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生到这个世界上的每一种动物,都不只具有其外在形体,还具备与生俱来的潜在本能。而所有的本能都是通过动作体现出来的,它们代表着不同物种的个体特征。有人认为,动物的特征是由它们的行为得以归纳出来的,而并不是它们的外表。所以,动物身上具有植物所不具有的那些特性,即心理精神特质。既然连动物的心理精神特质在出生的时候都有很明显的体现,怎么能说人类新生儿没有这样的天赋呢?有一种科学理论有这样的观点,动物现有的种种行为表现是在一连串物种繁衍的经验累积中形成的。那么人类的特征不也是这样吗?人类也是经历了先直立行走再发展出语言的过程,并把经验传递给后代。
因此可以说,这里面一定包藏着一个真理。让我用物品的制造方法来打个比方。有些东西是经过机器快速大批量制造出来的,完全是相同的;而另外还有一些东西是以手工慢慢制成的,每一个都有不同之处。手工制作的价值,就在于它体现出了艺术家的独特风格。这个比方正好可以用来说明其他动物跟人类在心理上的差异,动物就好比是大批量制造的产品,每种动物一出生,就已经具有了跟自己相同种类动物一样的特性。与之相比,人却是由“手工制造”出来的,每一个个体都有所不同,好比大自然创作出来的艺术品,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而且,人的制造过程比较缓慢,需要一定的时间。在人的外表还没有得以显现之前,他的内在就已经开始发展了,这种发展绝不是为了要复制出一模一样的人,而是要创造出一个真正全新的人。到目前为止,人的内在发展依然是一个无法进行预知的谜。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人类的发展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内在构建过程,就像一件伟大的艺术品在呈现于大众以前,艺术家一定要先在他安静的工作室内进行一番用心的精雕细琢。
人格的形成要经历一个看不见的过程。对于我们来说,婴儿是一个谜。我们只是明白婴儿将来会有无限的发展可能,至于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我们却无从知晓。在婴儿弱小的身体中,有着比其他动物更加复杂的独特机制。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所具有的独特意志让他能够完成自身的具体转化,并向前迈进。音乐家、艺术家、运动员、君王、英雄、罪犯、圣人等都以同样的方式出生,但是他们都带着自己的发展之谜来到了这个世界,而激发着他们去做不同事情的正是个性的发展。
哲学家曾将孩子出生时的无助现象作为主要课题进行探讨,令人遗憾的是,医学专家、心理学家或教育学家却从没有将这个问题作为兴趣点。在他们眼中,婴儿出生时的无助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事实。大多数孩子都能够顺利地度过无助的婴儿时期,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受到的影响会深深埋在无意识底层,对其今后的日常生活产生重要的心理影响。那些认为婴儿在行动上被动、在心智上空洞的假设,是非常错误的。还有的人认为,孩子在婴儿期之后会产生神奇的发展,这完全是因为成人的用心照顾和养育。这种看法也是不正确的,只会让父母产生一种错误的责任感,认为自己就是启发孩子内在生活的力量,所以他们会把教育孩子视为在完成一件物品。为了促进孩子的智力、感觉和意志力的发展,他们不停地提出各种建议,发出各种指令。于是,大人赋予了自己一种近乎神圣的力量,而且对自己在孩子生命中的地位深信不疑,如同《圣经》记载的一样,上帝依照他的形象创造了人类。
骄傲是人类最蔑视的行为,而成人将自身神化之后出现的自我膨胀,使孩子承受了很多苦难。真正掌握着通往孩子内心世界钥匙的是他们自己。的确,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展现出自己的发展趋向和一定的心智天赋,总有一天他们可以展现出自己的这种能力。如果成人受到自我膨胀的影响,对孩子进行不适当的干预,就可能会消解掉孩子的努力,阻碍他们的自我实现。成人的行为很有可能给孩子本来具有的天赋带来负面影响,这或许会导致人类传承的失败。问题在于,尽管孩子必须经历重重困难,同时付出持久的努力,才能充分地把握和运用自己的心智,但是孩子具有自己的精神,只是他们需要花一些时间才能表现出这种天赋。
封锁、隐藏在孩子身上的心灵,正逐渐地茁壮成长起来,它慢慢地使被动的躯体活跃起来,唤起孩子的意志力,并且开启孩子的意识。但是,在现实环境中,会有另一股巨大的力量向他袭来,并且最终驾驭他。在这样的环境中,没有人会感悟甚至接受人类能够发生内在转变这一事实,娇弱的新生儿得不到丝毫的保护,也没有人帮助他顺利度过艰难的发育期。对于新生儿来说,这种环境中发生的每件事都是阻碍。
于是,作为心灵胚胎的孩子,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在他所处的环境中求生存。其实,就像生理胚胎一样,心灵胚胎也需要外部环境的保护,需要得到爱的温暖和人们的尊重,需要被它所处的环境完全接受,而不会受到阻碍。
我们了解这些以后,就必须改变对待孩子的态度。孩子以心灵胚胎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眼前,赋予了我们一种新的责任。那个娇柔、美好的小生命,那个令我们喜爱、被我们用过多物质包围、如同我们的玩具的婴儿,一定会唤起我们的内心对他的崇拜。
在一个人转化的过程中,他必将面对许多内在的挑战。要想理解还不存在的意志,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意志要最终激励和锻炼被动的身躯,就必然会对躯体加以控制。从这一时刻开始,娇弱的生命一下子绽放开来,开始有了意识,开始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兴趣,肌肉也在自我实现的努力下活跃起来。这段时间是孩子人格发展和定型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理解和支持他们对此进行的努力。这是一种极其重大的责任,我们要试着依靠科学的方法去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并为他准备好符合其成长需要的环境。长久以来,这一直是蒙台梭利教学法的首要原则,需要同成人的智慧相结合。在得出人类发展史的最终结论之前,还有很多实际工作等待着我们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