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我国是最早的农耕发达国家之一,先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十分重视天时的作用。《韩非子》中说道:“非天时,虽十尧不能冬生一穗。”北魏贾思勰在其所著的《齐民要术》中也提出“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天时对农业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

《齐民要术》

那么,“天”是什么呢?按现代的说法,“天”指的是宇宙和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大气层中出现的种种气象现象,阴晴冷暖,雨雪风霜,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比如,今年五谷丰收,我们说“老天爷帮了忙”;要是减产歉收,我们就说“老天不开眼”。从农业生产角度看,“天”指的是气象条件,说得确切些,指的是农业生产气象条件。天时的“时”,农业活动的“时”,不是简单地指时间历程,它要求能反映出农业气象条件,反映四季冷暖及阴晴雨雪的变化。

二十四节气之中的节气,是表示一年四季天气变化与农业的生产关系的。在我国古代,节气简称气,这个“气”,也就是天气、气候的意思。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已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围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节气就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轨道位置,以及地球自转轴(地球南北两极的连线)和公转轨道(黄道面)斜交成的角度而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也就是表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由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不同,就使得太阳光射在地球上的位置有时偏南,有时偏北,有时又直射在赤道上。这样,就引起了气候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夏曰的田野

梅花惹人醉

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面的圆周是三百六十度。我们的祖先就是根据太阳直射在地球不同位置的气候变化情况,每隔十五度,划分一个节气,每个节气相隔约十五天。这样,每个月就有两个节气,一年十二个月,刚好合成二十四个节气。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十二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十二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十五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节气表示气候情况的变化,二十四个节气就是按照一年气候的变化情况,平均划分为二十四个阶段的意思。

雪中美景

其中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用来划分一年四季;“二分”“二至”是季节的转折点;“四立”表示季节的开始;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表示一年中最热、最冷的时期;白露、寒露、霜降反映气温下降的过程与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降雨降雪时期和程度;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映季节和农作物的生长现象。

金灿灿的小麦

为了便于记忆,祖先们根据上面节气名称的顺序,编写了一首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首节气歌,每句中除一两个字外,其余每一个字都代表一个节气。如第一句“春雨惊春清谷天”,除天字外,其余各字就是代表(立)春、雨(水)、惊(蛰)、春 (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其余的各句也可以照此类推。 zN2nXxuqZShczXiiUZvNqlqORzdi3lSrkZZXP6AK4jOBCmlvVA5TxGJchLllSoK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