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三、独龙族

独龙族的先民与古代氐羌原始族群的关系极为密切,是古代氐羌原始族群的一个组成部分。独龙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约七千五百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贡山独龙族自治县西部的独龙江峡谷两岸、北部的怒江两岸,以及相邻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齐乐乡和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察瓦洛等地。此外,缅甸境内也有不少独龙人居住。与傈僳族、怒族、白族等民族代代交好。生活在被称为“神秘河谷”的独龙江两岸的独龙族人民,受江水滋润,以江为名,独龙族人已把生命与峡谷融为一体。

独龙族保留着渔猎的传统。他们相信万物有灵,崇拜山川、河流、大树、巨石等自然物。讲信用、遵守诺言是他们的道德传统。历史上,独龙族被誉为“不用锁门的民族”,他们始终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古老而淳朴的社会风尚。

独龙毯作为装饰品在独龙族人家里随处可见。这种以棉麻为原料,用五彩线手工织成的工艺品,质地柔软,古朴典雅,既可美化生活,又是当地重要的经济来源。独龙毯是独龙族人民生活的必需品,白天当披风,夜晚当被,同时又是青年男女恋爱的信物,还可缝成口袋运粮盛物。精美的独龙毯已成为独龙族男子特有的传统服饰。独龙族妇女穿长袖上衣和长裙,有时也围一件花色麻布围裙,小腿上裹麻布带绑腿。

一年一度的独龙族传统节日称作“卡雀哇”,是在每年最后一个月由各村寨的长老们择吉日而定的。神圣的祭山神活动之后是隆重而欢乐的“剽牛宴”,这是整个峡谷沸腾的日子。

独龙族地区的资源十分丰富,多种珍贵植物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这里还是大理石矿的密集地,彩色大理石“贡翠”是天然的大理石珍品。

独龙族因长期以来同周边的藏族、纳西族、白族和汉族建立了紧密的政治、经济关系,输入了铁刀和铁斧,出现了刀耕火种农业,并将原始的木锄包上铁皮,改造成为小铁働,用来挖掘耕地。20世纪40年代末,个别家庭还从怒江换进少量大型板锄,使刀耕火种开始向锄耕过渡。

独龙族的手工业还没有从农业中明显分离出来,往往同农业生产、采集和狩猎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主要有藤、竹编织以及纺织麻布。纺织麻布工具简单,技术落后,剥麻、搓线、洗染、织布全是手工操作,工效很低。在独龙族社会里,还保存着原始的以物易物的产品交换形式,一般与访亲问友结合在一起,访问者带去家乡的土特产,然后带回被访地区的土特产。在长期的交换过程中,产生了计算交换产品价值的方法,出现了双方用木核记账的形式。

独龙族的节令并不十分严格,其播种时间以花开、鸟叫为准。每年春季到来,桃花盛开,“告克拉”鸟鸣叫时,就开始春耕播种。当鸟王“省得鲁都”叫时,播种一定要完成,因此花开和鸟鸣指挥着生产。每一个月也没有三十天的概念,月大月小都是相对而言。一般“过雪月”很长,有时超过两个月。粮食歉收时,五月份即开始过“饥饿月”。因此,有的独龙人只能说出十个月,有的甚至只能说“热季”“寒季”。

独龙族人的食物丰富多彩。他们虽然以谷类为主食,但对各种山珍野味却情有独钟,特别喜欢吃含有丰富淀粉的野生植物。以一种被称作“四维”的董棕树芯里挖出的董棕粉制作的食物是独龙族人最喜爱吃的食物,也是招待来宾以示热情友好的佳肴。

独龙族民间互相邀请的方式十分独特,通常都是用一块木片作为邀请对方的请柬,把木片送到要邀请的客人家,在木片上刻有几道缺口就表示几天后举行宴请仪式。被邀请的客人要携带各种食品以表示答谢。客人进入寨门后,要先与主人共饮一筒酒,然后落座聚餐,并观赏歌舞。独龙族性情淳厚,即使仅是偶然相逢的人,也要置酒相待。凡建屋盖房,婚丧嫁娶,都要主动相助,如猎到美味或自家杀猪宰牛,都要邀请远亲近邻聚餐,并在聚餐结束后主动馈赠礼品。 2WBcDPIs2m2E1VBFzmCVH940Uiwnvd5coOxj2QtaDTo0v3/+F7pm+a4oXQoTqfM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