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满族先民的饮食生活

满族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主要聚居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四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人口近千万。满族的先祖最早见于商周时代,五代时称为女真,后沿用此名。明朝万历年间,建州女真满真部领袖努尔哈赤英勇善战,统一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三个部落,1635年,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皇太极正式宣布统一后的女真各部统称为满洲。

战国时期以前,满族人主要以游牧、狩猎和采集野生食物为生,到了战国时期,才开始种植五谷。但这时候的满族人的生活依然是原始状态,饮食以烧烤为主,烹饪简单随意。南北朝以后,大批满族人结束了游牧生活,来到富饶的松花江上游和长白山北麓定居,这里土地肥沃,四季分明,对于谷物的种植很适宜。于是他们在继续狩猎、捕鱼的同时也开始种植五谷和圈养家畜,生活上的稳定和食物种类的增多使满族人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丰富自己的饮食以改善生活。现在在东北三省的一些小镇和乡村依然保持着用粳米、小米、高粱、小豆等混杂在一起煮干饭的习惯。猪肉作为满族人喜爱的主要肉类品种之一,除用于祭祀外,白煮的烹饪方法最为流行,至今仍是满族人的席上珍馐。此外如羊肉、鹿肉也都颇受青睐。满族人也喜食饵饼类食物,种类可达数十种,食用时多堆叠在大盘子里,高达数尺,供客人享用,这种堆得高而多的饼叫“金钢镯”,又叫“饽饽席”,后来也常出现在“满汉全席”之中。

鹿鸣宴

战国时期满族人就开始种植五谷

清入关以前,贵族的宴席非常简单。一般的宴会,是在露天下铺一块兽皮,大家围坐在一起,席地而餐。《满文老档》中记:“贝勒们设宴时,尚不设桌案,都席地而坐。”宴会的菜肴,一般是火锅配以炖肉,猪肉、牛羊肉加以兽肉。皇帝出席的国宴,也不过设十几桌、几十桌,也是以牛、羊、猪、兽肉为主,用解食刀割肉为食。

满族服饰

八旗鹿肉

在满族入主中原的同时,其传统饮食文化也被带入中原。当时局势尚未稳定,社会上的反清势力依然存在,导致满清政府对其他民族存有很强的戒备心理。这种戒备也直接影响了宫廷饮食,御厨中的厨师绝大部分为满族人,即使有汉族厨师,也不敢擅自烹制汉菜。因此,当时清宫饮食习惯仍保留满族的饮食习惯。所谓满族习惯,具体来说就是对于菜肴的烹调沿用自己的民族祖先遗留下来的方法,主要有清煮和烧烤两类,但这并不能说满族的食物在制作方法上都很简单,比如清煮猪肉就可以分出油复汤白肉、煮猪头、白片肉、煨猪蹄、白肉血肠、皮汁、皮冻等。据《调鼎集》记载:“凡煮肉,先将皮上用利刀横立刮洗三四次,然后下锅煮之,不时翻转,不可盖锅。当先备冷水一盆,置锅边煮拨三次,闻得肉香,即抽去火,盖锅闷一刻,捞起分用,分外鲜美。”另外对白煮肉的改刀方面也有严格的要求,即“割不正不食”,由此可见看似简单的煮肉要真正做好也实属不易。烧烤类佳肴种类也很丰富,有挂炉肉、炙羊肉片、火烧羊肉、叉烧金钱肉、熏鹅、炙鸭、炙鲤鱼、炙仔鹅、炙鱿鱼等。徐柯在《清稗类钞》里记载了当时火烧羊肉的做法:“切大块重五七斤者,十铁叉火上烧之。”这也可以看成是现代火烧羊肉的原型,只是当时的技法确显粗糙,现今火烧羊肉的烹技要精细得多,不仅预先用酒、花椒、葱、姜等调料腌渍入味,还可以放入烤箱中自动翻烤,受热均匀,肉质鲜嫩、香味诱人。此外,清初御厨房的烹饪原料,也主要是采自满族人聚居的东北三省,如鹿、野鸭、狍子、熊掌等野味及小米、粳米等主食和豆类。

白肉血肠

白片肉

挂炉烤鸭

八宝野鸭

熊掌

清朝初期的宫廷宴席或者官府宴请,完全继承了满族的宴俗,在搭配设计上也不十分考究。据谈迁《北游录》记载:“清初,满洲贵家款客,撤一席又进一席,贵其叠也。”这种习俗在满汉全席中也有出现,如“上菜三撤席”,“全席可分只大用毕,也可两大连续。”在宴席之中以舞助兴,也是满族宴俗的一个重要内容。据史料记载:“满人有大宴会,主家男女,必更迭起舞。大率举一袖于额,反一袖于背,盘旋作势,众皆和之,以此为寿也。” /oWxPj73cJlztWJCOKdc5gFXrNNIdFmKNGHcMFg90hvQd7koIXINLiSGceU2Jfr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