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师一战,湘军顺利取得了武汉地区的制江权,把太平军江南的两座堡垒和江北的两座堡垒割裂开来,已经顺利完成了战略的第一步。
太平军首尾不能相顾,江南江北不能互援,为后面各个击破埋下了伏笔。
曾国藩已经有了取胜的把握,于是南北两岸湘军陆军开始进攻太平军堡垒。
首先发动攻击的是江北的罗泽南部。
罗泽南的攻击目标有两个:
一个是汉阳城,
一个是汉阳城外的花园大营。
因为汉阳毕竟是座城,更难攻破,所以罗泽南选择先易后难,先攻击汉阳城外的花园大营。
罗泽南带着他的弟子兼副手李续宾展开攻击。
李续宾前面我们已经说过,此人是罗泽南的学生,也是个猛将兄。
之前并没有太多出境的机会,但是后来却光芒万丈。
在塔齐布和罗泽南两位湘军元勋相继战死之后,李续宾成为了湘军新的旗帜。
是湘军中期最为出色的将领。
顺便提一下,李续宾虽然勇猛,但是也没能活到电视剧的最后一集。
他只短暂的绽放了一时,虽然异常璀璨,但是没能持久,运气不好,最后殒命疆场。
李续宾之前一直跟着罗泽南在湖南剿匪,没有参与到湘军的招募和编练工作中。
在曾国藩初创湘军的时候,李续宾已经是一个营官,跟着老师罗泽南,带了五百号人在湖南后方剿匪。
李续宾也算是湘军里辈分比较高的人了:当大多数人都还在衡阳的黄埔军校念书的时候,人家李续宾已经带着兄弟们在外剿匪砍人了。如果用后来黄埔军校的辈分来说,罗泽南和李续宾都属于教官级别。
此时李续宾隶属于罗泽南部,是罗泽南君的副手,没有太多出彩的机会。
但是攻打花园大营一战,终于轮到他登场。
李续宾横空出世,一战成名。
李续宾骁勇异常,被罗泽南选为先锋。
花园大营是一座木城,上有大炮下有枪眼,要想突破太平军的火力网靠近大营非常困难。
但是这里有个漏洞:当时的火器还不先进,火枪和大炮都有一个弱点。
可能大家在美国的南北战争中,在早期的西方战争片中看到过:
当时的火枪填充子弹比较麻烦,不像现在的机关枪,拉开保险,突突突就是几百发,人挡杀人佛挡杀佛,机关枪就是绞肉机。
太平天国时期,中国战场上还没有这么先进的玩意儿。
火枪的子弹填充比较慢,打一枪就要重新装弹,装弹的时间还比较长。
也就是说火枪打一波之后就必须停下来,这中间就会有火力间隔。
大炮也是如此,打一波之后就要停下来填装火药,填装的时间还更长。
这个火力之间的间隔,就是李续宾要找的突破口。
李续宾抓住太平军填充弹药间歇的机会,找到了攻打花园大营的办法。
首先他命令所有士兵,全部满枪满弹,把自己的弹药准备充足。
这里要说一下,满弹大家都知道:把子弹都上足,这个不难理解。
满枪是什么意思呢?
不说可能比较难理解:
当时的湘军,并不是所有人都拿热兵器。
湘军建立的时候,士兵装备的一半是热兵器,一半是冷兵器。
也就是说一半人拿的是火枪,一半人拿的还是大刀长矛。
大刀长矛用在冲锋陷阵还可以,但是在这种攻坚的场合,大刀长矛的威力,基本也就是聊胜于无,拿着壮壮胆还可以,你要真想拿大刀长矛去戳躲在营寨后面拿火枪的太平军,基本也就相当于去送人头了。
在火器面前,拿冷兵器去攻坚,基本就是一个笑话。
所以李续宾的先锋部队,全部装备火枪,人手一杆火枪,目的就是增加攻击力。
这就是所谓的“满枪”。
同时李续宾还规定:所有的人都不准先开枪,要靠近太平军大营之后才一齐开火。
怎么能挺近太平军营寨呢?
匍匐前进!
