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十四节:
大清最穷的皇帝----咸丰帝(一)

为什么一提到钱,咸丰帝就嚎啕大哭呢?

堂堂一个董事长,贵为天子,富有四海,钱对于皇帝来说,应该是最不缺的东西啊!

这本来是一个极其简单的问题:钱的问题。

现在我们一个普通平头老百姓,也经常豪气万丈:凡是用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更何况贵为大清皇帝?

相信下面的画面大家都耳熟能详:

张国立是幸福的,他当的都是有钱的皇帝。

动不动就是一个字“赏”,倍有范儿,“朕富有四海”,也经常挂在嘴边。

不过张国立的电影电视剧,咸丰帝没看到,如果看到了,咸丰帝肯定有一个疑问:

难道我的这个皇帝是假的?

说实话,对于张国立张铁林这样的皇帝专业户,他们演绎的皇帝,除了名字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假的让人发指。

当然了,剧情需要嘛,劳苦大众看看电视剧,YY一下,放松身心,也是不错的。

千万别当真,当真你就输了。

说到钱,咸丰帝没有“凡是用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这样的豪气。

相反,在他的内心里,他深信的一句话是:“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演电视剧可以随便大手一挥就开赏,十万百万随便你说,反正也不用负责,想说多少说多少。

咸丰帝则不同,他是大清朝实实在在的当家人,当家才知柴米贵。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提到了钱,触到了咸丰帝的伤心处,所以他才嚎啕大哭。

咸丰心里苦,咸丰不说。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来理一理大清朝的历代皇帝,看看这些爱新觉罗家的统治者们,财富状况是怎么样的。

大清朝自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开始创业,到顺治终于问鼎中原。

顺治之后,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6帝,收尾的是同治,光绪,宣统三帝。

我们掐头去尾:

掐头:去掉创业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

去尾:去掉同治,光绪,宣统三个都短命没实权的末代皇帝。

剩下的是中间的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7帝。

这7位皇帝在位的时间,经历的是大清朝的黄金时期。

我们对大清朝各个时期的皇帝财务状况做个点评。

首先说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财务状况:一穷二白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是大清公司的创立者。

他们干的工作是创业,他们的身份是创业者。

当然创业是好听的说法,因为他们成功了所以他们当年的行为叫创业。

如果失败了,他们的行为,其实就叫打家劫舍。

创业艰难,有好吃好喝的,谁还会去创业(打家劫舍)啊。

毕竟创业(打家劫舍)过的是刀头舔血的生活,有今天没明天,脑袋别在裤腰带上。

努尔哈赤是个正宗的苦娃子,其十三副甲胄起兵的故事,虽然被后世传为美谈,但从侧面也说明努尔哈赤不是个有钱人。

皇太极好了一点,有了父亲努尔哈赤的积累,他不至于吃不上饭,但是也好不到哪里去。

塞外苦寒,除了畜牧业,农业和工业基本没有。

自己除了牛羊马匹之外,其他的生活必需品锅碗瓢盆都依靠进口,奈何当时的大明朝不买账,不喜欢搞国际贸易,对皇太极不理不睬,没正眼相看。

其实皇太极也挺郁闷:我就是想拿我家的牛羊,换你们的锅碗瓢盆,互通有无。

但是大明朝却不买账:你们的牛羊我们也有,我们不稀罕,我们不跟你们野蛮人做生意。

皇太极没办法了:大明朝可以不要我的牛羊,但是我一定要大明朝的锅碗瓢盆啊,这些都是生活必需品,除了烤羊肉,我就不能买个锅,吃顿炖羊肉吗?

既然你不和我搞国际贸易,那就就只能搞单边的“拿来主义”了。

皇太极的做法,比“拿来主义”过分了一点,他成了“抢来主义”。他主要干的事情和我们差不多: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

皇太极不在抢东西,就在去抢东西的路上。

终皇太极的一生,他都在大明朝的关宁防线上游走:

赶往辽东去抢东西,要走关宁防线。

抢好了东西回来,要走关宁防线。

关宁防线,成了皇太极一生的痛,当然他到死也没能走过关宁防线。皇太极的一生,是极其窝火的一生。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用一个词来形容此二帝:一穷二白。

第三位皇帝:顺治帝财务状况:成功上市。

到了顺治时期,公司终于走上正轨,成功IPO上市了。

顺治皇帝一共活了24年,但是干了18年的皇帝,不得不说是个奇观。不难计算,顺治6岁就开始干皇帝这份工作。

前几年顺治不懂事,由摄政王多尔衮辅佐,等到了顺治13岁,多尔衮也撒手西去,年仅13岁的顺治帝不得不挑起重担,开始亲政。

一个13岁的孩子,要承担起一个国家的兴衰。

顺治帝过的并不轻松,对外还在跟明朝余党死磕,对内家里还有一大摊子乱七八糟的事烦心。

大清朝的皇帝是份苦差事,这份辛苦,谁干谁知道。

顺治时期的大清朝,虽然成功上市,但是随时有退市的风险。

不像我们的大A股,只要上市,三年亏损才给你个ST的帽子,100年亏损,只要放出个“停牌重组”的烟幕弹,大批的股民都纷纷送钱,上市就是个铁饭碗,“壳资源”价值无限,个顶个的不差钱。

