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名士的性格
——“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出自《世说新语·品藻门》。桓温与殷浩年少时就都有名气,常在心里比高低,桓温问殷浩:“你比我怎样?”殷浩说:“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自己做了很久的思想斗争,还是宁愿坚持自己的。这句话道出了魏晋士人们的共同性格,就是坚持自己。坚持自己,是魏晋士人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重要体现。他们在当时那样一个动荡的社会环境里坚持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他们重视形貌,崇尚率真的性情和机智幽默的言谈、富有君子品格和大度的雅量,恪守孝道、藐视名教,他们任情率性的行为,掀起了个性解放的浪潮,使得魏晋成为了一个空前绝后的人性解放时代。

1.注重形貌

魏晋士人大多富有君子的品格和大度的雅量

在中国古代,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魏晋这样崇尚男子俊美的容貌。《世说新语》曾记载:曹操个子比较矮小。有一次,匈奴派了使者来,礼当曹操接见。但曹操怕自己形体不美被使者取笑,便让崔琰冒充自己,他则拿着刀扮成卫士,站在崔琰的床头。接见之后,曹操派人暗中探听使者的反应。使者说:“魏王(指崔琰冒充的“曹操”)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曹操听得此言,立刻派人将使者追杀于途中。崔琰是何人呢?史书《魏志》记载崔琰“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虽然这个故事重在表现曹操的慑人气质,但是从他怕自己不美被取笑,令美男子崔琰冒充自己去接见匈奴使者的故事,可以推见当时人们对外貌的重视。

曹操十分注重自己的相貌

魏明帝在夏天以热汤面来探何晏是否搽了粉

魏晋士人对自己的容貌不是一般的重视,为了使自己看起来更漂亮,他们甚至在脸上傅粉。《世说新语》曾记载:

何平叔(何晏)容貌俊美,脸很白。魏明帝(曹叡)怀疑他搽了粉,当时正是夏季,给他热汤面吃。何晏吃完后,大汗淋漓,就用自己的红色公服擦脸,脸色更加洁白。何晏不仅是一个才思敏捷的士林领袖,还是姿容美丽的美男子,倾倒了当时一批年轻人。因为他看起来很白,以致魏明帝(曹叡)以热汤试探他。

名士们喜欢用自然美丽的事物来形容一个人

当时何晏是否施粉不得而知,不过按照史书《魏志》的记载,何晏是粉盒须臾不离手的。其实这在魏晋的时候是不足为怪的。因为魏晋时名士傅粉是很普遍的现象,当时人人以白为美,男人傅粉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一种时尚,连出身贵胄、才高八斗的曹植也是这方面的先锋代表。

魏晋时期,士人不仅注重脸容美,还注重形体美和由此而焕发的气质美。在清谈中,名士们经常争相用自然界令人赏心悦目、本身具有自然美的事物形容一个人。

如《世说新语》记载,裴令公(裴楷)仪表出众,即使脱去礼服,穿着粗质衣服,头发蓬乱也让人觉得很美,当时人们称他为“玉人”。看到他的人说:“见到裴叔则,就像在玉山上行走,光彩照人。”

又如,嵇康身高七尺八寸,风采卓异。看到他的人赞叹他说:“潇洒端正,爽朗清高。”还有人说:“就像松下清风,潇洒清丽,高远绵长。”山公(山涛)说:“嵇叔夜就像山崖上的孤松,傲然独立;他醉酒时高大的样子,就像玉山将要崩溃。”还有,海西公(司马奕)在位时,公卿们每次上朝,朝廷里总显得暗淡无光。只有会嵇王司马昱到来时,仪态轩昂,就像朝霞冉冉升起。

人们称赞嵇康有如松下清风,潇洒清丽

风度翩翩的司马奕每次上朝都好像朝霞般光彩照人

骠骑将军王武子(王济)是卫玠的舅舅,俊秀清爽,风采夺人。看到卫玠,他总是感叹道:“仿佛光彩夺目的珠宝玉器在我身边,让我感到相貌污秽。”

类似的记载很多,如人们形容李元礼“谡谡如劲松下风”;形容王衍“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魏明帝(曹叡)让皇后的弟弟毛曾和夏侯玄坐在一块儿,当时人们认为是“蒹葭倚玉树”;王戎“双目炯炯有神,就像山崖下的闪电”;潘安仁(潘岳)、夏侯湛都有美丽的仪容,两人喜欢同行,当时人们说他们是“连璧”;有人赞叹王恭的仪表“清新明净,就像春天的绿柳”。

由此可见,魏晋士人对仪表美的崇拜和重视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不仅如此,魏晋时期,甚至还出现了有趣的“追星”现象。其中就有被后人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的潘岳。《世说新语》记载,潘岳相貌出众,仪态优雅。年轻时拿着弹弓走在洛阳的大街上,妇女们遇见他,没有不手拉着手围观的。而左太冲(左思)奇丑,也要仿效潘岳那样出游,结果妇人们一起向他吐口水,他只得垂头丧气地回来了。

