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回

清末革命风云

清末民初改朝换代,乱世多雄杰,康、梁师徒是其中最有名的。康有为、梁启超师徒二人,在1898年的时候,给暮气沉沉的中国带来了一股变革的热潮。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改良主义者说服光绪皇帝,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改革,最终因守旧派的反对而失败,史称“戊戌变法”,因为其历时一百零三天,又称“百日维新”。大权独揽的慈禧对变革先抱有兴趣,只是后来出于维护利益集团的权势,老佛爷终于扼杀了维新变法。康、梁二人被迫出国,流亡日本。

康有为晚年保守,但梁启超的英气至今激励国人。1908年末代皇帝溥仪继位,小皇帝那时候才三岁,他的父亲载沣就成了当朝的摄政王。载沣意气风发,当政之后,第一个看不顺眼的就是袁世凯。虽然袁世凯在后来的政治舞台兴风作浪风光无限,但在当时他还无法和满族的权贵抗衡。

慈禧在世,他还能经常利用一下当年百日维新告密的功劳,和慈禧的疑心来铲除异己。慈禧一死,他的日子就举步维艰了。他官高权重,是直隶总督,统领北洋六镇,政军一把抓,本来就遭人嫉恨,他还野心勃勃地联络他人,想当责任内阁的总理大臣。更让摄政王载沣生气的是,当年正是因为袁世凯的背信弃义,出卖了光绪皇帝,才导致了光绪皇帝郁郁而终,而光绪正是摄政王载沣的亲哥哥。袁世凯八面玲珑,一看大势已去,就以退为进,以直隶总督之外,还兼着八项其他职务为由,一并请辞。北洋六镇都归陆军部,他自己只留第二、四两镇统辖督练的官职。

摄政王载沣对袁世凯的意图自然心知肚明。他创造性地发明了一个叫做“足疾”的病,一道命令下来,批准袁世凯回家养病去了。摄政王载沣此时面临的是一个烂得不能再烂的摊子。大清王朝风雨欲来,一边是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要造反,一边是梁启超代表的立宪派全力推动改良。

1908年8月,清政府公布了《钦定宪法大纲》,给出了君主立宪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以九年为期实行预备立宪。但是立宪派认为九年的时间太长了,要求尽快召开国会,并于1909年至1910年间,先后举行了三次全国规模的请愿运动,全国民心思变,天下响应。清廷因此陷入了困境。摄政王载沣态度强硬,反而激发了请愿更大的声势。

1910年11月,第三次请愿活动终于迫使清政府作出了让步,宣布要立即组织责任内阁,这个责任内阁后来却变成了一个大笑话。

袁世凯以退为进

1898年戊戌变法之所以失败,袁世凯“功不可没”,他也因此受到慈禧太后宠信,官运亨通,掌握了实权。1905年北洋新军总计有六镇,其中第一镇是满族贵族铁良统率的旗兵,其余五镇都由袁世凯统领,其重要将领几乎都是袁世凯的嫡系。

光绪皇帝死后,其弟载沣的儿子溥仪便做了皇帝,是为宣统皇帝。溥仪即位的时候才三岁,载沣以摄政王名义,代行皇帝职权。光绪皇帝最恨袁世凯,囚禁在瀛台期间,他喜欢在纸上书写“袁世凯”三字,然后撕成碎片。现在慈禧太后已死,光绪皇帝的亲兄弟载沣执掌大权后,便一直想杀袁世凯,为光绪皇帝报仇。

但是此时袁世凯羽翼已经丰满,他不仅控制着庞大的北洋新军,而且此时已经升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是朝廷的中枢重臣。要杀袁世凯,载沣不敢贸然动手,特为此事召见军机大臣张之洞。张之洞虽与袁世凯不睦,却很欣赏袁世凯之才,建议载沣,此时不宜诛戮旧臣。既然杀不得,那就削夺袁世凯的官职吧。载沣发表上谕道:“袁世凯患有足疾,着即回籍养疴。”

胳膊拧不过大腿,袁世凯决定以静制动。他没有返回原籍项城,而是在河南卫辉停下来,次年迁往彰德洹上村,过起了“隐居”生活。彰德在太行山脚下,是京汉铁路经过的地方,交通十分便利。袁世凯在城外悠游自在,他的精舍门前洹水流过,架有一道小桥以通往来,题名为“圭塘”。

袁世凯还自称“洹上老人”,不时披上蓑衣,垂钓于洹水,显示出一副超然物外,闲云野鹤的姿态。辛亥革命爆发,武昌易帜,徐世昌上奏,请朝廷起用袁世凯力挽危局。载沣予以驳回,他认为袁世凯脑后有反骨,万万起用不得。载沣好不容易把袁世凯赶下台,当然不会酌情复用了。朝廷随即发布上谕,对湖北总督瑞澂加以严厉斥责,命令他立即带领部队收复武汉,同时命令陆军大臣荫昌派遣两个镇的兵力,海军提督萨镇冰率领长江水师,立即开往武汉,进行镇压。

但是当时的北洋六镇将领都是袁世凯的心腹,“吃袁公的饭,为袁公办事”。武汉的局势让清政府惶惶不安,清政府担心辛亥革命的星星之火,终将成燎原之势,下定决心要扑灭革命。鉴于前方将士的碌碌无为,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起用袁世凯。袁世凯这次被委以重任,也就此登上了历史舞台,展开了一段“袁氏当国”的历史。 R8FWaGgnQjSWa3dsNBCbkpOeThLe0qmAwfnA+TUt04t/RUWI1OgT195AIAliRDa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