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日俄十年满洲争霸

1903年,天皇睦仁在皇宫召开御前会议,讨论日本与沙俄之间的“满洲问题”。

满洲,就是我们常说的东北,包括奉天( 或称盛京,今辽宁 )、吉林、黑龙江,很显然,这是大清的领土,更是朝廷老祖宗发家的地方。之所以成了“日俄间的问题”,是因为这两国都想得到这块肥沃的土地。

实力更强的沙俄动手更早。

公元1689年( 清康熙二十八年 ),由于八旗军战胜了俄国强大的骑兵,大清与沙俄经平等协商,签订《尼布楚条约》,以此划定两国边界。在此后的100多年时间里,俄国没有继续往东边的北太平洋扩张,清俄两国边境也基本有了100多年的和平。

当然,沙俄没有继续“东扩”并不只是因为这个条约的签署,而是在“东扩”暂时受阻后,改为了向大西洋的“西进”和向中东、印度洋的“南下”,直接指向英国的地盘。从此以后,这两个陆上强国与海上强国在这些地方相互争霸,互相戒备和拆台了100多年,英国终于封堵了沙俄扩张的道路。

沙俄只好再次回到了“东扩”。而此时,他们发现再也不用惧怕大清的八旗军了,朝廷迅速腐朽堕落,不仅战胜不了哥萨克骑兵,而且正在东南沿海到处被海上强国英法等欺负。俄国人迅速制定了对策:英国最看重的是通商,而俄国最看重的是占领土地,所以只要大清东南沿海一有事,俄国便可以趁着朝廷无法打两线战争之机,再也不需要出动一兵一卒就可以占领大清大片土地!

1858年起,趁着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俄国先后强迫朝廷签订《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两个不平等条约。朝廷进行交涉,俄国驻北京公使表示:我们知道你们现在主要的威胁是太平天国起义的内乱,至于跟我们签了什么条约,老百姓并不会真正关心,你们可以不让臣民们太了解条约,更不要让英法两国知道,先和我们签了再说嘛!( 《咸丰朝筹办夷务始末》 )。

从此,通过这两个一纸条文,沙俄吞并了大清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相当于另外一个“满洲”,并把边界推到了与朝鲜接壤的地方。而大清失去了北边的“香港岛”——海参崴,失去了第一大岛——库页岛( 面积为台湾岛的两倍 ),此外还有这些土地和岛屿对应的北太平洋的大片领海,从此大清有南海、东海,却再无“北海”,国土面积逐步退到了1000万平方公里以下。

就这样,在所有的西方列强中,沙俄成了侵占大清国土面积最多、受益最多的国家,付出的代价却是最少。他们以静制动、趁火打劫,就像潜伏在大清身边的巨兽,窥视着大清的领土,当大清还强大稳定时,它安静潜伏,两国相安无事,而一旦大清东南沿海有事,它就落井下石,张开血盆大口,贪得无厌。一旦被沙俄占据的土地,基本上就永远要不回来了,历代沙皇的信条就是“绝不能在俄国国旗升起的地方,再降下这面旗帜”,为此他们实行了一项与之“配套”的侵略政策:清人占地。

所谓清人占地,就是不是要求你割让土地,而是要求你毁灭,沙皇只要土地,而不要这块土地上的非俄国人,俄军一边打仗,一边会把当地的原住民全部杀光或者赶跑,跟在他们后面的国有农奴、流放罪犯就立即开始移民。若干年以后,这些土地就会真正变为沙俄的领土,永远打上沙俄的标记,以后你即使想要也要不回去了。波兰的一句名言总结得很精辟:“如果德国入侵波兰,波兰丧失的是领土;如果俄国入侵波兰,那么波兰将会丧失灵魂!”