人们赞叹王恭的仪表“清新明

2.性情率真

魏晋人不仅重情,还讲究任情适性,也就是率性而言,率性而为,因而他们的性情非常率真。因为率真,魏晋士人通常不看重世俗名利,不计较得失荣辱。如《世说新语》记载,郗太傅派遣门生给王丞相送去书信,打算在王家子弟当中挑一个做女婿。王丞相对信使说:“你到东厢房随便挑选吧!”信使(到厢房看完)回去禀报郗太傅说:“王家的公子都不错。只是一听说您来招女婿,就都拘谨起来,唯独有一个袒露肚皮躺在床上,像没听到似的。”郗太傅捋着胡须说:“这个人才是我的贤婿啊!”于是又派人去探访,得知是王羲之,遂将女儿许配给他。在魏晋时期,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可见王氏一族,在当时声势非常显赫,子弟自然也极多。而太傅择婿,年轻的王羲之如若不闻,高卧东床,袒胸露肚,率性而为,并不急于攀附太傅,可见他并不看重世俗的名利。

郗太傅选中了自然洒脱的王義之做女婿

因为率真,魏晋士人还常常随心所欲、纵心而为。《世说新语》就记载了这样几个故事:

王徽之居住在山阴。有一天晚上,忽然下起大雪,他睡醒起身,踱步出屋,一边喝酒一边赏雪,情不自禁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触景生情,他想起了住在百里之外的剡县的戴逵,于是当夜乘小船溯江而上,次日天亮才到了戴逵家门,但他并没进门,而是折船返回。同行的人十分纳闷,就问他,王徽之坦然地说:“我原本乘酒兴而来,现在酒兴尽了,何必一定要见到戴逵呢?”

王徽之在雪夜想起了自己的老朋友,便乘船溯

刘伶纵酒放任,以天地做房屋

刘伶常常纵酒放任,有时脱去衣服,赤身裸体地待在屋子里。有人看到后就讥笑他,刘伶说:“我把天地当做房屋,把房屋当做衣裤,你们怎么钻进我的裤裆里来了!”

罗友担任荆州从事时,桓宣武(桓温)为王车骑(王洽)举行送别宴会。罗友进来,坐了很长时间,然后告辞出去。桓宣武说:“你刚才像是有事要问,怎么就走了?”罗友答道:“我听说白羊肉的味道很美,有生以来还没吃过,所以冒昧求见。我也没什么事要问,现在已经吃饱了,不想再待了。”罗友丝毫也没有愧色。

王平子(王澄)要出任荆州刺史,王太尉(王衍)和当时的名流们一起给他送行,把道路都挤满了。当时院里有一棵大树,树上有个喜鹊窝,王平子脱去衣服头巾,径直爬上树去捉小喜鹊,内衣被树枝挂住了,王平子就把它脱了。捉到小喜鹊,王平子从树上下地后,就玩起喜鹊来,神情专注,旁若无人。

魏晋士人还常常以率真与否来做为品评人物的一个准则。阮籍嗜好烈酒、擅长弹琴,喝酒弹琴往往复长啸,也就是吹口哨。《世说新语·栖逸》记载说:阮步兵(阮籍)的啸声数百步之外都能听到。苏门山里,忽然来了一位真人,樵夫们都在议论这件事。阮籍也去观看,见这个人盘腿坐在岩石旁边,阮籍就爬上山凑过去,双腿伸直坐在他对面。阮籍说起古代的事情,上至黄帝、炎帝的清静无为之道,下到夏、商、周三代圣君的仁政,并拿这些事情向他请教,这个人只是昂着头不予理睬。阮籍又谈起儒家的入世学说以及道家的栖神导气的方法,以此来观察他,这个人还是和刚才一样,凝神不动。阮籍于是对着他长啸。过了很长时间,这个人才说:“你再来。”阮籍再一次长啸。后来阮籍没了兴致就下山了,走到半山腰,听到上面传来悠长的声音,像是有几个乐队在演奏,山谷中都发出回音,回头一看,正是刚才那个人在长啸。初始,任凭阮籍怎样说,真人就是不为所动,当吹起口哨后,真人也受到感染吹了口哨。这大概是真人为阮籍的率真所感染了。也正因为阮籍,吹口哨便在士族青年中流行起来。类似的还有王徽之的故事。《世说新语》说:

阮籍嗜好烈酒,擅长弹琴

魏晋人士讲究言行

王子猷(王徽之)一次经过吴郡,见一个士大夫家有非常好的竹林,主人也已经知道了王子猷会来,就洒扫庭除,准备好酒肉,在大厅里坐着等他。王徽之坐着轿子直接来到竹林下,啸咏良久,主人感到很失望,还在等着他会和自己交谈。可王徽之啸咏后就要出门,主人实在不能忍受了,就让家人关上大门,不让他走。王徽之反而因此欣赏主人,于是留了下来,纵情欢乐后才离开。

