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十二节: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就战略意义上来说,怀庆值得太平军花大力气攻打,因为一旦打下来好处实在是太大了,像打下武汉一样,将是不世之功。

打下怀庆后,沿着运河顺江而下,说不定北京就会变成第二个南京。

如果怀庆之战真的成功了,大清的老巢也早就被端掉了。

因为怀庆的诱惑太大,所以太平军顿兵城下,白白浪费了两个月的大好光阴。

怀庆一战不仅消耗了太平军北伐军的大量物质,更重要的是消耗了两个月的时间。

太平军北伐的目的就在于速战速决,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需要在冬季到来之前打下北京城。

而这两个月的时间,使得北伐军进入北方的时间推迟,到后来北伐军最远攻到天津郊外的时候,天气已经进入冬季。

对于主力人员主要来自两广地区的北伐军来说,进入冬季就仿佛二战时期的德军进入冬季的俄罗斯,就是场灾难。

可以说北伐军的命运,和二战时期进入俄国的德军形势大同小异,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在怀庆之战失败之后,太平军不得不放弃水路走大运河的战略,避实就虚,避开怀庆城外官军的围追堵截,跳出包围圈,恢复到运动战的节奏上来。

而一旦太平军开始运动战,战斗力又体现了出来。

北伐军一路连战连捷,攻城略地一边打一走,并就地补充粮食。

就这样一支孤军,8月31号从怀庆解围,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在后来只剩1万多人的情况下,到10月29号,居然就真的打到了天津郊外的静海区和西青区。

这中间的过程有点曲折,没有特别大的战斗,我们不去深扒,记住北伐军两个月的时间就真的打到天津就好了。

天津的朋友都知道,静海区和西青区距离天津主城有多近,大概也就十几二十公里的样子,也就一脚油门的事。

而天津距离北京的距离大家也知道,在今天也就是100多公里,一个小时的车程,放在当年也就是三两天的事。

这样的一支孤军,这样的补给情况,在几万官军的围追堵截之下,居然能够取得这样的战果,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北伐军逼近天津的消息传到北京,朝野震动。

整个大清公司的董事会乱成了一锅粥。

董事长咸丰帝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

当时有人进言:咸丰董事长啊,太平军势头有点猛啊,刚正面过于冒险啊,好汉不吃眼前亏,要不咱们迁都到西安去吧,避避风头。

咸丰帝冷眼看着这些人,内心无限凄凉:这群人真是酒囊饭袋啊,就一支流串作案的土匪,万把来人,居然就把我一个有几十万大军,升平了200多年,4亿人口的大帝国闹得天翻地覆,眼看就要打到老子的门口了,你们这些人居然要我溜号?

没办法,看来我的老办法又得派上用场了:“革职查办”!

不过这次咸丰帝的手段比“革职查办”要更加厉害:

干脆利落的给了第八号钦差大臣讷尔经额定了个“斩监侯”,也就是“死刑缓期执行”!

不过当时的“斩监侯”和今天的“死缓”大有不同:今天的“死缓”其实是个活刑,“死刑缓期执行”基本上是不会执行死刑的,在死缓期间只要表现良好,两年后基本就改无期了,所以说这是个“活”刑。

而当时的“斩监侯”则是个实实在在的死刑:

缓刑的期限也更短,一般都是秋后算账。

也就是说,从判刑到最后处斩,这之间顶多也就是一年的转圜期限。

如果这个期限之内,皇帝的心情没啥变化,多半是要“秋后问斩”的。

不过讷尔经额运气不错,在他被关押期间,北伐军逐渐成为强弩之末,已经失去了前进的能力,被官军团团围住,进攻乏力。

等到北伐军彻底被剿灭之后,咸丰帝才缓过气来,放了讷尔经额,讷尔经额算是捡回了一条老命。

不过和大多数被太平军坑苦的地方大员命运差不多,从此之后讷尔经额在仕途上再也没有重温过直隶总督这样的荣光,被彻底晾到一旁,郁郁而终。

第八位钦差大臣就这样被拿下了,但是前方的乱摊子还是要人收拾啊,毕竟太平军已经到达天津城外,距离紫禁城也就100多公里了,咸丰帝只能继续调兵遣将。

这一次调兵遣将,不成功便成仁,是到了决生死的时刻了。

咸丰帝不含糊,派出了最高规格的领导阵容:

咸丰帝喜欢双保险,但是双保险也不保险,前面就被坑过很多次,不明白的同学翻翻前面咸丰帝派出的双保险在广西的光辉岁月就知道了,这里不再赘述。

这次关系到生死存亡,咸丰帝派出的阵容逼格也空前绝后。

双保险不灵光?

