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范伟

那个“买拐”的家伙

人物小传

范 伟

1962年出生于辽宁沈阳。

1983年考入沈阳曲艺团,创作并表演的相声多次获奖,其中《要帐》获首届中国相声节表演一等奖、创作二等奖。1995年开始与赵本山合作参加央视春晚,小品《牛大叔“提干”》、《三鞭子》、《红高粱模特队》、《拜年》、《卖拐》、《卖车》等深受观众喜爱。参演电视剧《夜深人不静》、《一乡之长》、《晚霞不是梦》、《低头不见抬头见》、《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等,同时在《手机》、《看车人的七月》、《芳香之旅》、《求求你表扬我》、《南京、南京》等多部电影中有上乘表现,两次获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从春晚起步,因影视成名,经典形象背后,谁知他曾经的困扰?

少年从艺,中年走红,他的戏路越走越宽,却因为长相自卑对社交恐惧。

和妻子牵手曾经弄巧成拙。

“做人很拘谨,后果很严重”,斩获国际大奖却引来负面传言,。

演员范伟,戏里戏外的真实生活。

鲁 豫: 前段时间我疯狂喜欢看东北乡村题材的电视剧,从《马大帅》到《刘老根》,再到《乡村爱情》,里面的很多台词我都能倒背如流,后遗症是开始讲东北话,而且结巴,都是跟今天的嘉宾学的,他就是范伟。

从《卖拐》里的伙夫到《刘老根》里的药匣子,从鹰爪挠的范德彪到大舌头的王木生,范伟所演的小人物都不是主角,却无一例外的让人过目难忘。

“拐一年卖一年,缘分啊!吃一堑长一智,谢谢啊!横批是:自学成才! ”

药匣子对进城打工的马小虎说:你用的砖不是你的,你盖的楼也不是你的,还是老实儿的在家种地吧,地虽然不是你的,但种出来的东西总有一些是你的。

王木生:这真是象牙山好景点,小温泉村民欢,虽然投了3000万,我和我爸笑开颜……梦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她在灯火阑珊村里处!

范德彪:你们敬我一尺,我敬你们一丈!尊重别人人格,树立良好形象!……辽北人民,谁不管我叫彪哥!一见面咔、咔、咔就敬礼!

——范伟小品、电视剧片段

鲁 豫: 一进来就听见有人喊你彪哥,你现在上街,一般人都怎么招呼你?

范 伟: 分阶段,五年前叫药匣子,三年前是彪哥,最近都叫王木生。

我这人爱琢磨,其实来源于不自信,心里老打鼓,老怕弄完之后,别人一看,这什么啊!

鲁 豫: 我前几年没看《刘老根》和《马大帅》,但前一阵把《乡村爱情》、《刘老根》、《马大帅》全都找来看了,太有意思了,看完最后一集特别郁闷,因为没得可看了。我记得《马大帅》里范德彪特别崇拜弗洛伊德,墙上贴满了弗洛伊德的照片,还有副对联,上联是“古有奥地利国弗洛伊德,今有辽北地区范德依彪”。

范 伟: 还有个横批:志同道合!

鲁 豫: 太搞笑了,这些你们都怎么琢磨出来的?

范 伟: 有的是自己琢磨,有的是跟编剧、导演一起商量的。

鲁 豫: 我记得本山老师说你以前就是大舌头?

范 伟: 没有,那是他开玩笑,我们家邻居有一个舌头不太好的,但性格特别可爱,总是很认真的样子,加上大舌头,显得特别好玩,给人印象很深。后来设计王木生这个人物时,我寻思这个人物家庭条件这么好,形象也可以,算是钻石王老五吧!为什么始终没找着那个她呢?于是就给他设计了舌头有点问题,再者,第一部里他的戏份不多,又想给大家留点儿印象,所以有了这个大舌头。

村 长:这衣服大脚穿上就跟量身定做似的。

王木生:嗯,像贵妇人,婶儿,我想做首诗。

谢大脚:你还会作诗呢?

王木生:啊,我作首诗啊!

谢大脚:那行,作吧。

王木生:人是衣服马是鞍,一样的衣服看谁穿,我婶穿上有点像蒙娜丽莎……嗯,这钱花得不白瞎。

……

王木生:哎呀,太感慨了,感慨!叔,我想做首诗!

长 贵:好哇,七哥有笔和纸。

王木生:不用,不用。

王老七:我去拿去。

王木生:不用,我口头的,口头的,即兴……发家致富是方针!

长贵:好、好。

王木生:小蒙是个好青年!

李福(小声嘀咕):这句不在辙上。

王木生:谁说女子不如男……嗯……谁说女子不如男……不如男……不如男……不简单呐不简单!。

谢广坤:我给你添第四句吧,时间长了招人烦!

——电视剧《乡村爱情》片段

鲁 豫: 拍摄的时候你们会不会经常笑场?有时候看你跟本山老师之间一来一去,已经到了不用说什么词但都明白对方会怎样的境界了,非常默契。

范 伟: 对,我们俩还真是这样,通常有个大概的意思就开始演了,比如拍《乡村爱情2》的时候,好多词儿都是我们俩现场聊出来的。

王木生:你出去办事谈判,人们是不是看你的智慧?

王大拿(赵本山饰):智慧是通过什么表达的?

王木生:语言!

王大拿:对呀,你的语言搁哪呢?

王木生:哎,要如果说语言有问题,你语言有没有问题,爸?

王大拿:我啥问题呀?

王木生:你听,你听,有啥问题呀?啥问题呀?你这口音拐的,出去不要命么!

——电视剧《乡村爱情》片段

鲁 豫: 本山老师的口音是哪儿的?

范 伟: 他是辽西锦州的口音,包括黑山、兴城一带。音调总是往上拐的,啥玩意儿?那个玩意儿就拐上去了。没事我们常在一起聊天闹着玩,我就跟他说,锦州口音最大的特点就是好话不得好说。我家有个亲戚就是辽西人,我到他家去,人家其实挺热情的,问了句“啥时候来的?”声调往上一拐像有点嫌弃我们似的,我说上午刚到,他又问“啥时候走啊?”“走啊”往上一拐,显得有点不耐烦,其实挺热情,就是语调问题。

鲁 豫: 《马大帅》里有一个情节,你本来戴了一个假发套,结果往那一坐,人坐下了,假发套刚好被钩子给钩住挂在那了,怎么能这么寸呢?是你们设计好的还是现场出状况了?

范 伟: 原本就戴了个假发套,后来被人坑了之后就在屋里来回踱步,走着走着,本山大哥灵机一动,在监视器那儿喊停,他说咱们这样吧,往下一坐,想办法把假发套弄下来。正好我爱练拳击,头上有一个铁钩,看能不能走着走着把头套挂在铁钩上,可是反复试怎么也挂不上,就是没那么寸,后来没办法,只好先挂在铁钩上,慢慢走,然后“嘭”坐下来,对接上,拍这场戏的时候老有人笑场。

鲁 豫: 一般人现在是不是看到你就会笑?

范 伟: 可能有时候想起那些形象觉得比较彪吧。

鲁 豫: “彪”是东北话吧?

范 伟: 就是有点愣的意思,也不完全是贬义,比较可爱,傻乎乎乐呵呵的。

鲁 豫: 我看到范德彪最后吃安眠药准备结束自己的时候简直热泪盈眶,因为后来发觉这人其实特别可爱,特别热情。

太阳一出照东方,龙泉沟里有个山庄。山庄外面好景色呀,山庄里面好风光。好风光,风光好,里边儿又卖草药捎带还卖小偏方:腰酸腿疼有地黄,胸腹满闷有麝香;人参枸杞能补肾呐,陈了皮了甘了草了调了胃肠。要问此药哪里买,李宝库药匣子为你服务到身旁。李宝库,自学成材配草药,村里村外美名扬那个美名扬!

上联:要想生活过得去 下联:就得身上披点绿!横披:忍者神龟

高职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

一个人把七八十万投到这个没有着落的地方,无非有两种可能,一是这个人疯了;二是有感情基础。

让一个男人一辈子守着一个女人那是不科学的。

这个人站的高度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就是不一样!

我的心灵深处又爆发了一场革命!

