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十八节:
南昌保卫战(二)

太平军北伐的同时,西征军也出发了。

北方被打的乱成一锅粥,南方也好不到哪里去,四处点火八方冒烟。

就在江忠源一路埋头往北跑的时候,太平军的西征军也到了南昌城下,把南昌城围了起来。

此时的江忠源,方向朝北,刚刚跑到九江,然后就收到了张芾发来的求救文书:

“看在党国的份上,伸出手来,拉兄弟一把”。

此时江忠源有个两难的选择:

北面皇帝在召唤自己救驾,南面是江西巡抚在对自己喊话救命。

到底是往北走,还是往南走?

是去救驾,还是救命?

这是一个问题。

江忠源很快做出决定:

去北面也是砍人,去南面也是砍人,并且砍的还是同一伙人,在哪里不是砍?

就近去砍吧!

江忠源拿出地图一看,明显南昌距离比较近!

于是马上掉转头,朝南开拔,前来救援南昌。

有人说当时太平军如此凶猛,江忠源还敢到处救火四处出击,难道他就不怕兵败身死吗?

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在大家都随波逐流的时候,总是有那么一帮人,他们认死理,他们不从众,虽千万人吾往也。

有人说他们是二百五,有人说他们是民族的脊梁。

不管他们成功与否,不管他们是否正义,这些人都应该被铭记。

不为别的,就为他们胸中的这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正气。

当所有人畏敌如虎的时候,当所有人都避之唯恐不及的时候,江忠源毫不犹豫,哪里危险去哪里,哪里有火情就去哪里,这份豪情,这份急公好义,这份因公废私,确实让人钦佩。

支持他的人说:江忠源来的正是时候!

就在太平军马上合围南昌城的时候,江忠源的人马进城了。

反对他的人说:江忠源来的真不是时候!

就在太平军马上合围南长城的时候,江忠源的人马进城了。

说他来的正是时候,是因为他的到来,给了南昌城以希望。

说他来的不是时候,是因为一旦城破,江忠源多半兵败身死。

此时进南昌城,只有两个结果:要么成功,要么成仁。

这是拿自己的命在赌博。

看过前面官军和太平军交战记录的同学都知道,江忠源犯了一个大忌:

和太平军交手,不能刚正面,不能进城。

你可以增援,但是一定不能进城,最好是驻扎在城外看着,坐观成败。

坐观成败有两个好处:

第一:如果太平军攻城失败,自然要解围而去。

此时你只需要浑水摸鱼,乘胜追击,然后给皇帝写个热情洋溢的奏折,升官发财的机会就到了。打仗不用出力,战后还能分点好处,这样的好事,搁谁都得这么干。

第二:如果太平军攻城成功,最终城破,见势不妙,自己拔腿就能跑。

因为你不在城里,所以跑起来没有任何障碍,一溜烟就没影了,容易脱身。

并且大清朝还讲究“守土有责”,你既然不在城里,自然也不属于“守土有责”的范畴,董事长咸丰帝怪罪下来,也摊不到自己头上。

并且,大清律规定“守土有责,城亡与亡”,一旦你进了城,一旦太平军破城,你是守城的官员,你必须得杀身成仁,否则咸丰帝会拧下你的脑袋当球踢。

所以在当时,“守城”是个风险大收益小的苦差事,没有人傻乎乎的去干。

即便是奉旨前去增援,也坚决不入城,守在城外看风向,风向好了就去捞点好处,风向不对拔腿就跑,这是当时很多地方大员达成的共识,大家都这么干,这其中的佼佼者,非钦差大臣向荣莫属。

正是懂得这其中的道道,向荣才成为了太平天国时期前线的常青树。

但是江忠源是个另类,有人说他是二百五,有人说他不识时务,但是不管怎么说,他就是毅然决然的冲到南昌城,决定“城亡与亡”!

就冲这份执着,应该给江忠源点赞!

江忠源无疑是张芾的救星,没想到在大家都明哲保身袖手旁观的时候,急公好义的江忠源,居然真的带人来救南昌,并且还冲进城来,打算和自己并肩战斗,太难得了。

江忠源进城的时候,张芾兴奋的手舞足蹈,就差没买挂鞭炮燃放庆祝了。

兴奋归兴奋,能不能守住城,还要看江忠源的本事。

江忠源是个有本事的人。

江忠源进城之后,马上整顿武装,严阵以待太平军。

通过前面的介绍,江忠源给我们的感觉是性格豪爽、急公好义,颇有梁山好汉的感觉,似乎是个粗人,其实不然,他不光是个好汉,更是个老练的统帅。

进入南昌城之后,江忠源主要做了三件事,可以说这三件事拯救了南昌城。

第一件事:坚壁清野!