3.雅量气度

雅量,就是宏阔的度量。魏晋的名士讲究风度,要求注意言行举止的旷达、潇洒,还要求不轻易在别人面前表露自己的情感,从而让人感觉有一种渊深难测的容量。

魏晋士人有雅量表现之一就是悲喜不形于色。《世说新语》就记载了一个著名的故事:

淝水之战晋军大胜,捷报传至谢安处时,他正与人下棋,听到消息后强忍住心中的狂喜与激动,装出一副无动于衷的冷静样子,事后却发现因为太过激动竟然连木屐鞋底的横木都踩断了。

淝水之战,是一次非常有名的战争。当时,前秦的苻坚率领百万大军,直逼建康,有一种志在必得的气势,而当时东晋的军事力量不过八万军力,朝廷上下,一片恐慌。结果出乎意料,淝水之战,晋军大胜。这时候,突然接到前线胜利的消息,谁都要欣喜若狂,谢安却能一言不发,继续与客人下棋。客人向他询问战况,他仍旧不动声色地回答说:“几个小子把贼给打跑了。”殊不知,他的内心其实是非常激动的,以致连木屐鞋底的横木都踩断了。可是为了保持雅量,他把激动之情深深地按捺在了心底。

淝水古战场遗址

魏晋士人有雅量,还表现在他们遇事沉着稳重,处变不惊。因为在受惊吓的情况下,人完全处于一种毫无准备的状态,如果这时人还能保持镇定冷静的姿态,那是非常有雅量的。《世说新语》就记载:

太傅谢安在东山居留期间,时常和孙兴公等人坐船到海上游玩。有一次起了风,浪涛汹涌,孙兴公、王羲之等人一齐惊恐失色,便提议掉转船头回去。谢安这时精神振奋,兴致正高,又朗吟又吹口哨,不发一言。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舒畅,便仍然摇船向前。一会儿,风势更急,浪更猛了,大家都叫嚷骚动起来,坐不住了。谢安慢条斯理地说:“这样看来,恐怕是该回去了吧?”大家立即响应,就回去了。从这件事里人们明白了谢安的气度,认为他完全能够镇抚朝廷内外,安定国家。

魏晋士人有雅量还表现在他们心胸广阔,尊重别人。魏晋士人对别人的个性、情感乃至学术观点都能给予尊重。比如《世说新语》载:

谢无奕对王蓝田出言不逊,王蓝田却面对墙壁

谢无奕(谢奕)性情粗暴蛮横,因事和王蓝田(王述)不和,就自己跑到王蓝田那里数落他,破口大骂。王蓝田神情严肃地面对墙壁,一动不动。骂了半天,谢无奕走了。过了很久,王蓝田才掉过头来,问手下的仆吏:“走了吗?”仆吏回答:“已经走了。”王蓝田这才回到座位上。当时人们赞赏王蓝田虽然性急却能宽容。

为什么当时人们赞赏王蓝田虽然性急却能宽容呢?原来王蓝田性急是出了名的,《世说新语》曾记载:

王蓝田(王述)性情急躁。有一次吃鸡蛋,他拿筷子去叉,没叉着,顿时大怒,拿起鸡蛋就扔到地上。鸡蛋着地后滴溜溜地转个不停,王蓝田又下地去用木屐的齿碾鸡蛋,还没碾着。王蓝田气疯了,把鸡蛋从地上拣起放到嘴里,嚼烂了就吐了出来。王右军(王羲之)听说此事大笑道:“即使安期(王蓝田父亲王承)有这个脾气,也没什么值得可取的,何况是王蓝田呢!”

如此性急的王蓝田在遭遇谢奕破口大骂的情况下没有与之打斗起来,可谓是心胸开阔。与王蓝田一样心胸宽广的还有两个人:王夷甫(王衍)和裴邈。《世说新语》记载:

大怒的王蓝田将鸡蛋嚼烂了又吐了出来

王夷甫(王衍)和裴景声(裴邈)的志趣不同,景声很不满意王夷甫对自己的任用,但始终没能改变。于是裴景声故意到王夷甫那里破口大骂,要求王夷甫答应自己的要求,想以此也让王夷甫受到指责。王夷甫不动声色,慢腾腾地说:“白眼儿终于发火了。”

裴遐到周馥那里,周馥以主人的身份请客。裴遐和人下围棋,周馥的司马过来给他敬酒,裴遐只顾下棋,没有及时喝酒,司马生气了,撕扯裴遐,裴遐从座位上摔到地上。裴遐站起来后又回到座位上,举止和平时一样,脸色也没变,还像刚才那样,继续接着下棋。过后王夷甫问裴遐:“当时你怎么能不生气呢?”裴遐回答:“只得默默承受啦。”

