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孔尚任浮沉荣辱的戏剧人生

清代著名戏曲家孔尚任是孔子的后裔

(一)作者简介

孔尚任(1648—1718年)清代著名戏曲家、诗人,山东曲阜人。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孔尚任是圣门后裔,孔子的第六十四代孙。因《桃花扇》的成功创作,人们将他与《长生殿》的作者洪升并称为“南洪北孔”,被誉为清代戏曲“双璧”。

孔尚任的父亲孔贞璠是崇祯六年(1633年)的举人,博学多才,崇尚民族气节,他的岳父秦光仪、父执贾凫西、堂兄孔尚则等都曾在明朝出仕任职,有的还参与了反清、抗清的活动。孔尚任早年受封建家族的传统教育,康熙六年(1667年)考取秀才,后来为避乱跟着父亲隐居在曲阜北石门山中结庐读书。因为石门山古时称作云山,所以他又自号“云亭山人”。孔尚任是县府学生员,也曾努力争取由科举进入仕途,但没有成功,为此孔尚任还典卖了家中田地,捐资得了个国子监生的科名,却未达到仕进的目的,只能消极地等待,继续过着“野鹤孤伴,山鹿群陪”的生活。37岁前,孔尚任都在家过着养亲、读书的生活。他“自少留意礼、乐、兵、农诸学”,对于乐律深有造诣,对戏曲也颇感兴趣,于是便利用在林间泉下的空暇时日,开始写剧本。其间他接触了一些南明遗民,了解到许多南明王朝兴亡的第一手史料和李香君的逸事,对写一部反映南明兴亡的历史剧萌发了浓厚兴趣,开始了《桃花扇》的构思和试笔,但“仅画其轮廓,实未饰其藻采也”,可以说这是《桃花扇》创作的酝酿时期。

孔尚任利用林间泉下的空暇时曰进行创作

康熙二十一年(1685年),孔尚任35岁时,应衍圣公孔毓圻之请出山,修《家谱》与《阙里志》,教习礼乐子弟,采访工师,监造礼乐祭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冬季,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成了他一生的转折点,也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之路。康熙皇帝第一次南巡,北归返程时特地经过曲阜祭拜孔子,这是清统一全国以后第一次引人注目的尊孔大礼。时值37岁的孔尚任经人举荐,在祭曲后讲解儒家经典——《论语》,他的讲辞中颇有“颂圣”之语,受到康熙的称许和赏识,让他引驾观览孔庙、孔林等圣迹。康熙帝指示随从大臣云:“孔尚任等,陈书讲说,克副联衷,着不拘定例,额外议用。”当即指定吏部破格任用孔尚任。这样孔尚任就由一个普通的乡村秀才一下子成了国子监博士,相当于最高学府的教授。对于这种非同寻常的际遇,孔尚任自然是感动之至,为此写了《出山异数记》充分表达了感激之情,其中说到:“书生遭际,自觉非分,犬马图报,期诸没齿。”康熙看中的是孔尚任是一位有才学的圣裔,特拔人仕含有尊孔崇儒的意思。

康熙皇帝在曲阜祭拜孔子,这改变了孔尚任后

第二年,孔尚任进了京城国子监,他便抱着儒家的政治理想,正式开始了仕宦生活。他恪守儒家之道,开坛讲经,并随衍圣公孔毓圻上朝谢恩,再次晋见了皇上。可他还来不及尽显他的儒学经纶的才能,就受命随同工部待郎孙在丰去淮扬治理下河,指导督理河工疏浚黄河海口,历时四年。在淮扬期间,他亲见官吏们挥霍腐败,亲闻人民的痛苦悲号,也亲身体验了灾害给百姓造成的困境。他在《待漏馆晓莺堂记》中有云:“禾黍之种未播于野,鱼鳖之游不离于室。浸没之井灶场圃,漂荡之零棺败胔,且不知处所。”孔尚任在淮扬写了六百多首诗,将他与百姓的“呻吟疾痛之声”收入《湖海集》中,较为深切地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认识。

曲阜孔庙大成殿

淮扬一带是明清之际政治军事斗争的重要地区,也是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特别是戏剧艺术十分繁荣。孔尚任的足迹几乎踏遍南明故地。在这里,他结交了一大批文人名士,往还酬唱,还举行过几次二三十人的诗酒之会。这些人中有不少是有民族气节的明代遗民,如黄云、许承钦、邓汉仪、冒襄等,他们与明末政治斗争有密切关系,或与清政权持不合作态度。在交谈中常听到这些人缅怀往事,感慨兴亡。这一时期的孔尚任接受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加深了对明朝兴亡浮沉的了解,也深化了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孔尚任在幼年时就曾听前辈人讲过李香君的故事,很感兴趣,这当是孔尚任作《桃花扇》的一个契机、一种动因。此时听着诗友们有声有色的讲述,孔尚任生发了创作欲望。他积极收集素材,积极为创作《桃花扇》构思。

