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海龟、海带、海泡
——海归们的进化史

“海归”,一度是丈母娘眼里的金龟婿,老板们心中的“白骨精”。如今,出国留学不再新鲜,“海龟”变“海带”,什么是“海带”?“海外代购”啊!最近有个新物种,“海泡”,指的是去海外泡妞的。开个玩笑,“海泡”其实说的是,毕业了,纠结是回国发展还是在国外发展,就先在外国泡着,反正不差钱,想明白再说,到最后说不定啥工作都不干,再去纽约曼哈顿岛上读个法学!

留学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

时过境迁,以前家长送孩子出国留学,考虑的是孩子毕业之后的生路,如今呢,考虑的是孩子读书期间的活路,想想那些小肚鸡肠的室友,无法逾越的学霸,色眼眯眯的校长,孩子就像下午五六点钟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送你去到大洋彼岸,因为,那里的时区,太阳才刚刚升起啊。

家长送孩子走都是出于好意,心里也是各种不舍,没听说哪个父母一见着自己孩子就烦,有多远帮我送多远去!但对于留学生本身,自己要承受的就太多太多了,首当其冲就是语言,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报告称,英语分为四种,英式英语、美式英语、亚洲英语和四六级英语。其中四六级英语和另外三种英语不兼容。你让孩子怎么聊?“How are you?”“Fine,Thank you!”你为什么不说:“And you?”

再一个就是孤独感,所以留学生中同居的比例非常之高,陌生的环境,迥异的文化,很容易让两个并不合适但同样无助的人走到一起。并不一定合拍的两个人却有着极高的心理依存度,于是感情出现问题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过激的行为,例子就不举了,举了能吓出一身冷汗。

还特别恼人的一点就是社交工具,好不容易和一老外聊得不错,得嘞,你加我微博吧!啥?没有?加我QQ!也没有?人人你有吧?是不是人呢?留学的孩子,国内的朋友得用国内的微博、微信、人人、校内、QQ、陌陌,国外的朋友得用Facebook、Twitter 、WhatsApp ,每次计算机开机加载所有开机项,换了386得俩小时有没有?

自古留学趣事多

留学这事,在古代,不是学生上赶着不远万里投奔名校,而是大师居无定所四处开学习班。孔先生,55岁开始四处办班,哪儿办哪儿端,处处碰壁难以成功是为什么?他的企业组成有问题,养了72个“闲人”,能不垮么。孟先生40岁也开始巡回教学。值得一提的是孟母,如果生活在现代,她老人家一定是第一批送孩子出国读书,并且是第一位全程陪读的伟大母亲。有人说第一位留学的应该是唐三藏,也不对,留学是留在人家那儿学,唐师父拿上经书就被遣送回来了,这放在餐饮行业叫外卖自取。

清朝公派留学还要打广告

掰指头算了算,老祖宗们真很少有去留学的,兴许有出去的,没活着回来的。留学,那都是奔着更先进的地方去,当年西汉王朝、大唐盛世的中国,反而应该是外国人的留学目的地,直到近代,才被甩到了后面。于是才有了1872年,清朝公派幼童留美,当时,曾国藩和李鸿章全国上下搜罗童男童女,三大条件,出身要清白,思维要敏捷,长得要体面。老百姓都很慌张啊,怎么了这是?老佛爷又要吃小孩儿呀?二位大人把招牌立起来大家才放了心,“幼童出洋肄业局”,就是“曾李记留学培训中心”,乃新东方的祖宗。

不过当时百姓对国外生活还是十分担忧的。留学广告放出去了,却很少有人报名。老话说了,父母在,不远游。孩子去那么远,万一遇上海啸,搁浅在荒岛,再跟海上漂几十年,我家孩子又不是Pi(派)。据说当时,民间有个传说:“花旗国,也就是咱现在说的美国,有野人,说这些野人会把人的皮剥下来,再披上狗皮,让人变成四不像。”这段话还真是很生动地描绘了华尔街的野人是如何收拾全人类的。

为了吸引更多孩子报名,留学办出台了优惠政策,凡是报名的孩子,直接封为秀才。这些十二三岁的小孩就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秀才群体。孩子出发之前,父母要写保证书。詹天佑就是第一批留美幼童之一,他爸当时保证书这么写的:“兹有子天佑,情愿送赴宪局带往花旗国。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就是撇关系,不承担责任,翻译成我们的语言就是:主持人及嘉宾言论与本台立场无关。

留学动机知多少

我总结了一下,如今出国留学的人,大致分三类:第一类是拼了命也要读名校的,常春藤、蓝翔、新东方、新华计算机、常春藤技校联盟。考高分花大钱读名校这事,我很理解,因为结识什么人比学到什么更重要。徐志摩当年弃美从英,上剑桥,就是为了见偶像罗素一面,结果二人相见恨晚,罗素成了改变徐志摩命运的男人。紧接着小徐又遇到了改变他命运的女人林徽因。一边聊理想一边谈爱情,徐志摩后来才成了诗人啊。如果他留在美国,最多以后做个天使投资人嘛。

除了剑桥,英国还有所名校——圣安德鲁斯,就是威廉王子的母校。提威廉是因为他有名,但学校里比他有钱的可海了去了,阿拉伯的各种酋长王子,估计那个开纯金奔驰上学不好意思的段子就是打那儿出来的。姑娘们,想认识王子,到圣安德鲁斯;想认识富豪,还得长江商学院。

第二类人是打死我也不高考,考死我也过不了。我也不挑学校,只要学校不挑我就成。什么野鸡不野鸡的,西太平洋大学也产打工皇帝呢!

第三类呢,则是“我和妈妈都安顿好了,老爸你随时可以过来!”

去留洋,还是做土鳖,这可能是大部分中国家长都纠结的一个问题,对于选择,我没有建议,哪儿都出英雄,哪儿也都有狗熊,但一旦决定了,我有个建议,别老念叨什么当初送出去就好了,也不至于拉着狐朋狗友去湖北大厦啦;什么当初留在身边就好了,也不至于请一堆同学四处考察还得找人签单之类的。选了一条路,就把它走好,世界上没有错的路,只有错的人。 2skJ0c5x/BbSFJ4ENIXnhEkW+PE8t6T/I+MUiwKqvO6O3MzlXYezSPRFGUpx+ul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