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又寂寞,又美好

《至爱梵·高》的院线排期已近尾声,我和杨老师相约,赶着去了离家最近的未来城的那家院影,看了它家下线前的最后一场。

作为在梵·高诞生125周年之际向他致敬的一部电影,制作手法很特别,动用了全球15个国家的125位画家,通过65000幅油画制作成电影史上首部全手绘油画电影,历时6年多,堪称大片。

那些曾经在梵·高的画笔下出现过的风景、人物,都从画中复活,成为背景,成为主角,向年轻的送信人讲述他们眼中的梵·高在生命最后阶段的故事。

他为什么会死?自杀还是他杀?为什么?

并没有真正的答案。

从拿起画笔到骤然离世,八年,八百多幅画作,这是一个用燃烧自己的生命来绽放光芒的人,就像夜空中的流星。

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想要用我的艺术去打动人,我希望人们说,他对事物的感受很深,很温柔……我犹如贱民,但我要告诉世人,我这个贱民,心有瑰宝,绚丽灿烂。”

他为自己以及自己的作品不被待见而感叹,“我要是跟别人一样就好了。”

以及他内心早就酝酿的一场告别,“时间对我来说太漫长了。”

而每一个与他的生命有过交汇的人,对他各有评价。

当送信的小伙说:再强的人也会被生活打垮,他的父亲,邮局局长阿曼德卢兰说,不,软弱的人才会被打垮。

曾经看到他画画的船夫说:这人该是多么寂寞,一只偷食的乌鸦都能让他那么高兴。

卖颜料的唐吉老爹说:文森特坚持在最后的时间里讨论生命,而不是死亡。

而最触动我的一句是,加歇医生的女儿玛格丽特说:你那么想知道他的死因,你又有多了解他的人生?

是啊,人们有多了解他的人生?

电影散场,和杨老师边走边聊天,她是画家,对梵·高有更多的了解。她说自己在读大学时,有一次集中看了两个画家的传记,一个是梵·高,一个达利,感受到两个人明显的区别。她说,梵·高是真的疯子,而达利是假疯子。梵·高的书信文笔优美,对尘世万物怀有深情挚爱,但却注定孤独一生。

达利是戴着疯子面具的艺术家,他有各种离经叛道的言行,但作品又能为世人接受,他的作品就是印钞机,让他得享生前的荣耀与富足。梵·高生前仅仅卖出一幅画,但在他死后,他的作品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屡屡被拍下天价。

我想起家中有一本达利的画册,却没有梵·高的,这也算是一种巧合吧。

杨老师说她曾在莫斯科的某博物馆看到一张梵·高的油画原作,画的是一个草垛,草垛下有两个人躺在那里休息。画面很简约,但是你一看就觉得不同凡响。

我感叹他能在八年时间画出那么多作品真的不容易。她说,他要不画才是真的不容易。他不画他都活不下来。

此言极是。他是命中注定要来画画的,他做了,顺心而行顺势而为,心无旁骛,最终留下了那么多艺术瑰宝。也许,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真的可以不以时间计生命的长短,但以作品论生命的厚度。

她说,梵·高在画画期间是近乎疯狂的。有一次,他和别人约好第二天早上五点集合去某地画晨景,他夜里两点就起来收拾东西,画架颜料画布收拾好,才三点,他就在那里等待。

他和高更在“画家之家”一起画画的时候,生活非常简陋,用装过颜料的铁皮罐煮东西吃。你想一想,油画颜料是有味道的啊。

这部电影和杨老师一起去看真的很好,她所讲的这些在电影中并没提及,大大丰富了我对梵·高的认识。

电影中,他在嘈杂沸腾的咖啡馆里埋头画人物速写。

在大雨中画雨中的街道风景。

在烈日下的麦田里画金黄的麦浪与黑羽的乌鸦。

…………

一个人一生中只有一段全神贯注的时刻,他用这八年,创造了一个永恒的艺术世界,这里有绚丽的波浪般漩涡般的星空,有生命力张扬的向日葵,有忧郁的鸢尾花,还有色彩饱和到超出人们视觉舒适度的咖啡馆与房间,还有麦田、劳作的人们……

一些人因他的画而留名。比如,加歇医生。如果真的如电影中所述,一方面加歇医生疗愈过他,一方面又促进了他的死亡。

他和高更之间的友谊,相爱相杀。

他和医生的女儿玛格丽特,也有过爱吧。她一生未嫁,每周去他的墓前送一束鲜花,可见内心对他有深深的怀念。

他和弟弟提奥之间那种兄弟情,也令人唏嘘。

也许,我应该买一套梵·高的画册,经常看看。

这些画亦如他的生命,又寂寞,又美好。 18aS/4uh6+RwjUdi3ZfuoHQWQa9ulK5GcfWKs7cfTDfbAgfr2Xpq4OyVmBZxR+5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