与此同时,英俄争霸的战场也转移到了东亚,两国都在积极拉拢朝廷。俄国希望朝廷能“联俄拒英”,英国也希望朝廷能“联英拒俄”,而英国的愿望更加强烈。通过鸦片战争,他们已经把大清富庶的东南部变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最担忧的是俄国人也来此插上一脚。总之一句话,在相当一段长的时间里,大英帝国都曾想把大清纳入它的体系,根本出发点自然就是为了维护英国自身的利益。

而朝廷却注定要让英国人和俄国人失望了,它既没有选择“联俄拒英”,也没有选择“联英拒俄”,而是“以夷制夷”,也就是与谁都不联盟,让你们自己去掐,朝廷居间对两国相互利用。与此同时,大清终于开始了如火如荼的洋务运动,希望能够实现“自强求富”。

沙俄“东扩”的野心仍然不会停止。在沙皇尼古拉二世看来,大清和沙俄之间其实有一条天然的国界线,那就是长城。从大清最西部开始,沿着长城,从新疆、蒙古、满洲以及继续向东延伸的朝鲜、日本,通通都要纳入俄罗斯帝国的版图。他的头衔除了沙皇,还要再兼上“大清大皇帝”和“日本天皇”。总之,三皇归一,“尼古拉二世”一统亚洲东北部。

这是继白俄罗斯、小俄罗斯( 即乌克兰 )、新俄罗斯( 克里米亚半岛及黑海北岸部分地区 )之后,尼古拉二世又一个扩张版图的雄伟梦想——“黄俄罗斯梦想”。

为了尽快实现“黄俄罗斯梦想”,沙俄需要修建一条贯穿东北亚的铁路,作为将来的快速运兵通道。1891年,西伯利亚大铁路开始修建,规划中它西起莫斯科,东至海参崴,全长接近1万公里,是目前全世界最长的铁路( 迄今为止仍然是 ),这只是一条干线,规划中还有许许多多支线,像毛细血管一样延伸到长城脚下,方便将来一旦能把清俄两国国界推到长城时,以这些铁路线来掌控长城以外的地区。

俄国沙皇在修铁路,日本天皇睦仁十分愤怒,朝鲜和满洲也是日本想得到的,特别是朝鲜,它被日本视作“利益线”,是侵占满洲和中华大陆的跳板,是日本“首先要确保”的。1893年,参谋本部在调查后向睦仁提交报告:预计西伯利亚大铁路将在十年后( 即1903年 )通车,这就是说至多十年以后,日本必须选择对沙俄一战!为了确保日军将来取得胜利,必须先于俄国人得到朝鲜,作为日军向满洲扩张的前进基地。

此时的朝鲜还是大清的藩属国,为确保日本先取得朝鲜,就必须先同朝鲜的宗主国大清作战!

对于睦仁来说,这是一个无比艰难的决定,在1868年他正式继位并开始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基本上是“以中华为师”的,因而也沿袭了明清以来闭关锁国的政策。日本人从小学习汉字、书法、诗词格律,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如果有两个日本人发生了争执,一方只要说一句:“我们的老师中国人也是这么说的!”刚才还想跟你拼命的另一方立刻会大惊失色,红着脸为他的无知道歉,就连“天皇”的名号最初都是取自“三皇五帝”之三皇( 天皇、地皇、人皇 )。按照传统,号称“万姓”的天皇和皇室成员是有名无姓的,而如果要问历代天皇名字中最多的一个字,那就是来自汉儒最讲究的“仁”,比如睦仁的太爷爷兼仁同志,爷爷惠仁同志,老爹统仁同志,等等,祖孙几代都是这么“仁”下来的。

不过,战争只要一方决定行动就可以开始,第二年,也就是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日本取胜,但它还一时无法吞下整个朝鲜,只好先让朝鲜从大清藩属国地位中获得“独立”,朝鲜从此不再认大清为宗主国,中华帝国与周边国家延续千年的封贡体系从此被彻底终结。当然,如果按照日本人的说法,那是“促进朝鲜近代化”,获得“独立”的朝鲜也称起帝来,改国号为“大韩帝国”。当然,它还是那个实力有限的朝鲜,此后日本或俄国可以很方便地占领它,再也不必顾及大清。

日本本来还在《马关条约》中取得了位于辽东半岛的旅顺、大连湾,尼古拉二世自然不干了,因为他不仅想吞下满洲,也想吞下朝鲜,而通过之前的条约,沙俄已经和朝鲜接壤,朝鲜也被俄国看作“利益线”!而一旦让日本先占据旅大,日本就可以从旅大和本土夹击朝鲜,不能让朝鲜真正地“独立”,损害沙俄将来吞下朝鲜的可能性。于是乎,尼古拉二世联合当时还有着“黄祸”共识的德国和法国,强迫日本把旅大又“还”给了大清,睦仁“安慰”他的团队:“不用急于夺取( 辽东 )半岛,在这次战争中,我们已经了解了该了解的地理和人情,锻炼了将领,用不了很久,或者从朝鲜,或者从其他什么地方再度进行战争的机会还是会光临的,到那时再夺取它也不迟!”