裴遐只顾下棋,没有及时喝酒,惹怒了司马

魏晋士人很重视儒家的“君子”品格

4.君子品格

虽然儒家思想在魏晋时期被削弱了,但是魏晋士人还是很重视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世说新语》开篇就用“德行”“言语”“文学”“政事”四门呼应着“孔门四科”,还设立了“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等门,专门记载那些忠诚正直、刚正不阿、心胸开阔、品行高洁、安贫乐道的士人的言语与行为。

比如《世说新语》中记载了忠诚的钟雅和正直的温峤的故事:

苏峻的叛军到了石头城,文武百官四下逃散,只有侍中钟雅还随侍在皇帝身边。有人对他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自古以来就是这个道理。你性格坦诚直率,肯定不会被敌寇所容,为什么不随机应变,却在这里坐以待毙呢?”钟雅说:“国家有难不能挽救,国君危急不能帮助,却各自逃跑以求避祸,我真怕董狐这样的史官会记载这样的事情。”

正直的钟雅在危难关头仍随侍皇帝,不肯逃命

温峤出任刘琨的使者初到江南来,这时候,江南的政权刚开始建立,纲目法纪还没有制定。温峤初到,对这种种情况很是忧虑。随即拜见丞相王导,诉说晋(愍)帝被囚禁流放、社稷宗庙被焚烧、先帝陵寝被毁坏的惨酷情况,表现出亡国的哀痛。温峤言语间忠诚愤慨、感情激烈,边说边涕泗横流,丞相王导也随着他一起哭泣。温峤叙述完毕实际情况后,便真诚地提出结交的意愿,王丞相也真诚地予以接纳。温峤出来后,高兴地说:“江南自有像管夷吾那样的人,我还有什么担忧的呢?”

庾亮驾车的马中有一匹的卢马,有人告诉他,叫他把马卖掉。庾亮说:“卖它,必定有买主,那就还要害那个买主,怎么可以因为对自己不利就转嫁给别人呢!从前孙叔敖打死两头蛇,以保护后面来的人,这件事是古时候人们乐于称道的。我学习他,不也是很旷达的吗!”

温峤向丞相王导哭诉亡国的哀痛

的卢马是指额上有白色斑点的马,古人认为这种马会妨碍主人。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人劝庾亮把马卖掉。但是正直的庾亮没有这样做,表现出君子的品格。魏晋士人的君子品格还体现在恪守信用上。

华歆、王朗有一次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他们的船,华歆马上对这一要求表示为难。王朗说:“好在船还宽绰,为什么不可以呢?”不一会儿,强盗尾随而至,王朗就想甩掉那个搭船人。华歆说:“我当初犹豫,就是担虑这一点。现在已经答允了他,又怎可出尔反尔,抛下他置之不管呢?”

王朗面对求助的人恪守信用,慷慨相助

魏晋士人不仅恪守信用还安贫乐道。如:

殷仲堪担任荆州刺史后,正好遇上水灾,日常只吃五碗菜,此外没有其他菜肴。有时饭粒散落到盘席上,就捡起来吃掉。这样做固然是想为人表率,但也是由于他本性淳朴。他还常对子弟们说:“不要因为我担任了大州的长官,就认为我丢掉了平素的志向。如今我的抱负没有改变。安于清贫,是读书人的本分,怎能登上高枝就抛弃了根本呢?你们要记住这些话。”

苏峻“百僚奔散,唯侍中钟雅独在帝侧”的忠诚,温峤与何充不畏强权、直陈实事,庾亮宁肯让的卢马妨害自己也绝不卖给别人以遗害于人的正直,华歆的信用,殷仲堪的节俭等优秀品质都是魏晋士人的君子品格的集中体现。

淳朴的殷仲堪升了官职,仍然

5.机辩趣闻

我们知道,魏晋时盛行清谈之风。清谈要求言简意赅、词锋锐利、寓意深远。还要求人们在各种场合应对得体,说话既要有文采,又要含蓄隽永。在这种时风下,魏晋时期产生了不少机辩趣闻的故事,他们运用自己的机辩能力,或得体地反驳他人,或化解尴尬,或炫耀自己,或应对紧急情况。《世说新语》记载了不少这样的故事:

(1)用机辩能力来得体地反驳他人的故事如:

顾悦和简文帝同岁,但头发过早白了。简文帝就问了:“你为什么头发先白呢?”顾悦说:“蒲柳(也就是水杨)那样的姿态,临近秋天就凋落了;松柏那样的体质,经过霜降更加茂盛。”

顾悦以松柏自喻,巧妙地反驳了简文帝

康僧渊深目高鼻,王丞相(王导)常常因此笑话他,康僧渊说:“鼻子,是脸上的山;眼睛,是脸上的潭。山不高就没有灵气,潭不深就不会清澈。”

郝隆七月七日这天到太阳底下仰面躺着。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他答道:“我在晒书呢。”

庾征西(庾翼)要大举征讨胡人,出发后,部队驻扎在襄阳。殷豫章(殷羡)给他写了封信,并送了一只断角的如意嘲弄他。庾翼在答复的信中说:“收到你送的东西,虽然是残缺之物,但我还想修整好,使用它。”

