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章

孩子们想要的理想家园

生活在中产阶级以上的人,无法体会到穷人到底有多穷。那些人可能会说,我们在一些文学作品中读到过,或者在舞台剧上看到过。但我要告诉你,文艺作品存在大量的虚构,它的真实性会大打折扣。如果有一天,你双脚真正踏进贫民窟,我想你的灵魂会受到震撼,他们的苦难生活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先让我们设想一下吧!如果现在有人对着你们大喊:“走,让我们去看看那些挣扎在饥寒交迫中的家庭吧。因为幸福很快就要降临到他们的家庭中,他们将会和我们一样过上幸福生活,他们有自己的工作,他们的孩子像我们的孩子一样得到良好的教育,他们在休假时会像我们一样到世界各地去旅游……这不是一种想象中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对他们而言真的要实现了,我们正在实施一种拯救贫困和罪恶的道德工作,长期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正在从罪恶、郁闷和无知的阴影中走出来,昔日那些蓬头垢面的孩子们,也正在拥有属于自己的‘家’,他们正在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那是一个人们不再为贫困与不幸而悲痛的新时代。在那个崭新的时代里,罪恶、悲惨和不幸都成为过去,再也不会出现在生活中。”

我所讲的这些,就是想让你们知道,家对他们具有伟大的意义,家里的每一个房间里,都摆放着美好的东西,他们是家的小主人,可以完全支配自己。这个家就是建立在圣洛伦佐贫民区的“儿童之家”。

圣洛伦佐区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地方,当地的报纸每天都会刊登一些发生在这里的恶性事件。尽管如此,仍有很多人不熟悉这个居民区的起源。

城市规划的初期,人们并没有打算在这里建立一个居民区。而实际上,圣洛伦佐区也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居民区,它是一个贫民的居住地。这里居住的基本上是低收入的、失业的工人,刑满释放的人等,可以说这里鱼龙混杂,治安混乱。

1884~1888年正是建设大热潮时,圣洛伦佐区也被列入其中。地方政府在这里建起了房子,这些房子不但不符合社会标准,也不符合卫生标准。所谓的房子,也不过是地面上一英尺一英尺地垒起来的墙,然后再在墙上搭起棚子。当时,没有人会关心这些房子的质量问题,它们的坚固与否与建设者没有一点关系,因为有钱的人根本不会住在这种房子里。

1888~1890年大风暴爆发时,这些房子几乎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后来随着人口的增长,人们对房屋的需求也随之增长,这些房屋又逐渐被出租出去。可是那些精明的投资者根本不愿出资修缮这些破败的房子,例如哪个墙上出现个窟窿,他们就随便找些泥土填充进去;哪个屋顶破了,他们就随便找来一块塑料板盖在上面。因此,这些初建时就不合格、不卫生的房子,情况就变得愈发的糟糕。就这样,你走了,我来了,我去了,他又来了,如此往复,这个地区变得越来越落后,最后沦为名副其实的贫民窟。

当初这些房子就不是为有钱人建造的,它们的面积实在太大,每栋套房有五六个房间,有的甚至达到七八个房间。当然啦,租金相对于其他的出租房的确便宜了很多,可是对于居住在这里的任何一户穷人家庭来说,都是一笔昂贵的支出。有些兜里有点钱的租客,干脆租下整个套房,做起了二房东,从穷人身上搜刮油水。例如,房客以每月8美元的价格租赁一个有六个房间的套间,这样他就摇身一变成了二房东,他将六个房间简单清理一下,再以每间每月1.5美元或2美元的价格,转租给那些只能承担这个租金的房客。二房东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他们甚至还会把原先的房间隔成两间,或者干脆把走廊也利用起来,租给更穷的房客。就这样,二房东的收入每个月就能达到15美元或更多,远远超过了他所付出的租金。

他这样做,一方面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解决了自己的生存问题。不仅如此,二房东在房客们处于极端贫困的时候,向房客们放高利贷。例如2美元的贷款,每星期需要支付的利息就高达20美分,相当于年利率的500%。穷人本来就穷得叮当响,温饱问题都无法得到解决,高利贷的存在只能使穷人更穷。

