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拥有非常敏锐的观察能力,这种能力让很多成人无法想象。因此孩子根本就不需要靠艳丽的色彩和高分贝的声音引起注意,孩子本身就有很强的观察能力,能观察到许多事情,不只是具体事情的形象,还有动作的影像,更能观察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很多东西,在成人还未注意到的时候,孩子已经观察、理解到了。
例如,一个1个月大的婴儿,从未出过房间,并且只分别看到过两个男人,一位是他的父亲,另一位是他的叔叔。当有一天,父亲和叔叔同时出现在他面前时,他会奇怪地看着其中一位,再转头看看另一位,而且看很长一段时间。这时如果两位成人能安静地站在孩子面前,让孩子长时间地认真观察,那么孩子就会加深对这两个人的印象;反之,如果两位成人一会儿就离开,或者是只顾着聊天,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就无法让孩子拥有印象加深的体验。离开孩子时,两位成人也应该慢慢地走,好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观察,并让孩子明白父亲与叔叔是两个不同的人。成人这样做,是在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让孩子建构自己的世界,以此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再举一个与婴儿有关的例子。家长抱着几个月大的婴儿在看一幅画了许多水果的画,家长一边看画,一边在假装吃东西。这个原本只会喝奶的婴儿,看到家长吃东西的样子便会模仿。看到孩子如此感兴趣,家长就一直抱着他站在画前,一直到他觉得有些无趣才走开。这位家长是真正的“教育家”!家长激起了孩子的内在潜能,模仿成人吃东西的样子,并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去进行这项活动。
当一个小孩看见大厅里芭蕾舞者的雕像,就会翩翩起舞。这是由于孩子看到别人跳芭蕾舞,所以一看到这座雕像就会知道这是跳舞的姿势。
孩子若是对房间里某些东西特别感兴趣,他会很快发现原来不属于这间房子里的东西,并向成人询问是什么东西。例如,有个小女孩外出游玩儿时看见了墙边的一块石头,她对这块石头很感兴趣,之后女孩每次出门都会停下来看看墙边的小石头。
孩子拥有敏锐的观察力,他们都喜欢看亮光、鲜花和动物,并将他们看到的东西依照顺序储存在大脑里。孩子会做一些事情来满足自己观察的欲望。例如,当看到大人说话时,会观察大人说话时的嘴形。由于很多成人并不了解孩子的这一能力,所以总是以大声说话或者大声叫出孩子名字的方式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成人只需要做出假装说话的动作,哪怕只是嘴部细小的动作,都能让孩子专注地观察。成人说话的样子让孩子很感兴趣,因为他们对语言有种天然的敏感—孩子内在的发展规律要求孩子在这个时候需要完成这个任务。如果将一个4个月大的婴儿放在一个只动嘴不出声的人面前,婴儿会很认真地观察那个人嘴形的变化。成人的动作激发了孩子想要模仿的内在动力,这与孩子的成长发展规律是相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