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布朗族

布朗族地处海拔1500—2300米的亚热带山区,崇山峻岭间密布着参天蔽日的原始森林。这里雨量充沛、四季无霜,盛产桐油、香樟等经济林木。布朗人以农业为主,种植旱稻、棉花与茶叶,其聚居地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原料产地之一。

布朗族种茶的历史悠久,方国瑜被称为种茶始祖。现在我国的云南古茶地,到处都有他们祖辈的身影。布朗族居住的地方大都是茶园,几乎各个村寨都出产香茗,如今普洱茶兴旺,布朗族地区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和“勐库茶”的主要原料产地之一,茶叶生产从很早开始就是布朗族人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自古就受到茶树恩泽的布朗人,在公弄村积淀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当地布朗人把对茶的情感凝聚成了一首首茶歌、一曲曲茶舞。还结晶成带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厚重的茶艺茶道,其中以竹筒茶、煳米茶、明子茶、竹筒蜂蜜茶最让人叫绝。

布朗族有一种特色菜一一波弯阿勒,即油炸花蜘蛛。这种叫阿勒的花蜘蛛,在野外林间结网,个儿有小手指般大,身上长有花斑。圆鼓鼓的肚子里,尽是具有丰富蛋白质的乳白色汁液。人们上山下地时,用树枝裹缠蜘蛛所结的网,把花蜘蛛网在网内带回。烹饪时,去掉蜘蛛头脚,仅用圆肚作为原料,只需用清水冲洗一遍,便可投入油锅煎炸供食,是一道营养丰富、加工方法简单、风味独特的菜肴。

布朗族人居住的干栏竹楼与傣族大致相同,为竹木结构。多是两层,上层住人,楼下关牲畜和堆放杂物。地板由龙竹剖开压成的宽竹板铺垫而成,臣卜室与待客之处铺以篾席。屋内所有家具几乎全是竹材做成的。一般竹楼可住二十年,每隔两年就要用茅草翻盖屋顶。

布朗族村寨通常由三五个至数十个同一血缘的家族聚居,屋内中央设置火塘,火塘边是家人吃饭、待客的地方,夜晚则在火塘四周安置床铺。

布朗族青年从小就要学弹各种乐器,练唱各种曲调。布朗山上的曲调分为甩、宰、索、缀四种。甩调激昂抒情;宰调欢快活泼;索调用小三弦伴奏,适合唱习俗歌曲;缀调则用于盛大舞会中的对唱,多颂扬蒸蒸日上的新生活和民族的历史英雄人物。布朗人的歌与舞配合紧密,墨江一带流行的“跳歌”就是一例。跳歌是又跳舞又唱歌的意思,因舞步不同有“二则歌”和“三则歌”的区别。一个村寨跳歌,经常请外寨的高手参加,跳歌之后还要举行歌咏比赛,婉转悠扬的山歌在村寨的夜空中久久回荡。

布朗族是我国的一个古老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化艺术,蜂桶鼓舞就是布朗族独具个性色彩的典型代表。蜂桶鼓舞是双江布朗族的传统舞蹈,该舞蹈因以蜂桶鼓作为主要打击乐器及道具而得名。舞蹈时舞者身背蜂桶鼓,边舞边打击,并以象脚鼓、鋩、镲等作为其配乐。

布朗族人的服装多是用自制的土布做成的,以蓝、黑二色为主。

布朗族妇女上身穿紧身无领短衣,下穿黑色或带有红、绿花纹的筒裙,小腿上带有护腿,头挽发髻,缠大包头。妇女戴银质的耳环,耳环坠于两肩,上面饰有红、黄色的花,青年女子的耳环上还坠有鲜艳夺目的穗子。男子服饰较简单,一般上着青色或黑色的圆领长袖对襟衣,口袋内贴,下着宽裆裤,多为深色。喜戴白色、黑色或粉红色毛巾包头,有文身的习俗。

葛布是布朗族妇女擅长的一种古老的手工工艺品。收回的野葛藤,刮去夕卜皮,撕成细条,逐节接长,若干股长条编成经线。上机,穿篦。织机与棉麻布机相同,篦眼较大。民间称这种布为“葛丈”,用其缝制口袋、床垫,经久耐用。

布朗族多数成年男子都会编织各种背篓、花篮、篾桌、簸箕、筛子、粪箕、竹篾笆、竹排、竹席等竹器。竹编是一种流传于布朗族、傣族民间的古老手工技艺,制作过程简单却较为考究,从破、削竹篾片、竹篾条到竹器编制成型全靠手工完成。 M/kCMVgTrolPEKLP8+ceRT6tSlZnH3o+Ni8oTL+7Ii0lsQndmbbja1Y4C+NOlng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