当然,匍匐前进也有讲究。
策略是这样的:湘军士兵先趴在地上,躲过太平军一轮的枪炮射击。
趁太平军放完一轮枪炮,埋头填充子弹的间隔,就猫着腰往前摸一段,或者匍匐向前爬一段。
至于什么时候趴下,什么时候前进,则听罗泽南的鼓声。
鼓声起,则前进。
鼓声停,则趴下找掩体,隐蔽起来。
如此往复。
战斗开始。
当时太平军的枪炮威力有限,射程也不远,准头也好不到哪里去。
所以湘军得以成功挺进到距离太平军营寨几百米的地方,从这里开始发起攻击。
湘军逼近营寨构筑防御工事,然后利用太平军填装子弹的间隔,等着听鼓点。
太平军一开始射击,李续宾的鼓点就停下来,湘军士兵也停下来,找掩体隐蔽。
等到太平军一轮射击完成填充子弹的当口,罗泽南擂鼓前进。
湘军士兵一听到鼓声,就摸爬着向前拱一段。
之后太平军枪炮又起,鼓点就停下来,士兵再找掩体隐蔽。
如此往复。
三起三伏,三轮之后,湘军已经爬到了太平军的营垒之下。
此时全军同时起身,之前已经装填弹药憋着没放的枪炮,此时才派上用场:
湘军士兵一齐射击,枪炮之声大作,杀声震天,直冲太平军的营垒。
先锋李续宾带头冲锋,接近营垒之后立即放火。
花园大营主要是用木头搭建,遇到火攻,基本上已经束手无策。
再加上当时老天也给力,北风大吹,秋天的天气又很干燥,太平军的营垒瞬间变成火海。
而此时湘军水师战船上的炮口也对准了花园大营的木质山寨,开炮猛攻。
上有炮火猛攻,下有李续宾纵火烧营。
火借风势,风助火威,花园大营瞬间就变成了一片火海,成为了人间地狱。
连天空都被映成了红色(史载:天为之赤)。
大火过后,花园大营被夷为平地。
花园大营被攻破之后,城北的汉阳基本上已经是一座孤城。
罗泽南趁胜追击,联合水军的炮火支援,再加上武汉地区的部分绿营兵也来参战,于是几路大军合围汉阳。
汉阳岌岌可危。
作为武汉地区太平军最高长官的石凤魁,此时正在汉阳。
眼看城池不保,他无心恋战,趁夜色保护,偷偷溜走。
石凤魁就这样弃守汉阳,转移到了江南的武昌城。
石凤奎留下几百人作为疑兵,在城头摇旗呐喊,开枪放炮,佯装守城,掩护主力部队撤退。
到天明,湘军继续攻击汉阳,开炮射击,湘军士兵开始用绳子梯子,朝城墙上爬。
此时城上只有几百人,当然无法抵挡,再加上主帅已经跑了,士兵也没有了精气神,战斗力大打折扣,很快汉阳被攻破。
长江以北的两个据点,汉阳和花园大营就这么被拿下。
湘军罗泽南部,以少胜多,攻克坚城,取得了江北战场的胜利。李续宾因为勇猛冲锋,带头作战,攻破花园大营,一战成名。
此时的江南战场上也捷报传来,塔齐布率人攻击江南的洪山大营。
本来塔齐布的兵力就很强,再加上洪山大营又不如花园大营坚固,所以塔齐布并没有费太大的力气就旗开得胜。
攻破洪山大营之后塔齐布意犹未尽,此时他看着对岸罗泽南的部队在北岸和太平军血战,随后取得了江北大战的胜利,塔齐布非常惭愧。
他对副手周凤山说:
罗泽南是一介书生,手上只有3000号人,居然就敢去攻击江北的两座堡垒。
而我作为统兵大员,前线军衔最高的人,又有8000号人在手上,却窝在江南,选择捏软柿子,有负我第一猛将兄的威名,估计以后要被罗泽南耻笑了。
周凤山无言以对。
从此之后,塔齐布对罗泽南佩服得五体投地,再也不敢轻视罗泽南这一介书生。
取得了江面上的胜利,
肃清了江北的两座坚城,
江南的洪山大营也已经被攻破,
太平军只剩武昌城一个据点,依托武昌省城高大的城墙,在城内据守。
此时的太平军,有点像绿营兵的味道了:
之前是自己围着绿营兵抓了揍,今天湘军围着自己抓了揍,攻守之势的转变,也就是几个月之间的事情。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变成了三个月河东三个月河西了,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
武昌城内的太平军大概还有两万多人,领头的是刚从汉阳城大败而归的石凤魁。
本来两万多人的部队,依托武昌坚城,进攻则不足,据守则有余。
并且湖北还有大量太平军,长江下游的太平军也占据绝对优势,随时可以顺江而上,救援武昌城,只需要坚守一段时间,形势一定能逆转。
但石凤魁已经被湘军吓破了胆。
他之前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勇猛的官军,他还沉浸在和绿营兵对战、打宝练级刷副本头戴主角光环的时代。
我是主角啊?
怎么官军一上来就抢戏?
突如其来而又凶猛异常的湘军仿佛一股洪水猛兽,湘军这个BOSS的等级,完全超出了石凤魁的意料之外。
副本的难度也非石凤魁所能主导,毕竟他也不是什么名将,主将韦俊正好离开,他的能力也远远没有达到可以统领一个方面军的程度。
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弃城逃跑。
石凤魁无心恋战,带着太平军主力,主动撤出了武昌城。
经过千辛万苦打下来的一座省城,就这样拱手让人。
湘军不费一枪一弹,轻而易举地了取得了攻克武昌城的丰功伟业。
胜利来的太简单,幸福来的太突然。
本来以为武昌之战是场血战,但是对方直接宣布退赛,自己直接晋级,曾国藩心花怒放。
看着撤退中的太平军,湘军当然不肯放过这个痛打落水狗的机会,趁胜追击,歼灭太平军无数,同时烧毁战船千余只,肃清了武汉地区的太平军,战果辉煌。
石凤魁虽然活着从武昌城出来了,但是等待他的,是杨秀清的屠刀。
听闻武昌失陷的消息,杨秀清大惊失色,随即召回了石凤魁。
石凤魁回到天京,杨秀清一句废话都没有:军法从事!
石凤魁成了杨秀清的刀下鬼。
与其撤出武昌城让杨秀清杀掉,还不如和湘军决一死战。
石凤魁这个草包,死的有点冤枉,死的有点窝囊。
战败的石凤魁成了刀下鬼。
战胜的曾国藩应该是高官厚禄了吧?
对比之前的统兵大员,曾国藩实在是太优秀了,优秀的有点不像话。
此前官军对太平军,从来都是防守。
能守住一座省城已经是大功一件,比如江西省城南昌守住了,咸丰帝一高兴,就一下子产生了两个巡抚,张芾和江忠源,一个“赏还巡抚”,一个“擢升巡抚”。
守住了能出两个巡抚,曾国藩实打实的打下了一个省城,这个巡抚应该是稳了吧?
毕竟,收复武昌是太平天国起事这3年多以来,官军第一次取得收复省城这样的胜利,可谓是战果空前。
面对空前的战果,曾国藩能捞到什么奖赏呢?
请看下节:曾国藩的一枕黄粱“巡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