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完善且复杂的器官

自然选择对眼睛的作用

眼睛能够针对被观察物体的不同距离来进行焦点的调节,可以在容纳不等量光线的同时矫正色彩的色差和球面的像差。眼睛这种特殊的构造是很难进行模仿的,所以如果说是自然选择让眼睛的独特构造逐渐演化出来的,似乎很难让人接受。但是,当初人们同样不能理解太阳是静止的,而地球是围绕太阳旋转这个常识。由此可见,只看表面现象在科学里是行不通的。

从理性的角度来说,假如我们能够证明在眼睛演变的过程中,存在由简单构造到复杂构造逐级演变完善的过程,并且每级变化都具有一定的实际作用,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假设眼睛的变异是实际存在的,并且这些变异可以在亲子代之间进行遗传。另外,如果这些变异对动物适应改变的环境具有一定的作用,那么自然选择就一定能够逐渐积累、完善眼睛的构造,并最终成就这一复杂结构。

神经对光的反应及感觉的产生机制这一问题,就像生命的起源一样,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在这里我只阐述,虽然在一些低级生物体内没有发现神经,但是它们也能感受光线,也许是某些元素的聚集而形成具有感受光线能力的构造,这是非常可能的。

我们在讨论研究任何处于完善过程中的过渡类型的各级构造时,应全面考虑其直系祖先的特点,然而大多数直系祖先已经消失,所以这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只能对同一类的其他物种或者属,也就是具有亲缘关系的种类进行考察,这样我们就能发现处于完善过程的各级构造中那些细微的变化。

与此同时,不同纲、目物种也会具有相同构造,而这些构造的状态特征也能表明自身经过了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

低等动物眼睛的构造

一条不具有任何晶状体或者其他折射体,只是被色素细胞和半透明的皮膜环绕、遮挡着的视神经,就可以被当作最简单的可以称之为眼睛的构造。

再进一步,我们可以根据乔丹的研究,只把这种简单的构造看作用于感光,并且附着在肉质组织上,没有任何神经的色素细胞的集合体。这种构造极其简单的眼睛只能够判断明暗,却不能对物体形成清晰的影像。

在有些海星体内,神经外环绕的色素层里面充满透明的胶质小凹陷,其形成的凸起表面很像高等动物的角膜。这种结构不是用来反映形象的,而是利于光线的聚集,使海星对光线的感觉更加敏感。

光线得到集中,是形成可以反映形象的眼睛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因为视神经的裸露端(低等动物的视神经裸露端的位置不固定,有的埋在体内,有的则接近体表)与集光器的距离合适,就能形成物体的影像。

关节动物 有些种类的视神经是最原始的结构,单独被色素层包围着,并且不具有进行光学过程的晶状体等,但有些种类也具有瞳孔。我们发现,昆虫复眼的角膜上存在很多小眼,具有包含奇特变异神经纤维的真正晶状体。但是,学者们对海百合的视觉器官分类的分歧很大,米勒曾将海百合的视觉器官划分成三个主要的大类与七个小类,后来又划分出第四个大类,即聚生单眼。

复眼 昆虫的视觉器官分为单眼和复眼。单眼只具有一个双凸的透镜,其内为一层角质细胞,角质细胞层内为由一群视觉细胞构成的小网膜。在透镜边缘和视觉细胞间常有色素细胞。单眼只能感受光线强弱的变化。复眼由多数视觉单元,即小眼组成。每个小眼包括折射器和受纳器。折射器又包括透镜以及晶体。受纳器也就是小网膜即由视觉细胞构成,包含视小杆和色素细胞。复眼不仅可以感受光的强弱,还可以成像,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

我们回顾一下上面讲过的低等动物眼睛构造的问题。在眼睛的演变过程中,其逐渐分化成广泛的、分歧的、分级的不同类型。另外还要强调一点,已经灭绝物种的数目比所有现存物种的数目肯定多得多。也就是说,在 自然选择下,那个包围着色素层和透明膜并且其中仅含有一条视神经的简单结构,能够逐渐改变,进而成为所有海百合具备的那种完善的视觉器官。

