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坚持不打203高地:乃木希典的两难

在后来的日本史学界,对这个问题也有两种争锋相对的看法,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首先是以日本历史作家司马辽太郎为代表,在其代表作《坂上之云》中,司马辽太郎先生不仅认为乃木希典应该主攻203,更认为他应该更早地主攻203,因为很简单,203高地工事相对薄弱,更好攻,放着好攻的地方不攻,所以乃木希典其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愚将”。

司马辽太郎甚至还指出,其实早在第一次总攻之前,东乡平八郎的作战参谋秋山真之就曾在陆海两军的联席会议上,提出攻打旅顺可以不必强攻东北三堡,不如先打203高地。看看,这个情况连海军参谋都看出来了,乃木希典作为第三军主将却还没看出来。好吧,没看出来倒还情有可原,毕竟俄军的旅顺防线是一个半环形防线,哪里都是正面,在发起一两次总攻之前,谁也不知道防线有什么弱点。那么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总攻分别尝试了东北三堡和203高地之后,第三次总攻竟然又放弃相对好攻的203高地,又回去打了最难攻的东北三堡,这不就是“愚”吗?

应该说,司马辽太郎这观点看上去是很有道理的,多年以来,在日本国内反对司马辽太郎的声音就比较微弱,所以只能从“精神”上去鼓吹乃木希典。这种观点认为,乃木希典放着好攻的203高地不攻,强取东北三堡,恰恰体现了一位“传统的高贵名将”的品质,符合日本优秀的传统战术:斗、战、胜的战术。

在日本,曾经有一本很古老的兵书——《斗战经》,这本源自《孙子兵法》的日本本土的兵书,却对《孙子兵法》讲究的“以正合,以奇胜”嗤之以鼻,认为这会导致士兵上了战场后逃避敌人的强大,处处小心翼翼,缺少“真锐之气”,从而反过来导致战斗最后失败。而《斗战经》讲究的是无论现实条件如何,人首先不能在气势上输给敌人,要敢于正面对抗,敢于以硬碰硬,作战迅猛、坚决、顽强,头脑中不能存在任何以多打少、避强击弱的想法,当集中所有力量于一点攻击敌军最强处之时,反而能够起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效果。所以乃木希典的战术其实就是“斗、战、胜”的战术,他作为一个传统的高贵名将的境界,那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

很显然,这种反对的观点是没有考虑到战场实际情况的,也并不具备说服力。那么,司马辽太郎的抨击有道理吗?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历史评价问题,因为乃木希典所有的战术创新正是建立在始终主攻东北三堡这个基础上的,如果基础错了,那么,再多的创新也是没有意义的,看来,乃木希典一定有他不为人知的苦衷和理由。

在翻阅了大量的作战报告、史料图表并去古战场实地走访之后,我决心来揭开这个谜团,因为只有真正揭开了这个谜团,才能更好地还原这场战争。所谓只有真正了解了曾经的对手,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可能的对手,我并不认为我比那些日本历史作家更具优势,我只是认为我比他们来到曾经的旅顺古战场要更加便利。

最开始,其实我们可以从后勤保障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在东北三堡附近,有一条方便后勤运输的铁路线,它就是东清铁路南满支线,正好从东北三堡附近穿过,乃木希典率领第三军抵达战场后,第三军已经是一个超过5万多人的大兵团,平均每人每天就算是吃一两菜,那也是5000斤菜;每人每天就算吃一斤米面,那也是5万斤米面;总攻时每人每天消耗100发子弹,就是500万发子弹,粮食、弹药的消耗惊人,其他还有前线兵力的及时补充、伤员的及时救护、大阪宝贝等重型武器的运输等等问题,对一条快速的交通线的依赖性可想而知。

康得拉钦科当然不会把这条铁路留给乃木希典,于是早在战前,俄军就把铁路线给破坏了,乃木希典就命令第三军在严密伪装下对这条铁路线进行了修复。此后,第三军的兵员、补给物资通过海运先从本土运到青泥洼上岸,然后再通过铁路运往旅顺前线,而第三军的重炮维修基地、弹药库、粮食库等等重要的设施都分布在以这条铁路为中心的沿线,比如伤兵包扎站就设置在沿线的双台沟( 今大连市甘井子区双台沟 )。前线突击负伤的士兵在这里紧急包扎后用火车直送青泥洼医院,严重的还可以通过海运转运回日本,甚至乃木希典的第三军司令部也设在铁路线旁的柳树房( 今旅顺口区柳树房 ),从这里出门走几步就是铁路。

