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春

1.立春(2月3—5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是春季的第一天,立春表示春天来了。在古时对农业来说,立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也就是说从这一天开始,和煦的东风代替了严酷的北风,冬天的寒冰逐渐解冻,河水又开始潺潺流淌,地气上升了,草木欣欣然透出了绿意,虫蚁也蠢蠢欲动,整个大地逐渐苏醒。

云南丽江束河古镇的春天

立春之日,距离上一年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大约十五天左右,通常会出现在农历的正月初几,但有时也会出现在前一年的十二月末。也有立春这天恰巧是元旦的,像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嘉庆十五年(1810年),但这种情形十分难得,所以谚语说:“百年难遇岁朝春。”二十四节气是农民一年耕稼行事依据的节历,所以立春在民国以后被政府颁订为“农民节”。

立春在古代曾有许多有趣的节礼习俗。

在这一日,古代的皇帝须斋戒沐浴,率领文武百官举行祭典,一则迎春,一则劝农,鼓励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做好农务。他们祈求这一天是晴朗的日子,千万不要下雨,因为晴天将预兆这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如果是雨天则预兆这一年气候反常,五谷歉收。

南北朝时,在立春这天,人们把彩绢剪成燕子的形状,佩戴在身上,用燕子的归来表示春临大地,家家户户将“宜春”两个大字贴于门上。

立春还有“打春牛”之俗。打春牛是一种策励农耕的仪式,怕牛在休息了一个冬天后,变得懒散了,所以用彩鞭木棍打打它,称为“打春牛”。春牛通常是由土做成的土牛。人们把土牛打碎了,牛肚子里露出预先藏好的另一只小土牛。这时,四周围观的百姓争着上前抢夺打碎的春牛,据说春牛角上的土能使农田丰收,牛身上的土放在家里则宜养蚕,牛眼之土还能和药治病。而城里更出现了卖“小春牛”的贩子,土塑的小牛站在彩纸雪柳缭绕的栏座上,四周还点缀了土塑的百戏杂耍人物,让人爱不释手。

春雨过后的小巷

明清时,各地的人都在立春这天打春牛,唯一例外的是江苏的徐州人。徐州人相信如果立春打春牛的话,万一被蝎子咬了就会不治而死。

在北方,立春这天要吃生萝卜或春饼,称为“咬春”,街头巷尾一整天都是卖生萝卜的小贩,半夜里还可以听到他们那“赛过脆梨”的吆喝叫卖声。

等过了这些如打春牛、迎句芒神、咬春等热闹有趣的立春节俗,大家都知道春天来了。

古代“打春牛”年画

2.雨水(2月18—20日)

雨水是正月的中气,为一年中的第二个节气。这时大地正吹着和煦的春风,高山的积雪融化了,雪水从山上流向平地,水分多了,湿气加重,自然雨水也多了,因此继立春之后的节气,就称之为雨水,春雨绵绵乃是常见的情景。

雨水是农民最盼望老天恩赐的礼物,在春季里,绵密的雨水表示今年将是丰收的一年。阳光与雨水是农作物生长最需要的两样东西,农夫在一年四季里,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如果春季的雨水不够充沛,将导致无法顺利耕种,这一年的收成就会大受影响,因此,此时此刻,只有绵密的雨水,才会带来丰收的希望。

我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劝。”雨水节气时,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升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绵绵春雨中柳树已有了绿意

雨水季节,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的天气对已萌动和返青的作物、林、果等的生长及人们的健康危害很大。在注意做好农作物、大棚蔬菜以及公交部门防寒防冻工作的同时,也要注意个人的保健工作,以防止冬末春初感冒等流行疾病的发生。

雨水不是节日,所以一般百姓在雨水这天没有任何过节的礼俗。对农夫而言,雨水这天最宜种稻和移植柑橘了。所以农谚说:“雨水种落水(稻)。”也有:“雨水节,接柑橘。”

3.惊蛰(3月5—7日)

