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九十三节:
曾国藩的抉择:做走狗还是当野狼?

狼很厉害,桀骜不驯,但是却濒临灭绝。

狗很窝囊,摇尾乞怜,但是却繁衍生息。

狼,有性格,过得很悲惨。

狗,没原则,过得很滋润。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狗比狼不知道要高明多少倍!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不是强者生存。

强如狼,却濒临灭绝。

弱如狗,却枝繁叶茂。

所谓的“适”,说白了就是妥协。

和环境妥协,

和对手妥协,

和同伴妥协,

妥协的结果貌似窝囊,实际上是为了更好的生存。

虽然大家都喜欢诗和远方,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还是不得不妥协于眼前的苟且。

原因无他,都是为了更好的生存。

诗和远方是情怀,苟且是生存。

湘军的战斗力非常惊人,第一战在靖港战败,但是靖港只是一场规模比较小的战役。

曾国藩亲自出马然后被人打得满地找牙哭着喊着要自杀,但实际上靖港的失利并没有影响前线的战局,也没有影响长沙的防御和整个湖南的局面。

而随后湘军则在长沙以南的湘潭取得了空前的大胜,将湘潭的太平军几乎是一网打尽,全部剿灭。

湘潭大捷是几年来官军对太平军的第一场胜利,湘军一战成名,也宣告了大清朝进入了湘军的时代。

随后湘军扫清湖南的余匪,彻底平定湖南。

然后出兵进入湖北,在洞庭湖和太平军鏖战,又以5:1的大比分将太平军斩于马下,顺利攻克岳阳,打开了湖北的门户。

再之后,湘军进军湖北南部,扫荡湖北境内的太平军,基本平定湖北南部。

最终,湘军大队人马抵达武昌城下。

原本以为武汉将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拉锯战和消耗战,可能会旷日持久劳师糜饷。

但是没想到真正的战斗打响也就用了三天,三天之内湘军就将气焰嚣张的太平军几万人马全部清理干净,从武汉地区扫地出门,克复武汉三镇,打通长江南北两岸,并且还控制了长江的制江权。

这一路打下来,新成立的湘军所向无敌。

湘军的能力实在是太强了,强大到让人怀疑。

湘军就如同一个突然基因突变的怪物,平地一声惊雷,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咸丰帝惊喜之余,更多的是吃惊。

对于这样一个突然出现的猛兽,咸丰帝必须要确定一点:

这个猛兽是会帮到我,还是会伤害我?

这只猛兽会不会听我的话?

对咸丰帝来说,绿营兵是自己一手掌握的,咸丰帝让绿营兵往西,绿营兵不敢往东。

绿营兵就如同咸丰帝的一条狗。

但是很可惜,听话的狗战斗力不行:

绿营兵虽然听话,但是到外面就怂了,不敢跟太平军死磕。

听话但不能办事,一样没用。

湘军的出现则正好和绿营兵相反:战斗力爆表,但是不太听话。

咸丰帝希望湘军能够像绿营兵一样,成为自己的一条狗。

但是很不幸,从曾国藩身上,从湘军身上,咸丰帝看到的不是狗。

相反,他看到的是一只狼的影子:

样子有点像狗,但是骨子里是狼!

狼的性格:桀骜不驯!

说白了:刺头,不听话。

而曾国藩的性格,正是刺头,不听话。

曾国藩从咸丰帝上台以来,一直都和咸丰帝不对付。

曾国藩从来也不是一个听话的人,他从来都是一个刺儿头。

咸丰帝刚刚上台的时候,曾国藩在朝为官。

新官上任三把火,了振兴国家扫除积弊,刚刚上任的咸丰帝兴奋的向群臣求言:

大家伙对公司有什么看法,有什么好的建议,都说出来。

并且放出豪言:

我咸丰帝和老爹道光帝不一样,

不喜欢文过饰非,不需要粉饰太平,

你们但说无妨,哪怕说错了也没关系,

作为大老板的我心胸宽广,绝不治你们的罪。

身为刺头的曾国藩逮住这个机会,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啪啪啪就给了咸丰帝三个响亮的嘴巴子,把咸丰帝大骂了一顿(具体内容翻第一本)。

咸丰帝当时拿着曾国藩的奏折,火冒三丈,气的把奏折扔到地上。

也不顾皇帝的身份,大吼一声:

我要把曾国藩的脑袋拧下来当球踢。

咸丰帝不是一个好脾气的皇帝。

社会我詝哥,人狠话不多。

火气一上来,马上就开干。

旁边的人一看新上任的詝哥要发飙,马上劝阻:董事长您是个明白人,刚上台就杀大臣,这与礼制不符,并且您自己亲口说的大家有意见随便提,您不治罪。

现在别人说不好听的话了,你又要杀人,前后不一啊。

杀曾国藩事小,会阻塞言路啊,以后谁还敢跟你说实话?