而铁路线是并没有完全修复的,无论如何伪装,它不可能修到东北三堡的炮火范围内等着被轰,于是铁路线两旁还有大量的“移动补给仓库”。这是由第三军征用的大清国骡马车队组成,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式的移动补给仓库,铁路线上的兵力和补给物资才可以快速地往来于突击前线和后方基地。每次总攻的突击都会造成大量伤亡,短时间内人员和枪炮武器消耗极大,说得恶毒一点,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后勤保障的“最后一米”,如果没有如此精细完备的补给线,伤亡数字一定会下降——短时间内,死这么多人都死不上。

正是出于对这条铁路线的依赖,旅顺攻击战一开始,乃木希典就选择主攻东北三堡并一直留在这里,这里的兵力和火力配置最为迅速,能集中全部战斗力,立即迫近康得拉钦科的主防御线,并且在攻破主防御线后,马上就能进入旅顺要塞内部,达到一举置要塞于死地的目的。这说明,乃木希典的主攻方向并不是偶然选定的,而是由后勤保障以及敌我状况决定的,这种选择无可厚非。

但是,相信大家也发现了,这只是乃木希典主攻东北三堡的原因,却并不是他坚持不主攻203高地的原因,至少不是这个单一的原因,如果主攻203高地只存在后勤保障这单一困难,那么也就说明这个困难是可以克服的,战争本身就是用极端手段来解决困难嘛。单一的困难一般好克服( 比如大不了再新修一条铁路支线到203高地 ),但多方面的困难就比较难克服了,主攻203高地正是存在这“多方面的困难”,而这一切的秘密又是只有亲自徒步于古战场才能很好地发现的。

首先,从地势来说,从东北三堡到203高地的外围区域有大片的空旷区,这正是俄军炮兵的最佳靶位,如果要新修铁路,就必须绕过这片空旷区域,费时费力。更何况在乃木希典确定了正攻法之后,第三军一直都在挖坑,哪还有时间修铁路?所以新修一条铁路支线到203高地来解决后勤保障问题是并不现实的。

其次,从相对位置来说,东北三堡比203高地更靠北,而乃木希典从整体上来说是从北往南进攻,如果主攻203高地,东北三堡的俄军足以在侧翼和后路对日军构成严重威胁,也就是说,如果不事先夺取东北三堡,或者至少压制东北三堡的火力,牵制住这里大批量的俄军,还是根本攻打不了203高地。而乃木希典任务的首要层次是不让一个俄军走出旅顺,让旅顺成为一座“孤城”,在全部合围旅顺的基础上才谈得上攻占旅顺的下一步任务,这就是无论在哪一次总攻中,乃木希典都无法将全部的兵力派往一个方向,总要“全线出击”的原因。

最后,最为关键的是,战斗时不仅要考虑己方在兵力和火力上的配置和补给线,更要考虑对方的配置和补给线,乃木希典同志在第一次总攻时就已经发现,康得拉钦科在这方面也是一个绝对的专家。在他的部署下,整个旅顺陆路防线是一个十分严密和完整的体系,事实上旅顺防线内部的补给线和支援线四通八达,从东北三堡到203高地之间更是有快道相连,康得拉钦科在作战时首先判断的是乃木希典主攻哪里,一旦形成判断,就会立即从另外的地方调配预备队快速增援。从这个角度来说,在这个可怕的对手面前,乃木希典无论主攻哪里其实都是差不多的,所以,203高地的“好攻”只是表现出来的而已,这种表面上的“好攻”构不成不顾其他因素去冒险的动力。