本人上晓天文,下晓地理,中小儿科,知阴阳,懂八卦,运筹于帷幄之中,决策于千里之外……

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药匣子”说

鲁 豫: 你前后演的每个人物都不一样,药匣子就是另外一种,在你的生活中有原形吗?

范 伟: 药匣子其实是我家的一个亲戚,我觉得特有意思,后来就把他用到这个形象上。那个人属于什么事都能给你说出一番道理来的,什么事都弄得特别玄,分明就是一知半解但好像什么都弄得特别明白似的。过去东北农村有一种叫“大明白”、“屯不错”的,指的是屯子里有那么一种人。药匣子就属于这样的人。

鲁 豫: 我觉得你是那种让人过目不忘的演员,不管是什么角色,哪怕只有几个镜头,几句台词,看过之后,一准儿记得。

在冯小刚导演的《天下无贼》中,范伟客串了一个只有几句台词的劫匪,这个口吃的小角色经过范伟的处理,成为街头巷尾观众模仿的对象,流行一时。

劫匪甲(范伟饰):

打、打、打……

劫匪乙:劫!

劫匪甲:对,打,打……打劫!……你等,等等,我要劫,劫个色……IC、IP、IQ卡,通通告诉我密码。

乘客:报告打劫的,没有IQ卡!

虽然观众对这一角色印象深刻,但是范伟自己更满意的则是自己在电影《手机》中的表现,在范伟心中,影片里那个河南农民的形象是自己的得意之作。

鲁 豫: 你的语言天赋很厉害吧?

范 伟: 不厉害。其实拍这个戏的时候我挺打鼓的,过去演小品在舞台上可以夸张一点,但演电影得较真了,真正的河南人一听不是那么回事儿不糟了嘛。比如我听好多人学东北话,总听他们说的不那么地道。当初冯导跟我说,你会说河南话吗?我说应该算会,但是不地道,他说没事儿,剧组里有河南人,我把台词给你录下来。后来我就整天拿着听,听完还是觉得欠点儿。我跟老婆孩子试着说说,他们也觉得好像不是特别地道,于是我就为了这几句词儿跑河南郑州去了一趟。

鲁 豫: 去了跟谁学呢?

范 伟: 我先把录音带里的词背下来,到那儿之后,我找了当地人,把他请到宾馆,然后给他念叨,每次念完问他对不对,一般他会说可以,但是有几个字好像不太对,他就会告诉我地道的音什么样儿,我跟着他学一遍,再说,再学,直到他说这回差不多了,我心里才算有底了。

鲁 豫: 你那打扮也是跟当地农民学的吗?当地人就穿这样一个褂子? 范 伟: 当时告诉我要演一个河南农民的时候我就想,过去我演的都是东北农民,而东北农民和河南农民绝对是不一样的,我就想怎么才能抓住河南农民的形象呢?一下飞机,从新郑机场到市里的时候路过一段农村,正好一个人横过马路,我一看,哎,找着了!这人穿一个跨栏小背心,外边穿个汗衫,叼一根烟卷,挺个小肚,八字步。我一下就找着感觉了,后来电影(《手机》)里的造型就是根据那个人来的。

除了电影《手机》里的河南农民,《马大帅》系列中的彪哥留给观众的印象尤其深刻,有人甚至专门为彪哥设立了网站,这在范伟以往塑造过的角色中绝无仅有。

我这人很好相处,要是处得不好,你自己找原因!

我决定弃勺从教了!

破水池我不稀得游,我有外号:水库浪子!你咋这么没素质呢?美利坚你都不知道哪啊!不巴黎首都嘛!

看见没,就这茄子一看就有内伤!我要换个身体强壮的啊!

以前我视金钱如粪土,现在金钱视我如粪土!床前明月光,更上一层楼!开原第一保镖,范德彪!

——“范德彪”说

《马大帅》系列播出后,人们谈论最多的是彪哥的招牌动作鹰爪挠和风格独特的彪哥语录,观众的这些热烈反应是范伟在最初创作人物时完全没有料到的。

鲁 豫: 你属于特别爱琢磨的演员吧?

范 伟: 对,其实爱琢磨来源于不自信,心里老打鼓,老怕弄完之后,别人一看,这什么啊!这不对啊!

鲁 豫: 你看自己的戏时会像我们一样乐吗?

范 伟: 有时候乐,比如范德彪那几首诗,我自己也觉得乐。

鲁 豫: 我记得范德彪教刘舒的时候,批评他说你都不上学了,你将来就没文化,你没文化,你怎么当画家,当画家不都得画完一幅画再题诗嘛。

范 伟: 还来了一句“明月几时有,春风吹又生。”

鲁 豫: 看得我哈哈大笑。你会不会在心里面觉得自己演得还不错? 范 伟: 对,有的时候挺有成就感的,但这种感觉在拍的时候完全没有,根本没自信。好多大家记下来的词,包括什么缘分啊,谢谢啊,还有范德彪的好多经典台词,我自己演的时候没有什么感觉,大家听了之后觉得好玩,记住了,然后反馈给我,我才知道它成了流行语。当时只是觉得范德彪这个人物应该有一个标志性语言,像“鹰爪挠”就是一个标志性动作,有一场我们拍的是“我”要成立公司,所以煞有介事地说这叫彪记有限公司,大家说应该有一个宣誓性质的会议,我就琢磨应该弄点什么样的词呢?正好那天别人给我讲了一件有关下岗工人再就业的事,也就是刘欢的那首歌“论成败,人生豪迈”。我觉得完全搬用就太正了,就用原词为基础,再加点东北方言,这样就变得比较好玩了。原词是“论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重头再来。”,我用了前半部分,最后一句改成东北味儿的“大不了重头再来!”

鲁 豫: 我一直以为那就是原词呢,这样听来“只不过”的确有点文了。

范 伟: 改完比他潇洒:大~不~了~重头再来(笑)。

我这头一剃就比较可笑,跟大家的距离一下就近了!

虽然近几年在影视剧中饰演各种形象,但是在很多人心中,范伟仍然是一名小品演员。赵本山、范伟搭档表演的小品,个个堪称经典,二人在春节晚会的舞台上有过长达十年的合作。

2001年,在央视春晚小品《卖拐》中,范伟一改往日戴眼镜,梳分头的洋气造型,以“大脑袋,粗脖子”的新形象亮相。这一造型,成为了他日后的主打造型。

赵本山:过去他站在我身边的时候总是戴个眼镜,很少有色彩,人物的色彩其实非常难找,但一个演员没有个性没有色彩就很难出来,后来他把头一剃,正好配他这个头型,一下就憨下来了,这一憨下来就进入一个状态了。

范 伟:那……你说我是饭店干啥的?

赵本山:颠勺的厨师!

范 伟:咦?

赵本山:是不?

高秀敏:哎呀,你咋知道他是厨师呢?

赵本山: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伙夫!——你说是不?是厨师不?

……

赵本山:是你的腿有病,一条腿短!

范 伟:没那个事儿!我要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话,那卖裤子人就告诉我了!

赵本山:卖裤子的告诉你你还买他的裤子吗?谁像我心眼这么好哇!这样吧,我给你调调,信不信,你的腿随着我的手往高抬,能抬多高抬多高,往下使劲落,好不好?信不信?你腿指定有病,右腿短!来,起来!停!麻没?

范 伟:麻了。

高秀敏:哎,他咋麻了呢?

赵本山:你跺,你也麻!

赵本山:麻没麻?麻没?

范 伟:麻了~~~

赵本山:走起来,走起来!别控制,你的腿百分之百有病,别控制,放松!走!走走走!走,快走!走,别想别的,你跟我走好不?走起来,一点一点就好了,走~~~

范 伟:诶呀,诶呀,诶呀~~~ 哎呀我的妈呀!

高秀敏:好腿都给忽悠瘸了。

赵本山:你看着没?我媳妇儿都看出来了,她说你忽忽悠悠就瘸了。

范 伟:大姐呀,那这早咋没发现呢?

高秀敏:早你没碰见他,你早碰见他早就瘸了。

——小品《卖拐》片段

鲁 豫: 你这个头剃得太对了,以前一直是分头吗?

