游戏的心理辅导方法,帮助来访者发现自己童年的创伤,这些创伤有隐形的,也有显性的,让来访者去和自己的潜意识做一个很好的连接,也许疗愈就在不经意间。

每个人在做完沙盘以后,都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感受,也会有各种不同的察觉。孩子做沙盘,无须刻意去解读,手和沙子连接、手和心对话,改变就已经发生了;成年人做沙盘,通过咨询师如同母亲或禅师般的开悟和点拨,会发现自己以前没有发现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去做一个自性化的整合,让自我得到心灵的成长。

在工作中,我经常听到前来咨询的妈妈们说,平时总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情绪特别的大,在生活中和别的人都能和平相处,唯独与丈夫和孩子相处,总是忍不住就会发火。实际上,这就是妈妈对孩子、丈夫的现状不满意的结果,觉得他们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另一个原因是,家长往往在重复自己父母对于自己的期待,这些经验都来自原生家庭。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经常去反省、觉察,去学习和了解我们的情绪,去处理这些情绪。尤其在孩子做沙盘游戏时,通过游戏,孩子们自己挖掘出了很多内在的东西,这些东西是他们自己未曾发现的,也是家长不曾知道的。 xeskAIhGKSFel6GSMjPFRDNBsek0vly/b7yCb2cD9V5lNHUSDsztQwtoqr4Fyro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