这不符合一个明君的形象,和您的人设不符啊!

冷静下来的咸丰帝也明白过来了:

虽然曾国藩说话难听,但是说的也是实话,是真话,这样的人不能杀。

不光不杀,后来咸丰帝还升了曾国藩的官。

从右侍郎干到了左侍郎,虽然同一品级(都是正二品),但是还是高那么一点点。

因为在大清朝是以左为尊,左侍郎比右侍郎高那么一丢丢。

从这个层面上说,咸丰帝确实不是一个昏君,大清朝有咸丰帝这样的人掌管,确实是老天爷眷顾,大清朝气数未尽。

这是曾国藩第一次和咸丰帝较量。

曾国藩胜:1:0

随后曾国藩又和咸丰怼上了。

曾国藩在湖南编练湘军水师的时候,当时湖北正在干仗。

绿营兵不堪一击,被太平军打的找不着北。

整个湖北沦陷,武昌也被太平军围困,此时远在北京的咸丰帝急得心乱如麻。

放眼望去,整个湖南湖北,只有曾国藩还未炼成的湘军,有实力和太平军一战。

于是咸丰帝多次催促曾国藩带兵支援前线,挽救湖北的命运,挽救武昌的命运。

但是当时曾国藩的水军还没有练成,还没有形成真正的战斗力。

于是曾国藩直截了当的向咸丰帝奏明:

湘军还没炼成绝世武功,不能出战。

咸丰帝当场就急了:

什么炼成没炼成的,有人就要上啊。

等你炼成绝世武功,黄花菜都凉了。

可是不管咸丰帝如何催促,曾国藩兀自岿然不动,就是不挪窝。

曾国藩是铁了心了:

兵不练成,坚决不出;

不战则已,战则必胜!

没有必胜的把握,我曾国藩谁的话也不听。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坚决不出。

咸丰帝一贯喜欢瞎指挥,但是毕竟是大清董事长,大家也只能听命:皇命难违。

但是曾国藩作为一个刺头,怎么能跟着咸丰帝屁股后面转?

你瞎指挥,我可不像其他人一样惯着你,“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被逼的没办法的咸丰帝破口大骂:你知道你在吹什么牛皮吗?

光知道吹牛,后面打胜了还好,如果打败了,岂不是要被天下人耻笑?

作为一个皇帝,指挥不动下面的大臣,只能用“被天下人耻笑”这样的话来骂娘,如果不是事有紧急,估计曾国藩的脑袋早就被拧下来了。

从这件事情也可以看出:咸丰帝对软硬不吃的曾国藩其实是没有什么办法的。

曾国藩的决定后来被证明是对的,但是即便如此,你还是违抗了圣旨啊。

这是曾国藩和咸丰帝的第二次较量。曾国藩胜:2:0

曾国藩就是湘军的头狼,在这只头狼的身上,咸丰帝看出了桀骜不驯的影子。

而从湘军的身上,咸丰帝也看到了狼的野性,这让咸丰帝不寒而栗。

湘军是一支完全不同的新军。

绿营兵完全是官军,受中央控制,听咸丰帝的话。

湘军则不同,湘军的士兵只听命于他的营官,而营官只听命于曾国藩。

士兵唯营官马首是瞻,整个湘军则唯曾国藩马首是瞻。

湘军是私人部队,是地方部队,湘军是一个极具地方性和个人色彩的一支部队。

只听命于曾国藩个人,不听命于官府,也不听命于中央,更不听命于他咸丰帝。

曾国藩这支部队,在咸丰帝看来,就是一群狼。

一群还没有被驯化,一群不听自己话的狼。

而咸丰帝需要的是一群狗,一群凶猛的狗。

自己的身边有一只头狼,一只野性未泯的头狼,咸丰帝就必须提防这只狼反噬自己。

此时的大清朝已经淹淹一息,完全没有能力收拾太平军。

太平军作为闯入大清朝大院的一只野狼,把咸丰帝咬得半死,差点丢了性命。

现在又出现了曾国藩和他的湘军,这是另外一头有野性的狼。

虽然这只狼现在还听命于自己,把自己伪装的比较温顺,看似像条狗。

但是他身上有野性,咸丰帝必须防备。

如果曾国藩确实听话,和太平军死磕,两狼相杀,咸丰帝坐收渔翁之利,那结果还不错。

但是万一,我们说万一,万一曾国藩的湘军和太平军搞到一起,两头饿狼来咬满清这头长了200年的大肥猪,这只大肥猪就真的要被咬死了,大清朝立马破产完蛋。

毕竟,曾国藩是个汉人,洪秀全也是个汉人,而咸丰帝自己则是个满人。

满汉不两立,大清200多年来,一直都在提防汉人,生怕汉人掌握军权。

而现在在长江流域,大清朝的赋税之区,两只战斗力超强的汉人武装在对峙。

这两支汉人武装,随便拿出来一支,都能把自己的大清朝给搞黄了。

更何况现在出现了两支?

