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脸上的皱纹与心底的年轻

盛夏时节,受中国女性杂志的委托,我去采访了一位老人,刚刚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之一的刘忠兰老人。

她住在红钢城,楠姆庙火车站附近。

楠姆庙是不在了,但是这个地名还在。

见到老人家,还有她的大儿子谢大哥,他说下下周要给母亲过80岁的生日,我真的很惊讶。老人家有80岁了?看不出来。老人家的身子骨很硬朗,行动利索,思维活跃,说话声音响亮,虽然满头白发,但是脸上的笑容真的很灿烂。

她祖籍湖北仙桃,年少时跟着父母逃荒到咸宁,在那里认识了谢大爷。谢大爷原来是湖南人,早年父母双亡,参军,经历过抗美援朝,回到地方后在铁路上工作,沿着京广线流动。在咸宁,两个年轻人萍水相逢,结下姻缘,相伴着从青丝到白头,真正的患难夫妻。

几年前,谢大爷因癌去世,孩子们都邀请母亲搬到自己家去,但是刘忠兰老人坚持要住在自己和老伴过了大半辈子的老公房里,因为这里有满满的回忆,是自己真正的家。

她带我参观她的家,建于五十年代的老公房,低矮,简陋,但是收拾得干干净净。

看到墙上挂着两位老人补拍的结婚照,谢大爷穿着西服,老人披着洁白的婚纱,一脸的幸福。

老头要是还在多好啊。老人家说起自己的老伴,眼圈红了。她说,没办法,他一住进医院就知道自己回不来了……

谢大哥拉了一下母亲的手,然后对我说,我父母这一生感情可好了,都没怎么吵过架。

这是老大结婚时的房子。老人家说,墙上的墙纸是他们自己贴的。

这是老二结婚时,我们加盖的一间房子。

后来又在旁边盖了一间厨房。

……

如燕子筑巢,他们一点一点地修建、扩建,在老公房的外围居然做成了一个小小的四合院,加一起也有一百多平方米,小小的天井里种着各种植物,桂花、玉兰、栀子,都是有香气的植物。

我父母都是闲不住的人。谢大哥说,这里原来都是荒地,我爸妈带着我们去开荒,种绿豆,种藕,我们吃不完的就和当地的村民换米吃,因为那时候不允许卖,只能换粮食。

我们家虽然子女多,但因为父母的勤劳,我们没有挨过饿,也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穷过。

但其实也不容易,当年只有谢大爷拿工资,刘忠兰老人带着一帮妇女在红钢城打零工,所以按政策现在老人家也有了退休金,而且儿女孝顺,完全可以不用再劳作,悠哉游哉地安度晚年,但是她仍然闲不住,每天还负责做社区的卫生,还是喜欢开荒种地。

社区卫生是当年谢大爷自己给自己揽的活儿,每天纯义务地去打扫附近的一个公共厕所,几十年不间断。谢大爷走后,老人家接过扫帚,坚持做这件事。

做完卫生,老人家再去离家不远的地方,那有她开荒出来的一小片菜地,她在这里浇水、间苗、施肥,忙得不亦乐乎。

扫地是辛苦的,但是看到被自己打扫得干干净净的路面,是快乐的。挑水浇园是辛苦的,但看到万物生长,果实累累,是快乐的。

最关键的是,劳动带给她健康和活力。

大儿子也在铁路系统上班,单位就在附近。他单位的同事,每每提到老人家,都亲热地喊她妈妈。单位组织旅游,一定叮嘱他,要把妈妈带着啊。

年轻人喜欢和她在一起,因为她的开朗、积极和阳光特别能感染人。看她和年轻人的合影,笑得像小孩子。

原来谢大爷的同事都叫她谢家嫂子,现在,儿子的同事有些也沿袭这个习惯叫她谢家嫂子,她笑着说,可以啊,叫我嫂子也好。并不觉得别人是没大没小。她甚至调皮地逗人家,你就叫我姐姐好了。

哈哈,被逗的人开玩笑地说,那我可不可以叫你神经呢。

也可以呵。她笑着说。

一个成天笑眯眯的人,她的脸上不是皱纹,而是笑纹。

我被这些笑纹感染,也笑了起来。

这个家,每到周末就充满了欢声笑语,她的儿女、孙子都会从这个城市的东南西北聚到这里,聊聊天,吃老人家做的菜。或者各自下厨,施展自己的手艺,吃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他们是一家人,好大一家人。

邻居们都羡慕。

小媳妇小嫂子们都说,唉,我当年怎么没有福气嫁到您家里来哟。

老人家笑着说,怪我怪我,没有多生几个儿子。

她真的是我所见到的活得最年轻的老人,那种年轻不是用服饰打扮出来的,不是用化妆品保养出来的,而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 JsE74SL2TVW5Ps3mWCPSEUSzM3gzFoXtiOamYzELjUwSRKAHR5jJE+lsUHUI5u/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