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绪论

关于《物种起源》

“物种起源”曾被我们伟大的哲学家看成极其神秘的问题。1831年,我有幸以博物学者份,搭乘皇家军舰“小猎犬” 旅行。在旅途中,我见到不少令自己震惊的事实,它们都可以为解答物种的起源提供线索。这些事实与生物地理分布、现存物种和古代物种的地质关系息息相关。

5年后,我回到祖国。这时,我脑海中已经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我耐心地收集和思考这些相关事实,也许我能从中发现物种起源的奥秘 。随后,我开始潜心研究,草拟了一些简短的札记。1844年,我将札记扩充为一篇纲要,以表述我认为确实的结论。从那时到现在,我始终致力于研究这一问题。希望广大读者能够谅解我上述翔实的介绍,因为这些可以证明我在书陈述的结论并不是草率得出的。

到了1859年,我的工作即将结束,但是全部完成可能还需要两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由于我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于是在朋友的劝说下 ,我决定先发表这篇摘要。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华莱士先生 在对马来群岛 自然史的研究中,得出了与我的观点基本一致的结论。华莱 士先生曾寄给我一份有关物种起源的文章,委托我转给 查尔斯·莱伊尔 爵士。而莱伊尔爵士又将此文推荐给林奈学会 ,并在该会第三卷会报上 发表。莱伊尔爵士与胡克博士 都了解我目前所从事研究的内容,胡克还曾经读过我1844年所写的纲要。于是,他们两人就建议我从原稿中选取 一些提要,与华莱士先生的优秀文章一同发表。

我现在发表的这个提要,一定有着不完善之处。对于有些观点,我不能给出参考资料与学术权威证明 ,但同时我又期望读者对我的论述能够给予一些信任。虽然对于此问题的研究,我尽量做到严密地思考、讨论,但是仍不可避免地会有错误出现 。另外,我会使用一些事实来例证我所提出的结论,希望这些实例足以证明问题。以后,我一定会把所有实例、参考文献详细地记录发表,因为 没有人比我更能体会这样做的必要性了。我希望在将来的某一著作中能完成这部分内容,因为我确切地意识到,只有充分叙述和比较每一个问题 的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论据,才能获得公平的结论,而这是我在此做不到的。

很遗憾的是,碍于篇幅有限,在此我不能充分地对那些曾帮助过我的博物学者表达感激之情,甚至他们中的一些人与我并不相识。但借此 机会,我一定要对胡克博士深表谢意。这15年来,他凭借着大量的知识储备和优秀的判断能力,尽其所能地在各个方面给予我帮助。

探究物种起源

啄木鸟: 隶属于脊索动物门,鸟纲,形目。脚为对趾型,有利于其攀在树干上。嘴形似凿,利于捕捉树皮下栖居的害虫,如天牛幼虫等。尾巴上的羽毛坚硬而富有弹性,能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啄木鸟是著名的森林益鸟,有“森林医生”的美名。我国常见种类有斑啄木鸟等。

关于物种起源,可以想象,当一个博物学家仔细思考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胚胎关系、地理分布、地质演化以及其他的一些元素时,他肯 定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每一个物种和其变种 都不是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从其他物种遗传下来的。然而,即使对这个结论给出充足的证据,却 仍不能令人信服。除非我能说明这个世界上无数物种是如何发生的变异 ,形成如此让我们震撼的完美结构和相互适应性的。博物学家始终认为,外界条件是导致变异的唯一可能原因,例如气候、食物等,这些我在后面会具体讨论。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个观点可能是正确的。但是,将所有变异都归结于外界条件又是不合理的。如啄木鸟,它的脚、尾、喙、舌等结构都十分适合捕捉树皮下的昆虫。再例如一种植物—— 槲寄生 , 它需要从其他植物体内吸取水和无机盐。槲寄生属于雌雄异花,要借助某些昆虫完成传粉,同时它的种子必须依靠某几种鸟类来传播。若我们只 用外界条件或者习性、植物本身的选择等,来说明这种寄生植物的结构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似乎很难说通。

由此可见,最为重要的是弄清生物变异和相互适应性。在研究考察初期,我发现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为我们搞清这一问题提供了最好 的途径。结果确实没让我失望。虽然在由家养引发变异的相关研究中,有些问题还并不十分明确,但却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最为可靠的线索。 这类研究通常被博物学家们忽略,但是我却敢确信它具有很高的价值。

槲寄生

槲寄生: 隶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檀香目,槲寄生科,是一种半寄生灌木,既需要从寄主植物上吸取水分和无机物,又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分来生存,所以对寄主植物有害。在我国,槲寄生多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地区,茎叶可供药用。

物种间的关系

人类对于周围物种之间的关系存在高度的无知,如果我们能正视这一问题,那么肯定就不会有人奇怪为什么我们至今仍不能解释很多有关 物种和变种起源的问题。有谁能解释为什么某个物种分布广、数量多,而其近缘种 却分布窄、数量少?物种间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决定着现在 所有生物的繁盛,而且我相信它也决定着现存生物未来的变异与盛衰。

生物分类 现代生物学将世界上的所有生物按照界、门、纲、目、科、属、种来分类。下面以非洲狮为例来说明这种生物学分类系统。

非洲狮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

对于地质历史时期的大量物种间的相互关系,我们知道的就更少了。虽然许多问题仍然模糊不清,甚至将来很长一段时间还是无法解答,但经过我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冷静的判断,我能够肯定的是:每一个物种都是单独创造出来的,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之前我也接受这个观点,现在仍然有许多博物学家支持这一观点。但是,我确信物种是在缓慢改变的,那些同属的物种一般都是另一个已经灭绝物种的直系后代,就像某物种的变种都是这物种的后代一样。另外,我还相信,自然选择是决定物种变异的重要的但非唯一的途径。 8Lrqig38d/0w8o2hzNZtQc2KlXkU3ppA5evWHb1mdVCBX2B6x0kNudf1RGyTzJu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