范 伟: 对,《牛大叔提干》和后来《三鞭子》里都是那个造型,而且生活中也是那样。后来和本山大哥拍电视剧《夜深人不静》的时候,我演个老头,怎么造型都不像,那时候我37岁,这大胖脸是一点褶儿都没有,怎么画都画不出来老头样儿,最后没办法,干脆把头剃了,这一剃头整个体态,包括头型,一下就成老头了。大伙儿一看,哎哟,这个好,这个特别,都觉得这个造型特别可爱,我想将来如果有小品合适的话,可以用一下这个造型。

鲁 豫: 像个转折点,打这之后,好像怎么看你都觉得可乐了,一下子找到自己的定位跟感觉了?

范 伟: 过去梳分头的时候拍戏,谢园曾经说我不像演员,像个小学老师,这显然是个距离,作为演员本来就跟观众有距离,特别是喜剧演员,像个老师肯定不太好,但头一剃比较可笑,跟大家的距离就近了。

鲁 豫: 拍戏比较难还是演小品比较难?

范 伟: 拍戏时间比较长。小品经过排练往台上一整,观众直接跟你互动,那种感觉比较过瘾。

鲁 豫: 他们一乐,你的感觉就都来了?

范 伟: 对,尤其当我是在演那个人物的时候,大家一乐,就觉得特别好。

鲁 豫: 如果你头发现在长了,还会回到以前那个状态吗?

范 伟: 我这样都已经有十年了。

我爸推着自行车过来了,一见着我,他说是小伟吗?我应了一声,老头哇地就哭了,把我搂过来,什么也没说就回去了,从那以后知道爸爸是亲爸爸了!”

改头换面走起“憨厚可爱”路线的范伟,迅速得到了更多观众的认可,无论戏里戏外都是“短寸加圆脸”,这为他赢得了木讷随和、憨厚老实的印象。

范伟出生在沈阳一个普通的五口之家,小时候的他,是学校里的文艺积极分子,更也是个“蔫淘”的孩子。

范 伟: 小时候我性格挺拘谨的,其实现在也拘谨。

鲁 豫: 淘气吗?

范 伟: 小时候淘也是蔫淘,不是那种大张旗鼓地淘。老师上我们家家访,其实就是告状,老师一走就被大人打一顿,如果今天老师又来家访了,我就偷偷把他自行车气门芯给拔了,小时候尽干这种事。

鲁 豫: 你爸妈打你吗?

范 伟: 打,但不像过去家里打得那么狠,我爸通常就照着我屁股“咣”一脚。

鲁 豫: 哭吗?

范 伟: 不哭,我不怕他们打我,就怕他们说我,特别受不了他们在语言上的对我的那种摧残,真的。

鲁 豫: 据说你有过一次离家出走的经历?多大的时候?

范 伟: 11岁,那次是因为跟哥哥、姐姐吵架,我是家里最小的,上面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哥哥比较老实,我就跟哥哥吵架,他比我高不少,但不敢打我,最多拎着我的胳膊晃我,抖我,给我抖急了我就拿着铁锹“咣”地照脚来一下,差点砍着脚,我姐姐看到不高兴了,“嘡嘡”打我几拳,我就赌气说我走!我不在家待了!那时候所谓离家出走不是到外地,就是到同学家。

鲁 豫: 那叫什么离家出走?

范 伟: 就是啊,那时候不懂啊(笑)。同学不敢留我,说回头你爸爸妈妈来找我,我就该挨打了。没办法,只好在我们家后院皮鞋厂的仓库找了一个地方,那里面有个卷皮料子的大轴,特别粗,我钻到轴子芯里头待着去了。那是十月底,深秋了,挺冷的,我就往里头钻,搁外边弄一草绳子什么的扎上,就不往里灌风了。我在那儿躺着,也没有表,不知道时间,躺一会儿冻醒了,就偷偷摸摸到我们家后院,从后窗户往里一看,家里没人,就我妈坐那哭呢,全出去找我去了,我就觉得特别得意,阴谋得逞了。然后又回去待了一会儿,又冻醒了,这时候我就往回家走。我们家在铁路附近,我顺着铁路线走,走着走着就看远处来了个人,是我爸推着自行车过来了,一见着我,他说是小伟吗?我应了一声,结果老头哇地就哭了,把我搂过来,什么也没说就回去了,从那以后知道爸爸是亲爸爸了,真的(笑)。

我总觉得自己好像不是说相声的这块料儿,不会成为一个特别好的相声演员……我觉得自己本身说话的魅力远不如演一个人物的魅力大,我太老实了。

尽管儿时的范伟颇为顽皮,却对文艺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为了能够走上舞台,他曾经尝试过唱歌、跳舞,还说过相声,当过节目主持人,如此多种类的文艺尝试成就了范伟最初的舞台梦想。

范 伟: 小的时候就喜欢文艺,那时候唱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什么的都唱过。

鲁 豫: 你在班里是文娱委员吗?

范 伟: 不是,是学校文艺队的,当时有唱歌的,有跳舞的,基本都是一专多能嘛,但我光能唱,后来让我学舞蹈,压腿,人家压几天压开了,我是压肿了,根本就不是这块料。身体的柔韧性特别差,压腿压得骑自行车也上不去了,上公共汽车抬腿都抬不起来。既然跳不了舞蹈,演不了什么正面角色,演点阶级敌人吧,阶级敌人不用幅度太大,一般英雄人物都有什么燕式跳,劈叉之类的,阶级敌人动作都比较小,腿也不用怎么抬,再长得像阶级敌人就差不多了(笑)。

鲁 豫: 你长得不像,你属于国字脸,英雄人物都是你这样的。

范 伟: 那时候标准不一样,流行浓眉大眼。其实那会儿也没想自己以后要干什么,就是喜欢文艺,很单纯。当时家里有个老舅是沈阳市二轻局文艺队的,认识不少音乐学院和曲艺团的人,所以就在音乐学院找了个老师,让我给人家唱唱歌,我唱完了之后,老师说“孩子,你还会别的吗?”我说我会讲故事 ,就讲了一段《智取炮楼》,是由《平原作战》改的评书,是袁阔成老先生讲的。讲完之后他说“小伙子,你啊,要是搞声乐、学唱歌,恐怕永远是业余的,但你表演还是那么块儿料。”其实七十年代我们根本不知道表演是什么,话剧是什么,影视剧是什么。

鲁 豫: 你不知道那时候已经可以考电影学院或中央戏剧学院之类的?

范 伟: 不知道,七十年代嘛,沈阳相对来说闭塞一些,所以就去说相声了。那时候相声特别火爆,沈阳曲艺团在全国也算好的,我就找了沈阳曲艺团的陈连仲老师,拜他为师学相声。

鲁 豫: 听说还拿过全国的奖?

范 伟: 那是1993年的事了,拿了首届中国相声节表演一等奖。

鲁 豫: 那不是很好吗?为什么不继续说了呢?

范 伟: 我总觉得自己好像不是说相声的料儿。相声演员都有一种特有的气质,因为毕竟还是演员在台上说,我就是我,是我在说,我觉得自身说话的魅力远不如演一个人物的魅力大,我太老实了,本身不具备相声演员那种……

鲁 豫: 像范德彪那个劲儿来说就可以?

范 伟: 对,没错,就是那种劲儿,我要是进入某个人物了就可以做到,要是范伟在那说,我总觉得欠点儿。

鲁 豫: 但是范伟可以演各种人物,可以演药匣子,可以演范德彪,可以演王木生。听说你在成名以前其实做过很多事,不止是相声演员,还主持过节目呢?但我们找遍了也查不到你以前的资料,你自己没留一份吗?

范 伟: 没留。当时就是主持辽宁电视台一个叫《愉快周末》的节目,形式有点像《综艺大观》,是省台的那种综艺晚会,有舞蹈、歌曲、相声、小品,一个固定的女主持人,我是每期的嘉宾主持,也不是现在这种现场聊天说话的,拿到稿子直接念就行了。

鲁 豫: 你穿着西装,打着领带?

范 伟: 没错,还有小分头呢(笑)。

上完春节晚会,我有点小得意,觉得都上春节晚会了,观众肯定会认识我,结果没人认识……

范伟第一次在全国观众面前亮相是1995年,然而登上春节晚会的舞台却并没有使范伟一夜成名,如日中天的赵本山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

牛大叔(赵本山饰):马经理咋不亲自吃饭呢?

