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夫人单独相处的机会还是有的。有一次,老师不在家,他去新桥送一位朋友坐轮船出国。几天前,那位朋友专程到老师家来告别,出于礼尚往来,老师便去新桥送行。从横滨坐船出发的乘客一般早上8点半就得在新桥等待上船。所以老师必须早到。而在几天前,我已经跟老师约定好了,去他家向他请教一本书上的问题,我们约定的时间是那天的9点。我到达时得知老师留话,说送完朋友会很快回来,让我在家里等他。在等老师回来的这段时间,我就在客厅坐着,和夫人先聊了起来。
初到老师家时,我还很腼腆,但现在自我感觉已经成熟很多了,和夫人也熟络起来。面对夫人,我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拘谨了。
那天我们聊了很多,大多都是些家常事,我不太关心这些,所以究竟具体聊了些什么也记不太清了。但夫人说到的一件事情我倒是很关心,那就是关于老师一直没有出去工作的事情。
我很早就知道老师也是上过大学的,但老师一直没有出去工作这件事是我去过几次老师家之后才知道的。我当时不太理解,很是纳闷老师为什么不去工作而只在家享清闲呢。
老师其实是个非常聪明且有学问的人,这一点我很敬佩,但他一直都是默默无闻,除了和他有密切接触的我知道他的才华之外,好像再也没有几个人知道。我常常为此叹息,觉得这样太可惜了。老师却不以为然,说:“要是我这样的人走到社会上,说什么也没人听呀。”这句话不是自谦,而是对这个冷漠的社会的评价。
聊起过去在一起学习、现在成名了的同学,老师会很不客气,他总是对那些人持批评态度,这种时候,我通常都会站在被批评者一方与老师辩论。我并不是一味地想反对老师的观点,实质上是为老师感到惋惜,为他这种不被世间认可却还能悠然自得感到遗憾。
每当这个时候,老师就会说一句:“无论怎样,我就是不想为这个社会做贡献,我就是这样的人。”说这话时,老师脸上会流露出一种略显深刻的表情。我说不清楚那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表情,或许是失望,又或许是不平和悲哀,然而那表情之坚定,以至于我因此都失去了反驳的勇气。
我和夫人之间的话题自然是从老师开始的。
“老师为什么只在家里看书作研究,而不去外面工作呢?”
“外面的工作他做不来,他也不愿意去做。”
“难道他认为外面的工作很无聊?”
“对于男人的事业我也不是很懂,可能他不是那个意思吧,肯定还是想去外面做一番事业出来的,可是他又做不来,所以可能会感觉无聊。”
“怎么做不来呢?老师身体应该很好吧?”
“他的身体很好,没什么毛病。”
“那为什么不出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就是不知道啊,要是我知道了也不至于担心成这样,我想就连他自己或许都不是很清楚吧。”
夫人说这些话的时候,我看得出她眼里的焦虑和担心。尽管如此,夫人嘴角还是带着往日的微笑。
唉,真的是没办法,我带着一脸无可奈何的表情沉默着。过了一会儿,夫人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接着说道:“其实他年轻的时候可不是这样子的,那时候的他跟现在比起来简直判若两人,他的变化真的太大了。”
“年轻是指老师多大年龄时?”我迫切地问道。
“他的学生时代啊。”
“那您和老师也是那时候认识的,对吧?”
夫人有些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算是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