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叶赫灭爱新觉罗”只是传说

历史充满巧合,清朝入主中原始于七岁小皇帝福临 入关,止于七岁小皇帝溥仪 逊位。顺治帝的身后站着两个人,一是生母孝庄文皇后 ,一是叔父摄政王多尔衮;宣统帝的身后同样站着两个人,一是嗣母隆裕太后 ,一是生父摄政王载沣 。不同的是,宣统帝的背后还有另一个女人的身影——慈禧太后。正是这位晚清女主临终前再次为大清做主,将年仅三岁的溥仪推上皇帝宝座。

有人说,清朝兴也太后,亡也太后。墨守女人本分的孝庄文皇后,成了慈禧太后的“显妖镜”。孝庄文皇后辅佐过顺治、康熙两代幼帝,甘居幕后而不越俎代庖,故以贤名流芳于世。慈禧太后拥立过同治帝、光绪帝、宣统帝三位小皇帝,却两度垂帘听政,即使归政也仍隐控朝政,“权欲熏心”的标签恐怕很难揭掉。

王鲁湘 :过去读清史的人对慈禧基本上众口一词,说她是一个该千刀万剐的女人。您觉得为什么对慈禧会有这样几乎一边倒的否定性评价?

王道成 :这里头恐怕有个历史原因,那就是在中国传统思想里,女人是不能当政的,女人当政是“牝鸡司晨”。慈禧垂帘听政在一些传统人士看来是违背祖制,因为康熙帝就说过垂帘听政非国家之福。后来她搞洋务运动,顽固派骂她,认为她“以夷变夏”,用外国的东西来改变中国。维新变法时她搞了戊戌政变,维新派当然骂她,也恨她。革命派兴起后,她又镇压革命派,革命派更是骂她。1949年以后,她被视为封建统治势力的代表,现代人也骂她。

不管当时人、后世人如何骂她,为大清掌舵四十八载是慈禧一生的宿命。就在她撒手人寰不到四年,天下大变。她一手推上皇位的傀儡小皇帝溥仪,根本无力扭转清王朝覆灭的定局。她临终前又为侄女布下垂帘听政的局,当世人将“大清王朝送葬人”的标签贴在隆裕太后身上时,一个关于叶赫那拉氏要灭爱新觉罗氏的传说似乎一语成谶。始作俑者慈禧,这位叶赫那拉氏女子,真的是所谓阴谋论、宿命论的一张多米诺骨牌吗?

王鲁湘 :传说叶赫那拉氏和爱新觉罗氏有世仇,过去爱新觉罗氏把叶赫部灭了,叶赫部的人便发誓哪怕以后男丁死绝,家族仅剩一个女子也要报仇。慈禧出身叶赫那拉氏,最终把爱新觉罗氏建立的清王朝埋葬了,似乎有种宿命论的感觉。您觉得这个说法有没有依据?

王道成 :没有依据。相反,清王朝的兴起还跟叶赫那拉氏的帮助有关系。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被明辽东总兵李成梁误杀 。努尔哈赤原是李成梁的部下,因此脱离李成梁,跑到叶赫部去。叶赫贝勒杨吉砮 非常器重他,将小女儿孟古哲哲 许配给他,又给他马匹、弓箭、盔甲,把他送回建州左卫

王鲁湘 :也就是说,叶赫那拉氏在努尔哈赤最困难的时候帮助过他,不但给吃的,给武器,还给小老婆。

王道成 :对。努尔哈赤和孟古哲哲生了一个儿子,就是皇太极。

王鲁湘 :皇太极的生母是叶赫那拉氏,所以爱新觉罗氏的皇室后裔都有叶赫那拉氏的血统。

明末,东北地区的女真部落分为三大部:海西女真、建州女真和野人女真。叶赫部是海西女真四部之一,早期与建州左卫关系良好,后来在扩张地盘等问题上发生冲突。万历四十七年(1619),努尔哈赤率大军灭掉叶赫部。清人笔记传说“大兵定叶赫,颇行威戮,男丁罕免者。部长布扬古临殁愤言曰:‘吾子孙虽存一女子,亦必覆满洲。’以此祖制宫闱不选叶赫氏”

此说流传甚广,却不符合史实。据清朝官修史书记载,努尔哈赤“以宽大为怀,不念叶赫诸贝勒旧恶,其诸贝勒、大臣,均加豢养。叶赫二城所有大小贝勒,皆留而养之。其叶赫国人,不论善恶,皆不损其家产,父子、兄弟、亲戚,不令离散,尽行带来。未拿妇人之衣领,未取男人之弓箭,其各户之财帛器皿等一应物件,仍由原主收取之”

若担心官方说法有所讳饰,可从叶赫部的后人在清朝受到的政治待遇加以验证。叶赫部被灭之后,降民被迁徙至建州,入籍编旗,成为努尔哈赤的臣民。原叶赫部首领的子孙不仅可以担任要职,有的甚至成为额驸,而清宫后妃也不乏叶赫氏。叶赫部骁勇善战,努尔哈赤正值用兵之际,怎会大肆杀戮如此精兵?最简单的反证是:如果叶赫贝勒真的发过“吾子孙虽存一女子,亦必覆满洲”的誓言,清皇室也因此立下“宫闱不选叶赫氏”的祖制,怎么还敢冒险让皇太极登上皇位呢?

王鲁湘 :慈禧死后葬在清东陵,后来被盗墓,尸身从棺材里被拖出来,陪葬的很多宝贝也被士兵抢去。当时为什么会选择她的墓去盗呢?