他直接来了四保险!

第一道保险:

任命桂良为直隶总督,接替被革职的讷尔经额。

当时的桂良已经68岁,可能不适合在前线了,有人说这道任命又是咸丰帝的乌龙,和之前派出的林则徐李星沅一个德行。

其实不然!

单看桂良在前线的作用可能会得出以上结论,但是如果你联系到另外一个人,情形就不一样了,这个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恭亲王奕訢(鬼子六)。

这中间的曲折故事我们要扒拉清楚。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咸丰帝是道光的第四子,因为前面几位哥哥都夭折/去世了,所以咸丰帝是道光晚年得来的长子----老四----虽然咸丰帝是老四,但是因为哥哥们都命短,所以老四变成了老大。

恭亲王奕訢是咸丰帝的弟弟----老六,这中间还有个老五,不过老五过于窝囊,没有人君之像,被早早过继出去,失去了竞争皇位的资格,关于老五的是是非非,我们后面再说。

当年老四和老六两个人,为了谁能继位勾心斗角,争的是头破血流。

估计当初咸丰帝如果知道自己当皇帝会如此郁闷,早就装疯卖傻让弟弟老六去当了,还争个什么劲啊,让我干我都不干!

封建时代,皇权至上,无数人为了皇权不惜一切,王室内部对于皇帝继承权的争夺那是非常惨烈的,有时候甚至骨肉相残,这样的事情在历朝历代屡见不鲜。

到了晚清时期,老四和老六对于继承权的争夺那也是相当激烈。

因为咸丰帝先天体弱多病还有点残疾(瘸子),所以在身强体壮而又精明能干的老六恭亲王奕訢面前,咸丰帝基本没有赢面。

不过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咸丰帝体弱多病还是个瘸子,这是上帝对他的不公。

与此同时上帝又给咸丰帝送来了一位好老师:杜受田。

最终靠着恩师杜受田的指点和道光帝的迂腐和老眼昏花,咸丰帝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扮猪吃老虎后来居上,居然就得到了皇位。

这其中的细节,我们第一本书里有详细描述,这里不再展开。

得到皇位之后的咸丰帝,对自己的弟弟鬼子六是有戒心的:

毕竟身边有一个如此能干的弟弟,并且自己也是刚刚上台,根基不牢,在自己位子还没坐稳的时候,自然要对恭亲王奕訢处处提防。

随着前方战事逐渐吃紧,满朝文武没有一个能用的,在内忧外患之下,咸丰帝想到了自己能干的弟弟奕訢。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父子兵是没指望了,老爹道光帝已经没了。

只能依靠亲兄弟了。

弟弟啊,你能干,出来帮帮哥哥吧,哥哥要撑不住了。

为什么这时候不提防奕訢了呢?

一者是实在无人可用,再者咸丰帝也想通了:尼玛这狗屁皇帝,自从当上之后没过上一天好日子,谁爱当谁当吧。

1852年4月,咸丰帝将原来和珅的大宅子赏给了自己的弟弟奕訢。

这就是后来的恭亲王府,这是座豪宅,当年和珅住的地方,奢华程度可想而知。

恭王府今天还在,并且还对外开放,去北京出差的同学一定不要错过,值得进去看看。

赐这座豪华大宅给奕訢,是咸丰帝发出的和解信号,咸丰帝先伸出了和解的手。

一座大宅子,算是解了当年两个人争夺皇位结下的疙瘩。

也正是这座大宅子,请出了恭亲王奕訢,在咸丰帝去世之后的关键时候,奕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奕訢的主持下,大清朝逐渐站稳脚跟,剿灭了太平军,消除了内忧,为大清朝续命了几十年。