我们在这些地区调查时,还发现其他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拥挤混乱、治安差、暴力犯罪等情况。当地报纸披露了这样一个情况:在一个贫困的大家庭里,成年男孩和成年女孩同睡在一个房间,在仅有的狭小空间里,房间的角落里还住着妓女。妓女与嫖客之间的肮脏交易,一览无余地暴露在孩子们的面前。这不是个案,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那些目睹妓女肮脏交易的成年男孩,纯洁的心灵受到了污染,罪恶、邪念便在他们心中萌芽,于是犯罪、抢劫便在他们中间发生了。

这种凄惨的生存环境,无论是谁,第一次进入这样的屋子时,都会感到恐惧和惊讶。当时我们就好像进入一个阴暗的世界,印象最深刻的除了黑暗还是黑暗,即便是中午,也很难看清房间里的摆设。

当我们推开一扇虚掩的房门,渐渐适应了昏暗后,才大致看到床上蜷缩着一个人,那个人瘦得皮包骨,只有充满渴望的眼神证明他还活着。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发放生活救济金时必须点燃蜡烛,不然就看不到。遗憾的是,每当我们向他们问起以后有何打算时,许多人总喜欢含糊其词,而不愿配合我们做调查。当我们考虑孩子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时,家对孩子们来说,简直就是一个黑暗的茅屋角落里铺着的稻草垫子,这样的环境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成长,更别说学习了。通过详细考察后,我们首先想到建立流动图书馆,这样生活在这里的穷人就可以在家里阅读。我们计划送一些书给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希望通过书本中提供的知识,一步步提高他们的认识和生活水平。我们还希望他们通过阅读这些书籍,从中懂得一些关于卫生、道德和文化方面的知识。但是我们的想法与他们的愿望相去甚远,他们中的许多人根本没有阅读的习惯,根本不把阅读当成改变现状的一种方式。其实,这不能完全怪罪他们,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很多,目前急需解决的是他们的实际生活问题,改善他们的物质条件,只有吃饱了,穿暖了,住得舒服了,文化水平才可能随之提高。

关于出生在这个地区的儿童,我们不得不根据现状改变想法,他们一睁开眼睛看到的就是一个阴暗、潮湿、肮脏的世界。由于长期生活在阴暗笼罩的环境中,他们的身上总是脏兮兮的,根本不懂得如何讲卫生。再说了,即便想讲卫生,条件也不允许,一个套间的水原本只供三四个人使用,而现在却要承担20个或30个人的用水量。这远远超出了当初的设计,面对如此大的负荷,甭说洗脸、漱口、洗澡了,连饮用水都不够!

我们把意大利语中的“家”(casa)提高到英语中近乎具有神圣意义的“家”(home)的地位。家是一个温馨港湾,只有至亲的人才能进入。现实状况却大相径庭。许多人没有“家”(casa),他们所面对的家就是被涂得面目全非的墙壁,人类行为中最隐私的生活行为都被曝光示众,丝毫没有独立的空间。的确,任何有良知的人来到这里都会心寒,这里没有隐私,没有谦逊,没有亲切感,甚至没有阳光,没有空气,没有水!

然而,在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我们却喊着“家是普及大众教育的必要条件,它作为必备设施,是社会建设的坚实基础”的口号进行宣传。现在看来,当初的这种宣传方式是多么的苍白无力,它不是实事求是的改革者,而更像是喜欢幻想的诗人。所幸的是,后来我们做到了。

面对这样的状态,我认为街头的环境比那里更有秩序、更清洁,空气更新鲜,阳光更明媚,生活在那里的穷人还不如露宿街头。但现实是残酷的、严肃的,这些街道经常发生流血事件、争吵事件,甚至发生不可思议的恶性事件。报纸上经常报道:妇女被醉鬼丈夫追打;年轻的女孩遭抢劫;老翁被车撞倒,肇事者逃之夭夭;执法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地痞无赖寻衅滋事……我们还听到了一件难以置信的事情,说一位可怜的妇女被一个醉鬼强奸后,扔进臭水沟里。天亮后,附近的孩子聚在水沟旁,不但没有施救,反而像一群食腐动物围着死尸一样,大喊大笑,恣意嘲笑这个可怜的妇女,甚至用脚去踢她伤痕累累的身体!

