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

布达拉宫主体建筑的东西两侧分别向下延伸,与高大的宫墙相接。墙的东、南、西侧各有一座三层的门楼,在东南和西北角还各有一处角楼。宫宇叠砌、迂回曲折、同山体有机地融合,这是布达拉宫给人最为直接的感受,也是它最突出的特点。其主楼有13层,自山脚向上,直至山顶。整体建筑主要由东部的白宫(达赖喇嘛居住的部分)、中部的红宫(佛殿及历代达赖喇嘛灵塔殿)及西部白色的僧房(为达赖喇嘛服务的亲信喇嘛居住)组成。在红宫前还有一片白色的墙面为晒佛台,这是每当佛教节庆之日,用以悬挂大幅佛像的地方。

红宫是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殿

(一)达赖喇嘛的灵塔殿——红宫

红宫位于布达拉宫的中央位置,宫墙全由花岗岩砌成,厚达一米以上,为红色。平顶上方建有七座金瓦屋顶,屋脊及宫墙四缘女墙上饰有巨大的镏金宝幢和红色经幡,具有明显的藏式风格。

红宫最主要的建筑是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共有八座,各殿形制相同,规模不等,其中以五世达赖喇嘛灵塔殿最大。八座灵塔殿内分别供奉着八位达赖喇嘛的灵塔,他们是五世达赖罗桑嘉措、七世达赖噶桑嘉措、八世达赖强白嘉措、九世达赖隆朵嘉措、十世达赖楚臣嘉措、十一世达赖凯珠嘉措、十二世达赖成烈嘉措、十三世达赖土登嘉措。

红宫宫墙全部由花岗岩砌成

五世达赖灵塔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在被“解送”北京的途中,逝世于青海海滨。另说仓央嘉措在解送途中舍弃名位,周游各地,后死于五台山。由于六世达赖卒地不明,遗体无影,故布达拉宫没有修建他的灵塔。

五世达赖的灵塔是宫中最早最大的金塔。始建于1690年,竣工于1693年,高14.85米,分塔座、塔瓶和塔顶三部分,灵塔内葬有五世达赖的肉身。灵塔共享纯金3724公斤包裹,所镶各种珍贵的金钢钻石、红绿宝石、翠玉、珍珠、玛瑙等奇珍异宝1.5万多颗,价值在黄金的十倍以上。

布达拉宫殿堂内景

殿内有粗壮的方形木柱,上承托大斗和双层十字斗拱,梁头斗拱沥粉描花,堂内悬挂着丝绸的幢幡、华盖,地面遍铺毛织毯。塔前供奉着金灯、金水碗、明清瓷器、各式法器等供器。

十三世达赖灵塔及灵塔殿建于1934—1936年,是宫内建筑最晚、价值最高的一座灵塔。塔高14米,据《十三世达赖灵塔移交清册》记载,塔身用纯金118870两,灵塔上镶嵌着大量钻石、珍珠、松耳石、珊瑚、玛瑙等珠宝翠玉,为八座灵塔中价值最高的一座。

十三世达赖土登嘉措灵塔

殿内最出色的陈设是灵塔前供奉的珍珠塔(藏语称曼扎,喇嘛教法物),是将二十多万粒珍珠、玛瑙、珊瑚等珠宝用金丝串缀而成的。殿内的壁画绘有十三世达赖一生的主要活动,其中1908年赴京朝见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画面放在显要位置。

灵塔西有“司西平措”,是布达拉宫最大的殿堂,是五世达赖喇嘛灵塔殿的享堂,也是布达拉宫最大的殿堂,面积725平方米,殿内保存有康熙皇帝所赐的大型锦绣幔帐一对。传说康熙皇帝为了织造这对幔帐,曾专门建造了工场,并费工一年才得以织成。

整个殿堂雕梁画栋,有壁画698幅,有当年修建红宫时的情景,还有当时藏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如赛马、射箭、摔跤等。

