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把事情做到极致,钱不过是身外之物

我和主持人程一在郑州见面。

那场活动人山人海,他刚瘦下二十斤,戴着面具和粉丝见面,粉丝很热情,还有个女生想摸他。

我感叹着,这么多年了,他还是那么受人喜欢。

想起刚认识他时,他是个陪无数人入眠的电台主播,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他依然是电台主播,但不一样的是,那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两小时后,我们大汗淋漓地到了后台,他摘掉面具,开心地说:“龙哥,今天很特别,我觉得发布会很成功。”

我说:“今天确实是个特别的日子。”

因为就在这一天,程一电台进行了第一轮融资,红杉资本领投,他的电台估值1.5个亿,终于,他的公司不缺钱了。

他告诉我,他要搬到一个大办公室,招更多的员工,他要把“陪伴”这件事做得更好。

很多人不知道这件事情对他有多么重要,曾经,我们在北京有一群小伙伴,都是各个行业中的佼佼者,靠着自己的技能有了一席之地,这些人中有些是作家,有些是导演,有些是名人。

几年前,我们聚在一起,我和程一应该是最穷的,考虫还没有融资,程一电台也没有和资本打交道。

就在前几年,我多次跟这群小伙伴说,千万不要着急变现,因为我们这群人是专才,要把事情做好。要明白,只要把事情做得足够好、足够极致,钱不过是身外之物,会滚滚而来。

但大家都不相信,一年内,开公司的开公司,做知识付费的做知识付费,卖广告的卖广告。那一年,我觉得所有人都在赚钱,有些朋友甚至被资本绑架了:有些开始了微信公众号的日更,只是为了多接一些广告,多赚些钱;有些开始每天给别人开课,把课程的单价提得很高;有些开了自己的公司,开发了许多赚钱但口碑不好的产品。

只有我们俩,在用心地做内容,他一心一意把“陪伴”做到极致,我一心一意把课教到最好,书写到最好。

一年后,有些朋友的人设崩塌了,有些开课再也赚不到钱,有些把公司开垮了……

而我和程一的公司越办越好,也都分别融了资。我的稿费越来越高,考虫也从几个人的小团队变成了几百个人的大团队,三轮融资后,我们已经做好了上市的准备。

后来,我们再次聚会时,大家都在抱怨着现在不好赚钱,困惑着接下来要做什么,只有我们俩没说话,因为我们很清楚,接下来依旧要不忘初心,把内容做好,做到极致,做到不可替代,哪怕一开始不赚钱。

至少,这条路会走得很踏实,而且会带我们走得很远。

在我回北京后,程一给我打电话,说:“龙哥,直到今天,我还是很感谢你当初告诉我的那句话:把事情做好,朝着目标看,钱不过是身外之物,而且会滚滚而来的。”

说完,他狠狠地笑了笑。

我在签售的时候,总有学生问我:“龙哥,我快工作了,你给我什么建议呢?”

我说:“我给任何刚毕业的大学生的建议都只有四个字:勿忘初心。”

因为这世界上有多少人开始工作后就盯着钱看呢?

可是,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些总是盯着钱看的人,往往赚不到钱,相反,你把目光移开,盯着目标,把事情做好,资本自然会找过来。你需要做的,无非是挑选相对善良的资本,找到适合自己更好地发展的资本,让自己把这件事做得更好。

但多少人走着走着就忘记了自己为什么出发,一头扎进了赚钱的道路上无法自拔。有趣的是,这条路越走越迷茫,有可能自己在某一年忽然赚了很多钱,但很快就走到了头,后面的路该如何走,迷雾重重。而人这辈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好多的日子需要工作。

许多刚毕业的学生问我,工作后需要做什么。我的建议是两条:

第一,利用好下班时间,下班的生活决定了你一生。

第二,永远不要忘了自己为什么出发,不要忘了自己靠什么立足。

赚钱很重要,但一定是自我实现后的附加品,人一旦为了赚钱而工作,工作就会特别无聊,也走不远。钱应该是为人服务的,不应该是人的终极目标,人应该找到工作的意义,同时,要让钱为自己服务。

德国作家博多·舍费尔在《财务自由之路》中说:“不要当一台赚钱的机器,要拥有一台自动为你赚钱的机器。”

书里还说:“你所饲养的金鹅越多,它们下的金蛋越多。”

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和创业者来说,好的产品和无可替代的技能,就是为你赚钱的那台机器和那只金鹅。

