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顾恺之的生平简介及奇闻轶事

(一)生平简介

顾恺之(约346—407年),东晋时期最重要的画家,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绘画艺术完全摆脱了汉代的拙水平而进入成熟阶段。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世人多称“顾虎头”。出身于士族家庭,顾恺之是孙吴丞相顾雍的后裔,顾恺之的祖父顾毗,在康帝时为散骑常侍。顾恺之的父亲顾悦之曾任无锡县令、扬州别驾,官至尚书右丞,是一个久居官场、善于言辞、而又不失忠义的人。在顾恺之成长的过程中,父辈们的言行对他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官场争斗的耳濡目染,使顾恺之对斡旋官场之道谙熟于心。这也为他后来几经权力之争,而未受牵连奠定了基础。由于出身名门士族,家境优裕,使他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具备了文学、艺术的基础修养。而且他还和上流社会名流桓温、桓玄等人过从甚密,曾先后在驻守荆州的将军桓温、殷仲堪幕府里任过文职。

顾恺之出身于世族家庭

顾恺之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他一生主要从事绘画活动,少年时就以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闻名,并为上层人士所器重。他是个典型的士大夫专业画家,他单纯乐观而又富于风趣的性格,深为同代人所喜爱。至今仍留有形容江南会稽山川之美的“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茏其上,若云兴霞蔚”名句,表现出他卓越的文学才华。因而有才绝、画绝、痴绝”三绝”之誉。“才绝”是说顾恺之聪颖,多才多艺;“画绝”是说顾恺之擅长绘画;“痴绝”是说顾恺之对艺术研究专心致志的精神。在艺术实践上,顾恺之师承卫协,他继承发展了卫协精思巧密的艺术风格,将中国绘画以线造型的方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并受汉代画像石的影响,多作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而其山水、花卉、鸟兽亦无不精妙。其所绘人物,一反汉魏古拙之风,塑造人物不再单纯满足于外表的形似和姿态动作的生动自然,非常注重“传神写照”,善于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着重刻画人物的神情心态。尤善点睛,自谓“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其用线紧劲连绵,线条运转优美流畅,富有节奏,用笔如“春蚕吐丝”,似“春云浮空、流水行地”,初见甚平易,细看则六法兼备;设色以浓彩微加点缀,不晕饰,运思精微,襟灵莫测,神气飘然。

汉代画像石—龙

兴宁二年(364年),高僧慧力在建康(今南京)城南修建瓦官寺,顾恺之绘《维摩诘像》壁画,光彩耀目,轰动一时。顾恺之为裴楷画像时,在面颊上加了三毫,顿觉神采殊胜;又为谢鲲造像时,有意将谢鲲画在石岩的环境中,用以衬托人物性格,可谓别出心裁,其对此自云:“此子宜置丘壑中。”画中兴帝相列像,其妙冠绝当时。唐代张怀瓘对其画评价甚高,云:“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史称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为“六朝四大家”。世人曾这样评价他们的作品:“像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神妙无方,以顾为最。”

顾恺之白描《女史箴图卷》

张僧繇《雪山红树图卷》(宋摹本)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局部)

顾恺之的人物画除释道佛像、宗教壁画外,还有大量的古代仕女、名流画像。其作画力求以形写神、神形兼备。后人评论其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其笔法如春蚕吐丝,轻盈流畅,遒劲爽利”,称之为“铁线描”;且造型布局六法俱全,运思精微,襟灵莫测。与师承他的南朝宋陆探微、梁张僧繇,并称为“六朝三杰”。与陆探微合称“顾陆”,称为“密体”画派,以区别于南朝梁张僧繇、唐吴道子的“疏体”画派。

在两次幕府任期内,顾恺之游历了今安徽、山东、浙江、河南、湖北、江苏、浙江、江西等广大地区,饱览山川景色,积累了大量创作素材,其画迹流传甚多,有《司马宣王像》《谢安像》《刘牢之像》《王安期像》《阮脩像》《阮咸像》《晋帝相列像》《司马宣王并魏二太子像》《桂阳王美人图》《荡舟图》《虎豹杂鸷鸟图》《凫雁水鸟图》《庐山会图》《水府图》《行三龙图》《夏禹治水图》等等。并画出《秋江晴嶂图》《庐山图》《雪霁望五老峰图》等名作,其中《雪霁望五老峰图》被推崇为山水画开创之作。

