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凌云山与乐山大佛

憨态可掬的弥勒佛像

乐山大佛所在的凌云山位于乐山城东的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合处,与乐山城一水之隔。凌云山海拔448米,周长约3.5公里,面积约0.6平方公里。山势连绵,巍峨险峻,峰峦错落,林木葱茏,俯视浩瀚三江。因拥有集凤、栖鸾、灵宝、丹霞、拥翠、望云、就日、兑悦、祝融九峰,又叫“九顶品”,通常人们也称作九峰山、九顶山,后因山中修建凌云寺而更名凌云山。灵宝塔就建在九峰之一的灵宝峰上,相传海通法师的骨灰就安入在灵宝塔中。史载灵宝塔始建于宋代,从形制风格看与西安小雁塔颇为相似。塔为四方形13层空心密檐式砖塔,中空,内实为5层,高约38米。自塔门入内,可经95级红砂石阶登顶。5层楼内均有佛龛,内设佛像。游客合顶眺望,可尽览嘉州风光。

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的岩壁上

在凌云九峰环抱中还有一座辉煌的寺宇——凌云寺。凌云寺旧名报恩寺,因寺前有大佛所在,所以又叫大佛寺。据记载,唐代各峰皆建有寺庙,保存至今的佛寺只有凌云一座了。该寺之得名,主要是临江崖上凿成的一尊弥勒佛坐像,它就是名扬中外的乐山大佛,又称凌云大佛。因此,人们又多把山上的凌云寺称为大佛寺。凌云寺始建于唐初,据《方舆胜览》记载:“会昌前,峰各有寺”,可见会昌以前信佛之风的盛行。但到会昌年间,由于唐武宗李炎扬道抑佛,下令灭佛,凌云山寺庙仅凌云寺得以“工作精妙”而保存。唐代著名诗人、嘉州刺史岑参曾做诗赞叹:“寺出飞鸟外,青峰载朱楼。”“如知宇宙阔,下看三江流。天晴看峨眉,如在波上浮。”可见当年凌云寺的巍峨宏大。凌云寺寺门高踞,飞檐凌空,红墙碧瓦,巍峨壮观。寺门正中高悬巨大金匾,上集苏东坡书“凌云禅院”四字。两旁联文是“大江东去,佛法西来。”此联言简意赅,既使人有佛法庄严之感,又表明了凌云寺所踞地理位置,还巧妙地将“大佛”两字嵌于其中,显示了这座千年古刹的不凡气势。凌云寺后废毁于元顺帝战乱,明代进行了两次较大修复,明末又被毁。现存的凌云寺绝大部分是清康熙六年(1667年)重新修建的。后来又经多次修葺,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不断维修,我们才能看到今日的景象。殿门两侧分列着四座记事石碑,记载了历代重修的经历。凌云寺主体建筑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部分组成,各为一重四合院,布局严整,丹墙碧瓦,绿树掩映。大门匾额“凌云寺”为清末著名书法家赵熙先生所题,为此在民间还留下一段佳话。天王殿前是参天古木楠树,盛夏季节,清荫宜人。殿外两侧分列着四座明清两代重修寺宇的碑记。殿内正中塑像为弥勒坐像,皤腹欢颜,俗称“大肚罗汉”。两旁分列四大天王塑像,攒眉怒目,威武雄壮。天王殿后为韦驮殿,供奉木雕装金的护法神韦驮。穿过天王殿,为明代建筑大雄宝殿,是僧众举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殿内正中端坐释迦牟尼三身像(今身、应身、报身),造型优美,神态庄重。两旁分列十八罗汉,神形各异,栩栩如生。大雄宝殿背面是新塑的净瓶观音,两边分列文殊、普贤、地藏和大势至四菩萨像,是明代以前的作品。寺内最后一重殿是藏经楼,原为寺内收藏佛教经卷的地方,于1930年新建。从它的结构和外形可以看到近代建筑风格,在寺宇中别具一格却另有一番情趣。楼下新辟“海师堂”,塑有大佛建造者海通法师、章仇兼琼、韦皋的全身像,以此寄托后人对他们的敬仰之情。目前,凌云寺已开辟成“乐山大佛陈列馆”,馆内陈列大量实物、文献、图片和模型,展示了乐山大佛九十年建造史和历代保护维修史。

乐山大佛牌坊

峨眉山

峨眉山顶云雾缭绕

四川乌尤山

凌云寺

东坡楼

凌云山自古就是游览胜地,人称“上朝峨嵋,下朝九顶”。 要瞻仰乐山大佛,则必先登凌云山。凌云山留下了许多诗文和摩崖石刻。苍松怪柏之下,古佛新亭之间,四处可见笔走龙蛇、意趣无穷的书法精品。大佛景区门内的“凌云义渡”四字记载了当年古渡义务服务的历史,大字旁还有小字注明“不收钱”,可见古人的一片仁者之风,颇令后人深思。“龙湫”之上的“龙”,长约三米,笔意连贯,大气浑成,人称“一笔龙”。凌云山碑林位于兑悦、祝融两峰之间的丛林之中,陈列有近二百通古今名人书法碑刻,多为凌云寺所藏书法珍品,由凌云寺文物保管部门拓刻而成。其中有黄庭坚、郑板桥、康有为、赵熙、郭沫若、张爱萍等人的墨迹,碑石均选用产自雅安的雅石。碑林入口处石碑上的“诗书画”三字,为集邓小平手书而成。凌云山碑林是书法爱好者乐山之行的必到之处。凌云山周围还有东坡楼、竞秀亭等亭台楼阁。东坡楼也叫东坡读书楼。山上还有很多汉崖墓,有的悬崖深达十多米,周围有精细的雕塑,里面还有陶俑之类的陪葬品,这是四川特有的古迹。

凌云山景观

大渡河铁索桥

凌云山一景

峨眉山金顶

乐山大佛,位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之处的凌云山栖鸾峰西壁,是一尊摩崖石刻弥勒坐像。因地得名又称嘉州大佛、凌云大佛。大佛依山开凿,坐东向西,头顶苍穹,脚踏三江,远眺峨眉,近瞰嘉州。大佛通高71米,与凌云山齐平,魁伟高大,法相庄严,比例匀称。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崖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是我国古代最大的石刻造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造型庄严,排水设施隐而不见,设计巧妙。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713年),是海通和尚为减杀水势、普度众生而发起,召集人力、物力修凿的,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完工,历时90年。乐山大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乌尤山、巨形卧佛景观等组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景区属峨眉山风景名胜区范围,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

凌云山碑林入口处石碑上的“诗书画”三字,为集邓小平手书而成

大渡河沿岸村庄

1996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专家桑塞尔博士、席尔瓦教授到乐山大佛考察,对乐山大佛资源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称赞乐山大佛“堪与世界其他石刻如斯芬克斯和尼罗河的帝王谷媲美”。1996年12月6日,峨眉山——乐山大佛以其雄伟神奇的自然风光、完好的生态环境和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全票通过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名录》。它成为中国继泰山、黄山之后的第三处被列为“双重遗产”的风景名胜。 2ew2SzR+0oBESx2DFhRpxPs4pND5XfjtnIx8Fi1nL9fw1x1puQTKgxdaBSoCCyH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