大清朝当年上市,只要有一年亏损,就马上有倒闭的风险。

所以顺治帝过的不轻松。

至于是否有钱,说实话真谈不上,并且顺治只活了24岁,还是虚岁。

成功上市和成功保壳,就是顺治帝最大的功劳。

第四位皇帝:康熙大帝财务状况:风投大师。

大清朝送走了顺治帝,迎来了好运气。

有了前面三位皇帝的铺垫,大清朝终于走上了正轨。

而大清中兴的奠基人,毫无疑问是康熙帝,康熙帝也被世人称为千古一帝。

康熙的履历和父亲顺治差不多,

顺治6岁登基,13岁亲政。

康熙8岁登基,14岁亲政。

但是不同的是,顺治帝只活了24岁,而康熙帝则活了68岁。

命运最大的不公,就是别人能活68岁,而你只能活24岁。

不管你如何才华横溢,不管你如何文治武功,老天爷不赏脸,不给饭吃,也是枉然。

很显然,老天爷对康熙帝还是不错的。

康熙帝的文治武功我们就不去说了,单单看他的财务状况。

康熙帝在位61年,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统治了中国半个多世纪,比AO.SMITH热水器还耐操。

但在康熙帝在位期间,世界并不太平,我们单看康熙帝干了哪些事:

康熙帝刚上任,干趴了权臣鳌拜;

随后康熙帝风尘仆仆的开始了“削藩”,平定三番之乱;

随后又跟毛子干仗,也算是取得了胜利;

随后又着手对付台独分子、大明余孽郑氏王朝,也取得成功;

随后又三次硬怼噶尔丹,当然还是取胜;

到了晚年,以为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结果又出现了一群儿子抢老子的皇位,糟心。

战争是需要钱来养的。

康熙帝征战半生,功勋无数,但是如果说财务状况,只能用“中兴大清”四个字来概括。

康熙帝也是一个投资者:不停的投资,等着回报。

只是现在的投资是通过给钱,当年康熙帝是通过战争。

正是有了康熙帝的大手笔投资,才有了后来大清朝的繁荣。

第五位皇帝:雍正帝

财务状况:闷声发大财。

雍正:康熙的儿子,乾隆的爹!

相比于老爹和儿子,雍正帝算不上牛人。老爹康熙,当了61年的皇帝,千古一帝。儿子乾隆,当了60年的皇帝,十全老人。自己雍正,当了13年的皇帝,是个劳模。

对于雍正老说,老爹和儿子,一个是千古一帝,一个是十全老人。

就连后人盛赞的“康乾盛世”,也是以他爹和儿子的名字来命名的。

他夹在中间,仿佛没他什么事,没有什么存在感。

和康熙乾隆一比,雍正就显得比较中庸。

但是他承上启下,最大的特点就是闷声发大财。

雍正是个典型的劳模。

在他在位期间,十几年如一日,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光是批示奏折的文字,就达到了几百万字,放在今天,估计只有唐家三少有雍正帝的写作能力。

尽管雍正帝也有不少非议,性格多疑,对属下们也比较刻薄,但是他相当务实,把个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同时因为不作,闷声发大财,他积累了巨大的财富。

再加上本来老爹康熙已经给自己创造了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所以雍正时期,大清朝的国库是很充盈的,当时户部的存款达到了7000万两左右,这些钱,相当于当年好几年全国的财政收入,如果放在今天,用今天的国家财政收入对比,那是好几十万亿白花花的银子啊。

雍正皇帝不光留下了一大笔钱,还留给了儿子乾隆一个营收能力旺盛的大型上市企业。

这是他的功劳。

第六位皇帝:乾隆帝财务状况:盛极而衰。

乾隆帝是满清皇帝里最幸福的一个。

他25岁登基,相比于祖爷爷6岁登基,爷爷8岁登基,父亲45岁登基,乾隆帝比较幸福。

6岁和8岁登基,那是遭罪,形势逼人急,赶鸭子上架,不得已而为之,不提也罢;

老爹45岁登基又太迟了,每天战战兢兢的,害怕皇权旁落,熬到了快要当爷爷的年纪了才最终登基,也是遭罪。

乾隆则比较正常:25岁,和我们普通人大学毕业开始工作差不多,正好是心智成熟的年纪,不早也不晚,刚刚好。

老天爷更是垂青乾隆帝,一直让他活到了89岁,是中国寿命最长的皇帝,命运对他实在是太好了。

他25岁开始干皇帝,一直干到85岁,最后实在不好意思超越爷爷康熙大帝,自己识趣的提前退休,又去做了几年的太上皇。

正因为如此,他创造了两个记录:、

最长寿的皇帝,

实际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

前后算下来,从25岁登基到89岁谢幕,他实际干了64年皇帝,比爷爷康熙还多3年。

康熙帝的运气也非常好:

