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十三节:
创业风口

我们接着上一节说曾国藩的第三个关键字:

曾经训练。

曾国藩组建湘军的时候,前方战事已经打的昏天暗地不可开交。

乱世,刀兵就是最大的风口,要想创业,要想有所成就,必须尽快抓住这个风口,迅速壮大自己的实力,才能在这股洪流中分一杯羹。

风口已经出现,无数的人都瞅准了太平天国这个时机,希望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于是大家纷纷创立公司,组建团队,争先恐后,准备站到风口上,趁着风口博个IPO,上市圈钱。

而此时曾国藩才刚开始练兵,其实已经远远落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

万事开头难,对于一个初创型的公司更是如此,曾国藩起步晚,如果还一步步按部就班去做,估计等他的公司慢慢长大,黄花菜都凉了,大清朝早就改朝换代了。

所以曾国藩必须弯道超车,迅速拉起一支属于自己的队伍。

我们平时组建一个几人的创业团队往往都很困难,更何况曾国藩想要拉一个数千人的队伍(这是曾国藩最初的想法,当然最后越做越大,当初曾国藩也没有想到),难度可想而知。

曾国藩两手空空,几乎一无所有,只身来到前线。

他没有人,没有队伍,没有钱,没有粮饷,甚至连个正规编制都没有。

他也没有经验,他是一个文人,跨行业来创业,从一个读书人,直接跨界成为一个领军的武人,从一个养尊处优的中央大员,摇身一变成为一个事必躬亲的一线战斗人员,去干砍人的勾当,去当带头大哥,曾国藩创业的跨度太大了,几乎是一个180°的大转弯。

跨度太大,容易扯着蛋。

不过曾老先生山人自有妙计!

曾国藩的妙计是什么呢?

他的办法就藏在给咸丰帝的那封邮件里:

就各县曾经训练之乡民,择其壮健而朴实者招募来省。

曾国藩要创业,他不是从零开始,他也没有想过要从零开始,他走的是捷径。

曾国藩的捷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并购和收购!

这就好比这几年新出现的直播风口,作为行业巨头的腾讯,如果想要重新做一个直播平台,可能需要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慢慢积累人气,慢慢生长。

传统行业可以这么做,但是在互联网时代,继续这样操作很明显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等到腾讯折腾出直播软件的时候,他很可能已经掉队了,跌出第一阵容,只能在后面跟随别人,别人一骑绝尘而去,你连尾灯都看不见。

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

直接收购。

直接收购一个已经成熟的平台,不用从零开始从头摸索。

直播风起的时候,腾讯选择直接投资斗鱼;

而等到快手横空出世的时候,腾讯同样没有成立平台,而是直接投资快手。

当然阿里巴巴和小米的投资投资版图也不遑多让。

这是现代互联网巨头应对新出现的风口的一套办法。

曾国藩虽然当时是以光杆司令的身份到前线的,但他也是有资源的,老爷子自带BGM。

曾国藩最大的资源就是背靠皇帝这块金字招牌,同时自己也是一块金字招牌:二品大员。

在这两块金字招牌之下去创业,曾国藩就拥有了别人没有的优势。

腾讯的微信为什么如此成功?

其实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她有QQ,他有一个广阔的用户群,一旦推广起来,别人真的扛不住。

这就是资源优势。

曾国藩也是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从创业之初就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他没有从零开始,他是直接从并购收购开始的。

曾国藩上奏咸丰帝的时候说要从“曾经训练”的乡民里面,“择其建壮健而朴实者招募来省”,其实就是在告诉咸丰帝:我要用你给的尚方宝剑(上谕),再加上我朝廷二品大员的金字招牌,直接吞并湖南的小公司,让这些小公司为我所用,从而迅速壮大我的力量。

可是曾国藩毕竟只是一个前二品大员,用皇帝的话说是“前侍郎”,或者更加官方的说法叫做“在籍侍郎”,严格来说到了地方上,曾国藩其实是没有什么实权的。

前面我们也说过,按照大清律,在家守制的官员是不可以过问地方事务的。

既然曾国藩空有其表,为什么这些小公司甘愿为曾国藩吞并,唯曾国藩马首是瞻呢?曾国藩除了拥有一个二品大员的名号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优势呢?

有!

曾国藩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虽然曾国藩退休在家的“前侍郎”,但是他有一个其他人员都没有的优势:专折奏事!

当时的大清朝,如果你想给皇帝写信,普通人肯定是不可能的,皇帝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看每一个升斗小民的来信。

但是皇帝坐在紫禁城中,他也要了解外面的世界,从而治理自己的大帝国。

皇帝要看外面的世界,当时又没有直播平台,也没有微信微博,怎么办呢?