惊蛰是仲春二月的节气。这一时期气温不断上升,大地陆续解冻,桃花即将开放,树上的小鸟开始鸣叫,春雷乍响,蛰伏过冬的各种动物与昆虫都被惊醒,开始出来活动,因此该节气称为惊蛰。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阶段。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同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装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国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已升到零摄氏度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三至六摄氏度,江南为八摄氏度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十至十五摄氏度,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所以我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就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也有“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的农谚。此时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对水、肥的要求均很高,应适时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南方雨水一般可满足菜、麦及绿肥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防止湿害则是最重要的。俗话说“麦沟理三交,赛如大粪浇”“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沟”。必须继续搞好清沟沥水工作。华南地区早稻播种应抓紧进行,同时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随着气温回升,茶树也渐渐开始萌动,应进行修剪,并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发叶,提高茶叶产量。桃树、梨树、苹果树等要施好花前肥。

枝头上含苞待放的花朵

江南小麦

4.春分(3月20—21日)

春分是二月的中气,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我国古代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则处于各季的中间。时序到了春分这一天,太阳正射在赤道上,不但昼夜长短相同,就连南北两半球的昼夜也一样长,此日正好将春季九十天等分,故称之为春分,过了这一天,白天逐渐比夜晚长了。

燕子闹春

我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就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伴有闪电。

据说春分时下雨,秋天的时候才会有好收成,春分前后,农人盼雨,因此才会有“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麦子后插秧”的农谚。如果春分不下雨,表示节气乱了秩序,不但秋时收成不好,人还容易得病。

春分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华中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农谚。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则继续回升,但一般不如雨水至春分这段时期上升得快。三月下旬华南北部平均气温多为十三至十五摄氏度,华南南部平均气温多为十五至十六摄氏度。高原大部分地区冰雪已经消融,旬平均气温约五至十摄氏度。我国南方河谷地区气温最高,平均已达十八至二十摄氏度左右。南方除了边缘山区以外,平均十年内有七八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十二摄氏度以上,有利于水稻、玉米等作物播种,植树造林也非常适宜。但是,春分前后华南常常有一次较强的冷空气入侵,气温显著下降,最低气温可低至五摄氏度以下。有时还有小股冷空气接踵而至,形成持续数天低温阴雨天气,对农业生产极为不利。

春雨濛濛

5.清明(4月4—6日)

清明是季春三月的第一个节气。时序到了季春,春光明媚,草木碧绿,大地一片欣欣向荣,不但一切生物显得清净明朗,而且一切景象给人气清影明的感觉,因此称之为清明。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地,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又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伤身,所以大家应参加一些体育活动,锻炼身体。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的仪式。

6.谷雨(4月19—21日)

清明之后的第十五天是谷雨,这是暮春三月的中气。谷雨,这两个字具有雨生五谷的特殊含义。

我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鸣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便可以在桑树上见到戴胜鸟。

清明落花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是北方春季作物播种、出苗的重要时节。谷雨后的气温回升速度加快,农业生产进入繁忙时期,雨量开始增多,五谷得以很好地生长。谷雨时期天气温和,水池中开始出现浮萍,桑树也长出了翠绿的新叶,江南许多地区开始采桑养蚕,农夫早已在田里播了种、插了秧,极需大量的雨水滋润田地,只有充沛的雨水才能使稻田迅速生长。谷雨时期雨水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雨水适量有利于越冬作物的返青拔节和春播作物的播种出苗。古代所谓“雨生百谷”,反映了谷雨对古代农业的影响。但雨水过量或严重干旱,则往往造成危害,影响作物后期产量。渔民特别希望谷雨这一天下雨,据说若这天下雨,当年的鱼肯定丰收。

春耕

在江南地区,牡丹花又称“谷雨花”,因其在谷雨时节开花,故有“谷雨三朝看牡丹”之谚。凡有花之处,士女游观,宴饮赏花,号曰“花会”。山东、陕西等地,民间多贴厌蝎符于壁,符咒曰:“谷雨日,谷雨日,奏请谷雨大将军。茶三盏,酒三巡,逆蝎千里化为尘。” 0Ug/hgRBQFfwgtwFeS8ggFb26+zx59KmLUkMZ/+kkDbBrV0HBqZdkj9TMV7qSQY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