此时距离湘军成军一年都还不到,一年不到的时间就有如此强的战斗力,不得不让咸丰帝心有忌惮。

再加上曾国藩之前屡屡和咸丰帝对着干,咸丰帝此时的心情可以想见。

我到底能不能信任曾国藩?

我能不能依靠湘军剿灭太平军?

这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就算可以利用湘军剿灭太平军,但是湘军是一头比太平军更凶猛的狼,如果任由湘军坐大,那么湘军搞定太平军,对咸丰帝来说就是一个引虎驱狼的行为。

前脚赶走了狼,后脚养了一只虎,这是咸丰帝不愿看到的。

可能湘军会收拾掉太平军这头野狼,但是如何收拾湘军这头猛虎,将成为一个更大的问题。

养虎为患啊!

这个问题在未来的五六年里,一直折磨着咸丰帝。

一方面他需要曾国藩这头猛虎帮自己干掉太平军这只野狼,但是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提防着这头猛虎会伤着自己。

咸丰帝最想做的,就是去掉湘军身上的野性。

怎么去掉野性呢?

看看动物园的训练方法就知道了:把野兽关进笼子里,然后不停的投喂。

咸丰帝要把湘军这只野狼变成走狗,方法也类似:

首先必须让湘军断粮----关进笼子;

然后不断的发给军饷----投喂。

要想让湘军断粮,就不能给曾国藩湖北巡抚的职位。

曾国藩一旦拿到湖北巡抚的职位,就主导了湖北一省的财政大权,有了财政收入的曾国藩就会独立于政府之外,如同有了捕食能力的狼,再也无法驯化。

为了驯化湘军,咸丰帝必须卡住湘军自食其力的能力:

一支部队,如果没有中央供养,没有地方财政支持,无法独立!

无法独立的湘军就必须依靠中央,依靠政府。

这个时候只要咸丰帝按时给湘军投喂粮饷,久而久之,湘军就是去了独立的经济能力,失去了独自觅食的能力。

没有觅食的能力,野狼距离成为走狗也就不远了。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咸丰帝不给曾国藩湖北巡抚这个职位,是非常英明的。

后世的人都知道,曾国藩到死也没有犯上作乱的行为。

但是没有行为,并不代表没有想法(有没有依据?没有,对不起我猜的)。

就算曾国藩没有这样的想法,也保不齐湘军里的其他将领有这样的想法(对不起,还是猜的)。

就如同当年的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时候所说的:

即便兄弟们没有谋反的意图,保不齐你的属下有这样的意图啊?

当年我不就是被你们这些人推举上来的吗?

于是兄弟们都明白了,罢了兵权,回家当土豪去了。

曾国藩也一样!

与其说曾国藩到死也没有犯上作乱的行为,不如说曾国藩到死也没有犯上作乱的机会。

在湘军刚刚萌芽的时候,在刚刚具备犯上作乱的机会的时候,咸丰帝就已经把这个苗头给扼杀了。

你曾国藩可以不反,

我咸丰帝不能不防。

这就是曾国藩和咸丰帝的微妙关系。

近代有很多人读曾国藩,曾国藩的粉丝很多。

很多人把曾国藩看做大圣人,顶礼膜拜。

读到曾国藩这段历史的时候,都会痛斥咸丰帝的无能:

有眼无珠,没能及时给曾国藩更大的权力,否则曾国藩一定会大展拳脚,更有作为。

如果咸丰帝在1854年信任曾国藩,只怕太平军早就被剿灭了,哪里要等到10年后?

是咸丰帝拖了曾大圣人的后腿,扯着曾国藩的蛋了。

对于这样的人,我只送一句话: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满脑子只有一个曾国藩,一个后来被称为圣人的曾国藩。

这些人落进历史的泥潭里,双足深陷,不能自拔。

拿着结果找原因,拿着结论找证据,证据太好找了。

不能从全局的角度看问题,这是非常狭隘的历史观。

放在当时,你怎么知道你的曾大圣人就一定是曾大圣人?他就不能是袁世凯?

不会变成曾屠夫?