这种极度残忍的事件,说明社会的道德体系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政府当局把贫穷的人赶到这里,把他们隔离起来,这种做法多么令人发指啊!关于隔离,以前曾发生过,但以前的隔离与眼前的隔离有本质的区别。中世纪时,患麻风病的人被隔离了;天主教徒隔离过犹太人区的希伯来人……但是从来没有这么大张旗鼓地把贫穷看作危险和可耻而对穷人进行隔离。穷人的家散落在富人的家的中间,两者形成强烈的反差,这种事情通常发生在文学作品中。可事实上,我上小学时,老师在道德教育课上就经常举这样的例子:善良的公主常常帮助隔壁木屋里的穷人,或者富人家的孩子常常给居住在顶楼的生病的老妇女送食物。

现在,这一切都像神话故事,不是真实的。穷人做梦也不会梦到从富人邻居那里学到礼仪,穷人再也不能奢望在他们急需帮助的时候得到富人的帮助。当局为了掩盖事实真相,把穷人从有产者的居住区驱赶出去,让他们远离有产者,不给他们房子住,让他们在绝望中实施犯罪,然后再把他们绳之于法。当局的这种做法,实在令人不可思议,任何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都能够清醒地意识到:严重危害城市的传染区,不是外来因素造成的,而是我们亲手创造出来的。施政当局想建立一个美好光明的城市,但这种歧视行为却是最大的丑恶和疾病。

当我第一次走过这些街道时,那种感觉好像置身于一个刚刚经历过重大灾难的城市中。我好像看到了与命运抗争所留下的阴影。他们是城市的弃儿,他们是无辜的,他们苍白的脸上写满了恐惧,他们目光呆滞,失魂落魄地走在寂静的街道上。这种孤寂与贫穷意味着这个社区的生活已经崩溃,好像它不属于这座城市的一部分。这里没有车水马龙声,没有小贩沿街的叫卖声,更没有街头流浪艺人的琴声,甚至没有贫民区特有的喧闹声,整个街道充满了忧伤、凄凉、恐惧、疑惑,然后是死一般的寂静。

看着坑坑洼洼、地上堆满垃圾的街道和歪歪斜斜、破烂不堪的门阶,我们甚至想到这里曾经发生过大水灾,洪水冲走了这里的泥土。当看到千疮百孔的房子,我们改变了想法,把这里想象成刚经历过一场大地震……是的,就是这样惨不忍睹,这个社区实在太穷了,连一个最普通的卖日用品的商店都没有。而仅有的是一家廉价的酒店,门庭冷落,里面散发出一股劣质的酒味。看到这一切,我的眼眶湿润了,没有哭的勇气,我们深深地感到,人们所受的最深重的苦难并不是来自自然界,而是来自与罪恶密不可分的贫穷。

穷人为摆脱贫穷挣扎着,一天天一年年,不停地挣扎着,报纸上暴力事件和不道德的犯罪,震撼着每一位慈善工作者的心灵和良知。每种苦难形式,都会有相对应的解决方法,我们也带来了解决方法:挨家挨户宣传卫生准则、改造旧房屋、建立“儿童之家”、办社区诊疗所……我们的蓝图宏大,但收效甚微,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悲痛的表达。

而罗马住宅改善协会所从事的慈善事业,恰恰满足了这种贫穷社区的迫切需求。根据协会总干事爱德华·塔拉莫的计划,协会工作正以高度现代化的操作模式进行着。爱德华·塔拉莫的计划具有首创性、全面性、切实可行性,在意大利或世界其他地方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个协会3年前在罗马成立。它的计划是首先取得城市的地产权,然后对地产进行改造重建,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幸运的是,圣洛伦佐区的大部分房子就包括在罗马住宅改善协会购买的第一批地产中,现在协会已经在那里建造了58栋标准房屋,占地面积达到30000平方米,整个工程量包括底楼和1600个小套间。就这样,成千上万人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新的房子建好后,罗马住宅改善协会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按照最现代的卫生、道德以及建筑标准改造那些老旧、破乱的房屋。改建那些不合格的旧房屋,会给他们带来利益和增值空间,而卫生和道德状况的改变,自然就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

