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古代所依据的选择原理及其效果

人类创造了对自己有用的物种

现在让我们简略地讨论一下,家养品种从一个或者几个近缘种中产生出来的步骤。有些变异可归因于外界生活条件的直接和定向作用的影响,有些则要归因于习性。但是,如果有人用这些来解释赛跑马与驾车马、细腰猎犬与嗅血警犬、信鸽与翻飞鸽的差异,就未免太过冒失了。我们的家养品系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家养动植物适应特征常不符合其自身利益,而是适合人类的使用要求和爱好。有时,对人类有用的变异发生得很突然,甚至是一步到位。比如,许多植物学家都认为,具有刺钩的 起绒草 (其刺钩有着任何机械装置所不能及的作用),仅仅是野生川续断草的一个变种,而且这种变异很可能是在幼苗上突然发生的。安康羊和短腿狗的出现,大概也是如此。但当我们将以下几种——驾车马和赛跑马,单峰骆驼和双峰骆驼,适于耕地放牧、适于山地放牧或者毛的用途不相同的不同种类的绵羊,满足人类不同需要的多种狗类,善于争斗的斗鸡与非斗鸡、从不孵卵的卵用鸡 、体形小但姿态优雅的矮鸡,以及无数农艺植物、蔬菜植物、果树植物和花卉植物——进行比较时,我们很容易发现,它们都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目的上对人类有益或者让人赏心悦目。

起绒草:隶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

对于这种情况,我想不能只用变异性来解释,应该还有其他原因。我们无法想象,上述这些品系是一次变异突然形成的,而它们一旦形成就像现在一样完美和有用。是的,我们知道,这些品系的过去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人类的积累选择作用:自然给予了连续变异,而人类向自己有用的方向进行了积累。从这种意义上说,人类创造了对自己有用的品种。

选择积累

这种选择原则的强大力量不是我们臆想出来的。确实有几个优秀的饲养者,在他们一生的时间里,很大程度地改进了 绵羊 和牛的品种。想要充分了解他们所做的事,就必须阅读相关论文,同时还要实际观察这些动物。饲养者喜欢说他们所喂养的动物,其身体构造具有可塑性,甚至可以根据自己需求任意塑造。如果不是因为篇幅的限制,我能引述出权威作者关于这个问题的大量记载。

绵羊

对于农学家们的工作,我想没有人比尤亚特更为了解了,而他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动物鉴定家。尤亚特认为:“人工选择的原理能够让农学家们改变家养动物的性状,而且可以让其完全改变。选择是魔术师的魔法杖,使用它可以随心所欲地将家养动物塑造成任何类型和模式。”

萨默维尔勋爵在讨论到养羊人的成就时,曾说:“他们就像是在墙上用笔画了 一个完美的模型,然后把墙上的羊给变活了。”在撒克逊 ,人们已经认识到人工选择对美利奴羊的重要性,甚至“选择”已经成为某些人的职业。人们将绵羊放在桌子上进行研究,就像鉴定家赏评绘画作品一样。他们每隔3个月举办一次赏评会,连续举行3次,每次都在绵羊身上做好标记,并将其分类,以便最后选出最优良的品种进行繁殖。

撒克逊:古代日耳曼人的部落分支,原居北欧日德兰半岛、丹麦诸岛和德国西北沿海一带。

英国饲养者所获得的成就,可以通过那些价格昂贵且谱系优良的动物来证明。这些优良的品种,曾被出口到世界各地。这些改良,通常不是由品种杂交获得的。几乎所有的优秀饲养者都反对用杂交法来培育新的品种,但不包括密切相似的亚品种偶尔进行杂交,所以这种杂交选择过程将比普通情况更严格。假如选择仅仅为了分离出一些很独特的变种,然后繁育它们,那么选择原理明显不值得我们去研究了。

最为重要的是,那些未受训练的眼睛看不出微小变异(至少我看不出差异),但这些微小的差异经过连续许多代的培育,会朝着一定的方向积累,进而产生巨大的效果。成百上千的人中很难发现一个具有精确眼力和判断力,并能成为卓越饲养家的人。如果有人具备这样的天赋,仍然需要他潜心研究,并坚持多年,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去从事这项工作,这样他才会取得成功。如果这个人不具备我们所说的天赋,那么他必然会失败。很多人都不相信,想要成为一个成功的养鸽者,一定要具备天赋和多年经验才可以。