孔尚任在淮扬写了六百多首诗,这些作品深刻

儿时听闻的故亊成为孔尚任曰后创作《桃花扇

冒襄与孔尚任剪烛长谈,这为孔尚任提供了详

最吸引他注意的人是冒襄,冒襄是明末“南京四公子”之一,揭发阮大铖的《留都防乱公揭》的署名人。冒襄多次到南京参加乡试,不仅与侯方域过从甚密,而且还和李香君有过直接的交谈,对侯、李的婚恋过程十分清楚。一次冒襄不顾80高龄、百里路途,从如皋到孔尚任的住所兴化,两人“同住三十日”,冒襄向孔尚任详细地讲述了南明小朝廷的兴亡之事,两人剪烛长谈,讨论旧闻逸事。冒襄是侯、李离合之情与南明兴亡的历史见证人,不仅为孔尚任提供了详尽的题材细节,而且在民族意识的觉醒上也给孔尚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下河衙门解散后,孔尚任待命扬州,到扬州参拜史可法衣冠冢,乘机去南京游览,登燕子矶,游秦淮河,在秦淮河船上听人讲明末旧事;看了已经破残的明故宫,拜明孝陵,又专门到栖霞山白云庵访问了隐居的身历北京甲申之变和南京弘光败局的张怡——也就是写进《桃花扇》中的历史见证人,也是整部剧作的关键人物——张瑶星道士。孔尚任到淮扬治河没有取得什么业绩,却成就了《桃花扇》创作的机缘,使他了解了许多南明的情况,接触到黑暗的社会现实,逐渐认识到吏治的腐败,为其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孔尚任于康熙二十八年冬季离开扬州,回到故乡曲阜。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奉旨返回京城后,又做了多年的国子监博士,到了康熙三十四年九月下旬才转为户部主事,奉命在宝泉局监铸钱币,成为正六品官员。虽然与钱打交道,但孔尚任却始终清廉自守,不为铜臭所染。显然他的尽职尽责得到了皇帝的赞许,孔尚任于康熙三十八年升任户部广东司员外郎。其间虽然结束了湖海生活,但始终遭到冷遇,更无法发挥他颇为自许的管晏济时之才,只好用读书和收藏古物来填补闲散的生活,以戏曲、诗歌的创作来抒发抑郁的胸怀。

孔尚任怀才不遇,便以读

被冷落的感觉油然而生,有诗云:“十年南北似浮家,名姓何人记齿牙?”“渐觉名心如佛淡,顿教老兴入诗浓。”在孔尚任的许多诗文作品中都可清楚地感受到,他时时都在感叹自己的穷愁潦倒和碌碌无成。“弹指十年官尚冷,踏穿门巷是芒鞋”,正是他十年官宦生活的写照。

孔尚任52岁时,《桃花扇》定稿,“王公荐绅莫不传抄”,康熙也索去阅览。次年春,《桃花扇》上演,不仅在北京频繁演出,“岁无虚日”,而且流传到偏远的地方,连“万山中,阻绝人境”的楚地容美(今湖北鹤峰县),也有演出,引起朝野轰动。然而次年三月,孔尚任不明不白地被免职了。孔尚任的罢官原因无明确记载,好像是一个疑案,孔尚任自己的《长留集·放歌赠刘雨峰》中提到“命薄忽遭文字憎,缄口金人受谤诽”,种种迹象都表明他被免职的原因就是在于他写了《桃花扇》,因文获罪。

其实当时康熙皇帝非常重视这部作品,经常阅读并从中吸取明王朝灭亡的教训。但孔尚任在剧本中流露出了对前明王朝的怀念之情,称赞史可法等明朝忠臣,极力讽刺投降清朝的叛将,尤其在最后一出中借明代魏国公的后人在清代成为皂隶的角色,说出“开国元勋留狗尾,换朝逸老缩龟头”的句子,暗讽清代的辫子和帽子服饰,引起康熙的极大不满,于是在找了个借口将其罢官。至此,孔尚任上任才不过十多天。也有人认为他是被诬与贪贿案有牵连而遭罢官的,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已无从可考,成了一件疑案。

康熙皇帝像

孔尚任回到家乡过起了隐居生活

罢官后,孔尚任在京赋闲了两年多,曾经意图复官。他的友人李恭赠其诗云:“紫陌寻春无处存,罢官堂上暮云屯。琅玗藤老环三往,车笠人来共一尊。此日保方留圣裔?昔年遗事说忠魂。升沉今古那堪忆,只羡君家旧石门。”孔尚任在《长留集》中也透露出希望复出的心情,有云:“客榻又随新舍扫,朝衫仍付旧尘封。”直到复官无望,才表示:“故山今日真归去,上马吟鞭急一抽。”1702年,他怀着依恋和激愤的心情离开京城,回到家乡石门山过起了隐居的生活,虽悠闲疏散,但也孤寂愁苦。此后不久,孔尚任又出游四方,康熙五十一年去东莱,在《东莱二首》诗中写道:“寄食佣书原细事,那能鲁史即春秋。”可见其潦倒困顿的窘态。后凭借天津诗人佟蔗村的帮助,《桃花扇》才得以刻板刊印。

孔尚任是孔子的后裔,具有儒家的思想倾向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孔尚任——这位享有盛誉的一代戏曲家,就在曲阜石门家中与世长辞了,享年71岁。