为此,罗马住宅改善建筑协会制订了一系列的计划。由于房源紧缺,很难一次性腾空一栋房子,分步进行十分有必要。因而,整个改建工程进行得比较缓慢。到目前为止,他们在圣洛伦佐区仅仅改造了三栋房子。以后的改造计划如下:

1.拆除建筑中的那些用于出租的临时搭建房。说得详细点就是,新的工程中要拆除旧建筑中那些阻挡中心庭院的部分,拆除那些阴暗的、潮湿的、通风差的套间,从而使其他房间有充足的空气和光线。

2.增加每栋房屋的楼梯数量,重新布置房间的格局。把一个有六七个房间的套间改造成为带厨房的一居室、二居室或三居室。

房屋改造工作的重要性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经营者的经营思路;二是承租者的切身利益。增加楼梯的数量,能够减少墙壁和台阶的损害。房客们会更加爱惜这些建筑设施,从而使承租者养成清洁、有序的好习惯。增加楼梯的数量,可以减少房客们的接触机会,就不会发生以前那种愚昧行为,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居民的道德水平和健康指数。每个家庭都被分开,家与家之间有了相对独立的空间,这从根本上解决了转租所带来的过分拥挤和不道德行为。

对于经营者而言,收入也有所提高,以前一个由六间房组成的套房每月的租金是8美元。改建后,把它分成三个小的带厨房的一居室,房东的利润自然就增加了。

现在看来,当时房改消除了不良的影响,它的道德意义非常巨大。不仅改变了拥挤和男女混杂的局面,还第一次给生活在这里的人带来了家的亲切感。

罗马住宅改善协会的计划并没有由此停止。这些房子不仅仅能让住户享受到明媚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还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秩序和优质的后勤保障。不过,如果住户想享受这样的服务,就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例如上缴相应的爱护房屋税和善意税。住户入住前,要和协会签订相应的合同,保证自己的房屋整洁干净,保护楼道里所有墙壁的清洁。对于那些保持房子良好环境的住户,协会给予口头表扬或一些物质奖励。这样一来,所有的住户都一起努力搞好卫生,最后就有可能完成这样的简单任务:保护完美的生活环境。

协会的做法,直接改变了住户们的生存观,大家共同珍惜自己的家园,只需要少量的维修工就可以正常维护那些房屋。

我们这个试点值得人们深思。人们用爱心一起建造家园,并保持家园的整洁。为此,协会在院子和大厅的周围都种上了花草树木,这样他们的生活环境就变得更加美丽了。

幸福生活是每一个人追求的目标,他们为拥有这样的新社区而自豪,正是这种自豪感使所有住户更加细心地照顾这里的房子,从而去追求更高、更文明的生活质量。他们不仅住在房子里,而且知道怎样居住,怎样爱护他们的房子。

初步的房改产生巨大的效应,住户们从爱惜房屋渐渐开始关注个人卫生。罗马住宅改善协会最为重要的一项改革措施,就是对浴室设备的改造。未建造前,老房子里没有公共浴室,房改后每个套房里都建设有公共浴室,浴室里有浴盆和淋浴喷头,随时供应热水和冷水。所有的住户都享有浴室的使用权,大家可以轮流洗浴。毫无疑问,这就大大提高了人们的清洁卫生水平,他们的健康相应就得到提高,那些恶劣的习惯也就随之消失了。