战后的大清岌岌可危,内忧外患,用西方人的话来说,那就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让人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腐败和无能”。列强瓜分之心蠢蠢欲动,此时的朝廷不得不改变“不结盟”的政策,急需一个强国来“力挺”,但是现实的英国人已经在酝酿“联日拒俄”了,而日本人却在对朝廷努力“修复”战后关系,积极营造“日清亲善”的氛围。刚刚把人家打得万劫不复,还想着如何再次得到满洲,表面上又营造两国“亲善”的氛围,这确实比较恶心,不过当时的日本人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在他们看来,这是很正常的,因为他们自己就是这样过来的,他们也一度如明清那样闭关锁国。但是当1853年国门被美军轰开后,他们在美军将领的登陆点为他建起了一座纪念碑,感谢他让日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并向欧美派出了一批批的学习取经团,即使心里怎么仇恨你,身体却还在向你鞠躬,为的不过是吸其血肉壮大自己,这是当时日本人的观点。

俄国自然也在拉拢大清,而办法还是那个老办法,从朝廷那里下手,俄国驻北京公使又找上门来了,积极宣传“俄国是大清的朋友”,力邀在《马关条约》后发誓“终生再不踏上日本土地”的李鸿章到俄国的土地上去走一走,看一看——李大人你一定会在我们那里受到友好对待的。受慈禧派遣,1896年,李鸿章代表朝廷与沙俄签订“密约”,两国结成秘密的“战略伙伴关系”,规定日本将来无论是进攻大清还是俄国,另一国都得给予援助参战。尼古拉二世自然有他的条件,那就是如果根据清俄边界,西伯利亚大铁路应该沿着“鸡头”形版图绕一个半圈才能到达海参崴,费时费力。朝廷必须同意让铁路穿过满洲境内走直线到达海参崴,在满洲境内的这一段铁路可以称作“大清东省铁路”,简称东清铁路。

就这样,沙俄已经获得把运兵通道修到了满洲境内的权力,朝廷其实也很清楚俄国可能会借“共同对付日本”而吞下满洲,为了应对将来可能的“清人占地”,1897年,朝廷宣布了一个“全面开禁柳条边”的政策。所谓柳条边,是大清开国之初,为了防止汉人进入山海关以东的“满洲禁地”,在满洲周边遍挖壕沟和遍插柳条,全长1300多公里,被誉为“清长城”。有了这些路障,汉人进入满洲就只能“闯关东”,开禁了就可以自由前往了,是的,如果沙俄将来要“清人”,那么朝廷就先“填人”,把满洲大地先用关内子民“填满”,俄国人可以杀光几万人、几十万人,但总杀不光几百万人甚至上千万人!

开禁柳条边,这是朝廷为防止满洲永远落入俄手而做的最悲壮的抵抗。

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作为秘密“盟友”的沙俄也是不会忘记趁火打劫的老传统的,1898年,利用山东义和团与德国的冲突,沙俄成功地“租借”下了当年迫使日本“还”回来的旅顺、大连湾,并把在东清铁路的基础上再修建一条到旅顺、大连湾的支线,称为东清铁路南满支线,也就是说沙俄成功地拿下了一条抵近长城山海关的支线。

此时的英日两国自然也不会死心,搞不定慈禧和朝廷,他们就积极扶植帝党和变法派,就在1898年,朝廷的自强变法再一次变成双方分别有国外势力渗透的内部权力斗争,后党大获全胜,变法人士逃往日本,朝廷继续被绑在沙俄的战车上。