还是那句话:利用好这些技能,把事情做好,把工作做到极致,钱自然就会来。

博多·舍费尔还有一本书是《小狗钱钱》,这本书是写给孩子的一本理财书。书里说:“把精力集中在能做的事情上,这个决定让一个孩子完全有能力比成人挣到更多的钱,因为成人经常把一生的时间都用来考虑他们不能做的、没有的或不知道的事情上。”

如果你观察身边的人,这种人比比皆是。

这个时代一旦出现了什么新的名词或者新的商业模式,就有无数的人冲过去,然后更多的人摔了个四脚朝天。

比如我的一位作家朋友,一看到微博火了就入驻微博,微信火了就入驻微信,后来他就光入驻了,忘记了自己立足的本质是写出好文字。好的文字,无论放在哪个平台,都不会差。

人在这个时代的注意力越来越丧失,导致每次我们看到一个新现象和新事物,就会投入大量的精力从零开始。

有些年,IP概念兴起时,许多人问我为什么不去做一个什么“知识IP”,我说,我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有一次,我和几个编剧参加了中日编剧论坛,一位日本编剧问我们:“什么是IP?”

我们一齐问:“不是你们那里传来的吗?”

日本编剧说:“我们也不知道。”

后来我们发现,每个人对IP的理解都不一样。

我逐渐明白,我们有时候特别喜欢造词,造了词之后,就重新洗牌,其实无论世界怎么变,你抓住本质就没问题。

比如电影重要的是故事,故事讲不好,什么大IP都没用;比如谋生靠的是技能,没有技能再怎么包装都没用;比如赚钱靠的是专长,没有专长,花多少精力去炒作也没用。

但多少人都不明白这个道理,注意力被带着到处走,到头来,把自己的路越走越艰难,还不知道为什么走到了这一步。

有一年,宋方金一直在攻击“大IP”这个概念,他说:如果不回到故事本身,再大的IP也会死得很惨。

果然,由日本的一系列IP改编的电影都失败了,《深夜食堂》《解忧杂货店》无论是口碑还是票房都很糟糕。

有一次我问宋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反对大IP,他说他其实不反对大IP,他反对的是为什么大家都忘记了电影的核心是故事。

果然,无论是《战狼2》还是《红海行动》都不是大IP,但却是好故事,最后口碑和票房都有着不错的成绩。

这句话点醒了我,我也忽然明白了,我们总容易本末倒置,关心了一些不重要的东西,忘记了事情最核心的本质。

就好比我们那群小伙伴,都是一些技术型人才,大家本来在自己领域可以做到出类拔萃,但却在另外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最后忘记了自己赚钱能力的核心,在不归路上越走越远。

作家不写书,总在做知识付费;导演开了个公司,做起了管理;演员不演戏,卖起了衣服……

偏离本质,当然只会越走越累。

其实,抓住事情的本质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但多少人把注意力偏离了自己应该拥有的主线,一开始还会因为新奇,兴奋一段时间,但走着走着,就忘记了自己为什么出发,然后迷茫地待在路口,手足无措。

这就可以解答另一个问题:如果我不喜欢现在这份工作、这个专业,我应不应该换工作去做另一份工作?

答案是别着急。

别着急放弃自己在社会上立足的本质,理性的方法是骑驴找马:先别放弃自己这番事业,能谋生的同时,利用下班的时间打磨自己的一技之长。

接下来,等这一技之长比之前的技能还要厉害的时候,就可以考虑换职业了。

因为你立足的本质发生了变化。

我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是不能靠这个为生的,我一边上课一边写作,直到连续出了几本畅销书,等到可以谋生了,上的英语课也就可以少一些了。

但其实,如果你听过我的课,你会发现,我直到今天都没有放弃教课,每节课的质量还是很高,原因很简单,我没有忘记我立足的本质。

我从来没有担心过赚钱,因为当你把事情做得足够好,资本不过是身外之物,你不会担心,更不用担心。我想,这就是“就算这个世界再怎么变,手艺人永远有一口饭吃”的原因吧。

所以,如果你还在大学读书,请一定要记住:大学四年,磨炼出一技之长是十分必要的。

如果你已经开始工作,无论怎么折腾,都请不要忘记自己立足的本质,把事情做到极致,钱不过是身外之物。 eiYmM3qmnwnbS95rVYdsZ/nFC87vY0/ouL+xGkChiSkbbNgJEZm+gqrKJLLCUaD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