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海宁盛潮育学人

王国维清朝光绪三年出生在浙江海宁(今浙江省海宁市),这一年在农历上是丁丑牛年。海宁素来是观潮胜地,曾经以“一线横江”被誉为“天下奇观”。时至今日,海宁观潮仍然是浙江省非常重要的旅游项目之一。被称为“世界一绝”的海宁潮,千百年来使无数名人游客为之倾倒。海宁观潮之风自汉朝时即兴起,唐宋时兴盛。李白、白居易、苏东坡等人在一睹此天下奇观后都留下了咏潮的诗词。孙中山、毛泽东等近代伟人,也曾来海宁观潮,并留有诗文。北宋词人潘阆所唱“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便是对海宁潮盛况的真实写照。苏东坡也曾用“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诗句来形容海宁潮。

钱塘江水浩渺如烟,奔腾不息,声震千里,潮涨潮落,昼夜不停。这样的盛况和奇景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海宁人。唐朝著名诗人顾况、宋代大哲学家张九成、近代著名科学家李善兰、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以及具有武侠小说“泰斗”之称的作家金庸,都出生在这里。

王国维也是伴着海宁的涛声浪语出生并成长的。

王国维(1877—1927年),初名国桢,字静安,又字伯隅,后人多称他“王静安”或“静安君”。

钱塘江大潮

王国维的父亲王乃誉(1847—1906年),字与言,号纯斋,居家以后改号承宰、娱庐,是一位安贫乐道的学子。王国维的远祖,是经历了北宋末年“靖康之变”、被皇帝追谥为“忠壮公”的大将军王禀。王禀为何被皇帝追谥为“忠壮公”,我们还得从头说起。靖康元年(1126年),身为都统的王禀奉命坚守太原城,抗击金兵。在战争中,他宁死不屈,最终怀抱太宗画像,带领长子王荀投汾水河殉国。王禀视死如归、誓死殉国的义举大振了兵威,使得建康(今江苏南京)的局势得以缓解。为表彰他的功绩,宋高宗赵构追封王禀为化郡王,谥号忠壮,并追封他的儿子王荀为右武大夫、恩州刺史,还给王禀的另外两个儿子王庄、王薿加封了官职,召见了王禀长孙王沆,并在海宁为王家赐宅设府。从此,王家便成了海宁的名门望族。可等到了王国维父亲这一辈,王家已是家道中落,王氏威名也渐渐远去。

王禀投河殉国,大振士气

虽然日子过得十分清贫,但王国维的出生,还是给已过而立之年的父亲带来了无限惊喜。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对于门丁冷落的王乃誉一家来说,王国维的出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欢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但王国维的母亲凌氏在他刚2岁时便去世了。对于丧母之痛,年仅2岁的他无从真正体会,唯有母亲出殡那天,乡民们的号哭声才令他领悟到到底发生了什么。他先天身体羸弱,加之母亲过世得早,便养成了忧郁的性情,这种性格伴随了他的一生。 z0MGVqiwHciWw7nq+sayQgu9WD/4gulXNIs7ws1jAmOK6jO4flWMu9HdNIx0sfm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