吴秘书(范伟饰):马经理不是住院了吗?

……

吴秘书:他是上顿陪,下顿陪,终于陪出了胃下垂。

……

服务员:这蛋用线串起来吃着方便。

吴秘书:对。

牛大叔:谁研究的这是?

服务业:吴秘书。

牛大叔:这家伙真是人才啊!

——小品《牛大叔提干》片断

刚要张扬的心情迅速冷静,让范伟逐渐形成了踏实的心态。如今的范伟不仅在小品,影视剧等各个领域都赢得了关注,就连他所拍摄的广告和宣传片也成为网上下载传播的热门。

鲁 豫: 那时候在东北应该很多人都知道你了吧?

范 伟: 在辽宁是,但吉林、黑龙江还不知道。

鲁 豫: 到什么时候开始感觉有点红了?是上过春晚以后吗?

范 伟: 没有,最初上春晚是1995年《牛大叔提干》,那时候什么反应都没有。本来想有的,觉得上了春节晚会嘛,差不多大家就都知道了,但是绝对没有。那时候我从晚会下来连夜坐火车回沈阳,出了站打车回家,我觉得可能出租车司机都会认识我了吧,比如跟我说“啊,头天春节晚会什么的”可人家干脆就不认识。

鲁 豫: 你没启发启发他?说师傅,昨天晚上看春晚了吗?

范 伟: 没好意思,我想考验考验他,看他能不能认得出来。我家到了,看他也没什么反应,下车之后,我又特意要张票,让他多看我一会儿,还是没啥反应(笑)。

鲁 豫: 那时候内心什么感觉?稍微有些失望?

范 伟: 这种失望是渐渐的,当时觉得人家可能是一宿没睡好,或者大过年的还要拉活儿不耐烦,但我白天出去还是没人认识。差不多半年过去了,好像都没什么动静,我就想,哦,看来不是这个春节晚会不是谁上就立马火的。

鲁 豫: 那到什么时候发现认识自己的人越来越多了?

范 伟: 《卖拐》之后,尤其是演完《刘老根》。《卖拐》虽然反应很好,但大家没有特别喜欢我,《刘老根》之后,倒是大家一聊起来就能学几句我戏里人物的话了。

鲁 豫: 那时候再上街会不会有点不方便?

范 伟: 也没什么不方便,没有太大的变化,即便到现在也没什么特不方便的。在北京,大家顶多看看你,打个招呼,在沈阳可能就稍微奔放一点哈,从后面上来“啪”一声拍你肩一下,叫一声“彪哥!”(笑)。或者正吃饭呢,忽然过来一人,说“彪哥,我走了,那啥……账结了啊”然后就走了。

鲁 豫: 东北好像都是这样的,我也碰到过,他们没有任何要求,甚至也不会过来跟你要签名或合影,直接就走了。

范 伟: 对,完全没有任何要求,结完账打个招呼就走,而且还是临走才告诉你,东北人就是这样,只要他喜欢的人都会这么对待。

鲁 豫: 很多演员刚刚走进这个门的时候,内心多多少少会想,有一天我如果成名了会是什么样,你想过吗?

范 伟: 我想问题没有那么远。我一般就想眼前的那点事,比如说上完春节晚会,我肯定有点小得意,觉得差不多了,都上春节晚会了,观众肯定会认识我,结果没人认识,怎么就没认识呢?找原因,都说本山大哥是一个杀人的演员,在台上,他的搭档肯定是暗淡无光的;等到第二次上完就觉得这回应该差不多了吧?在台上说的多了嘛,可还是没什么动静。于是就想,可能还是自己的问题,那时候没想到要给自己设定一个形象,包括表演风格需要彻底改变,我的改变仅限于一些小细节,比如第二次上春晚演一个司机,我就在细节上给自己设计一下,没什么效果,努力了,但还是不成。没什么,接着再努力吧,之后也习惯了,习惯大家不知道这个人叫范伟,只知道他是赵本山的搭档。

鲁 豫: 你属于特别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的人?

范 伟: 对,时刻在检讨自己。

鲁 豫: 这种性格的人通常挺累的。

范 伟: 没错,累,的确挺累,但这就是性格,改不了,没办法。

鲁 豫: 比如面对媒体记者的时候,是不是会想很多?希望自己说的每句话最好不要伤害到别人?

范 伟: 没错,所以我现在坐在这和你聊天,相对而言比较紧张,会出汗,都说心静自然凉,出了汗肯定是有点紧张了。我紧张是因为想得太多,瞻前顾后。我也试图改变,但改变不了。90年代的时候,很多人建议我去参加综艺晚会,类似《快乐大本营》那种节目,我也试着去做,想把自己的性格打开一点,结果不行,搞得自己特别尴尬,尝试几次之后再不去了。

我记得别人还试着引导我说,此时此刻你不是范伟,你可以进入某一个小品的人物,你带着人物感觉来参与。但行不通,我还是我,就是范伟,不是其它什么人物。

鲁 豫: 你在生活中是什么样的?

范 伟: 生活当中就是这样的,说心里话,为什么我特别打怵各种谈话或者采访,我就觉着自己不像别人聊得那么好,我聊天没什么魅力。

鲁 豫: 挺有魅力的!

范 伟: 我自己觉得没有,真的。你看我演人物的时候比较自信,但此时此刻范伟坐在这儿聊天,特别木讷。

鲁 豫: 其实你已经进入这样一个层次了:作为观众,我们已经接受你了,你往这儿一坐,不论你说不说,怎么说,我们都接受了。范伟在这儿了,就行了。

范 伟: 你是一位非常好的心理医生。

我十九岁的时候,人家问我说小伙子你多大了?我说我长得可老啊!你往小了猜!结果人家说,那你顶多三十一二吧!

从《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到《求求你表扬我》、《天下无贼》,范伟式的喜剧在赵本山的引领下,创作思路逐渐形成。尽力的口吃或装疯卖傻,以表现小人物的人生百态。范伟用欢笑交织的幽默表现生活的无奈,有困惑无机遇,我们在品味快乐的时候更感觉其中的苦涩,也许这就是生活的味道。而作为配角的范伟,戏外的感情生活更是一片空白,与《乡村爱情》中的王木生相似,他曾是个大龄青年。

王木生(对赵本山饰演的他爹说):五十五的都光棍我三十五愁啥!

王木生第二次到象牙山,在车上触景生情:这山,这水,还是那么美呀!可是人捏?小蒙她好么?旧地重游心忧愁,哥哥找妹泪花流!(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王木生:天涯何处无芳草,为什么非得把有夫之妇找?要形象有形象要个头有个头,不就口齿有点问题吗?

虽然没有王木生的大舌头,但是长相老成让范伟非常自卑。犯愁的父母开始频频给他安排相亲,现在的妻子正是范伟当年“相”的第三个姑娘,在追求妻子的最初,范伟曾经接连犯错,弄巧成拙。

鲁 豫: 你在生活中是一个浪漫的人吗?

范 伟: 不浪漫。

鲁 豫: 谈恋爱的时候呢?

范 伟: 也不浪漫,我从来没有自己谈过恋爱搞过对象,更没有说喜欢谁了我去追求她,完全都是相亲。算上我媳妇,我曾经见过的姑娘全是别人介绍的,我媳妇是我见的第三个姑娘,别人介绍说这是谁谁谁,然后我们就坐在那,俩人来回看(笑)。

鲁 豫: 你们都在什么场合相亲呢?

范 伟: 两边亲戚朋友都认识,因为那时候我已经26岁了,从24岁起我妈就开始着急了。

鲁 豫: 这么晚?在此之前你完全没有谈过恋爱吗?

范 伟: 没有。

鲁 豫: 不应该啊,一般在学校里面文艺特别突出的男孩女孩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有很多人喜欢的。

范 伟: 完全没有,可能是时代不同,而且后来到了单位,我永远是里面最小的一个,总是给别人帮忙送个情书,传个纸条儿什么的,他们都比较相信我,但我自己从来就没有恋爱过。

鲁 豫: 那你不会哪一天觉得某个女孩长得挺好看的或者对她挺有好感的?这种感觉也没有过吗?

