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抗法援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就在北方和南方两个边界卷入了与外国势力的斗争。北方是朝鲜战争,南方则是抗法援越。

1950年1月,当时的越共领袖胡志明长途跋涉18天,从印度支那半岛秘密进入中国,后来到了北京,向中国领导人求援。当时越南军队在与法国占领军的斗争中处于弱势,越南急需中国的援助。胡志明与毛泽东、周恩来的私交都非常好,毛泽东又考虑到中共和越共两党的关系,以及历史上中国和越南之间的关系,就答应了胡志明的要求,并派出军事顾问帮助越南指挥作战。

1950年8月,时任解放军西南军区副司令的陈赓将军到达中越边界的指挥所,当时韦国清也已经到了那里,以陈赓和韦国清为首的中国军事顾问团就开始协助越南研究如何来打法国。越军的意思是先打高平,高平是邻近中国的一个省会城市,但是那里驻守的法军也比较多,火力比较强。陈赓根据自己丰富的作战经验,劝说越军先不要打高平,而是打法军实力比较弱的东溪。当时越南的军队将领不同意,陈赓给他们讲了整整4个小时,终于把越军说服了。

按照陈赓的部署,越军一举攻克了东溪,结果整个越法之战的战局就活了。此后中国一直源源不断地为越南人民军提供军事装备,在陈赓和韦国清的协助指挥下,越军取得了一系列胜利,直到1954年“奠边府大捷”越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越共之所以能够击败法国殖民主义的军队,巩固政权,和中国在军事、政治各方面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奠边府大捷

1946年,法国发动侵越战争,企图恢复自己在越南的殖民统治,遭到了越南人民的坚决抵抗。1953年11月,法国派出大量伞兵部队,侵占了奠边府,在那里集结了21个营和10多个连的兵力,构筑大量碉堡,使奠边府成为一个“山林中的航空母舰”。

越南的奠边府是块南北长约18公里、东西宽约6—8公里的盆地平原。侵越法军据点群就设在这块小平原上,共有49个据点,分为8个据点群,3个防御分区。法军每个据点群有多层火力配系,挖有纵横交错的交通壕,据点周围设有40至200米障碍区,区内设有多层铁丝网、电网和埋有稠密的地雷。

1953年12月,越南人民军队发动攻势解放了莱州,并包围了奠边府。

中国军事顾问团建议越方采取近迫作业和堑壕接敌的办法,组织部队大挖交通壕,利用交通壕分割、包围、迫近敌人据点,然后发动突袭,以减少伤亡,增强必胜把握。为了说服人民军干部,中国军事顾问团亲自向他们讲解近迫作业的作用和方法。人民军前指采纳了这个建议,并拟定了构筑整个阵地的工程计划,各师顾问组帮助部队组织实施,并结合当面敌情,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坚作战的实战经验,解决具体战术问题。

1954年初,以胡志明为首的越共党中央,决定发起奠边府战役。1954年3月13日,越南人民军对奠边府发动进攻,经过55天的激战,到5月7日解放了奠边府,取得了一场决定性的胜利。

“奠边府战役战果辉煌。共歼敌三个主力兵团的17个步兵、伞兵营、3个炮兵营,连同工兵、装甲、运输部队及少量非正规部队,共1.62万人,其中俘虏1.0903万人,驻守奠边府的法军指挥官及三个主力兵团指挥官、空军、炮兵指挥官皆被俘虏或击毙。计俘敌少将1名、上校3名、中校10名、少校27名、尉官和军士1749名。击落击毁各型飞机62架,击毁坦克4辆,缴获重炮30门、坦克6辆、降落伞3万多具及大量其他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在这次战役中,人民军伤亡、失踪共1.3957万人,其中伤9124人,60%为轻伤。” 8L1tS1E8+QW3O8vGCuIT39SXF5VBKPaY60/2i3wkUw0tJuI/PHj7jKfRIWjvWAU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