王道成 :他们知道慈禧的墓里肯定有东西。慈禧实际上就是当时的皇帝,她的丧礼是按皇帝规格办的。本来慈安才是咸丰帝的皇后,慈禧只是贵妃,为什么慈禧陵的规格比慈安陵高呢?两座陵墓是同时修建的,因为慈禧死得晚,修好的很多东西已经不能用了。按乾隆帝的说法:“土木之工,二十年斯敝。”中国土木建筑的寿命是二十年,超过这个年限就损坏了,需要重修。当时慈禧已是“中国第一人”,重修的时候,她的陵墓规格就比慈安高,所用材料更好,做工也更精致。

慈禧病逝后,紫禁城如同安葬一位神祇,为她操办了一场盛大得有点缺乏真实感的葬礼。谁知二十年后,她的豪华陵寝惨遭劫掠,尸身被人丢在仰置的椁盖上,左手反搭于背上,头发散乱,上身无衣,下身有裤有袜,遍身已发霉,均生白毛。

慈禧陵和慈安陵

慈禧陵贴金大殿

如此不堪入目的羞辱,岂是这位尊贵女人生前所能预料得到?然而,此时她已丧失在阳间生杀予夺的权柄,只能眼睁睁看着盗墓者的疯狂。她所拥立的宣统帝早已逊位,除了几声号哭和谴责,已无力保护祖宗亡灵不受侵扰。从无上荣光到无限凄凉,这幕落差到极致的悲剧成为慈禧留在人世间的最后写真。

慈禧生前奢侈无度,珍珠、玉石等宝贝舍不得撒手,陪葬品之丰富令人咋舌。据时人估计,不计文武百官、皇亲国戚的私人敬献,仅宫中档案入账的陪葬品价值就达五千万两白银。仅按银价每克四元计算,折合人民币就达一百亿元,而实际价值远远不止这个数目。

据当年参与盗墓的一位连长回忆,“当时将棺盖揭开,见霞光满棺。兵士每人执一大电筒,光为之夺,众皆骇异。俯视棺中,西太后面貌如生,手指长白毛寸馀。有兵士大呼,速以枪杆横置棺上,防僵尸起而伤人,但亦无他异。霞光均由棺内所藏珠宝中出,乃先将棺内四角所置四大西瓜取出。瓜皆绿玉皮紫玉瓤,中间切开,瓜子作黑色,霞光由切开处放出。西太后口中所含大珠一颗,亦放白光。玉枕长尺馀,放绿光。其他珠宝,堆积棺中无算。大者由官长取去,小者各兵士阴纳衣袋中。众意犹未足,复移动西太后尸体,左右转侧,悉取布满棺底之珠宝以去。于是司令长官下令,卸去龙袍,将贴身珠宝,搜索一空。乃曰:‘不必伤其尸体。’棺中珠宝尽,再索墓中各处殉葬之物。棺底掀转,现一石洞,中储珍宝亦尽取之。搜毕,由孙殿英分配,兵士皆有所得。贵重大件,用大车装走”

王鲁湘 :其实是慈禧陵的奢华随葬品惹来军阀的垂涎,但过去很多人从宿命论的角度说慈禧陵被盗是一种报应。这显然是因为我们对中国那段屈辱的历史刻骨铭心,将所有责任一股脑儿都推到这个老妇人身上。现在看来,这样评价慈禧似乎有欠公正,这么诅咒她也不太对。

王道成 :过去大家都认为慈禧是个彻头彻尾的坏人,落得这样一个下场是报应。其实,当时不仅盗了慈禧陵,乾隆陵也被盗了。

王鲁湘 :盗墓者选择他俩的墓下手,主要是猜测里面的陪葬品比较多,并非对慈禧怀有特别的仇恨,而是出于贪婪。您怎样评价慈禧这个人?

王道成 :我觉得还是一分为二吧。慈禧生在那样一个历史条件下,也做了一些改革,比如洋务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还是有意义的。虽然她把维新变法镇压下去,“戊戌六君子”喋血菜市口,但后来清末新政搞的那些东西还是戊戌变法时提出来的,甚至搞预备立宪和第一部宪法。尽管这些举措的核心条件还是清皇室要牢牢掌握政权,所谓“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但毕竟比过去有所前进。有些问题目前还没有人谈,比如左宗棠收复新疆,大家只讲左宗棠,个别人提到文祥 的支持,但文祥只是大学士,相当于副总理,有他支持还不行,恐怕还得有慈禧的支持才行。

王鲁湘 :最高决策离不开慈禧。

王道成 :这个问题现在大家都不讲,谈洋务运动也不怎么讲慈禧,大概是因为她名声不好。我认为对慈禧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她有错误的、罪行的一面,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不能一笔抹杀。

王鲁湘 :历史选择了这个女人,这个女人也影响了历史。有些决策可能和她的主观意志有关,但有时她也只不过是历史的一个傀儡、一着棋而已。

王道成 :对,不能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责任全部推到慈禧头上。她上台的时候,清王朝已经是个烂摊子了。她在那儿收拾残局,拼命撑着,但历史潮流浩浩荡荡,她无能为力。

王鲁湘 :这个历史大结局并不是她一人造成的,她也是这个大结局的一部分。 e4c6EP7uN1FWrIWmdn3RYELtjS4jYuWvDrDznruWqh9/Fqv1XXy+oxqaFTYU2Pn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