坚壁当然就是把城墙修理好,因为南昌毕竟是一座省城,城高墙厚,太平军没有重武器,那些小土炮根本奈何不了高大的省城,所以坚壁这部分工作不需要花太大的精力。

主要工作放在清野上:所谓的清野,用两个字概括就是“烧光”,将南昌城外的民房店铺全部烧毁,让城外光溜溜一片,成为废墟。

这样做的目的,一者是为了防止太平军打城墙的时候抢粮食,另外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太平军依托城墙外面的民房和店铺,偷偷躲在里面挖隧道,穴地攻城。

城外清扫一空,视野空前开阔,太平军要来攻城,远远的就能看见。

太平军想挖隧道,就只能从距离城墙更远的地方开始,增加了穴地攻城的难度。

远远的就看到你们在挖地道了,城里的守军有充分的时间应对。

江忠源的“坚壁清野”,在接下来的南昌保卫战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太平军到了南昌之后,眼看城外的民房店铺全部被烧光了,没办法就地取材。

在城外没有营地,愚蠢的小叔子赖汉英干脆也不立营寨,把部队驻扎在城外河里的船上。

这虽然是个不错的安置办法,但是南昌城只有北面和西面有河,所以驻扎在船上的太平军,只能包围南昌城的西面和北面,南面和东面等于是开放的。

太平军是来围攻南长城的,你现在只围住了一半是几个意思?

围城围一半,怎么能达到“围城”的目的呢?

江忠源“坚壁清野”之后,随即安排了第二件事:分兵把守,责任到人。

当时守城的大概有1万人左右,鱼目混杂,都是杂牌军。

有江忠源带领的楚勇,有绿营兵,当然更多的是壮丁团练民兵。

这些人聚集在一起,其实是一盘散沙,形成不了什么战斗力。

如果战斗顺利,大家还能团结在一起。

但是如果一旦要打硬仗,打逆风战,彼此互不信任很容易就崩溃了,散兵游勇是打不了硬仗的。

以前清军守城,基本就是这个问题:

大家责任不清,看似聚集在一起很多人,实际没有战斗力,一旦战斗打响,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时刻想着的就是如何在别人之前溜号,免得自己被抓了揍。

所以守城变成了集体负责制。

集体负责制换一个说法就是“集体不负责制”。

所有人都对守城负责,换句话说就是所有人对守城都不负责。

中国人的性格使然:比如做一个大项目,有一个100人的大队伍,这100人又分成10个小团体,如果你布置任务的时候说:你们10个团体,对这个任务都负有全部责任,那么你的这个任务十有八九要黄。

具体原因?

责任不明。

可能100人里面,有两个优秀的团队20人干的很出色,但是另外的8个团队80人就各怀鬼胎,不光不出力,可能还会对两个优秀的团体使坏。

20个人拉车,80个人捣乱,啥事也干不成。

而江忠源作为一个在前线砍了近10年人的老油条,自然知道其中的道理,所以他采取了一个策略:“责任到人”。

你们不是一个个小团体责任不明各怀鬼胎么?

有办法,责任到人!

正好,南昌城有七个门,就把你们每个小团体分守一个门。然后任命一个小头目:这个头目的目标,就是守住这个门。

一旦城门丢失,就把你这个团队的领导揪出来砍头。

这样一分工,大家都明确了自己的任务,也知道了自己身上的责任。

在中国,大集体制是干不过责任制的,无数次的历史事件都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在后来的守城战斗中,包括巡抚张芾在内的一干团队负责人因为责任在身,都是轻伤不下火线,坚持站在城头,为守城立下了大功。

江忠源做的第三件事情是向外面喊话:

“江西的绿营兵团练民兵兄弟们,有一个算一个,看在党国的份上,伸出手来,拉兄弟一把”!

江忠源广发英雄帖,从湖南、江西省的其他地方调兵,前来增援。

虽然江忠源心里也明白,这些喊话可能作用微乎其微,来增援的多半也是虚有其表,看热闹的多,实际出手的少,但他还是做了。

毕竟有援军总比没有好,有人总比没人好。

就算城外来的是一群拉拉队员,帮忙呐喊几声给充充场面,至少也能够让城里的守军知道,我们不是孤立无援的,外面是有大队人马在等着救援我们的。

毕竟我们说,信心比金子还重要不是吗?