范 伟: 在学校的时候有过,那时候我们学校有一个拉提琴的女孩儿,我觉得她特别好看,但没事多瞅几眼就完了(笑)。

鲁 豫: 怎么没有让它再往前发展一下?

范 伟: 年龄不行,那时候我才上中学,后来到了单位就都是比我大的了(笑),自然也没有机会谈恋爱了。

鲁 豫: 爸妈开始着急了,你自己那会儿急吗?

范 伟: 自己还不怎么着急,就是爸爸妈妈急,而且主要是妈妈着急。

鲁 豫: 他们一般都给你介绍什么样的女朋友?

范 伟: 就介绍差不多的呗,比如年龄比我小个一两岁,那时候都找小一两岁的。

鲁 豫: 做什么工作呢?

范 伟: 我那时是沈阳曲艺团的相声演员,也不是社会上出类拔萃的那种人,所以一般就给我介绍个商店的营业员,还介绍过技术员,会画图纸,头一个接触了几天,后一个接触了一个多月。

鲁 豫: 你都没看上人家?

范 伟: 我……嗯……呃,怎么说呢(脸红结巴),也不是没看上,两个人接触一个多月以后我还是没有那种……就是那种喜欢的感觉,其实人都挺好,对我也挺好,我对她也挺好。后来我还问一个老师,我说像我这种情况,都一个多月了,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那种如胶似漆或者特别想见面,两三天不见面就特别想的感觉我都没有,这将来行吗?

鲁 豫: 当然不行啊。

范 伟: 对,那个老师跟我说,你想,现在你们都没什么感觉,结婚之后就更没什么感觉了,他说你趁早做决定,也别耽误了人家,你再找别的吧,后来我就跟人说了,人家也莫名其妙,她说是什么原因呢?我说没有原因,反正就别处了。

鲁 豫: 相亲相到第三个有感觉了?

范 伟: 对,第三个还是比较对的(笑)。

鲁 豫: 你太太的名字跟香港一个港姐的名字是一模一样的,你们俩当初是一见钟情吗?

范 伟: 没有,是我对人家有好感,但人家对我不是那个意思,首先她比我小了六岁,在那个时代,小六岁是不得了的事。

鲁 豫: 但是女孩比男孩小应该也没有什么吧?

范 伟: 那也不行,那是1987年,再说不光差六岁,我本来长得就老。我十九岁的时候,人家问我说小伙子你多大了?我说我长得可老啊!你往小了猜!结果人家说“那你顶多三十一二吧!”

鲁 豫: 如果你不说“往小了猜”还猜四十不成?

范 伟: 那肯定的,最起码也说“那就三十五左右吧!”(笑)

鲁 豫: 但是这样的长相有一个优势,当年看是这么大,现在看还是那么大。

范 伟: 对,所以你看我现在这样就能知道当年得多老了!

鲁 豫: 这样你太太就显得更年轻了。

范 伟: 她偏偏还长得显小,看起来比同龄人还小。当时她刚从学校出来,相亲前我们中间那个介绍人还跟人家瞒了我一岁,我说我都长得老成这样了,你还瞒她干嘛啊!就跟人实话实说呗!他觉得小五岁跟六岁好像感觉上就差一大截,所以说我比人家大五岁,然后怎么怎么样。后来我到人家去的时候,一进去看到妈妈领着她们姐俩在哪儿,我上去就跟人姐姐说话,我以为是那个姐姐要跟我相亲呢,其实她姐姐那时候都已经订婚了,后来介绍人赶紧跟我说,不是这个,是那个小女孩。我一看,哦,原来搞错了。他说你觉得怎么样啊?我当时就觉得肯定不行,我说算了算了。

鲁 豫: 你就觉得年纪差得太大?

范 伟: 对啊。

鲁 豫: 别的呢?觉得这女孩挺好的?

范 伟: 挺好的,但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因为之前那几次相亲吧,每次走的时候女孩儿都给送出来,她没送我,是她妈妈给我送下来了,再加上双方年龄相差这么大,我就觉得肯定希望不大。那先发制人吧,我就说不行,这事儿肯定成不了,算了吧。

鲁 豫: 那你心里有没有一点喜欢人家的意思?

范 伟: 有,肯定有(笑),但我一直说不行,后来介绍人也看出来了,说先问问人家吧,结果那边也说再看看,再商量商量,琢磨琢磨。这时候正好我去大连参加星海杯相声大赛,一走半个月,回来之后介绍人又跟我岳母提了一次,说小伙子回来了,要不然见见?我岳母说接触接触也行,那时候都叫接触。我们到沈阳的北陵公园见了面,就开始“接触”了。据我太太回忆,第一次见面对我印象特别不好。

鲁 豫: 为什么?

范 伟: 完全是弄巧成拙,对自己没有个正确的估价,穿的裤子特别特别瘦,头发还弄成爆炸式,你想想,我这个身材,她后来说当时看着觉得不舒服。其实是我家里人,主要是我姐姐愣是把我包装成那样了!

鲁 豫: 这包装太不靠谱了。你弄得是费翔那种头吗?

范 伟: 1988年嘛,都兴“一把火”的头!肯定时髦,但那身打扮要配很帅的小伙子才会好,我这个样反而弄巧成拙了,人家一看,觉得你怎么这样打扮啊?!幸好后来又能接触接触。事后她跟我说,对我印象最好的是我们第一次吃饭的时候,她当时不怎么吃东西,所以剩了一大堆,我就嘁里呼哧,东北人叫“打扫”,全给吃了,她反而比较有好感了,觉得我属于特别朴实的那种人,不装。

鲁 豫: 你当时是好几天没吃饭吗?

范 伟: 不是,就是本能的,真的(笑)。

鲁 豫: 好歹是第一次和一个女孩吃饭,怎么也得矜持点吧?

范 伟: 脑子里完全没有这念头,我这个年龄的人,对饭特别亲,真的!觉得一定不能浪费粮食。我三十多岁的时候查出来有高血脂,后来就开始节食,过去完全没有节食的概念,桌上所有剩的东西都要吃了,必须的。当时除了吃饭这件事儿加分以外,主要我媳妇眼睛稍微有点近视,她跟我搞对象处朋友的时候,为了好看,没戴眼镜。

鲁 豫: 所以看你是朦胧的?

范 伟: 对,看我都是朦胧的,那个时候她如果戴上眼镜看清楚了,再没有那顿打扫,这事儿就够呛了!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我饿了,看见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见别人穿了一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儿了,你就比我幸福。

——范伟在《求求你表扬我》中的台词

鲁 豫: 我总觉得生活中不特别浪漫的人,往往骨子里是真正有浪漫情结的,即便不会做一些形式感特强的事儿,但可能会用一些特别具体的行动来表达,你会吗?

范 伟: 其实没什么浪漫的。像谈恋爱的时候,每次我们俩并排走,我永远让她走在里面,要到哪儿去,如果我在前面,肯定先把门开开,现在可能觉得这些很正常,在当时,在我们沈阳,还是比较少。但我都是下意识的,可能这些细节上她印象比较深。

鲁 豫: 两人1990年4月10号结的婚,马上就满20年了?结婚纪念日的时候会有什么特别的庆祝方式吗?

范 伟: 还没想好呢,今天往八大处那边走,突然想到赶明儿领她登登山还挺好的。

鲁 豫: 光爬山可不行。

范 伟: 爬山不好吗?那谁给我出点主意。

鲁 豫: 烛光晚餐?或者像王木生那样写首诗?