如果说和珅对大清朝的贡献,除了贪污受贿之外,还留了一座豪华的大宅子,到这个时候派上用场,请出了恭亲王,也不枉和珅天下第一贪的名头。

送完大宅子的第二年,也就是1853年正月,就在太平军攻下天京之前,咸丰帝又向弟弟伸出了橄榄枝:任命他管理中正殿、武英殿事务。

到了9月,太平军北伐军一路北上,眼看要打到京城了,咸丰帝给自己的弟弟派了个最最要紧的缺:参与京城巡防事宜。

到了10月,奕訢奉旨在军机处行走,打破了清代皇子不得干预政务的祖制,算是咸丰帝对弟弟的破格提拔。

就这样,随着太平军的迫近,奕訢步步高升,快速走到了晚清政坛的舞台中央。

恭亲王奕訢绝对是个雄才大略的人,有王佐之才。

当然他的才华不是在和咸丰帝搭档的时候显现的,那时候他还年轻,也没有太多实权,并且还有个一直防备着自己的哥哥坐在皇位上,他想出挑也不敢。

奕訢真正展现他的王佐之才,是在咸丰帝去世之后,和嫂子慈禧太后搭档的时候才显示出来。

后来慈禧太后和恭亲王搭档,一个是强女主,一个是贤忠王,叔嫂二人一唱一和,干的风生水起,为大清续了一口气,多活了后面几十年。

当然不是说叔嫂二人有啥男女私情,人家是纯洁的男女关系。

这些都是后话,后面扒。

说了那么多咸丰帝和奕訢的事情,和桂良有什么关系呢?

有关系。

还是铁关系。

桂良是奕訢的老丈人!

桂良的女儿在此之前已经嫁给了奕訢,也就是说桂良此时已经算是个拐弯的皇亲国戚。

上阵父子兵,派上皇亲国戚出场,力度自然不同。

更何况桂良将在外,女婿君在内,内外一条心,合作无间,效率自然大大提高。

内用自己的弟弟,外用自己弟弟的老丈人,这是咸丰帝的良苦用心。

也是咸丰帝的第一道保险!

第二道保险:

任命第九位钦差大臣:讷尔经额被撸了,新的钦差大臣是谁呢?

胜宝!

虽然胜宝也一直打败仗,但是至少在前线还算努力,无人可用之际,矮子里面挑将军,只能让他顶上了。

咸丰帝不光给胜宝钦差大臣的名头,还升官:加都统衔(从一品,位同提督,都是最高武官官职),赐黄马褂(这个大家都知道,电视电影里很多),特赐康熙朝安亲王所进神雀刀,并且承诺:(军前)凡贻误军情者,副将(二品)以下“立斩以闻”。

所谓的“立斩以闻”,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先斩后奏!

还是咸丰帝一贯的大方风格,封赏起来丝毫不吝啬:

你要的,我给你。

你不要的,我也给你。

不得不说:军人在战争年代,真是个顶个的吃香。

胜宝简直受宠若惊:我何德何能,居然让我一个无名小卒碰上了这个狗屎运,如果是升平年月,绝无可能居此高位如此显赫,果然是枪炮一响黄金万两啊。

战争,对于军人来说,真是个好东西。

第九位钦差大臣胜宝,就是咸丰帝的第二道保险。

提拔了胜宝,咸丰帝还不放心。

不容他放心啊,胜宝是第九个钦差大臣了,之前的八个都没成功,凭什么你相信第九个就能成功呢?

于是有了第三道保险。

第三道保险:

任命惠亲王绵愉为奉命大将军,颁锐捷刀,赐御用龙褂。

惠亲王绵愉大家可能不清楚他的身份,我们需要简单介绍一下。

绵愉是道光帝的兄弟,咸丰帝的叔叔!

大清董事长咸丰帝的叔叔。

亲叔叔!

亲皇叔!

三国演义里八竿子打不着的刘皇叔和绵愉没法比,不在一个档次上。

皇叔亲自出马,可见咸丰帝是真下了血本了,这次真是去拼命的:不成功便成仁。

皇叔出马,一个顶俩。

咸丰帝给叔叔准备了一大堆的光环:

不光给了“大将军”的头衔,赐给宝刀,还给了“龙褂”。

“龙褂”要加粗,必考点!

黄马褂大家都听说过,“龙褂”估计是第一次听说。

平时皇帝赐个黄马褂就能把一堆人乐得在地上打滚,这次连“龙褂”都用上了。

看来只要能打胜仗,估计咸丰帝连龙袍都能赐给你。

咸丰帝算是把所有能给的都给了,只为收功。

自己的亲叔叔就是这第三道保险!

连皇帝的亲叔叔都上阵了,皇亲国戚都赌上了,再不成功,恐怕咸丰帝真的要御驾亲征了。

当然皇叔绵愉的作用是象征大于实际,派一个象征性的人物出去必然要带一个打手啊。

这个打手就是咸丰帝的第四道保险。 YIeVPmbM/thryzo/AiMdp1Z0hNDx1j4A68/b/FHWBrAU49vfxMG2quOELuBePyD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