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做出了它的总结,大清也需要做出它的总结,它是“中立国”,但战火就发生在自己的国土上,朝廷并不具备中立的前提,朝廷可以不参战,民间却无法避祸。这场战争给大清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日俄两国军队所到之处,多少平民死于炮火之下,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选择“中立”,这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也是最屈辱的选择。
日本的胜利深深地震撼了大清,朝野上下掀起了一股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热潮,和几年前的戊戌变法一样,这次改革的时机竟然也是因为日本,看来日本确实是“大清的闹钟”。而这次改革不仅是因为日本,还要学习日本——最主要的是学习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度,“立宪战胜专制”“立宪保大清”的口号已经响彻朝野,以日本模式的立宪改革已经获得以慈禧为代表的朝廷高层的首肯,曾经的对手日本越强,朝廷内部的“救亡”危机就越严重。对于立宪改革朝廷很心急,担心的不是该不该的问题,而是还来不来得及的问题,它能让大清实现强大吗?
而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强力反对朝廷以日本模式实现君主立宪的,竟然是与日本有着极深渊源的袁世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