城外的援军源源不断的开来,大概聚集了8000多人,加上城里的守军10000多人,此时南昌城里城外的官军数量接近两万人,已经是赖汉英军力的两倍左右。

事情都做完了,江忠源舒了口气,准备战斗。

战斗的过程没有什么新意:

太平军没有飞机大炮,攻打坚城唯一的战略方法还是那四个字:“穴地攻城”。

步骤和之前如出一辙:挖地道,埋炸药,点火,轰隆一声城塌墙倒。

然后大家对着缺口蜂拥而上。

晚清时期的攻城战,基本都是这个套路。

因为此前江忠源已经坚壁清野,城外光秃秃的一片没有遮拦,所以太平军只能从更远的地方挖地道,“穴地攻城”难度不小。

城里的江忠源,作为一个砍人小能手打仗老油条,自然不能坐视太平军挖地道,相比于之前怀庆之战通过城外草地上的露水“观望”发现地道位置,江忠源的方法则要科学的多,以至于后来的小鬼子也采用了这种方法,在《地道战》里我们看到过,具体方法是什么呢?

“瓮听法”!

《地道战》里有一个经典的镜头:地道里的小鬼子为了侦听民兵挖地道,在据点里面的地里挖个坑,装一口大缸,然后趴在缸里,提溜着小眼睛贼眉鼠眼的听据点外的动静,防止民兵挖地道。

江忠源的办法也差不多:“于城根埋瓮,使人坐其中,侧听以司声音”。

而一旦听出了太平军挖地道的位置,那么对付起来就方便多了:在地道前进的路上,挖一个横沟,然后朝里面灌水,太平军的地道挖到横沟这里,水就漫灌到地道里,地道里就无法再继续作业,这条地道也就废了。

这个办法在前面官军在对付北伐军攻打怀庆的时候同样使用过,非常有效。

于是太平军唯一的攻坚手段“穴地攻城”基本就被废了。

没有了穴地攻城这个利器,太平军只能望城兴叹,对近在眼前的南昌城束手无策。

后来虽然也有几次“穴地攻城”成功,南昌城的德胜门先后被轰开了三次,但是都被江忠源带人死守,又修补回来了。

于是南昌城外,和怀庆一样,又变成了消耗战。

双方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大眼瞪小眼,谁也奈何不了谁。

消耗战对太平军非常不利,但是对官军却极为有利,毕竟南昌是省城,城里粮草充足,官军有吃有喝,以逸待劳,虽然精神比较紧张,但是日子并不艰难。

城外的太平军日子可就没这么殷实了,江忠源之前已经“坚壁清野”,没给太平军留下什么吃食,补给不济,坐吃山空,太平军坐不住了。

所以在围城三个月之后,太平军弹尽粮绝,只能灰溜溜的撤走了。

8月22日,坚守了3个月的江忠源,终于看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结果:

太平军大军撤围而去。

从5月18日围攻南昌城,到8月22日从南昌撤走太平军从南昌撤走,前后一共经历了94天,三个月的时间。

南昌保卫战就这样结束了。

真的结束了吗?

当然只是眼下结束了----南昌城外后面还有大战!

至少现在,战斗结束了,我们胜利了。

江忠源深深的舒了一口气。

天佑我南昌城!

天佑我江忠源!

曾经,我们不相信一个人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我们也不相信一个人能改变一个城市的命运,但是江忠源做到了。

如果他不来,南昌城必破。

而正是他的到来,解救了一城老百姓的命运。

江忠源改变了南昌的命运,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前面我们说了,有大风险就会有大回报。

江忠源守城的风险极大,一不小心可能就城破身死。

但是他挺住了,守住了,于是回报也来了。

南昌城守住的消息传到北京,咸丰帝感动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马上做出决定:

赏还江西省原巡抚张芾的巡抚职务,提拔江忠源为安徽省的巡抚!

江西一战,瞬间成就了两个封疆大吏,收获不可谓不丰。

然而咸丰帝不知道的是,正是自己的这个封赏,要了湘军第一人江忠源的命。 jrD4A8u/871vruzQZIIih/RGKldzXaAVJG+ncBxeN41DoUpMIOkk49i7VCGk9z3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