顾恺之在绘画理论方面也有卓越的贡献,如他写的《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等有关绘画理论的著作,提出“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论点,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还作有不少诗文,流传于世的有《风赋》《观涛赋》《筝赋》《四时诗》《虎丘山序》等。顾恺之约在东晋义熙二年逝世,终年约61岁。传世作品有文献可考的有六十余件。但顾恺之作品真迹没有保存下来,现存《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均为唐宋人摹本。《女史箴图》为绢本,淡设色,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被八国联军掠走,现藏于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内容系据西晋张华《女史箴》一文而作,原分12段,每段题有箴文,现存9段,自“玄熊攀槛”开始,到“女史司箴敢告庶姬”结束,此画是了解顾恺之绘画风格比较可靠的实物依据。另外故宫博物院尚藏有宋人摹本一卷,艺术水平不如前者,但多出樊姬、卫女2段,颇有研究价值。《洛神赋图》画卷以丰富的山水景物作为背景,展现出人物的各种情节,人物刻画细致生动,构思布局精妙奇特,洛神和曹植在一个完整的画面里多次出现,组成有首有尾的情节发展进程,画面和谐统一,丝毫看不出连环画式的分段描写的迹象。图中的山水部分,对了解东晋山水画的特点,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由于他在绘画方面的卓越成就,国画界尊崇他为画祖、画圣。

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顾恺之《四时诗》

《洛神赋图》(宋摹)局部

顾恺之为人画扇面却不画眼珠

(二)奇闻逸事

1.眼睛一点,点来一百万

顾恺之有一次给人画扇面,扇面上画的是“竹林七贤”中阮籍和嵇康的像,但都没点上眼珠,他就把扇子还给人家。扇子的主人问他为什么不画上眼珠,他郑重其事地回答说:“怎么能画上眼珠呢?画了上面的人的眼珠,他们就要说话,要变成活人了。”

瓦官寺故地遗存一金粟庵

关于顾恺之画眼点睛,还有这么一段故事:晋哀帝兴宁二年(364年),建康(南京)的瓦官寺要修建,僧侣向京城士大夫募款,但反响不太热烈,眼见修建计划无疾而终,顾恺之却慷慨地说要捐一百万钱。顾恺之不是什么有钱人,他哪来的一百万钱呢?谁都不相信他能办得到,但看他说话讲得那么满,似乎胸有成竹。顾恺之要求寺僧,把寺里一面墙粉刷洁白,让他在里面作画。他闭门一个多月,画了一幅《维摩诘居士像》,画作大体完成,只差眼珠没点。就在准备点睛当天,顾恺之请寺僧打开寺门,让民众参观,并规定,头一天来观看的人,捐钱十万,第二天五万,第三天随意捐。头一天,许多人为了争睹顾恺之“开光点眼”,涌入瓦官寺。顾恺之当众起笔点睛,说也神奇,只那么一点,整个画像便活龙活现。民众闻讯而来,很快一百万钱便凑足了。这幅《维摩诘壁画像》也就成为他的名作。

顾恺之要求寺僧把寺里一面墙

顾恺之靠画眼点睛为瓦官寺募得了一百万钱

聪明的顾恺之心里

古瓦官寺

顾恺之很快就将一百万钱凑齐

顾恺之画技高超,妙笔生花

顾恺之像顾恺之的人物画

2.用飞白掩饰眼疾

顾恺之有一次为殷仲堪画像,由于殷先生有眼疾,画出来不好看,因而他不愿意顾恺之为其作画,顾恺之再三保证让其放心。怎么画呢?原来顾恺之用的是“飞白”的作画技巧。飞白指的是用笔画露白,其画若枯笔所写,顾恺之用飞白的巧妙手法处理殷仲堪的眼睛,既传神,又不失其美,令人赞叹不已。 wVqyeyZM8Qy9TNJkoYUlpY/1D/uZWJkvVmw+2BY9GQ+QlOG1WB0w2doihx0xIdF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