范 伟: 做诗靠谱!谁说女子不如男,不简单啊不简单!(笑)

我属于蔫巴人爆脾气,嘡一下发出来的火往往都让大家猝不及防。

对谁都特别客气,其实这可能也是一种潜意识里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2004年,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上,由中国导演安铁军执导,范伟和陈小艺主演的《看车人的七月》获得了电影节评委会大奖,范伟获得了电影节最佳男主角。

这一次范伟在片中有了一个崭新的亮相,不仅仅是彻彻底底的男一号,而且将爱情亲情的交织演绎的尽职尽责。相比于小品,范伟的这次转身使他学会了感动观众,正如张艺谋在评价李安电影时说的那样“他的电影使评委和观众都感动了,因此没有理由不获奖”,范伟身为小品演员,做到这点不容易。

影片的主人公杜红军是一个下了岗离了婚,给人家看车的普通人,一个相貌朴实、感情内敛,有点窝囊,有点悲哀的小人物,但这个处处碰壁的人,对生活还是充满了热情。他认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这种“活着”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存,而是忍受,忍受生命赋予的责任,忍受现实的苦难。更多时候,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这样“活着”正是小人物们最真实、最本真的东西。

片中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尤令人动容,范伟将草根阶层的父爱演绎的真实感人。

“你爸不是流氓,你爸懂法! ”

“你瞧不起你爸,我不给你丢这个人,走走走,滚,滚,走。”

事实上,影片中还阐述了一种生活态度:“生活何处无芳草,有路我就走”,而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评价是通过儿子小宇的眼睛来表现的:对教导主任的低声下气,对陌生女人的一声奶奶,对刘三的屈服,都使心高气傲的儿子对自己的父亲看不起,这种感觉一直贯穿着整个剧情。直到最后,父亲最原始的尊严爆发,儿子才明白,父亲是为了自己而屈服的。

鲁 豫: 你是个严厉的父亲吗?

范 伟: 不严厉,我在家里特别不严厉。

鲁 豫: 你跟儿子之间是什么样的父子关系?

范 伟: 过去是特别放松的关系,孩子嘛,到十四五岁以后就有了点儿变化。我印象特深的是前年有一次我们全家出去旅游,我跟儿子之间发生了一些小冲突,之后我就发现已经不能再拿他当孩子了。

鲁 豫: 怎么叫“冲突”?

范 伟: 原本是件小事,在机场的时候儿子要上厕所,我说你先别去,等我们到了候机厅,我们仨坐到那儿,把东西放下,然后我们仨再去上厕所,他说“我们仨把东西放那儿?我们仨上厕所,那谁看东西啊?”,我说我看啊!他说“那怎么叫我们仨去啊?”

鲁 豫: 小孩有点矫情。

范 伟: 结果我就来劲儿了,我说你废什么话!我说的就对,就是这么回事!然后儿子说“你就是狡辩!”,这一下完了,儿子从来没正式地评价过我,第一次正式评价就说我狡辩,我一下就受不了了。我属于蔫巴人爆脾气,“嘡”一下发出来的火往往让大家猝不及防。

鲁 豫: 你啊?不会吧?

范 伟: 你想,我媳妇当时都吓哭了,真的。

鲁 豫: 啊?是在国内机场还是国外机场?

范 伟: 国外机场。

鲁 豫: 还好没有中国人,你发火就是一直说他吗?

范 伟: 当时我那火发的自己都忘了说什么了,当当当地说了好多,娘儿俩全吓哭了,可能特别厉害,之后几天儿子都躲着我走。这件事以后我觉得不能像过去那样看待孩子了,他都对我有狡辩的评价了,我得注点意了!后来我又跟儿子现套,聊天什么的,慢慢和好了,但是从那以后,我在孩子的面前就没那么放松了。

鲁 豫: 你属于平常态度挺和蔼的,但偶尔也会爆发的爸爸?

范 伟: 对,这是媳妇对我的评价,说我平时对谁都特别客气,包括我出去买东西都是那样,其实这可能是潜意识里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我对大家客气,是希望大家对我也同样客气,但是有时候,我对大家特别客气的时候,大家对我却无所谓,一下子就让我不高兴了,生气了,对方还觉得莫名其妙,不知道怎么了。这是我媳妇对我的分析和观察,我觉得有道理。

鲁 豫: 你们俩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夫妻关系?是你听她的,还是她听你的?

范 伟: 刚开始她听我的,后来我就听她的了。真是这样!我觉得她对有些事的判断比我准确,我太感性,所以好多事我都要征求她的意见。

鲁 豫: 用剧里刘能的话说,就是给“治背服了”。

范 伟: 是背服了,但她也没治我,我自己就缴枪了,服了。

鲁 豫: 你太太特别低调,从来不出来?

范 伟: 她不是故意要低调,她的的确确是那样性格的人。我记得有一回我们在大连电视台做一个家庭节目,因为带着儿子去,人家就说把他妈妈也带过来吧,我说不行,媳妇绝对不能去。人家就说那不让她上台,你跟儿子在台上聊天,玩游戏,让她在下边坐着。我说那行,从沈阳到大连也有一段路程,孩子还小,为了陪孩子,那就让她去吧。当时是现场直播,她就在台下边坐着,谁知道中间儿忽然就给她弄上台来了,一上来就傻了,问她什么她都不说话,就是在那笑,一句话也不说,紧张。我还说这么弄节目不砸了吗?谁知道第二天观众来信反馈,说好啊!这节目挺真实啊!还真是现场直播啊!这人上去一句话都不说啊!(笑)后来我还问媳妇你为什么一句话都不说啊?她说我当时脑袋完全是空白的,什么也说不出来。

鲁 豫: 你太太也太可爱了。你平时在家里会干家务活吗?

范 伟: 干,还做饭做菜。

鲁 豫: 范德彪是二级厨师,你咋样?

范 伟: 我三级吧!真的,我要开个小吃部什么的没问题!

鲁 豫: 你属于会干也常干,还是会干但没时间干?

范 伟: 我有时间,也爱干,我特别爱干,但让我去拖地刷碗,包括洗衣服我就不爱干,我爱炒菜,爱做饭。

鲁 豫: 有技术含量的活你爱干,对吧?

范 伟: 算有点吧,馋人爱做菜,我比较馋。也不能算常做,反正逢年过节,只要有时间肯定不爱在外头吃,只要在家里吃就会做点儿。

我特别不爱应酬。如果真的需要出去社交的话,会特别不自在,尤其大家以我为中心的时候就更不自在。

或许是受到电视剧里人物形象的影响,范伟给观众的印象往往是能说会道,善于交际,在酒桌上能说又能喝。镜头前的范伟往往一杯接着一杯,但在实际生活中,酒场是范伟最怕去的地方。在别人眼里很能喝的误解曾经给他带来很多麻烦,而不善于沟通,要面子,认死理的性格弱点,也让范伟和朋友交往时闹过很多哭笑不得的糗事儿。

鲁 豫: 你是那种朋友很多,常常出去跟人家应酬的人吗?

范 伟: 不是,我特别不爱应酬。如果真的需要出去社交的话,会特别不自在,尤其大家以我为中心的时候就更不自在。

鲁 豫: 你是真的不喝酒?

范 伟: 真的不喝。

鲁 豫: 据说东北人都很能喝,你属于是能喝但不喝的?

范 伟: 就是不能喝酒,我因为喝酒这事儿在外边的误会太多了。

鲁 豫: 你是多少的量?

范 伟: 量?啤酒少半瓶,白酒一小盅,超过一盅,我就开始脸红,心跳一百二十下,头疼。我喝最多的一次特别危险。有一次我求朋友办事,托得是朋友的朋友,后来我请人家吃饭,人家说咱们怎么喝呀?我说我不能喝酒,对方说你不能喝酒,我们干嘛来了?我就是想喝酒啊!你点什么菜对我来说无所谓,你要是不喝酒的话,这饭没法吃啊!

最后我朋友说,那多少喝点吧,大家别扫兴。我说怎么喝?他说我怎么喝你怎么喝呗!然后他就叫了那种东北的口杯,一次一两半,白酒咚咚咚就给倒上了。倒完说了一句“那我先喝了”,“哗”一下全进去了,我说要我也这么喝,喝完肯定没法继续了。他说没事没事,你喝吧!都不能喝,谁能喝啊?我说我脸红,他说都脸红!东北人劝酒特别厉害,说什么揣药片的,梳小辫的,红脸蛋的都是最能喝的!没问题,你喝吧!那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喝多了究竟会怎样,我想我这体格,喝就喝了,能怎么样啊,应该没什么问题,所以也“哗”一下喝进去了,喝完以后,他很高兴,开始跟我聊天,聊着聊着我就感觉这个人说话的声音怎么离我越来越远了,就像在山谷里说话的感觉。

鲁 豫: 你这也太快了?