从西大殿上楼经过画廊就到了曲结竹普(也就是法王修法洞),这是布达拉宫最古老的建筑之一,法王禅定宫,藏语称曲吉卓丰,是布达拉宫的最高点。此宫建于7世纪中叶,是松赞干布静坐修法之处。现在,佛堂内供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尼泊尔尺尊公主、大臣禄东赞塑像,均为7世纪时期的泥塑,形象逼真,表情自然。文成公主像塑的是一位美丽、善良的汉族妇女形象。佛堂后的小白塔坐落在红山山尖之上,又恰好是布达拉宫的中心,真是巧夺天工。

布达拉宫壁画

文成公主庙

红宫内最高宫殿名叫萨松朗杰(殊胜三界殿),殿内供奉着一块用藏、汉、满、蒙四种文字书写的“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的牌位,牌位上方所供为清乾隆皇帝的画像,周围有金刚持、宗喀巴等塑像。

南佛堂(仁增拉康),又称持明殿。殿内主要供奉宁玛派祖师莲花生像,高2.3米,重970两,银质,17世纪作品。莲花生像左右是莲花的八个化身像。殿内佛座上装饰有木雕孔雀、共命鸟、象、狮子等,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南佛堂供奉的莲花生像

北佛堂(仲热拉康),又称世系殿,殿内供奉释迦牟尼像和五世达赖像。释迦牟尼像高2.28米,重1679两,纯金制作;五世达赖像高2.55米,纯银制作,均为17世纪塑造。此外,还有三世佛、八药师佛、一世至四世达赖像等三十余尊塑像。

圣者佛殿,又称观音佛堂,藏语称帕巴拉康,位于法王禅定宫楼上,是布达拉宫最早建筑之一。这里主供的帕巴洛格夏日佛,即观音菩萨塑像,高1.18米,以檀香木雕刻而成,是7世纪时松赞干布从尼泊尔和印度交界处迎到西藏的,距今已有一千三百七十多年的历史。

檀香木质观音菩萨像

据传这尊华丽精美的观音是檀香树自然长成的,这尊塑像是布达拉宫的“镇山之宝”。达赖五世曾在此修行,殿内还有八尊顺治皇帝赐给五世达赖的檀香木雕佛像,佛殿前悬挂着“福田妙果”匾额,为清同治皇帝的御书。

除此之外,红宫内还有一些重要的办事机构和僧院,它们一同成为红宫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益仓勒空,位于红宫第三层南侧,为原西藏地方政府的主要机构之一,亦翻译为宗教事务局,始建于1752年,系为当时七世达赖喇嘛保管经书文件的机构,后改为总管各级僧官的孜益仓勒空。其职责是总管达赖喇嘛所辖各寺院的教规及各级僧官和寺院堪布、执事的任免,按照达赖喇嘛的吩咐,草拟颁布的训令、各寺庙的戒规等,也为摄政王和司伦草拟下发文件。达赖喇嘛和摄政王的印章也由该机构管理。受噶厦委托,由该机构的四位负责人会同孜康的四位负责人一起组成孜仲会议,这八名负责人主持全藏大会,该机构还负责僧官学校的管理。

布达拉宫“之”字形上山蹬道

殊胜三界殿内供奉的“当今皇帝万岁万岁”牌 位

尊胜僧院位于红宫西庭院东侧,现为布达拉宫香灯师举行集体佛事活动的场所。尊胜僧院是布达拉宫唯一的僧院,也是历代喇嘛所设的僧院。此僧院最早由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于1574年在拉萨哲蚌寺所建。当时这里只有二十几名僧侣。五世达赖喇嘛为了加强此僧院的新旧密乘佛事活动,在重建布达拉宫后,将其搬迁至宫内。第巴桑结嘉措扩建红宫时,又扩建了尊胜僧院。

布达拉宫墙体

尊胜僧院的主要佛事活动是每年在殿内轮流进行退敌天母、时轮金刚、密集金刚、胜乐金刚和大威德金刚等本尊的修供仪轨。每当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在布达拉宫东庭院内,都要举行隆重的年终跳神送鬼等佛事活动。

