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教育要以人为本

那么,从出生到六七岁这一阶段又是怎样的呢?官方的学校系统对这个阶段并不关注。于是,学前教育就随之出现了。也就是说,这一阶段的教育被政府排除在管辖范围之外。的确,新生儿在学校里能做些什么呢?不管在什么地方,官方教育管理部门都很少为学前儿童专门建立学校。这些学校往往是由非官方的组织来管理的,并带有一定的慈善色彩。人们还没有把保护儿童的心理当作重要的社会问题来关注。社会还持有“儿童不属于政府,而应该属于家庭”这一观点。

尽管婴儿在出生后第一年这个阶段已经受到了充分的重视,但是还没有人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具体的措施。人们只是由于认识到应该对家庭生活进行指导,才提出对母亲进行培训是很有必要的,却没有意识到家庭始终不是学校的组成部分,而是属于社会的。因此,人的个性和对人个性的关注被割裂了。一方面,属于社会又与社会隔离的家庭被人们所忽视;另一方面,包括大学在内的学校又不向社会敞开大门。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一致,社会对生命的关怀也不足,一个又一个的细节被忽视了。对此,人们一会儿向学校求助,一会儿向家庭求助,一会儿又转向大学寻求帮助。同学前教育一样,大学也被当成另一种类型的学校,被视为学校教育的最终阶段。

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一些新兴的社会学科都已经认识到了这种隔离状态的弊端。可是,它们的研究还是处在“教育的象牙塔”之外。所以,现在还没有建立起一个能够为人的发展提供真正帮助的教育体系。依靠教育来帮助人们实现发展已经不是一个新的理念,但它在社会上还没获得普遍的认同。人类文明应该及时地对此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人们已经有了对这种措施的构想。批评家能够很容易地指出我们现有状况中的欠缺。研究者也已经知道了人在一生中的不同阶段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现在万事俱备,我们要做的就是付诸实践。

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改变了以上所有的观点。教育不应该只停留于课程表,而要同人的具体情况相适应。按照这个理论,新生儿的教育一下子变得重要起来。的确,新生儿什么事情也做不了,根据常理,我们是无法对他们实施教育的。我们只能在饮食等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上满足他们。可以说,他们只能成为我们观察和研究的对象。我们研究他们的目的是探寻生命的规律。假如我们要为生命的发展提供帮助,首先就应该了解生命发展的规律。可是,仅仅了解生命的规律还不够,这说明我们还没有真正进入心理学的领域。

我们应该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知识进行广泛宣传,才能让教育呈现出崭新的姿态,才能充满权威地向全世界宣告:“这就是生命的规律,它们是人类生命的《人权宣言》,是广泛适用的普遍真理,我们不能忽视它们,我们必须按照这个规律行事!” dYTX3V5JMugK/s6B5AcZUCse/sfH5YmRXsxbxo0kqfmUsf5RnNWe9WGFsg/T5wq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