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八国派遣援军的秘密

好吧,通过前面的讲述,我们已经知道天津待援的聂士成会面临一种什么样的状况了。其实大清19省中,除两广和新疆、云贵这四个边远省份外,其余14省——包括参加“东南互保”的多数省份都是“奉命”派出了援军的,太后的旨意也不敢不遵嘛。不过像李秉衡那样带500人北上也是派兵,像袁世凯军队走走停停也算是派兵,最后这14省派出的80余营(旗)“援军”4万多人,最终到达了前线的是1万多人,而到达天津参加最关键的天津保卫战的“援军”——基本没有。

与此同时,八国政府正在从各自的国家利益出发,将军队派往大沽口,战争打到这个程度,谁都清楚:必须扩大战争,只有扩大战争,才能扩大战果!

从本土派兵最方便的是俄国,其次是日本,一个可以从陆上直接进入,一个是隔海相望。但奇怪的是,这两个邻国对派兵一开始都是不怎么积极的。

俄国在大清并没有传教利益(东正教只在东北有几座小教堂,但不参与传教),如果说其他国家还有“保护传教”这一条理由的话,俄国人纯粹就是来捞好处的。正是因为如此,俄国对天津的战事表现得很低调,他们最终总共只派遣了6627人的兵力到达天津,却是“声东击西”,明攻北京,暗取东北!

在天津之战的同时,有接近20万的俄军开进清国东北!他们自然要在这里烧杀掳掠,攫取利益。这是八国联军京津之战之外的另外一场惨烈战斗,我们将在以后的时间里了解这个故事。

日本同样是八国中没有传教的,说起来他们信奉的佛教还是从中华帝国传过去的,佛教能够在日本正本清源、发扬光大,要感谢唐朝那个伟大的“传教士”——鉴真和尚。但日本人也有另外的盘算。

日本最感兴趣的也是肥沃的东北大地,但日本人暂时还不是俄国人的对手,需要时间来积蓄实力,而一旦八国与大清开战,俄国肯定就会对东北趁火打劫,把东北给先抢了去,所以一开始日本甚至不希望八国与大清发生战争。他们驻北京公使馆的政策就是安抚住各方,低调隐忍,“使馆卫队”中日本是出兵最少的,就连杉山彬被杀后都没事儿。

不过日本逐渐明白,各国追求利益的野心是很难阻挡的。是啊,六年前你们刚刚跟大清打了一仗,现在轮到我们来打了,你就不同意了,难道只能让你一个国家去抢掠大清?没办法,正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让别的国家眼都红了。

而日本又不敢太得罪这些欧洲强国,此时日本的国策正是“脱亚入欧”,六年前他们悍然进攻曾经的偶像“中华帝国”,这是“脱亚”的标志,而现在,如果参加八国联军,也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加入欧洲阵营,这又是“入欧”的标志。在重新面对现实和权衡利弊后,日本确定了战略——“必须下最大的决心和充分的小心”。所谓“最大的决心”就是派最多的兵出去,“充分的小心”就是要处处冲在最前面,以亡命徒似的打法“震撼”欧洲人,但要扮猪吃老虎,不要张扬,不要高调,甚至要处处注意在清国的军纪,不要抢太多东西,要成为联军中军纪相对较好的部队,以赢得欧洲人的好感(后来日军做到了)。

而日本人一向是精打细算的,虽然要派最多的兵,但如果能有别的国家帮忙出军费该有多好啊——这并不是异想天开,因为有一个国家正需要出钱。

它就是英国。

英国是老大,按照道理,它需要派出最多的兵力,领衔各国作战。但此时的老大正是很为难。英国还在南非殖民地进行和布尔人的第二次战争,在那里投入了40万的军队,无暇兼顾清国。

于是,日本人的办法来了:大哥,在大清的领导权不能让你们在远东最大的竞争对手俄国人给夺去啊,我们有个好办法,你们出钱,我们帮着你们出兵,怎样?

于是,在英国付给日本100万英镑的军费后,日本将打过甲午战争的精锐第五师团2.2万人全部派出!不算俄国在东北的20万大军,日本就是八国中派兵参战最多的国家,竟然占八国联军最终参战总兵力4.7万人的一半。此时的第五师团师团长是山口素臣,而东乡平八郎已经升为常备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亲自率领舰队护送第五师团到大沽口登陆。1900年之战,其实就是大清与它的两个邻国打的——与日本在京津,与俄国在东北。

接下来就是德国。新兴的世界强国德国原本在大清只有少量军队,一部分在青岛,而在天津的兵力只有大约100人。克林德的死讯传到柏林后,德皇威廉二世无比愤怒,他命令立即组建德国远征军,将德国开赴清国的总兵力增加至2.37万人。远征军从德国本土和海外殖民地出发,绕过大半个地球前往清国,德国就此成为向京津地区派兵最多的国家(参战最多的是日本),这也是一战以前德国最大规模的一次海上军事行动!

