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总是有些人经常抱怨自己不开心,生活无趣、死气沉沉、百无聊赖,但又不找些事情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趣起来。
《约翰·克利斯朵夫》里有一段话:“大半的人在二十岁或三十岁时就死了。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只变了自己的影子。以后的生命不过是用来模仿自己,把以前所说的、所做的、所想的,一天天的重复,而且重复的方式越来越机械,越来越循规蹈矩。”
想改变这样的现状——唯有转变自己的思维,让自己的心智觉醒。麻木的生活根本不是真正的生活,仅是为生存而努力。哲学家周国平说:“觉醒是人人可以开发和拥有的力量,也是人生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力量。生命的觉醒,让我们懂得除了财富、权力、地位、名声之外,什么才是一个人生命中最单纯的快乐。”
敞开心扉,重新唤醒你的好奇心,去探寻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最近,琳达和相恋3年的男友分手了,这让她精神恍惚、生不如死。
这天放假,她回到家,遇到了几个小时候的玩伴,聊到了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那是一个夏天的午后,她和几个小朋友去远方“探险”。有人戴了凉帽、有人拿了水壶,还有人穿上了旅游鞋。总之他们几个人意气风发地出发了。那天下午他们走了好远好远,走了好久好久。那是他们第一次脱离大人独自出门,看什么都是新奇有趣。太阳热辣辣的,他们每个人都汗流浃背,但是又莫名兴奋。后来看到一个火车道,他们就沿着铁轨一直走,越走越偏僻,一直走到前后左右一个人都没有,才开始往回走。
那次“探险”的结局,就是他们在晚饭的时候安然无恙地原路返回了家中。可是心里的那种小小的满足感,那种“远行”的感觉,仿佛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是“外面的世界”。现在的你,还有没有这样的冲动?
琳达突然觉醒了,她不打算蹉跎剩下的大学时光,她开始每天看电影学院老师推荐的电影。写拉片笔记用电邮发给老师,然后下载纪录片,还会常常去其他学院听课听讲座,偶尔还和同学结伴出去旅行。此后,她觉得自己每天都在发现新的东西,总能找到新鲜的、有趣的、吸引她的新鲜事。
在成长过程中、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在环境的影响下,有些东西潜移默化、根植于心,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平庸、越来越无趣。觉醒就是要重新唤醒你自己的好奇心,开始提问和思考,渐渐去探寻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的奥秘。强扭的瓜不甜,唯有自己敞开心扉,全身心地投入,让自己变得有趣的时候,生命才开始对你感兴趣。
寻找那些不能够被满足的深层兴趣。
仔细想一想,我人生中最不快乐的时光,又是什么时候?是否跟金钱有关?是生活无聊,还是你无趣?
快乐与不快乐,似乎都与金钱没有太大关联。对于金钱,不必那么怨念深重。有钱固然好,但是钱就一定能买来快乐吗?未必。没有经济的烦恼,还有其他的烦恼。而一个开心的人,会想方设法让自己的生活有意思一点,也总会看到生活中开心的一面。
是生命无聊,还是你无趣?
有趣之人,生命开始对你感兴趣。带着关爱而不是期待投入生活,你会发现能力与乐趣接踵而来。
所以,你成为一个有趣的人,生命才会变得有趣。日子过得没意思?生活过得好无聊?有没有想过,是你自己本身没有找到让自己感兴趣的事、一个永远不能被满足的兴趣。
天天学习的热诚,则是能让人永驻青春的生活方式。
美国有一个老奶奶凯西,她对水彩画非常感兴趣,手绘了好多漂亮的图片。让人看了之后感叹,热爱生活的人,永远是美好的。即使人到暮年,仍然保持着对生命的那分热忱,你活得美好,你的人生就是美好;你活得无聊,你的人生就是无聊。你还有什么资格感叹生命无趣?
曾任美国卫生部部长,推动美国老人医疗保险的约翰·加德纳给感到无聊的我们,提供了简单的愿景:不断地感到有趣。在一个广为流传的麦肯锡演讲中,他说:每个人都想要成为有趣的人,但是真正能滋润、赋予你生命的是不断地感到有趣。
这种滋润指的是内在的青春永驻,是个很有理想性的想法。的确,这很困难,毕竟要每天在规律的生活中不断发现兴趣。而且,当你能够有个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的心态,自然而然就能散发快乐和热情,滋润自己,不需假装自己很有能量。当你对人生感到有兴趣,你必然会成为有趣的人。
约翰·加德纳特别对年轻、有才能的麦肯锡顾问强调,他不光只是在讲野心,因为野心最终会、也最好需要消磨掉。但是不断感兴趣的热诚、态度则能不断保持着。也就是说,野心只是下一个里程碑、过眼云烟,而天天学习的热诚则是能让人永驻青春的生活方式。
我们最好的状态是每时每刻都在成长,比如天天都锻炼,会让身体越来越好,这就是增值;比如现在有一个困惑,就要想方设法弄明白,豁然开朗的时候,一切付出都觉得值了;比如玩游戏,就玩出竞技水平,进而获得更多的资源。
要保持一个学习的状态,如果你一直在学东西,就是快乐的。学玩游戏时,什么都不懂,你也感到非常快乐;听朋友指点,你是快乐的;跑步时比昨天多跑了一圈,你是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