亚谿楼位于红宫北侧,是一座两层藏式楼房,从七世达赖喇嘛起,在历世达赖喇嘛册封后,清朝政府对达赖喇嘛家族的主要成员亦册封为公爵等头衔,原地方政府还分给他们庄园,这些人便进入西藏的大贵族亚谿家族。

因布达拉宫的佛事管理规定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内妇女及无关人员禁止留宿,故专为达赖喇嘛的亚谿家族在红宫内修建了住宅、伙房、马厩等设施齐备的楼房。

布达拉宫壁画及雕饰

(二)达赖喇嘛生活的场所——白宫

白宫从东西南三面与红宫衔接,因外墙为白色而得名。白宫共有七层,是达赖喇嘛生活、起居的场所,也是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办事机构所在地。

东、西日光殿及孜噶位于布达拉宫白宫顶层,是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办理日常事务的地方。由于顶层的起居室有一部分屋顶敞开,阳光可以射入,因此得名“日光殿”。西日光殿由福地妙旋宫、福足欲聚宫、喜足绝顶宫、寝宫和护法殿组成,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寝宫曾在此。东日光殿主要是由喜足光明宫、永固福德宫、护法殿、长寿尊胜宫和寝宫组成,十四世达赖喇嘛的寝宫曾在此。十四世达赖原来的器具殿堂里现在仍然摆着纯金佛像、玉雕观音、线装经卷、钟表以及其他许多珍玩。

达赖喇嘛的日常活动由内侍系统管理。基巧堪布由一位三品僧官担任,其主要职责是统管达赖喇嘛的全体内侍,转送奏文和批文。

布达拉宫建筑十分大气

达赖喇嘛的膳食由司膳堪布负责,下辖厨师等二十余人。达赖喇嘛寝宫、禅室的服饰和器具等,由司寝堪布负责,下辖管理员和轿夫等二十余人。达赖喇嘛寝宫、禅室的经书、法器以及佛事活动等,由司祭堪布负责。司祭堪布还直接管理尊胜僧院的法纪。

孜噶为藏语音译,是布达拉宫传达室,即专门负责向达赖喇嘛转呈报告和向下传达指示发布命令的事务机构。机构设在布达拉宫和罗布林卡日光殿的门外过道处,实际是达赖喇嘛跟前孜仲们吃僧茶的聚集处。孜噶首脑是“孜堪仲钦哇”即秘书长,或称“卓尼钦莫”,下设孜准十六人和侍卫四人。

布达拉宫广场上的经幡

酥油

相传,钦僧官茶始于五世达赖喇嘛时期,那时侍奉达赖喇嘛的僧人数量很少,均常驻于布达拉宫,酥油和糌耙等饮食由西藏地方政府供给,后逐步相沿成习。钦僧官茶的时间每天约两小时,此时也正是达赖喇嘛进行政教活动的时间。每天上午十一点,全体孜仲、雪郭、值班噶伦(在罗布林卡时轮流值班的噶伦)、抬轿头人等会聚到孜噶处钦僧官茶,按照职务入座,届时由“森噶”维持秩序。

布达拉宫夜景

王宫和雪噶分别位于白宫第六层东侧中间和南侧,王宫是历届摄政王的住处。摄政王一般是在前任达赖喇嘛圆寂,新任达赖喇嘛尚未执政时期行使西藏最高政教权力。摄政王下面设有传达机构雪噶,该机构是在七世达赖喇嘛圆寂后,由第穆诺门汗·德来嘉措活佛任摄政王时创建的。

雪噶由南卓四品僧官负责,内设雪卓五品俗官四名、侍卫两名。其主要职责是把地方各级呈报(除了必须呈报达赖喇嘛的以外)上送摄政王批准,再由南卓下达噶厦执行。在摄政王执政期间,各级僧俗官员、各寺堪布与执事等在上任前和离任后以及外出或返回时,均需经该机构向摄政王票报或辞行,并详细记录备案。