范 伟: 真的,瞬间声儿越来越小,越来越遥远。然后我就“哐”一头栽到桌子上不省人事了。醒来的时候已经是4小时以后了,客人走光了,我那个朋友还留着在那儿等着我,饭店的服务员全站那等我,都等着下班呢!我当时干脆都站不起来了,硬是把我弄到车里头,到了我们家楼下,我住六楼,也没有电梯,已经夜里一点多了。最后我就在小区的长椅子上躺着,媳妇带了床被子下来给我盖上,又待了两小时,这才能上了六楼。

鲁 豫: 就是那么一杯酒?

范 伟: 就这一杯酒!媳妇说你如果再多喝一点儿,肯定会酒精中毒的。

鲁 豫: 你去医院开个证明得了,说此人易酒精中毒,不能喝酒,然后每次拿给人看。

范 伟: 这招儿可以考虑,不过后来大家渐渐都熟悉了,关系比较近的朋友也都知道我是真不能喝酒。

鲁 豫: 所以你“小抿”的外号就这么来了?

范 伟: 这是王志文给我起的外号,叫我小抿,喝酒小抿一口哈。

鲁 豫: 王志文是上海人,挺能喝的吧?

范 伟: 他特别能喝,而且如果对了脾气又特别近的人他就更喜欢一起喝了,那时候我们一起拍戏,到晚上他就给我发短信,咱出来喝酒吧!我去了之后说我不能喝酒,他也不劝酒,说你能喝多少你喝吧,哎呦,我一喝他发现我还真是不行,从此以后就叫我小抿,一发短信,就说“咱们小抿”,呵呵。

鲁 豫: 你不止不能喝,你还不抽烟?

范 伟: 不抽。

鲁 豫: 你生活真健康,那你在生活中的爱好是什么?

范 伟: 爱好炒菜,现在不是有个新词儿叫宅男吗,我就属于宅男,阳光宅男(笑),在家一待,没事儿做点儿菜。我有几个特别要好的 朋友, 平时没事就到我们家来,大家在一起瞎聊。

我这也不知道留,那也没有,但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我有时也说不好自己这种性格。

鲁 豫: 有一次我看一个节目,巩汉林讲你的故事,把我乐坏了,说是买裙子什么的?

范 伟: 是给汉林的媳妇金珠买裙子,我借给他钱。那事儿早了,是八几年我们去大连的时候,大连在东北一代就算是比较洋气的地方,买衣服都在那儿买,那时候我一个月挣三十块左右,我带了三百块钱巨款到大连去参加比赛。汉林一向爱买东西,他们两口子老在外面买东西,都挺时髦的那种,那次他就给金珠看上一条裙子,回头管我借了三百块钱,我当时就借给他了,后来还钱的事儿还被我们改成了一个小品,叫《面子》。前一阵还聊起来,这完全是因为我那种要面子的性格造成的,换作别人可能还不这样呢。当时我借他了,之后他给忘了。你想想,三百块钱对我当时来说意味着什么?

鲁 豫: 差不多一年十个月的工资呢,真挺多的。

范 伟: 时间也过了将近一年十个月。

鲁 豫: 他是真给忘了?

范 伟: 是真给忘了,而且汉林平时属于特别严谨的那种人,单把这事儿给忘了。

鲁 豫: 你们俩一样,都属于比较谨慎那种?

范 伟: 不,汉林是严谨,但我不是。那天节目编导还问我有什么以前的资料没有,我说从来不留这些。要是换作汉林,他的资料从小到大都有,包括现在每次出去旅游也都会做成光盘,特别好。汉林真是既严谨又有条理的一个人,我呢,就有点乱七八糟,这也不知道留,那也没有,但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我有时也说不好自己这种性格。那次事后他完全忘了这件事,我就纳闷,汉林这么仔细的一个人怎么就会忘了呢?那时候我有什么事儿都愿意跟我姐姐商量,我姐姐就给我说,要不你哪天去看看孩子,买点什么东西捎去,顺便聊聊,聊聊那裙子,提提醒,我说行!然后就选了一天花了好几十块钱,差不多一个月工资,印象特深,我买了一个布艺娃娃去看汉林的孩子小阔。平时我去都简简单单的,这次忽然还买礼物了,汉林也挺莫名其妙的。然后我们坐那儿聊天,聊着聊着我就说金珠在大连买了个裙子是吧?汉林说对啊!我说穿着好看吗?好看好看!说罢还从柜子里拿出来给我看,你看,可好看了!唉,也没想起来。最后这样聊了半天,我就走了……回来姐姐说咱们再等几天,看看能想起来吗,还是没有。这可怎么办?后来我想,汉林这么严谨的一个人,不会想不起来的,会不会我曾经借过汉林什么东西,汉林又通过这个方法要回去了?

鲁 豫: 你想得太多了。

范 伟: 对,这个弯绕得比较大,即便如此也没想明白。之后我又去了趟他们家,给孩子买了些水果什么的。

鲁 豫: 里外里你搭进去不少东西啊。

范 伟: 第二次去的时候犹犹豫豫的最终把这事儿说了,汉林“呦”一拍脑袋,“我想起来了,哎哟,真不好意思!”我说,“我也不好意思,都不好意思了,呵呵”。后来我们就把这件事改成个小品。我觉得这有点国民性,代表了特殊的一类人,挺有意思的。

鲁 豫: 其实很多人都是这样,好多话没法当面说,要是现在,可以发个短信说说。

范 伟: 短信也不好意思发。

鲁 豫: 你有这个特点,找你借个钱挺合适,你根本不好意思怎么样。

范 伟: 尤其现在,人的性格使然,后来我媳妇知道这件事儿了,觉得也就是我这种人能做出来的事儿。

鲁 豫: 生活里总是不缺段子。有一次我在飞机上看到有几部中文电影,其中有一部是《芳香之旅》,很值得一看,后来知道它又为你带来了一个影帝的头衔。

先不管别人怎么说,很多戏我自己就受不了,自己都不敢看,看了就出汗

范伟大多饰演平凡的小人物,由他主演的《看车人的七月》和《芳香之旅》先后获得国际大奖。《看车人的七月》让范伟在表演中逐渐找到自信,而《芳香之旅》的领奖过程,则让范伟更加难忘,因为在那之前他刚刚经历过一场差点丧命的受伤,飞往国外领奖又一度让他卷入炒作的传言。

鲁 豫: 得了开罗国际电影节的最佳男演员奖,这奖得的很不容易,你真是躺着去领奖的?

范 伟: 对,躺着去的,因为之前胸椎骨裂,确实受伤挺重的。2006年10月8号的时候,我拍电视剧,现场骑三轮跨斗的摩托,三轮跨斗特别不好骑,因为很容易翻车,我骑了两天,精神高度集中,没出什么事,结果最后一天的最后一个镜头,导演说你从镜头前滑过,前边左转弯一出画面就完了,我说好,他说开得稍微快一点,我说行。毕竟最后一个镜头了,大家都没太在乎别的,一开拍我就“嗖”的上去了,开得挺快,结果上去之后才发现,这个左转弯太急了,而且路是柏油路垫起来的,两边都是三四米深的沟,我当时一看弯这么急,一下就有点慌了。后来有经验的人告诉我,就算弯儿急也没事,你只要找准了方向就行,但我当时不知道啊,我立马把轮子往右一打,结果因为反作用力,反而翻车了。这一翻我的脚正好踩到沟沿儿上了,一步一步越来越往下,摩托翻了,“哐”砸进去了。

鲁 豫: 砸你身上了?

范 伟: 没有,摩托要砸我身上就坏了,三轮跨斗一个七百多斤呢。我当时被什么东西给窝着腰了,把胸窝了一下,胸椎就受伤了,躺那儿动不了,到医院一看,说是骨裂,要是骨折就坏了。

鲁 豫: 后来在床上躺了多久?

范 伟: 躺了有四个月。

鲁 豫: 想想会后怕吗?