但是,当罗马住宅改善协会努力维护大楼时,遇到了一个先前没有想到的困难,就是如何安置这些学龄前儿童。父母外出工作时,孩子们被迫整天留在家里。这些小孩子不像他们的父母那样爱惜自己居住的房子,他们是无知的捣蛋者,趁着大人不在家的机会,在墙壁上和楼梯上乱涂乱画。这种情况的出现,使我们推出另一项改革,它的费用由住户间接承担,用住户上缴的“爱护房屋税”创办“儿童之家”——一个专门为学龄前儿童建造的家。母亲就很放心地把孩子托付在“儿童之家”里,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如果住户拒绝缴纳“爱护房屋税”和“善意税”,他们就无权享受这种待遇。“儿童之家”墙上贴的制度规定:每天在孩子送到“儿童之家”前,母亲有义务把孩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孩子的教育由母亲和教员承担。

如果孩子的表现破坏了“儿童之家”的教育规定,那么孩子就会被送回到父母那里,接受父母教训,从而使他们懂得要好好珍惜这么好的机会。那些平时生活质量差、爱打架、行为粗鲁的父母必须作出调整。换句话说,父母必须尊重“儿童之家”给他的孩子带来的良好教育。

只要父母拥有望子成龙的美好的愿望,愿意按照协会的要求去做就可以了,因为“儿童之家”里的每一位教员都做好了准备,并且很愿意教这些孩子学习知识和生活技能。规章制度规定,母亲每周至少要与女指导员交流一次,及时了解孩子的一些情况,接受女教员提出的有益建议。这些建议会对孩子的健康和教育起到极大的启蒙作用。

在这样的社区里,女教员的角色很特别,在孩子面前充当母亲的角色,在成年人眼中,她是有文化、有教养的人,是这个社区居民学习的榜样。她必须住在社区房子里,与管教的学生生活在一起。以前,生活在这些近乎是粗野的人中间,没有人敢在夜里进入这些房子。女教员们除了教学,还要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他们的生活状态。这样的教员就是真正的传教士,是生活在他们中间的道德女王。只要她有足够的技能和热情去工作,她就会在工作上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

这个社区很现代,简直就像生活在梦中一样。在此之前,曾有人尝试过走到穷人中间,与他们生活在一起,去教育他们、影响他们。这样的想法很幼稚,这样的工作很不切实际,除非穷人的房子有良好的卫生条件,让他们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除非这些住户向着美好的目标共同努力,否则这个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居住区之所以变得很现代,“儿童之家”的存在是一大亮点。它不仅是可寄托孩子的理想场所,还是一所教育孩子的好学校,“儿童之家”采用的教育方法,是建立在教育学基本的原理上的。

“儿童之家”十分重视孩子们的身体发育和身心健康,这里的教师从人类学的角度观察每一个孩子,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教育。我们开设的语言训练、系统感官训练以及适应生活的训练等,组成了我们的教育基础。所以,我们的教学工作有明确的目的性,而且需要非常多的教学用具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

在这里,我不可能一一详细讲述。但我必须提到的是,学校里已经建设了浴室,可以让孩子们洗热水澡或凉水澡,他们在这里可以学会洗手、脸、脖子、耳朵。倘若有可能,罗马住宅改善协会还会免费为孩子们提供一块空地,让他们在上面学着种一些日常食用的蔬菜。

我有必要重谈“儿童之家”作为教育机构在教育学上取得的进步与成果。对孩子最成功的教育是:学校和家庭保持一致。事实上,这个原则接近理想化,不太现实。不管怎么说,学校与家庭有一定的距离,学校是学习的地方,家庭是生活的地方。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求家庭与学校同步进行,还要与社会紧密相连。而我们“儿童之家”做到了,我们把“儿童之家”建在居民区里,把学校当成居民区的集体财产,我们要把老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整个过程,都展现在每一个孩子的家长面前。

“儿童之家”的这种集体所有的概念很新颖独特,前景非常美好,并且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既然“儿童之家”是住户们的集体财产,由他们交纳的部分房租来维持正常运行。生活在这里的母亲们有权去观察、评价那里的生活,“儿童之家”的所有教员也热忱欢迎她们。教员们就是用这样的方法,不断地去反思并帮助他们自己的孩子进步成长。母亲们都喜爱“儿童之家”,也很尊重那里的女教员,她们经常会在教师窗台上放些糖果或鲜花,以表示对教师的感谢。