眼与鼻好比潭水和山峰,山高才灵,潭深则清

殷中军认为钱财本是粪土,所以要得到钱财时

有人问殷中军(殷浩):“为什么要得到地位的时候会梦见棺材,要得到财产的时候会梦见粪便呢?”殷答道:“官职原本就是腐臭的,所以要得到的时候会梦见棺材;财物原本就是粪土,所以要得到的时候就会梦见粪便。”当时人们认为这是至理名言。

(2)用机辩来化解尴尬的如:

张吴兴(张玄之)8岁时,门牙掉了,先贤们知道他不同寻常,故意和他开玩笑说:“你的嘴里怎么开了狗洞?”张应声答道:“正是为了让你们这些人从这里进出。”

钟士季为人精明,有才干,原先并不认识嵇康,他邀请当时的贤俊之士一起去探访嵇康。嵇康正在大树下打铁,向子期为他拉风箱。嵇康举锤敲打不停,旁若无人,半天也不说一句话。钟士季起身要走,嵇康说:“听说了什么而来?看到了什么而去?”钟士季答道:“听到了所听到的而来,看到了所看到的而去。”

(3)用机辩来炫耀自己的如:

魏武帝(曹操)曾路过曹娥碑,杨修跟从。看到碑的背面题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魏武帝对杨修说:“你明白它的意思吗?”杨修回答:“我明白。”魏武帝说:“你先别说,待我想想。”走出去三十多里,武帝才说:“我也知道答案了。”他让杨修单独写下答案,杨修写道:“黄绢,是有颜色的丝,合在一起是‘绝’字;幼妇,是少女,合在一起是‘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孩子,合在一起是‘好’字;齑臼,是承受辛辣的器物,合在一起是‘辤’(辞的异体字),连在一起就是‘绝妙好辞’啊。”魏武帝也写了下来,和杨修的一样,他感叹道:“我的才华不如你呀,和你差了三十多里。”

嵇康在树下旁若无人地打铁,无视钟士季的到来

魏武帝走出三十里才想出答案,自叹不如杨修

王濛、刘惔总看不起蔡公(蔡谟)。有一次两人去蔡谟那里,谈了很长时间,问蔡谟说:“您觉得你和王夷甫(王衍)相比怎么样?”蔡谟答道:“我不如王夷甫。”王、刘相对而笑,说:“您哪里不如王夷甫?”蔡谟回答:“王夷甫没有你们这样的客人。”

袁羊用明镜照人不觉累的比喻来宽解车武子

(4)用机辩来应对紧急问话的如:

孝武帝(司马曜)要讲《孝经》,谢安兄弟和大家先在自己家学习。车武子因为自己屡次问谢安兄弟,有些不好意思,就对袁羊说:“不问呢,怕遗漏了善言;问多了呢就怕麻烦谢家兄弟。”袁羊说:“不必有这种担心。”车武子说:“怎么知道是这样呢?”袁羊说:“你什么时候见过明镜因为不断照人觉得累的,清澈的流水害怕被和风吹拂呢。”

谢太傅(谢安)问家中的晚辈:“孩子们和自己有什么相干,为什么却希望你们有出息呢?”众人没有能回答的,车骑(谢玄)回答:“就好像芝兰玉树,总希望它们生长在自己家的庭院罢了。”

谢公(谢安)起初要在东山隐居,后来朝廷的任命屡屡下达,情势迫不得已,谢安就担任了桓公(桓温)的司马。当时有人给桓公送来一些草药,其中有“远志”。桓公拿来问谢安:“这种草药又名‘小草’,为什么一个东西会有两个名称呢?”谢安 没有马上回答。当时郝隆也在座,他应声答道:“这好理解,埋在地下的根叫‘远志’,长在上面的茎叶叫‘小草’。”谢安非常羞愧。桓公看着谢安笑道:“郝参军的这番解释实在不错,也很有意味。”

谢安本要在东山隐居,后来朝廷的任命屡屡下

孙安国和殷中军交谈到天黑,竟都忘了吃饭

(5)虽然魏晋士人讲究在各种场合都要得体,但是往往在机辩中出现剑拔弩张的情况。如:

孙安国(孙盛)到殷中军(殷浩)那里清谈,两人你来我往,十分激烈,主客双方毫无隔阂。家人准备好饭,冷了热,热了冷,都很多次了。两人用力甩动拂尘,毛都脱落到饭菜里面了。宾主双方交谈到天黑都忘了吃饭。殷浩于是对孙盛说:“你不要作犟嘴的马,我一定要穿你的鼻子。”孙盛说:“你没见过穿了鼻环的牛吗,我一定要穿透你的脸!”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