在出征前的阅兵式上,威廉二世检阅了军队,对着士兵咆哮:“你们应该对不公正进行报复。像清国人这样,悍然置千年固有的国际法于不顾,以令人发指的方式嘲弄外国使节和客人的神圣不可侵犯性,这样的事件,在世界史上还没有过先例……你们如果遇到敌人,要以1000年前入侵欧洲的匈奴国王阿提拉为榜样,绝不宽恕,不留活口,让清国人即使在1000年以后,也不敢对德国人侧目而视!”《科隆日报》也发表了社论:“所有的西方文明国家,现在必须武装起来报仇雪恨!一定要像消灭食人生番一样消灭清国人,将北京夷为平地!”

不过,实在是离得有点远,一直到两个多月后(9月27日),瓦德西才抵达天津。在瓦德西的大军到来之前,德军能够参战的就只有现有兵力——100人。

法国不用从本土动兵,十几年前他们已经把大清的藩属国安南(越南)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法国在当地征用了1500人的越南兵前往天津。

美国也是可以就近派兵的。在两年前(1898年)的美西战争中,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得了菲律宾,于是美国派出在菲律宾的第十四步兵团和第五炮兵团,再加上从本土派出了陆军第六步兵团以及一个营的海军陆战队,总兵力3100人。美军的参战多少也是“被迫”的(和“门户开放”政策相抵触),美军是继日军之后第二支强调要“注意军纪”的军队,他们也是后来军纪相对较好的军队之一。

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的兵力少到可以忽略不计——他们加起来还不足100人,总算能凑个数。

只剩下老大英国了,虽然雇用了日本兵,但老大也不可能一个兵不派,而英国本土是没兵了。通过七拼八凑,英国人最终派出的是一支真正的杂牌军。

首先还是老办法,从南亚殖民地国家——印度和孟加拉国征用雇佣兵,这是可以以假乱真的,印度有一种长得很像欧洲人的锡克族人,他们身材高大,高鼻梁、白皮肤,唯一不像欧洲人的就是锡克教的一个传统——蓄发蓄须,然后用红头巾包住。这些人一直被英国雇用到香港和上海租界做巡警,被称为“印度阿三”,英国就从这些“阿三”中挑选精壮者,加上孟加拉国雇佣军,终于凑齐了2000人。

而另外一部分雇佣军来自英国在大清的其中一个租界——威海。

1899年,为了管理好威海租界,英国招募了一支全部由清国人组成的军队,他们主要来自威海、山东其他地方以及直隶,总共400多人。现在就让这支清国的雇佣军在头上包上红头巾,打扮成“印度阿三”的模样,以英军“第一军团”的名义参加对大清的战斗。各地雇佣军再加上少量的英国本土军队,英国最终派出的兵力在3000人左右。

好吧,现在我们发现了,这支所谓的“八国联军”,其实是一支真正的杂牌军,里面竟然还有清国人!不过,杂牌军也是需要总司令的。第一批八国联军“使馆卫队”是分散进京,没有总司令,第二批八国联军总司令是英国的西摩尔,第三批八国联军总司令是俄国的勃兰特。现在,即将进攻天津的八国联军总司令,如果依据参战兵力的话,自然是要由日本人来担任,日本人也对此渴望已久,不过很遗憾,其他国家都认为总司令只能由一个欧洲人担任,日本也就只好忍了。

英国人本来是很有希望再次担任总司令的,不过西摩尔实在是影响太坏了,他带兵差点把大家带到有去无回,要再选一个英国人当总司令,大家只有一个词——NO!

英国人不当,俄国人也就不再当了,让勃兰特出任一回总司令本来就是为了抗衡一下西摩尔,俄国更大的利益在东北,京津这边要低调。

不怎么想参战的美国人就更加不想当,法国人本来是想当的,但他们一直和俄国勾勾搭搭,被英、美、日视为利益相反的国家,加上俄国人又不是真心希望自己的盟友出头,想当也当不上。

意大利和奥匈帝国出兵都只有几十个人,由他们的人当总司令,那真的是开国际玩笑。

这样就推出了一个气急败坏的国家——德国。德国虽然也只有100个兵,但他们还有大批的远征军没有到来,更何况克林德是唯一一位被杀的公使,这是大家无法反对德国人出任八国联军总司令的理由——就这样,八国联军把总司令的位置留给了那位还未到来的瓦德西,他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到,大家就不等他了,先开始进攻天津。

7月7日,作为主力的日军第五师团大部已经在大沽口登陆,八国联军能够参战的总兵力已经接近1.5万人,正好与天津地区所有清军的数量对等,他们开始准备总攻天津。在北京得知消息的慈禧于第二天颁布上谕,紧急任命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与各国“和谈”(在李鸿章到任之前,仍由裕禄行使职权),很显然,慈禧此举是临时抱佛脚,想保住天津,然而即使此时李鸿章就在天津,他也挡不住已经磨刀霍霍的八国数万大军。

7月9日凌晨,八国联军的总攻开始了。他们进攻的首要目标就是天津主城门南门前的第一道防线——天津西机器局。驻守在这里的,正是没有等来援军的聂士成。 iWt5MKSSx0uuYjmR5QWI1kiFRn5/ucY22e5sYJcylMBHlQr9Sv0CpBXvKSUYfg2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