眼睛的完善

看到这里的读者,如果继续读完本书,就会发现自然选择学说中包含的变异概念,能够解释很多不能通过其他方式解释的问题。即使不了解过渡类型的具体情况,我们也应该认为,像雕的眼睛那样完善的构造是通过自然选择变异而来的。

有些人反驳说,自然选择无法同时产生多种变异,所以不能使眼睛逐渐完善功能,并作为一种器官保存下来。但是,如果变异是逐步发生且是非常细微的积累过程,那么就不必假设变异的同时发生。这就像我在讨论家养动物变异时曾试图说明的那样。

此外, 华莱士 先生曾指出,焦点过短或者过长时,晶状体必须通过改变曲度或者密度来调整功能。所以,当调整不规则时,由于光线无法聚集于一点,那么唯一可以改进的办法,就是增加曲度的规则性。因此,眼睛肌肉的活动和虹膜的收缩都只是为了功能更加完善进行的改进,但本质上对视觉而言并不是必需的。

阿尔弗雷德·罗素·华莱士

脊椎动物是动物界最高等的生物,其眼睛的构造也呈现出逐级完善的状态。比如文昌鱼的眼睛,是由透明皮膜形成的小囊,里面长有神经,周围包裹着色素。正如欧文教授曾讲过的,鱼类和爬行类的眼睛,感光构造的层级就发达了许多。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即人类在胚胎时期,具有褶皱的袋状表皮细胞堆积成晶状体,皮下组织构成玻璃体。对此,威尔也深表赞同。

脊椎动物 指脊索动物门下的脊椎动物亚门。该类动物的脊索(背部起支持轴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脊索或多或少地会被分节的骨质脊柱代替,并且脑和各种感觉器官在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故又称有头类。本亚门具体包括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

文昌鱼 隶属于脊索动物门,头索动物亚门,头索纲,并不是脊椎动物,而是原索动物。文昌鱼是一类终生具有发达脊索而没有脊柱的无头鱼形动物,属于无头类的一种。其皮肤薄而半透明,因外形像小鱼,体侧扁,故而得名。

眼睛的结构虽不完善但十分奇特,想探索出形成这样复杂结构的过程,尽管有事实的支持,我们还必须以理性的思维进行推导。但这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当有人质疑自然选择原理能够如此运用,并得出这么不可思议的结论时,我不会感到奇怪。

眼睛与望远镜的比较

人们总是习惯拿眼睛和望远镜进行比较,因为望远镜是人类靠积累智慧得出的成果,而眼睛也是经过一种相似的过程而逐渐形成的。但是,我怎么能证明这一推论的准确性呢?我怎么能够确定造物主是像人类一样,靠逐渐积累的智慧,完成造物的呢?

如果非要把眼睛和光学仪器进行比较的话,眼睛具有一个充满液体、下面有感光神经的厚层透明组织,这个组织位于一个间隙中,其内部的密度缓慢但不间断地变化着,从而形成一个个密度和厚度各不相同的厚层。与此同时,各层的表面也在缓慢地变化着形状,其间的距离也各不相同。

另外,在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假如每一个细小的变异都能被察觉,并且这种变异的方式或程度能被清楚地记录和保留下来;又或者器官的最好状态出现后,先前的状态才会被完全淘汰,并且这些新的状态,是以上千倍的速度增加着;那么,我才能将这一问题进行充分的论证。

在生物体演化的过程中, 生殖作用是通过增加个体数量,来增加变异的可能性,进而使某些细微结构的变异概率增加,然后自然选择再将这些有利变异逐渐筛选、累积起来。 动物的光学器官要比玻璃器具更加精密,因为其演变过程经历了上万年,并且是万千物种每年都在进行这类演化,才得以成形的。 9jEaUIJDTMwYnpBy/3WllMMbcPKhje81e1/clVqdJ8vCMSPQfpaHDzoLs6zmbG9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