孩子们在“儿童之家”里经过3年的训练后,基本掌握了一些生活技能,智力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母亲们把孩子送到普通小学接受高一级的学习,孩子们会在学校里表现得很优异,这与“儿童之家”的前期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母亲为拥有这样一个有教养、成绩优秀的孩子而高兴。

“儿童之家”取得的另一个成绩与科学的教育法有关。截至目前,教育学仍然建立在人类学的基础上,它仅仅涉及了教育改革中的一些现实问题。人以生物体存在,却活动在社会中。人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社会环境(长期生活的家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的教育法如果不能改善孩子的成长环境,那么孩子就不能得到一个良好的教育。我认为,只有在居民区宣传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彻底解决新一代成长的环境问题,才有可能实际运用科学教育法的基本原理。

迈出家庭教育社会化的第一步,是“儿童之家”的另一个成功之处。“儿童之家”让居民们亲眼看到,孩子寄托的地方就在他们的屋檐下,这让居民们有一种安全感,觉得把孩子放在这里既安全又能学到知识,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

把孩子交给“儿童之家”,是生活在居民楼中母亲们的特权。这种特权,在过去的社会中,只有家里有钱的女士们才可以把孩子放在保姆或女佣那里,自己出去工作或去娱乐消遣。但现在不同了,居住在这种经过改建的居民楼的妇女们,也可以像以往那些贵妇人一样,骄傲地说“我已经把儿子留在保姆和女佣那里了”。此外,她们还可以像骄傲的公主那样说,“孩子的健康我不用担心,我的家庭医生会照料他们,指导他们健康成长”。生活在这里的妇女,就像英国和美国最先进阶层的母亲一样,她们有孩子的“成长登记表”,女教员和医生为母亲们在上面详细记录孩子的成长和健康状况。

可以这么说,我们的“儿童之家”在意大利或其他地方都是独一无二的。它的意义十分深远,也符合时代的需求。“儿童之家”担当起了帮助母亲们照顾和教育孩子的责任。的确是这样,现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使许多普通家庭面临诸多的压力,这就要求女性走出家门出去赚钱。“儿童之家”所带来的好处不单单表现在劳动阶级中,它也辐射到中产阶级中,给那些脑力劳动者带来好处与实惠。教师、教授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私人上课,她们的孩子则留给粗鲁的、无知的女佣来看管。事实上,对“儿童之家”最初的需求来自一些高级阶层的人士,他们纷纷来信,希望在他们生活的社区里也能进行这种有益的改革。

相信不久的将来,在我们的社区里会出现职能共有化的现象,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为更多的家庭提供服务。那些长期困扰妇女们的大部分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她们会变得更加自信,对自己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有人不禁会问,妇女走出家门,那么家会变成什么样子?我很负责任地告诉这些心存疑虑的人,家的功能不再是单一的模式,它将会被转化,家将承担以前妇女们行使的责任。

以“社区医务所”为例。许多个世纪以来,妇女的地位一直低于男性,男人可以一天到晚甚至常年在外工作劳动,而妇女似乎为家而生,是家人的护士,整天料理家人的日常生活,有了“社区医务所”后,妇女的生存空间得到很大的扩展,就不需要天天陪在生病的亲人旁,她可以出去工作,她的职责将由“社区医务所”的专业人员承担,她只需下班或休息时来探望亲人就行了。

新的社区出现后,每个家庭的卫生状况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这与我们实施的消毒和隔离有关。在以前,当穷人的孩子得了某种传染病后,把他隔离起来,防止传染进一步扩大,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现在不同了,有了“社区医务所”后,得传染病的人就可以到“社区医务所”进行隔离治疗,其他的人也不用担心自己被传染了。

除了这些,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成立社区食堂。住户早上不想做饭,就到社区食堂订餐,食堂专职人员很快就会把饭准时送到需要者的家庭里。这样的做法,实际上在美国已经成功试行了,它给中产阶级带来很多的便利,他们不需要再进厨房做饭了,这样就大大地节省了时间。