1900年到来了,山东的教案终于演变为席卷北方的义和团运动,大清的“秘密盟友”沙俄不仅参加了八国联军,还在趁着八国联军进攻京津之际,又不失时机地趁火打劫,出动超过17万大军,开向满洲!而在全面占领满洲之前,他们还要做一件事情。

几十年前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沙俄只是得到了大清那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没有来得及“清人”。这里原本生活着大量世居于地的大清子民,由于条约的签署,他们就成了“侨居在俄国领土上的海外华人”,俄军的“清人”活动就是针对这批“海外华人”的。

哥萨克骑兵出动,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屠杀开始,根据盛京副都统晋昌后来给朝廷发去的奏报,各地“枪毙、水淹、火焚不下20余万”,相对于八国联军进北京的“庚子国难”,历史上把这场俄军大屠杀专门称为“庚子俄难”。

17万余大军很快占领了满洲全部的土地,而在《辛丑条约》之后,八国联军得到赔款,从京津撤军,不过尼古拉二世拒绝认为占领满洲的这部分俄军属于八国联军,拒绝撤军,英日两国都感到了他们的利益在遭受严重的威胁。

当年被大清“抛弃”的大英帝国终于选择了日本作为“盟国”,1902年,历史上第一次由西方国家与东方国家公开结盟的一幕出现了:《英日同盟》签订。这份盟约规定,双方互相承认英国在大清以及日本在大清和朝鲜有特殊利益,支持对方为保护各自的利益而采取必要措施,两国中如有一国与他国( 俄国 )交战,另外一国就必须“保持中立”,而如果这一国与两国以上交战( 俄国找来的帮手 ),另外一国就必须协助盟国公开参战,共同对付所有敌国!

世界老大英国自然是不会直接与俄国开战的。这份盟约首先保证的是日本如果决心向俄国动武,只会有俄国这一个敌手,日本可以单挑俄国,避免强国卷入而爆发火并的世界大战,战争还是要日本自己去打。当然,作为老牌的海洋强国,英国签订过无数的条约,在律法、条文方面有大批人才,是不会给自己留下破绽的,盟约还有一个条件,意思是作为上述的交换条件,无论是日本还是英国,都不能同第三国( 大清 )单独缔结损害另一缔约国利益的条约。这就是说,实力相对较弱的日本其实是以这个条件来换来了与英国的“结盟”,这就限定了将来日本即使是从俄国人手里打下整个满洲,也不能通过与大清单独签订条约来取代俄国独霸满洲,到时候把英美势力也赶出满洲之外,损害“门户开放”政策。反倒是如果将来英国谋取在满洲的利益与日本发生冲突时,想违反后面这条,随时可以让这份盟约变成一纸空文,反正只要英国不和俄国开战,前一条就可以“不成立”,相应的后一条那也就可以不成立了。

条约的最后一条规定的有效期是5年,也就是说英国只能保证日本在5年之内可以单挑俄国,日本如果有决心动武,最迟必须在1907年之前,赶紧把战争打完。

这份盟约实质上就是英日之间的“满韩交换”,英国已经无条件承认了朝鲜属于日本,作为“交换”,日本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不能妨碍英国在满洲的利益,看来日本人始终牢记他们的利益底线,既然和俄国人的“交换”看上去没什么希望,那就赶紧去找俄国的对手英国人,盟友是谈出来的,只有利益底线是不能变的。而朝廷就只剩下百感交集了,现在不仅日本人,就连英国人也把大清和朝鲜等量齐观,看来在别的国家眼里,大清已经混得跟曾经的藩属国一样了,但从眼前说,这个盟约还是“有利于”大清的,因为它针对的就是沙俄。如果日俄将来爆发战争,大清自然不会去帮助占了自己土地的沙俄了,但问题是大清也无法去帮助日本,无法趁这个机会参战而收回满洲,朝廷已经彻底丧失了话语权,即使是有勇气参战,也没有条件参战,一边是不能“帮”,一边是想“帮”也帮不上,将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战场在自己的土地上,而自己只能作为一个“中立国”宣布中立!