极乐室位于白宫第六层南侧西端,是原西藏地方政府噶厦的办公地点。噶厦机构重建于1751年。当时七世达赖喇嘛上奏清朝乾隆皇帝,正式设置噶厦,并被赐予大印。从此,噶厦统管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各项事务达二百余年,是原西藏地方政府最高权力机构。

布达拉宫金顶饰物

此机构由一名僧官噶伦和三名俗官噶伦共同组成,内设两名噶仲噶厦秘书和三名噶卓噶厦传达官分别负责,行使职权。噶厦下属的主要办事机构有由僧官组成的人事审计处。其直属机构有藏军司令部、财政部门、立付局、粮务部门、农业局、建设局、拉萨市政府、拉萨专区、社会调查局、邮电局和藏医院等。

立付局位于白宫第五层过廊的南侧,现为布达拉宫的经书库房。该机构是收支物资的部门。白宫第五层过廊东侧的北立付室和第六层过廊西侧的上立付室均属立付局。此机构由两名四品僧官、一名四品俗官负责,内设俗官孜仲一名,管理小吏的头人一名,其他人员二十余名。其主要职责是收管日常所需的金银财宝和生活用品。按照有关规定,地方政府日常支出的三分之一由该机构负责。同时,负责布达拉宫的房管和大的佛事活动,还要管理布达拉宫各殿香灯师、房管人员、门卫和清洁工等。

布达拉宫背面是龙王潭

布达拉宫金顶一角

仓库管理局,现为布达拉宫的一般仓库。该机构由四名五品俗官负责,设一名文书,还有二十余名工作人员。该机构每年从原地方政府粮库收取粮食和钱款,负责支付布达拉宫各殿的供品和一些佛事活动所需物品,每年一次性地按等级发给布达拉宫一百多官吏以及房管人员、清洁工、门卫等粮食,还负责提供每天早茶时所需物品。

雄伟的布达拉宫白宫墙体

主内库位于白宫第五层西侧,是原西藏地方政府设在布达拉宫内的金银库房,现为布达拉宫的库房。从五世达赖喇嘛起,按规定每年把原地方政府的金、银适量入库。每年约有四十万两白银入库。大、小昭寺会同时把原地方政府需要布施的金银从此库支付。出入库时,由噶厦、堪布仓和益仓勒空的要员共同监督,并将结果呈报达赖喇嘛。

僧官学校位于布达拉宫东庭院东侧,是一座四层藏式碉楼。该校于1754年由七世达赖喇嘛噶桑嘉措创建。有一名教授书法的孜仲即僧官老师和由敏珠林寺选派的一位精通教授兰查文、乌尔都文、恰译师新形藏文字体、郭译师新形藏文字体以及语言学、诗词、声律、藏文语法《三十颂》《音势论》和阴阳历算等的老师。

白宫远眺

学生分公、私两类,色拉寺、哲蚌寺、甘丹寺和其他分寺选送的学生称为公派学生,从各寺或僧官隶属自愿进校的学生称为私读学生。由老师挑选品德优良和聪慧者五十余名,报孜益仓勒空批准录取。学员毕业后,逐步转为原西藏地方政府低级官吏“孜仲”。

白宫外部有“之”字形的上山蹬道。作为藏传佛教的圣地,每年到布达拉宫的朝圣者及旅游观光者总是不计其数,当地香客参拜布达拉宫都从正门沿着“之”字形的石阶拾级而上,而旅行者多数会选择先从西门走到山顶再一路下来,这样能够省下很多体力。

白宫“之”字形上山蹬道

白宫一景

东侧的半山腰有一块宽阔的广场,这是达赖喇嘛观看戏剧和举办户外活动的场所。白宫在红宫的下方与扎夏相连,扎夏是为布达拉宫服务的喇嘛们的居所,最多时居住着僧众2.5万人。由于它的外墙也是白色的,因此通常被看做是白宫的一部分。 O7we2YQf7RK6o0QuhlDHvs2yf4Tx2l2sgwqUkHjZsSO8Dff4CZvTlqFxVmi4fiN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