范 伟: 当然后怕。我10月8号摔的,12月5号去复查的时候大夫说长得挺好的,问题不大。大夫告诉我挺胸抬头,掐着腰站起来,所以我就挺着胸上医院去了,大夫一看就笑了,说你也别老这样,用不着老这样,可以放松一点,长得不错。我一听长得不错觉得挺高兴,回家接着养。

5号去复查,6号导演就来电话说得去开罗,可能男女演员都得奖了,但是张静初正在美国拍《尖峰时刻3》,她是工作签证,出不来,出来以后回不去。这么大一个电影节,男女演员都不到会有问题,太不像样了,怎么也得来一个吧。我说我肯定去不了,然后导演就跟开罗那边商量,也问了大夫的意见,开罗那边意思是坐头等舱也好,怎么样也罢,反正一切条件都可以,你躺着来都行。后来大夫说有没有人陪着啊?我说需要吗?他说需要,有一个人陪着就行,因为是胸椎,只要躺着别把它窝了就行。最后跟那边一商量,就让媳妇陪着我去了。

鲁 豫: 你躺着上飞机的?

范 伟: 躺着,我们特意绕了一圈儿买了一趟从新加坡去开罗的飞机,它的头等舱类似一个床的座位,我上去就可以躺着。

鲁 豫: 这待遇不错。

范 伟: 待遇是不错,但时间多了,绕了很大一圈,多用了很长时间。而且一回来大家就说,你这么重的伤,才两个月就能够跑开罗去,分明就是为了这个戏炒作嘛!我说怎么可能?难道为了这个戏的炒作,大家从摩托车上往沟里推我啊?干嘛呀?而且我后来也不演这个戏了,这种说法没有任何道理,分明是瞎说嘛!

鲁 豫: 以你的这种性格会特别在意这些说法吗?

范 伟: 这种事我倒不太在意,因为根本没有任何道理可言,说过就过了。

鲁 豫: 你会很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

范 伟: 公众形象是一方面,我比较在意的是我演的每一部戏、每一个人物。

鲁 豫: 如果我们说好,你内心也会觉得特别满足?只要有一点点批评,哪怕是可以商讨的,你内心也会别扭?

范 伟: 先不管别人怎么说,很多戏我自己就受不了,我拍了很多戏自己都不敢看,看了就出汗。

鲁 豫: 每次有一部好的戏,一个好的角色,听到自己的台词被大家不断地学,什么感觉?

范 伟: 特别特别幸福。

鲁 豫: 前一阵我看新闻,你在拍一个电影,而且还被吊起来?

范 伟: 《即日启程》,要吊威亚。

鲁 豫: 吊威亚什么感觉?

范 伟: 特别不好玩,难受,一般人家武打明星体重都很轻,像我们这种体格的就比较受罪,像你这样的肯定没事。

鲁 豫: 现在你的伤一点事都没有了吗?

范 伟: 有时候走时间长了,站时间长了,哈腰时间长了还是会受不了,胸椎倒是没事了,就腰有事,我觉得可能是韧带或者肌肉还没恢复好。

鲁 豫: 你平常做什么运动吗?

范 伟: 平时就转腰、晃腰,呼拉圈也可以,但现在不敢了,太强烈,只能缓缓地晃,散散步,过去还游泳,现在也不游了。

鲁 豫: 我觉得你可以演到很老很老。

范 伟: 对,尤其像我这种十九岁像三十多的人,我属于“中年永驻”!我一直觉得,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我肯定会一直演。我从演戏开始就没演过年轻人,王木生三十多岁都算比较年轻的,因为是夸张的喜剧,又有人物关系,大家没有太追求这种年龄上的细节,我想可能也只能演中年了。

葛优不是说了嘛,21世纪什么最贵?人、人、人、人才啊!要不您抄点“人”回家?

赵本山:“男人要有钱,和谁都有缘”。怎么着?当宅男啦咋地?腿不瘸了?

范伟:早就不瘸啦,你看,都走上新的人、人、人生道路啦。

赵本山:脑子呢?也好使了?

范伟:好使了,不是说屁、屁、屁、屁股决定脑袋嘛!

赵本山:哦,屁股还没出事儿。

范伟:咋地,从老家来啊?也来北京抄底来了,挺、挺时尚啊,大叔!

赵本山:那必须地!这不国家要拉动内需嘛。大叔这一年肠胃不得劲儿,经常拉,身体老虚了,“拉虚”的滋味不好受啊,国家是咱的,咱必须帮着国家拉一拉你说对不?

范伟:诶呀妈呀,大叔,没想到您思想境界那家伙太高尚了,真的,这要和几年前卖我拐的时候比,简直就是悬崖勒马、重新做人了。呵呵,怎么着,这一年做啥买卖来着?

赵本山:这不当了火炬手,之后启发了我,回家就开了个厂子,生产打火机。

范伟:打火机那能挣几个钱啊?仨、仨、仨、仨瓜俩枣的。

赵本山:错了,我们设计这打火机,绝对有创意。

范伟:啥创意?干打不着咋地?

赵本山:你看你脑子确实是好使多了,猜的还真八九不离七,我们生产的打火机必须打三次才能打着火,你第一次打,里面有个声音说“别抽了,肺都黑了!”;你第二次打,里面有个声音说“别抽了,金融都危机了!”,你第三次打,里面有个声音说“别打了,男人抽吧抽吧不是罪!”,然后就火苗噌就出来了……

赵本山:快别想了,你这一想走来走去的我头都疼。以后你要想要谁命,就在他跟前想事儿得了。你也别打酱油别做俯卧撑别踢墙了,你就麻溜儿告诉我原来什么最贵吧?甭管啥玩意儿,我就抄一把原来最贵的!

范伟:那、那、那、那就“一贼”多了,葛优不是说了嘛,21世纪什么最贵?人、人、人、人才啊!要不您抄点“人”回家?

赵本山:贩卖人口?你这是抄底咨询啊,还是牢底咨询啊?范伟:咳,不是那意思,您不知道吧,现在人才已经见、见、见、见……

赵本山:人至贱则无敌啦?

范伟:不是“贱”,是见底了,没看报纸上说吗,大学生连掏粪的工作都打破脑瓜子抢、抢、抢、抢了;他们终于都深刻领悟到自己是龙、龙、龙、龙的传人了——招聘会上都在长龙里排着呢。

赵本山:咋整地,当年不上大学一辈子受穷,现在是上了大学马上就受穷?

范伟:就是这个理儿。你看啊,眼下金融危机,全球的,你打火机的厂子要想安全过冬,练好内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扩大再生产啥的,是不是也得需要来点人才辈出谋划策,四万块钱对吧,抄仨、仨、仨、仨大学毕业生回去,一点问题都、都、都、都没有!

赵本山:真的假的?你可别“孩子把玩具当朋友,成人把朋友当玩具”啊!

范伟:这话说的,我咋能骗你呢?我们公司多大啊……

赵本山:是大,俩人,一个套间。

范伟:秘书,你马上运作一下,找一个北大中文系的,回头给大叔的厂子写写标语、春联啥的;找个清华自动化系的,回头给大叔的厂子按条流水线啥的,再找个北外英语系的,回头帮大叔的厂子走出国门啥的……

女秘书:好的,饭桶……不,范总。

赵本山:(激动得直搓手)唉呀唉呀,太好了、太好了!这家伙果然是“有点子”责任公司,北京这趟我算没白来,我们村自打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就没出过一个大学生,我这一下就带回去仨!那村里人还不奔走相告、热泪盈眶?

范伟:那可不,必须的!

——赵本山、范伟2009春晚被毙小品《抄底》台词

鲁 豫: 你还会跟赵本山一起上春晚演小品吗?

范 伟: 我一直说看作品,如果没有合适作品的话,你自己难受,观众也会失望。

鲁 豫: 据说《乡村爱情3》要拍了?

范 伟: 好像在策划当中了。

鲁 豫: 你准备再接着上吗?

范 伟: 只要是需要就上呗。

鲁 豫 :需要,必须的吗?

范 伟: 必须的!

鲁 豫: 真希望你再多演一些角色,演到很老很老,而且电视剧、电影,小品全都演。

范 伟: 行,我全面开花!

鲁 豫: 你的人生理想是什么?

范 伟: 就是做一个好演员。 BtdGbEuhCMJn+3fAdgLqt2uMOZEAiO2THoz2rKwojV4os80UbjbgZMR1v1Skm9J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