狡猾的日本人担心的正是大清朝廷会热情出兵来“帮助”他们,以此破坏《英日同盟》的精髓,也影响日本战后在满洲的利益最大化,比较将来还是要顾及一下“帮手”的利益的,于是日本人不断向朝廷表示,万一将来局势无法挽回,贵政府必须“严守局外中立”!

后来的事实证明,朝廷做出了这个唯一“正确”、也最屈辱的选择。

对于沙俄,此时的日本并没有直接出面,而是暗中“支持”朝廷轮番与沙俄谈判,希望能让他们退出满洲,当然,这是没有什么效果的。1903年7月,除了周围全是沼泽和湿地的贝加尔湖那一段,西伯利亚大铁路以及南满支线全线通车,运兵通道都有了,尼古拉二世就更加有恃无恐了,开始“全面开发”满洲,在俄军的保护下,鸭绿江伐木公司、矿业公司纷纷成立,俄国人在大小兴安岭的原始森林里大肆砍树,在地下挖宝,赚的钱都是直接上交皇室,连尼古拉二世的老妈( 皇太后 )也入了股。然后,俄军向朝鲜扩张,小股俄军越过鸭绿江,在朝鲜北部的龙岩浦建立军事基地,将战火烧到了朝鲜境内,正式挥刀指向被日俄共同视作“利益线”的大火药桶朝鲜!

睦仁的御前会议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召开的,对于睦仁和日本来说,朝鲜是当年发动战争“打”下来的,自然要着急上火,会议最后决定在大清朝廷谈判没有效果的情况下,由日本直接出面与沙俄谈判,日本的底线自然还是那句话——“满韩交换”。

所谓满韩交换,就是只要俄国无条件同意朝鲜属于日本,不再打朝鲜的主意,那么日本就会有条件同意俄国占领满洲。这个“有条件”,就是俄军虽然可以占领满洲不撤军,但必须承认满洲是大清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确保大清对于满洲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由于日方是“有条件”而俄方是“无条件”的,所以日本不同俄国谈朝鲜问题,只谈满洲问题。

对于睦仁和日本人来说,这是一个为了他们利益的极为高明的考虑。

在俄军占领满洲已经是事实的情况下,日本先确保得到朝鲜,确保“利益线”,而只有要求俄国承认满洲的“主权”属于大清,才不会在将来堵死日本以及英美等列强在满洲捞取利益的通路。主权是大清的,日本或英美列强要在满洲取得某块“租界”或者要求开商埠、修铁路,才可以撇开俄国与拥有“主权”的大清朝廷单独谈判( 这个很容易办到 ),所以这既符合日本未来的利益,也符合英美等其他强国的利益,更没有违背《英日同盟》的内容,从而达到孤立俄国的目的。

尼古拉二世对这个天才般的想法简直赞叹不已,他的态度也很简单:满洲问题不是俄国和日本的问题,而是俄国和大清朝廷之间的问题,日本不得干涉大清的内政( 也比较无耻 )。所以,俄国只和日本谈朝鲜问题,不谈满洲问题,俄国不能“无条件”同意朝鲜属于日本,只能同意在朝鲜境内以北纬39°划一条线,三九线以南的土地包括首都汉城在内,才归你们日本所有。

看来双方不仅分歧很大,连价值观的差别都很大,一个想独霸满洲,实际上是抵制英美的“门户开放”政策;另一个也极力想拉英美下水,帮忙共同对付俄国。从这次御前会议之后的1903年6月至1904年2月,双方你来我往谈了八个月,换了无数个地方,拍烂了无数张桌子,谈判仍然毫无结果。日本人总算是明白了,与沙俄争利,那无异于与虎谋皮,俄国人向来是很不会看人脸色的。

但对于睦仁和明治政府来说,谈判没有结果并不意味着这件事情没有结果,早在那次御前会议上,就已经形成了另外一个决议:谈判的同时必须做好战争的准备,谈的只管谈,打的只管打,陆海两军必须在绝密的状态下为开战做好一切准备。

但要最终决定开战,实在是无比艰难,无论从哪方面来看,这都将是日本选择的一条自我灭亡之路。 /reZBuu1wrx1CHafGohwqUYJyXqzyftEDt+BG3MrsIE8U5zsbXevz3WSCtV3iy3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