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诗圣”杜甫

大雅堂前杜甫像

杜甫,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河南巩县瑶湾人。他生于唐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卒于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终年59岁。

杜甫出生在一个“奉儒守官”的封建官僚家庭,他的十三世祖杜预是西晋时期有名的一员大将,曾平定东吴,也曾为《左传》注解。杜甫经常以自己的远祖杜预为荣。《晋书》上有杜预的传记,说“杜预,杜陵人”。虽然杜甫出生在河南巩县,但他的远祖是杜陵人,而且杜甫也曾居住在长安城南的少陵以西,故当时的人也叫他杜少陵。

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当时著名的诗人,武则天时代做过膳部员外郎,后又做修文馆直学士。他对杜甫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杜审言的儿子杜闲,就是杜甫的父亲,曾做过兖州司马和奉天县(现陕西乾县)的县令。杜甫的母亲是当时大家族的孩子。

杜甫的一生可分为四个时期。35岁以前是他读书和壮游时期。35-44岁是他困守长安时期。从45-48岁,是杜甫陷贼为官时期,也是他生活创作的第三时期。接下来就是他“漂泊西南”时期,这是他一生中的第四个时期。

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全盛时代。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急剧转变的特殊时期。在开元时代,由于政治的相对稳定,社会经济的繁荣,人民的生活还是比较安定的。到了天宝初期,由于官僚贵族大量兼并土地,地方的势力范围越来越强大。再加上最高统治者唐玄宗骄奢淫逸,不理朝政,杨贵妃、李林甫、杨国忠等人更是肆无忌惮,使得当时的政治日益败坏。公元755年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尽管之后唐朝还维持了一百五十年的历史,但自“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的政治经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杜甫尽管经历了所谓的开元盛世,但时间并不长。安史之乱期间,杜甫亲眼目睹了长安的几次沦陷。这期间,由于诗人过的是逃亡的生活,使他更接近人民,更能体会人民的痛苦。

成都杜甫草堂内杜甫塑像

杜甫诗句

杜甫的诗歌 “以天下为己任”,时刻关注祖国的命运和前途。对唐朝的政治、社会有着比较深刻的反映,其作品具有极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故当时号为诗史”。杜甫则被誉之为“诗圣”。他的作品数量近三千首,由于早期的作品有不少已经散佚了,现留存的作品只有一千四百多首。

杜甫的诗歌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很高。他的诗歌人民性很强,他用大量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人民的生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和安史叛军的残暴。他大胆地抨击朝廷,无情地揭露当时的黑暗现实,特别是对那些贪官污吏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批判。他的诗歌是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当时社会现实最真切的写照。在他的作品中时时关心百姓的疾苦,“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他追求的目标。

杜甫的诗歌能够反映当时的重大政治事件,如《兵车行》《悲陈陶》《悲青坂》以及“三吏”“三别”等。杜甫的作品同样也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他的生命与祖国和人民息息相关。当国家危难之时,“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当前方有好消息传来时,他又会“漫卷诗书喜欲狂”。除了与当时的政治和社会有着直接关系的作品外,在他的作品中,也有一些写景咏物的作品。他热爱生活,赞美祖国的山山水水,这类作品同样也能引起人们对祖国的热爱,所以人们也称杜甫为爱国诗人。

杜甫诗句

在艺术性方面,杜甫诗歌所取得的成就也是值得重视的。他一方面向古人学习,一方面向同时代的诗人、作家学习,对书、画、音乐、舞蹈等都广泛涉猎,同时充分利用民歌中的口语,使其诗歌更接近生活,接近人民。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取长补短、推陈出新,特别是继承和发扬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正如用他自己所说“不薄今人爱古人”“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多种多样,历来所公认的的风格是“沉郁顿挫”。写诗的态度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由于他的辛勤学习,他的艺术修养极高,他兼备古今众体,集其大成。因此许多作品广泛流传,如《春望》《北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三吏”“三别”等。

成都杜甫草堂 zQnNx9TW9QVLsgkXY5O1atKMTSQzcUWU4N5qgP/IhGn9sVmcaOWgPnVfjedrExr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