事实上,妇女走出家门所带来的家庭损失,社区改革很好地弥补了这一块。社区把学校、公共浴室、医院等全部集中到一起,减轻了妇女们的负担,她们在工作中创造的价值远远高于在家庭付出的劳动。

集学校、公共浴室、医院、食堂等于一身的模式,彻底改观了整个社区的面貌,昔日那些罪恶和危险的地方,如今已经成为教育中心、文化中心和娱乐中心。除了为孩子们兴建学校外,还为居民们建立了俱乐部、阅览室等相关的辅助设施。这些辅助设施对生活在社区里的人有非常大的帮助,尤其是那些男人,他们就可以在里面打发晚上的时间。社区俱乐部就像“儿童之家”一样,在社会各阶级中都切实可行。这些俱乐部会促使赌博、酒吧间等社会上的消费场所关门,大大提高了人们的身心健康水平。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协会就会在圣洛伦佐区建立这样的俱乐部。俱乐部一旦建好,居民们的业余生活就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他们可以在里面读书看报,还可以邀请一些社会上的知名人士来这里做演讲。

目前存在一个这样的事实:由于社会变化和经济状况的原因,妇女们离开家去赚钱。在我们的社区里,不必担心家庭因此而解散。我们设立的服务机构,充当了家庭主妇的角色。也许会有这么一天,住户们只要付给经营者一定数量的钱,就能换回舒适的生活环境所必需的东西,换句话说,管理部门将会变成家庭的管家。

可以这么说,这个“住房”(house)经过演变后,会包含英语单词“家”(home)更崇高的含义。而家不再是由墙壁组成,它有生命,有灵魂,它像母亲一样伸开温柔、宽容的双臂去拥抱她的每一位亲人;它是道德和幸福的制造者,它关心、教育、哺育着孩子。在家里,疲惫的工人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再以崭新饱满的精神和积极的心态去迎接生活。他在这里能找到家庭的幸福与快乐。

获得新生的妇女们,就像破茧而出的蝴蝶,不再是男人的附属品。她们将像男人一样,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一个自由的人;成为一名社会工作者,与男人并肩出现在工作中。她们将像男人一样,在改建过的住所里得到幸福和充分的休息。

她们同样享有被人爱的权利,不再是一个供人享乐和消遣的玩物。她们的工作将变得有意义,不再做任何奴役性的工作,她们是时代的宠儿,她们对社会的发展同样也能作出巨大的贡献。

“儿童之家”的规章制度

罗马住宅改善协会在××号居民楼建立“儿童之家”,凡是居住在该居民楼的居民家中的学龄前儿童均可入学。

“儿童之家”的主要目的是:为那些外出工作、孩子无人看管的父母提供免费服务。

“儿童之家”重点关注儿童的学前教育、身体健康、心理发展情况等。我们将根据孩子的年龄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

“儿童之家”聘请女教员、医生和保育员各一名。

“儿童之家”的计划和时间表通常由女教员来安排。

凡是本居民楼内3~7岁的儿童均可入“儿童之家”。

凡是愿意享受“儿童之家”这种优惠待遇的家长,无须另外缴费,但必须履行以下义务:

1.家长必须保证孩子卫生干净,在规定的时间把孩子送到“儿童之家”。

2.家长要尊重“儿童之家”的女教员及所有工作人员。在儿童教育方面,母亲每周至少和女教员沟通一次,向女教员反映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同时母亲还应听取女教员的建议和意见。

凡是发生下列情况,孩子将被开除:

1.那些卫生差、没有梳洗或穿着脏衣服就被送到“儿童之家”的孩子。

2.那些屡教不改、经常犯错的孩子。

3.家长应该尊重“儿童之家”里的工作人员,配合工作人员的工作,如果家长对“儿童之家”里的工作人员行为粗鲁,给“儿童之家”造成伤害,这样家长的孩子,“儿童之家”拒绝接收。 4djQatLbFL50YYj06zpiPXbOAAKP3UX90Zpx5mEYR7l5VtwaMgQFY6iWLzYhF9U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