最为大家熟知的莫过于曹丕让曹植作七步诗的事情了。当时曹丕担心曹植反抗和争夺自己已经夺得的王位,就想找个借口杀了曹植。于是他就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做出一首诗,否则就要问罪。当时的情况对于曹植来说可谓是生死攸关。好在曹植很快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这首诗歌就是: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6.藐视名教

从东汉末年开始,人们对严重束缚人的自然本性的儒家礼教产生了怀疑,魏晋之后老庄之学日益流行,以稽康、阮籍为代表的一部分士人遂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冲破礼法,率性而为。阮籍是这些“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士人的首要代表。

一次,阮籍的嫂子回娘家,阮籍和她告别。有人以此嘲笑阮籍,阮籍说:“礼教难道是为我们这些人设的吗?”阮籍不仅敢于挑战男女间的礼法,还违背儒家居丧期间不得食酒肉的规定,公然挑战儒家传统观念。《世说新语》记载:

阮籍在母亲去世时杀猪喝酒,表现自己藐视名

阮籍在给母亲出殡时,蒸了一头小肥猪,喝了两斗酒,然后去和母亲诀别,他只说了一句:“完了!”大号一声,随即口吐鲜血,昏厥过去,很久才醒来。母亲去世,阮籍还有心思杀猪喝酒,仿佛他并不悲伤。其实并不是,阮籍是为了表现他不尊名教的态度,才在人前装出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实际上他的内心与所有孝子一样,对于失亲之痛,是肝肠寸断的。在最后与母亲诀别时只说了一句话、哭了一声后,就吐血了,长时间无法恢复过来。阮籍还在居丧期间在司马昭的宴席上喝酒吃肉。《世说新语》记载:

魏晋时期的许多名士都不束缚于礼教

晋文王(司马昭)德高望重,他出席宴会时,人们都严肃恭敬,就像在帝王面前一样。只有阮籍箕踞而坐,纵酒放歌,泰然自若。阮籍实际上在表示自己对司马昭昭显礼教而实际上却虚伪无比的行径表示抗议。

另外,名士谢安、王献之等也不太拘束于礼教。《世说新语》记载:

谢太傅(谢安)作桓公(桓温)的司马。桓温去看谢安,正赶上谢安在梳头,见桓温来了,急忙拿来衣裳和头巾。桓温说:“何必拘泥这些礼数。”于是就一起聊天,直到黄昏降临。桓温走后,他对左右的人说:“可曾见过这样的人吗?”

王子敬(王献之)从会稽出来,经过吴郡,听说顾辟疆家有很好的园林。王子敬先前并不认识主人,也没打招呼,就直接来到他家。正赶上顾家在大会宾客,王子敬游览完毕,对园林指指点点地加以评价,旁若无人。顾辟疆受不了他的指手画脚,勃然大怒说:“对主人傲慢,是非礼的行为;因为地位高贵而盛气凌人,是不道义的。失去这两点,就是不足挂齿的粗人!”于是就把他的随从赶出大门。王子敬独自坐在轿上,左顾右盼,顾辟疆见他的随从很久也不来,就让人把他送到门外,王子敬依旧悠然自得,毫不在乎。

顾辟疆将王子敬的随从赶出了大门,王子敬却

不仅士人间,甚至最高统治者有时候也对严格的礼教有所抗拒。《世说新语》就记载:

简文帝(司马昱)去世时,孝武帝(司马曜)才十几岁。可他天黑了不到灵前哭丧。左右的人对他说:“依常规你要按时哭丧。”孝武帝说:“伤心之极就哭,哪里有什么惯例。”

7.恪守孝道

曹魏时期,曹操为招揽人才,“唯才是举”,甚至连“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都要任用,尽管如此,“孝”的观念在人们的心中一直都没有改变。魏晋时期士人依旧把“孝”看得很重。

魏晋士人很注重孝道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记载,王祥侍奉后母朱夫人非常小心。他家有一棵李树,结的李子特别好,后母一直派他看管。有时风雨忽然来临,王祥就抱着树哭泣。有一次,王祥在床上睡觉时,后母亲自去暗杀他;正好碰上王祥夜起出去小解,只砍着空被子。王祥回来后,知道后母为这事遗憾不止,便跪在后母面前请求处死自己。后母因此受到感动而醒悟过来,从此就当亲生儿子那样疼爱他。

王祥,琅玡临沂人,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我们熟知的他的故事还有“卧冰求鲤”。据《晋书》记载,他因父亲娶了后母就失爱于父亲,但他仍然尽心尽力服侍父母,“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是魏晋时期孝子之典范。

风雨来临时,王祥就抱着树哭泣

王祥虽失爱于父亲却仍尽心尽力服侍父母,衣

王戎、和峤同时遭遇大丧。王、和二人都以孝著称,此时王戎瘦得皮包骨头,几乎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和峤则哀号哭泣,一切都合乎丧葬的礼仪。晋武帝(司马炎)对刘仲雄(刘毅)说:“你常去看望王戎、和峤吗?我听说和峤悲伤过度,这让人很担心。”刘仲雄回答道:“和峤虽然极尽礼数,但精神元气并没有受损;王戎虽然没拘守礼法,却因为哀伤过度已经形销骨立了。所以我认为和峤是尽孝道而不毁生,王戎却是以死去尽孝道。陛下您不必去担心和峤,而应该去为王戎担心。”两汉“以孝治天下”,故不孝之人极为社会所鄙薄。《世说新语》就记载了这么一则故事:

陈仲弓(陈寔)任太丘县令,当时有个官吏谎称母亲病重请假。后来事情被发觉,逮捕了这个人,陈仲弓下令杀掉他。主薄请求将罪犯交给狱吏,审查他是否还有其他罪行,陈仲弓说:“欺君算得上不忠,诅咒母亲生病算得上不孝,不忠不孝,还有比这罪更大的吗?审查别的罪行,还会再超过这些吗?”

汉末魏晋时期,人们服药喝酒,笃信佛道

8.吃药喝酒

汉末魏晋时期,佛道二教盛行一时,人们都讲超脱现世,谈一些玄而又玄的道理,服药饮酒,笃信佛道,任性率真,成为当时社会精英们追逐的时尚。

服药主要是指魏晋士人常服用一种能致人发热的“寒食散”。寒食散其主要成分为钟乳石、紫石英、白石英、硫黄、赤石脂五种石药,因此也叫“五石散”。五石散是一种剧毒药,服用后伴随毒性发作,产生巨大的内热,服这种药后,必须通过冷食、饮温酒、冷浴、散步、穿薄垢旧衣等活动来将药中的毒性和热力散发掉,即所谓“散发”,如不散发,则须用药发之,因此叫做“寒食散”。发散时候,如果散发得当,体内疾病会随毒热一起发出。如果散发不当,则五毒攻心,致死致残。“散发”这种活动在《世说新语》里有记载:

桓南郡被任命为太子洗马后

桓南郡被任命为太子洗马后,乘船停泊在荻渚,王大服散后已有醉意,去看望他。桓南郡为他准备了酒宴,王大不能饮冷酒,不停地催身边侍从“温酒来喝”,桓南郡便流泪哽咽起来。王大于是想离去,桓南郡用手巾拭泪,对王大解释道:“触犯了我的家讳,与你又有什么关系呢!”事后王大赞叹他说:“桓灵宝确实旷达。”

魏晋时期,服用寒食散成为上层人物身份地位

魏晋人还把服药后走路散发,名曰“行散”。在《世说新语》就有“王孝伯在京,行散至其弟王睹户前”“时恭尝行散至京口射堂”这样的语句,说的就是士人在“发散”。因为服用寒食散后,由于药性猛烈,服食了这种药之后不能静止下来休息,必须走路运动来散发药力,否则会毒性攻心,引发生命危险。

实际上,魏晋时期,服用寒食散是一种普遍的风气,甚至成为上层人物身份地位的标志之一。魏晋士人服用寒食散是从何晏开始的,《世说新语》记载何晏说“服五石散非唯治病,并觉神明开朗”。就是说,服此药不但可以祛病,更重要的是可以使精神爽朗、气色红润。这对于对清谈、美貌非常重视的魏晋士人来说,清谈的领袖人物和吏部尚书何晏的这句话无疑起到了广告的作用。此后,服食五石散就成为整个魏晋时期的一种时尚。

魏晋时期,酒也伴随着服药的流行而成为一种文化时尚。《世说新语》里提到“酒”的地方就有103处,可以说它和药一样,是魏晋人必不可少的养生药和生活品。对于酒,魏晋士人有不少精辟的说辞,王孝伯(王恭)说:“名士不需要什么奇才,只要能一天到晚闲着没事,尽情喝酒,熟读《离骚》,这样的人就可以称为名士。”王卫军(王荟)说:“酒确实可以把人带到美妙的境地。”王大(王忱)说:“三天不喝酒,就觉得身体和精神不再亲近了。”王光禄(王蕴)说:“酒,恰恰能让每个人忘却自己。”

服用寒食散是魏晋时期的一种风尚

在众多的士人当中,刘伶、阮籍等就是当时最有名的饮者。其中,又数刘伶最能喝。《世说新语》记载:

刘伶喝醉了,渴得厉害,就向妻子要酒喝。妻子把酒都倒了,把喝酒的用具也全砸了,哭着劝阻刘伶道:“你喝酒太过分了,这不是养生的办法,应该戒掉!”刘伶说:“很好。不过我自己不能戒了,只有在鬼神面前祷告,自己再发誓戒酒,这样才行。你去准备酒肉吧。”妻子说:“遵命。”于是就把酒肉供奉在神像前,让刘伶祷告发誓。刘伶跪下祷告道:“天生刘伶,以酒为命,一饮一斛,五斗除病。夫人之言,万不可听!”说罢就拿起酒肉吃喝起来,晃晃悠悠又醉了。