(二)孔尚任的创作思想

孔尚任自幼苦读诗书经传,在文学创作方面深受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

孔尚任是孔子的第六十四世孙,他的思想具有儒家正统立场和思想倾向,他的创作思想亦受到孔子学说的深刻影响。孔子“夷夏之大防”和“君臣之大义”的思想为孔尚任所奉行,在他的创作中也不同程度地表现了儒家正统的“仁政”“爱民”“攘夷”及“忠君报国”的观念。清兵杀戮的现实、血染诗扇的传闻在孔尚任幼年的心中留下了阴影,唤起了他强烈的民族情感。然而他的内心充满着矛盾。儒家的思想促使他具有反清的情绪,然而他御前讲经,得到康熙皇帝的赏识,作为清朝的臣子,他想在仕途中有所作为又必须忠于清朝。当他无法实现其志向时,又逐渐对清廷的统治者感到怀疑和不满。这一矛盾使他在创作中也呈现出了复杂的思想变化。

孔尚任的创作受到了道教思想的影响

宋元以来,道家的思想对很多戏剧作家及作品都有很深的影响。到了清初,由于孔尚任一生仕途坎坷,无法实现政治抱负,与道家人士的交往又很密切,使得他不可避免地或是下意识地用道教的齐物、人生如梦、功名皆假、世俗可弃、隐逸成仙等思想来指导创作,成道归隐成为剧中主要人物的人生归宿。

总之,清初复杂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以及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贯穿于孔尚任的儒道思想中,使得他在戏剧中展现了多元的创作思想。

(三)孔尚任的文学成就

孔尚任爱好诗文,精通音律,知识涉猎的范围很广。他一生著述十分丰富,既曾纂《孔子世家谱》《阙里新志》《平阳府志》《莱阳府志》,又撰有《出山异数记》《人瑞录》《享金簿》《画林雁塔》。其中《出山异数记》记载他出任经过;《湖海集》是他疏浚河口时的诗文;《享金簿》记录他收藏的书画古玩。至于诗文创作,则有《岸堂稿》《湖海集》《长留集》《石门集》等。

在戏曲创作方面,孔尚任除了传奇《桃花扇》外,还与友人顾彩合写了一部文士与宦官斗争的传奇《小忽雷》。

孔尚任一生著作甚

《小忽雷》讲述了唐代梁厚本与郑盈盈的爱情故事

小忽雷是一种颈式半梨形音箱的拨弦乐器,在唐代宫中应用得很广泛。到了清代,孔尚任在北京得到了唐代宫廷著名乐器小忽雷,十分喜欢,便和友人顾彩合作编成了他的第一部传奇戏剧《小忽雷》,并在琵琶上题诗寄思古之幽情。段安节《乐府杂录》载有善弹小忽雷的唐宫女郑中丞因忤旨被赐死,为宰相权德舆的旧吏梁厚本所救结为夫妇的传说。《小忽雷》传奇即以此为蓝本,描写唐代梁厚本与郑盈盈的爱情故事,鞭笞暴虐骄横的奸臣,痛斥趋炎附势的小人。

梁厚本与郑盈盈在曲江亭畔借琴声互诉衷情

长安才女郑盈盈,自幼师从琵琶圣手楚润娘学习丝弦,名声大振。才子梁厚本喜欢音律,自幼与郑盈盈定有婚约。有一天,厚本偶然从集市上买到了一把稀罕乐器小忽雷,便在曲江亭畔弹弄,正赶上郑盈盈前来,二人借琴声互诉衷情,顿成知音。归途中遇太监仇士良,小忽雷被强行抢去。小忽雷虽入宫,但无人能弹,唐文宗便下旨选美,盈盈被强选入宫。盈盈不从,仇士良欲强抢民女,盈盈于是举起小忽雷反击仇士良,最后遭白绫赐死。众宫女发现盈盈尚有余温,便将盈盈及小忽雷放在箱子中沿着御沟流出宫墙,被梁厚本发现,盈盈死而复生,小忽雷物归原主,有情人终成眷属。《小忽雷》表现了一代文人的沉郁不平,歌颂了郑盈盈不慕富贵、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反抗精神;作品着重描写了帝王的昏庸、藩镇的跋扈,权臣、宦官的专横与倾轧,反映了唐代元和至开成年间朝政的腐败情况。此剧还牵扯当时著名文人白居易、刘禹锡等人的生活,描写了文士和宦官的斗争,主题、结构虽然都与《桃花扇》一脉相承,且多有类似,但它的现实意义和艺术成就都远不及《桃花扇》。这部剧本是孔尚任在创作《桃花扇》之前的探索性成果,它为《桃花扇》的创作提供了艺术经验。

《小忽雷》涉及了当时著名文人白居易的生活

今人汪蔚林辑有三册八卷之《孔尚任诗文集》,是目前较完备的孔尚任的诗文集,196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是我们今天考察孔尚任生平思想的重要资料。 1HzLo89zbW6MpmQtLbKziU37eE3tgmOqyBuIRfx0af6FiibZ+CbzMf3FlfUpY+i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