不会变成曾剃头?

他之前可是有“曾屠夫”和“曾剃头”的恶名的!

只是当时是给咸丰帝卖命,咸丰帝可以不管他是不是“曾屠夫”和“曾剃头”,反正屠的也是对手,咸丰帝估计还嫌他屠的不够。

但是一旦做大做强,“曾屠夫”和“曾剃头”调转矛头,来屠大清,来剃咸丰帝的头,该如何是好?对于这样的情况,作为一国之君,如何能不做防备?

历朝历代,地方大员尾大不掉的例子还少吗?

作为咸丰帝,站在大清朝的立场上,毫无疑问他做出了一生中少有的英明决断。

其实咸丰帝除了脾气暴躁,喜欢撸人杀地方大员,喜欢瞎指挥之外,很多关键节点的决策,都相当正确的。

正是这个决定,彻底扼杀了曾国藩坐大的可能,也扼杀了湘军以下犯上的可能。

通过教育曾国藩,打压曾国藩,咸丰帝逐渐将湘军从一只野性十足的狼,慢慢一步一步改造成一只听话的狗。

或者说是一只虽然凶猛但是还基本听话的狼狗。

狼狗也是狗!

打压曾国藩应该被计入咸丰帝的功劳簿,而不应该成为鞭挞咸丰帝的案底。

本来是一个英明神武的决定,却被人误读为阻碍湘军发展的桎梏,这对咸丰帝不公平。

我们应该还咸丰帝一个公道。

于是,通盘考虑清楚的咸丰帝,做出了最终的决定:

收回曾国藩湖北巡抚的任命!

当然,曾国藩有功,有大功。

有大功就要给大赏,并且大家都说好了给湖北巡抚的,怎么能说变卦就变卦呢?

难以服众啊!

咸丰帝做的比较漂亮。

对曾国藩的任命是已经做出了,现在要收回来,正好有一个坡可以借。

曾国藩不是上表辞谢了吗,说这个官我不能要吗?

好,就借坡下驴。

曾国藩本上表辞谢,目的是要借咸丰帝的口,封天下键盘侠的口。

谁知道咸丰帝将计就计顺坡下驴,同意了曾国藩的请求:

湖北巡抚的职位不给了!

曾国藩:想哭的我,却怎么哭也哭不出来!迷路的小孩!

咸丰帝写了一份十分微妙的邮件给曾国藩:

朕料汝必辞,

又念及整师东下,

署抚空有其名,

故已降旨令汝毋庸署湖北巡抚,赏给兵部侍郎衔。

上面的话不用翻译了吧。

曾国藩从巡抚这个地方上的土皇帝实权派,瞬间变成一个兵部侍郎这样有名无实的虚衔,人生的落差何其大啊?

同时咸丰帝还不忘明里暗里敲打曾国藩:

汝此奏虽不尽属固执,然官衔竟不书署抚,好名之过尚小,违旨之罪甚大,著严行申饬(chi)。

从之前的重赏,到现在的重饬!

转眼之间,皇帝对曾国藩的态度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

咸丰帝意识到了曾国藩的威胁,不得不敲打他一番。

在这次交锋中,曾国藩大败亏输,可以说赔的裤子都没了。

原本以为手拿把攥的湖北巡抚职位,就这么飞了。

自己朝思暮想的地方大员的美梦,化作一枕黄粱!

这次的湖北巡抚的职位之争,是曾国藩和咸丰帝两个人的第三次较量。

看着2:0的比分,咸丰帝这次一定不能输,如果输了只怕以后就没有扳平的机会了。

如果说第一次和第二次较量曾国藩都占有主动,那么这次主动权在咸丰帝手上。

给或者不给,都是我说了算。

随着邮件的发出,曾国藩辞别湖北巡抚,只捞了一个侍郎的头衔,又一次回到了自己创业以前的位置,这么大的功劳,居然就得了个“官复原职”的奖赏,曾国藩真的挺冤的。

这次较量,咸丰帝扳回一城。

比分:2:1

有人说通篇都是YY,曾国藩是个大圣人,本来就不想当湖北巡抚,上表辞谢是真诚的。

大叔只能哈哈一笑!

你可知道,后来曾国藩为了争一个巡抚的职位,不惜和咸丰帝闹翻,大打出手?这个故事又是怎么样的呢?

后面咸丰帝还会继续和曾国藩交手,并且交手的次数还不是一次两次,交手的结果如何呢?

比分如何呢?

且听下回分解! 9BG6JKmKRougXPcwwW9CUKGtsLlhPdi88rBQY+Ui/GnVQn3jfHd07WUgXf+iA3j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