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并与社会接轨

关于从出生起就开始的“终生教育”这一课题,我有必要进行更加细致的说明。

甘地是世界著名的民族领袖。他不但提出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还指出教育的核心问题应当是捍卫生命。他是第一位提出这种观点的社会和精神领袖。科学的教育观认为,一个人应该终生都接受教育,这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近百年来发生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终生教育能够让人获得成功。然而遗憾的是,现在还没有一个政府部门愿意接纳这种观点。

当今的教育只重视方法、目的以及对社会需要的满足,却没有对人本身进行任何思考。在各个国家的教育体系中,没有一个是从人一出生就开始帮助和保护他们发展的。这样的教育理念违背了生物学和社会生活的规则,所有正在学习的人都与社会相隔离。

大学生不但要遵守学校的校规,还要遵照相关部门制定的教学大纲。可以说,一直到最近,大学依然没有把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因素作为教育的重要因素进行考虑。

如果一个孩子由于吃不饱或者听力、视力上的缺陷而影响了学习能力的发展,那他只能甘于得到低分。虽然现在儿童身体方面的缺陷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人们只是从生理保健的角度进行了关注。那些不健全或不合理的教育方法对孩子思想所产生的影响和伤害,始终没有得到人们的关注。

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教育运动”正在向课程设置的数量这一问题发起挑战。人们努力通过运动来减少课程的数量,希望减轻学生的大脑负担。但是,这个运动并没有触及“怎样才能让儿童轻松学习”这个问题。大部分主管教育的部门只关心教学计划的完成情况,却无视学生的思想已经受到了严重的禁锢和扭曲。假如某个学生对社会的不公正现象或对自己深有感触的政治问题有所反应,相关的权威机构就要发出要求年轻人避开政治的命令,让他们将全部精力用于学习。当学生离开学校时,他们已经失去了自己的个性,无法对所处时代的社会问题作出正确判断。

已有的教育体制跟社会生活十分疏远,它们之间的距离极大。就像社会生活和它所产生的问题跟学生没有一点儿关系一样。教育界就像一座孤岛,里面的人都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而且准备一直这样隔绝下去。如果一个大学生因为得了肺结核而死去,在他生病期间,学校既不关心也不伤心。可以说,学生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并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可是在学生的葬礼上,学校却会突然表现出关心和伤心的情绪,这实在让人感到诧异和悲痛。有些大学毕业生在进入社会的时候,会感到非常紧张,甚至有无所适从的感觉,认为自己会成为家庭和朋友的负担。即使是这样,我们也不能指望教学机构接纳这个观点。那些各式各样的规定就已经证明了他们这种“超然”的态度。这些规定让教育机构只考虑学习和考试,然后通过考试向学生颁发文凭或授予学位。它们不允许教育机构考虑学生的心理因素。这就是所谓的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取得的最高荣誉。

与此同时,社会问题的研究者发现,大学毕业生和其他一些取得文凭的学生对未来的生活丝毫没有做好准备。不仅这样,他们有效地参与社会工作的能力也大大削弱了。有关资料表明,有精神问题的病人、罪犯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社会学家呼唤学校在这方面进行努力,但是学校对这些问题却并不关心。学校还处在古老的传统影响之下,不愿轻易改变自己。不良的教育方式会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影响,只有外界的压力才能改造和弥补它所造成的缺陷。 Z+LjieXtiSgN3QrZySu6gDGq4VD8cx/FaywOa24McO9Geq2sDwFFoB7oBmz0CKy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