随着服用寒食散的流行,酒也在魏晋时期盛行起来

阮籍对酒的嗜好与刘伶也不相上下。《世说新语》记载:

步兵校尉的位置空着,听说步兵校尉的厨房里还有几百斛酒,阮籍就请求作步兵校尉。

王孝伯(王恭)问王大(王忱):“阮籍和司马相如相比怎么样?”王大说:“阮籍胸中的郁闷,确实需要酒来浇注。”

阮籍与刘伶是当时有名的饮者

据说阮氏家族的人都非常能饮

不仅阮籍能喝,阮氏家族的人在喝酒方面也都非常厉害。《世说新语》说:

阮氏家族的人都能喝酒,仲容(阮咸)到族人那里聚会,从不用通常使的杯子喝酒,而是用大瓮盛酒,大家围坐在一起,相对痛饮。

魏晋士人们喝起酒来也不讲究什么礼节。如:

卫君长(卫永)担任温公(温峤)的长史,温公很喜欢他,经常毫无顾忌地拿着酒肉到卫永那里,二人相对,箕踞而坐,纵情豪饮一天。卫永到温峤那里也是这样。

酒是魏晋时代重要的文化之一

王戎年轻时,去阮籍那里,当时刘公荣(刘昶)也在。阮籍对王戎说:“正好有两斗好酒,咱们俩一块儿喝了吧。公荣就别喝了。”于是两个人就你一杯我一杯地喝起来,刘公荣一杯也没有喝上,不过三个人一起言谈玩笑,没有觉得有什么差异。后来有人问起这件事,阮籍答道:“比公荣强的人,不能不和他喝一杯;不如公荣的人,也不能不和他喝一杯;只有公荣,可以不和他喝酒。”

张季鹰(张翰)纵情放任,不拘小节,当时人们称他为“江东的阮籍”。有人对他说:“你虽然可以恣意享乐一时,难道就不为身后的名声考虑吗?”张季鹰回答:“让我身后有什么好名声,还不如此刻的一杯酒!”

诸葛令和王丞相讨论姓氏排名时以驴马做喻

9.幽默风趣

《世说新语》还记载了一些与士人们有关的幽默风趣的故事。如:

诸葛令(诸葛恢)、王丞相(王导)在一起争论家族姓氏排名的先后。王导说:“为什么不说葛、王而是说王、葛呢?”诸葛恢说:“这就像说驴马,而不说马驴,驴难道胜过马吗?”

晋明帝(司马绍)问周伯仁(周崌):“刘真长(刘惔)是什么样的人?”周答道:“他原本就是一头千斤重的犍牛。”王公(王导)觉得他的话好笑,伯仁(接着)说:“不如弯角的老母牛,有盘旋从容的优点。”

王丞相(王导)枕在周伯仁(周)的膝上,指着他的肚子说:“你这里有什么东西呢?”周伯仁答道:“这里空洞无物,不过可以容下几百个你这样的人。”

嵇康和吕安关系很好,每当想念对方就会不顾

嵇康和吕安很好,每当想念的时候,就不顾路途的遥远,驾车前往。吕安有一次到嵇康家,正赶上嵇康不在,嵇喜出门来接待他,吕安没有进去,只是在门上写了个“鳯”字就走了。嵇喜不明白什么意思,还觉得挺高兴。吕安所以写个“鳯”字,是认为嵇喜是“凡鸟”。

顾长康(顾恺之)喜欢画人物像,要给殷荆州画像时,殷说:“我长得不好,不麻烦你了。”顾恺之说:“你只是一只眼睛不好而已。只要把瞳子画得明亮一点,然后用飞白掠过,这样看起来就像轻云蔽日一样了。”

桓公(桓温)有个主薄,善于品酒。有酒就让他先品尝,好的叫做“青州从事”,差的叫做“平原督邮”。青州有齐郡,平原有鬲县。“从事”的意思是酒劲可以到肚脐,“督邮”的意思是酒劲到了膈上就停了。

王夷甫被族人用食盒打到却没有动怒,还幽默

晋明帝会看风水,听说郭璞给人看阴宅,明帝就微服前去观看,看罢问主人:“为什么葬在龙角上?这样会招来灭族之灾的!”主人说:“郭璞说这是葬在龙耳上,不出三年,就会招来天子。”明帝问:“是出天子吗?”主人答道:“不是出天子,是会招来天子询问罢了。”

王夷甫(王衍)曾托一个族人办事,过了一段时间还没办。一次两人在宴会上相遇,王夷甫借机对他说:“最近我让你办的事,怎么还没办?”族人听罢大怒,随即举起食盒朝他脸上扔去。王夷甫一句话也没说,洗了洗后,就拉着王丞相一起乘车走了。在车里,王夷甫照着镜子对王丞相说:“你看我的眼光,竟看到了牛背上。” CB7E5z+hzEPDo0MJAM+fMrK4giXmLcZG0F0zM1sQqN3WMHLBkzL1BgtaoKknhVQ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