依靠朝中大臣和地方官员。

朝中大臣和地方官员就是皇帝的手脚和眼睛。

这些官员负责把看到的听到的,汇总报告给皇帝。

这个汇报,今天是靠打电话写邮件,当时没有电话也没有EMAIL,皇帝依靠的,就是奏折。

奏折就是下情上达和上情下达的通道!

但是考虑到皇帝精力有限,不可能把所有官员的奏折都看完,于是就有了规定:只有达到一定规格的人,一定地位的人,才配给皇帝写信。

毕竟不是阿猫阿狗写的信皇帝都要看,否则皇帝要被累死了。

具体来说:地方上的人员要想给皇帝写信,必须是督抚以上!

督就是提督,省军区司令。

抚就是巡抚,省长兼省委书记。

中央的官员如果要进言则简单一些,一般4品以上官员也可以上书。

也就是说:当时如果地方上要给皇帝写信,要下情上达天听,原则上只有督抚两个人可以。督抚之外,如果其他人想要给皇帝写信,只能通过督抚转达,叫“会衔上奏”:就是你写信给督抚,督抚看过之后如果觉得有理有据,督抚就在你的信上签名,然后上呈给皇帝,这样你的信才可以送达天听。

这明显就是一道门槛,作为一个普通平头百姓,一个秀才穷书生,你有什么渠道能够接触到督抚一级的地方高官?

并且就算你能接触到他们,你想要写什么和督抚想要给皇帝看什么,这之间还有一道鸿沟:

如果你写的东西是督抚不愿意让皇帝看到的,那么你的上书多半只能石沉大海。

当时又不能随便上访,所以普通人基本上没有任何可能将自己的话传到皇帝的耳朵里。

渠道很重要!

而此时的曾国藩虽然在地方上没有什么实权,但他依然是朝廷的二品大员,有“专折奏事”的权利。

也就是说,此时的曾国藩可以直接跳过湖南的最高文官和最高武官提督巡抚,直接给皇上写信。

这个权力看似没什么,其实大的不得了。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在湖南地界,如果湘军受到官军欺负,没有曾国藩的话,那么湘军就只能忍气吞声。

而一旦有了曾国藩,事情马上就不一样了,你敢欺负我,我到皇帝那儿告御状去。

提督和巡抚就会对曾国藩特别忌惮,本来督抚二人可以垄断言路搞一言堂,现在不同了,有曾国藩在,自己不能为所欲为了。

这是众多小的创业公司没法跟曾国藩比的。

总结曾国藩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他有金字招牌,有上层建筑,能够上达天听,受欺负了可以跟皇帝去喊冤。

缺点:基础不牢,跨度太大。

通常我们会说:一个人的短板,将决定自己的容量。

这就是著名的“短板理论”,又称“木桶原理”。

一个人,无论你长处有多长,最终决定你成就的,是你的“短板”。

这个道理貌似很正确,但是在创业这一块,如果还看这个理论,感觉就有点扯淡。

创业,不是看短板,而是看你的长项。

你有短板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长处能有多长。

极大地避免自己的短板,然后极大的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才是创业的精髓。

你能把特长发挥到什么程度,将决定你创业的成功与否。

分析了自己的短板和优势,曾国藩做出了正确的决策。

他极大地发挥了自己作为二品大员的优势,同时还通过忽悠咸丰帝,拿到了咸丰帝给他的金字招牌,然后用这个金字招牌来收购其他创业小公司。

而自己的短板:基础不牢,跨度太大,起步太晚,这些缺点曾国藩通过并购收购,一下子就解决了。

先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然后通过并购收购弥补自己的短板,这样的战略思路在今天依然是一些创业企业迅速做大做强的不二法门。

而早在100多年前,曾国藩便深谙此道,不得不说曾老先生的思路是非常超前的。

曾国藩通过心机很深的三个关键字,成功的忽悠了咸丰帝,拿到了皇帝的金字招牌。

接下来,曾国藩就要挥舞着这块金字招牌,收购其他的创业公司迅速做大做强。

当时湖南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太平军过境,天地会群起响应,湖南境内烽烟四起,起义频繁。

为了保护地方的安全,当时已经有很多读书人纷纷站出来,成立团练,看家护院。

这其中有两个佼佼者:

一个是罗泽南,

一个是王錱(zhen)。

而这两个人,就是曾国藩首先要收购的对象。

我们先说结果:后来这两个人被曾国藩顺利收购,成为曾国藩早期创业的左膀右臂。

如果没有他们,曾国藩的创业之路将倍加艰辛。

有了这两个左膀右臂的支持和帮助,曾国藩至少在早期没费多大力气就拉起了一支队伍,完成了从0到1的蜕变。

拥有了团队的曾国藩迅速站到了创业的风口上,直挂云帆济沧海,开启了自己辉煌的人生路。 xkZrnjaXm2avRvDIr2RVQOPo5dQeveu/Y/EXrHh6yoXjOc5e9CppDu11UZVUc5v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