而康得拉钦科又是一个有着强大军事嗅觉的人,受山头分布的影响,一开始的时候,203高地以及整个西线在工事上确实相对薄弱,而在乃木希典第二次总攻主攻到这里后,这一攻,就引起了康得拉钦科特别的注意,特别是后来乃木希典又是在203高地旁边的海鼠山上建立炮兵观测所,又是放气球,康得拉钦科也明白了守住203高地对于太平洋舰队的意义。于是乎,等到第二次总攻一结束,就在乃木希典挖坑的同时,康得拉钦科立即出动大军加固西线,特别是对203高地的工事进行了重重修整,新的工事从山脚修到了山顶,同时调遣更多俄军驻守在山顶上。接下来我们马上就会看到他的这个杰作。这就是说,在乃木希典发动第三次总攻和第四次总攻时,203高地连表面上的“好攻”也都不存在了,不知当年的司马辽太郎先生有没有注意到这样的细节。

当然,满洲军陆军三将——大山岩、儿玉源太郎和乃木希典自然也有陆军的想法,出于陆战的考虑,旅顺之战不是击溃战,不是游击战,而是攻坚战加歼灭战,攻占旅顺,必定要全歼或者歼灭加俘虏全部俄军,必须将5万俄军的战斗力终结于此,由此才谈得上第三军在攻占旅顺后能够迅速撤走,增援大山岩在奉天的主战场。而旅顺俄军的背面就是大海,已经退无可退,正是因为东北三堡是防线精锐所在,康得拉钦科必定会死守,也就是说,其实并不存在所谓“避强击弱”的问题,攻占旅顺,是一定需要拔掉东北三堡以及望台炮台这颗“大钉子”的,至于203高地,则不一定需要。

对于攻下东北三堡,乃木希典已经摸索出了方法,这就是已经在第三次总攻中实施过的经过完善的正攻法——“立体作战”。

这个战术虽然失败过一次,但这更加坚定了乃木希典把它继续坚持下去的决心,这又不是因为乃木希典的“愚”,也并不只是积累了一次经验,更是由于一个显然的战场事实:坑道已经挖到了东北三堡之前,康得拉钦科从此要想在地下完全防住日军比在地面难多了,他可以防住一次,防不住两次三次。而让康得拉钦科的防御重心被迫转入地下,这不正是日军所需要的吗?它意味着那些铁丝网、护垒壕以及堡垒里的强火力,都通通失去了效用,乃木希典需要的只是时间,需要的只是在第四次总攻中再次尝试,所以,大山岩这才怒气冲冲地质问大本营:“第三军已经做了很多有效准备,进攻作业进展顺利,为何要临时改变计划,另外寻找主攻点?”

更加令人郁闷的是,他们这陆军三将也并不是不想顾及日本本土,因为危及日本本土安全的并不只是波罗的海舰队的到来,还有奉天一带的陆战主力战场。日军陆军总共才4个军,乃木希典已经分出了一个军在攻打旅顺,俄军却是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不断向奉天增兵的,因此奉天战场也越来越迫切需要乃木希典尽快攻占整个旅顺后增援,而不只是攻占203高地,否则如果奉天一带的陆军主力战场溃败,俄军同样会乘胜打到日本本土!对于乃木希典来说,东乡平八郎在等着他攻占203高地以全歼太平洋舰队,而大山岩也在日夜盼望着他迅速攻占整个旅顺增援!

这就是乃木希典必须要面对的现实了:旅顺之战死,日本必死,旅顺之战活,日本有可能活。随着战争的发展,他已经是将陆海两战场最重的压力系于一身了,已经继之前的战术生死局后,陷入了战略生死局,一个关乎到整个日本的生死局。无论有多少理由和原因,乃木希典需要破局,日本无论生或死的“可能性”,都取决于他要顶住压力,在接下来的第四次总攻中一点点地打出来!

好吧,那么现在,乃木希典就需要来做一道很简单的预判题了:到底是先主攻203高地有可能全歼太平洋舰队,然后再攻打东北三堡以及望台炮台,最后攻占旅顺?还是在已经对用正攻法拔掉东北三堡有信心的基础上,继续朝这个目标努力,一鼓作气先攻下东北三堡以及望台炮台,最后攻下旅顺,接着去歼灭太平洋舰队?

很明显,陆军三将已经做出了他们的预判,大本营也做出了他们的预判,现在我们知道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其实只是预判上的矛盾,但这个矛盾必须解决,因为战场上的预判矛盾是指挥系统中最危险的矛盾,所有的一切都等待着他们的领导——睦仁的最后裁决。 5fhbqXZfv4+WcyTs/F6YzRbP37klIfjYjL2D3+DvRlavrw7jwIMuGTqFmf0rY1g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