自己的爷爷是个大风险投资客,通过不断对外战争,扫平四方,为后来大清朝的发展做好了铺垫。

老爸是个劳模,闷声发大财,为他积累了巨额的财富。

所以乾隆继承皇位的时候,爷爷前期的投资陆续有了回报,给他留了一个一个财源滚滚蒸蒸日上的大企业,日进斗金。

老爸又准备了大红包,给他留了一个大大的金库,现金流充裕。

所以乾隆继承的,是一个盈利能力极强,同时又现金流特别充裕的大上市公司(大概类似于库克刚接手苹果的时候吧)。

如果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那么栽树的就是爷爷和老爹,乘凉的就是他乾隆帝。

乾隆衣食无忧,属于典型的梦想照进现实,没有什么比他拿到更好的牌了:爷爷是王炸,老爸四个2,自己又拿了手四个A,想不赢都难。

但是乾隆愣是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但是形势太好了,人就容易作,或者叫浪。

乾隆帝是“十全老人”,他有“十全武功”,到了后期,更有“武功十全之外”这样的吹捧。

已经“十全”了,还要“十全之外”?

“十全之外”能怎么样呢,无非就是“浪”!

最典型的“浪”,就是所谓的乾隆6下江南。

现在有很多的作品,把乾隆下江南,写的美轮美奂,一代风流天子,江山美人兼得,绝对的人生赢家。

其实呢?

铺张浪费,挥霍无度,上梁不正下梁歪,随之而来的是上行下效,吏治败坏。

整个大清朝吏治败坏,始于乾隆皇帝,更严格的说从乾隆中期就开始了。

众所周知,乾隆帝晚年养出了天下第一贪和珅。

上有挥霍无度的乾隆皇帝,下有天下第一贪和珅,董事长和副董事长这副德行,企业还能搞得好吗?

有这样的两位最高领导人在,有和珅这样的大蛀虫在,大清朝不衰落就有鬼了。

人不能作,更不能浪。

无论在任何时候,无论你多么风光,都要谨慎小心。

一旦思想放松警惕,开始作,开始浪,离衰败就不远了。

康乾盛世在乾隆时期达到顶峰,但是盛极而衰,很快走了下坡路。

并且,乾隆帝还犯了一个极其严重的错误,这个错误叫做:马夏尔尼访华,错过了中国接触西方的机会,也导致了中国近现代的落后。

我们以后会写这个事情,这里不展开。

乾隆帝是大清朝12帝里最富有的皇帝,但他也是满清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第七位皇帝:嘉庆帝财务状况:家道中落。

到了乾隆晚年,因为白莲教起义,加上乾隆帝好大喜功,铺张浪费,国库已经开始窘迫,不复当年富得流油的盛况。

嘉庆帝是一个渴望有作为的皇帝,在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嘉庆帝赐和珅自尽,然后抄了和珅的家,把所有金银细软,尽数入了国库。

据说和珅的家产,有9亿多两,有人戏言:“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这个数字比较恶搞,以讹传讹,完全不可能。

把9亿两资产和9亿两现金等同起来,这是经济学没学好。

关于和珅的家产到底有多少,如今我们能够看到记录,基本都是来自稗官野史。

所以和珅到底有多少钱,谁也不清楚。

我们不去考证,就拿百家讲坛上纪连海老师给的清单,给大家参考一下:请看下图。也就是说:

和珅的家产,其实远远不是现金9亿两,顶多是估值9亿两。

其中很多估值是不顶用的:

总结一下:房屋3000间,田亩8000顷,银铺42处,当铺75处,瓷器10万件,这些就是和珅的主要资产了,其他的金银细软、布匹毛皮之类的,都是小玩意。

这些资产,如果放在当今,估值肯定超过9亿两银子,毕竟10万件瓷器,每件10万块,就已经有100亿人民币了。

但是这些东西对于嘉庆帝来说,并没有什么卵用。

这些所谓的房屋、田亩、银铺、当铺、瓷器,在当时是很难变现的,就算变现,也卖不出多少钱,落到嘉庆帝口袋里的,估计也就剩下三瓜俩枣了。

比较靠谱的说法是:和珅的家产,大概估值在2000万到3000万之间。

再加上其他的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4000万两顶天了。

但是这也不少了,大概相当于当时大清朝一年的财政收入。

所以“和珅跌倒”了,其实嘉庆距离“吃饱”,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总体来说,到了嘉庆时期,大清朝已经不复当年之勇,已经开始走下坡路,清朝开始犯病,主要体现就是吏治更加败坏。

大清朝本身因为之前的康乾盛世,体量还在,依然还是个巨人,到了乾隆开始犯病,但是还没有到病入膏肓的程度。

从表面上看,嘉庆帝还能过的比较体面,虽然家道中落,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依靠祖上积攒下来的资本,嘉庆帝至少不会缺钱花。 gVvs5CCHF0gRLwNXewCB50AhKjSzYuNYS0lwLansEaZBk/ASrs5+jlPa2W5BVX6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