园艺家也遵循相同的原理,不过与动物相比,往往植物的变异有更多的突变性。没有人会认为,我们所精选出来的生物,是原始祖先仅经过一次变异而产生的。在有些情况下,我们有记录可以证明,比如普通 醋栗 个头的大小是慢慢增加的。

醋栗:隶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蔷薇目,醋栗科,为落叶灌木,株丛矮小,新梢上布满锐利的刺。其果实成熟后为红色或暗紫红色,成短果枝群或花束状果枝。

如果将现在的花与20年前或30年前所画的花进行比较,我们一定会惊讶地发现花卉栽培者对花的改进。。当植物的品种被很好地稳定下来后,种子培育者只需巡视苗床 ,及时清除那些不符合标准的植株,而并不是去选取那些最好的植株。其实在动物繁育过程中,也采用了相同的选择方法。无论是谁,都不会用最劣等的动物去繁殖,否则就太离谱了。

苗床:用于培育植物秧苗的小块土地。

还有另一种方法可以观察植物选择的积累效果:

在花园中,比较不同变种的花所表现出的多样性; 在菜园中,比较不同变种的叶、 荚 、 块茎 或任何其他有价值的部分,是否呈现花所表现出的多样性;

在果园中,比较果实相同的物种间的叶和花表现出的多样性。

三色堇隶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堇菜目,堇菜科,多年生草本。该种植物原产于欧洲,是久经栽培的庭院花草,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三色堇的花对于了解在虫媒传粉过程中,花与昆虫的辩证关系是一种极好的材料。

不同种类甘蓝的叶差异很大,而它的花却如此相似;三色堇的花是如此不同,但叶却是如此相似;果实的大小、颜色、性状、茸毛各不相同的各类醋栗,它们的花却只表现出微小的差别。我并不是说,某些方面区 别很大的变种,在其他方面就毫无差别了。经过慎重观察之后,我才敢说这种情况是绝无仅有的,我们决不能忽视相关变异法则的重要性,因为它可以保证某些变异的发生。不过,根据一般法则,对叶、花以及果实的微小变异进行连续选择,就会繁育出在这些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的品种,这点是毫无疑问的。

有意识的人工选择

选择原理付诸有计划的实践,基本上也就75年的时间。也许会有很多人对这一原理表示不赞成。最近几年,人们比之前更加注重人工选择这个问题了,发表了很多相关论文。这类论文发表得非常频繁,其内容又都很重要。但是,如果说这个原理是近代的发现,那未免与事实不符。

人类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意识到选择原理的重要性了,我可以引用许多古代经典著作中的例子来证明。英国在未开化时期,已经开始精选动物品种,并且明令禁止物种输出。同一时期,英国法令还规定,若马的体格大小没有达到标准,就会面临被消灭的命运,就像我们之前讲的园艺者去除不合标准的植株一样。

我也曾看过一部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齐民要术》 ),其上清楚地记录了选择原理。古代罗马人也已经拟定出了非常明确的选择规则。据《创世记》记载,早在那个时代,人们就已经能对动物颜色进行选择了。现代人有时会把家养狗和野生狗进行杂交,用以对狗的品种进行改良。普林尼所著的书也记录了古代未开化的人会使用同样的方法。生活在非洲南部的未开化的人,据圈养牛的不同颜色来进行配种;有些因纽特人 对他们饲养的拉车狗也是这样的。

利文斯顿说,虽然非洲内陆的黑人没有与欧洲人接触过,但他们也极为重视家养品种。这些事实即使不能表明古代已经实行真正的人工选择,但肯定能表明在古代,人们已经密切关注家养动物的繁育问题。生物好品质与坏品质的遗传是这样明显,如果还只饲养而不注意选择,那才是一件令人奇怪的事。所以,即便是现在文化最落后的未开化人,也同样注意到利用人工选择这一点了。 5sI1UFQFWJuKCPwpw1ijx3lagDfI0BVx3yi5OIw8EN1C0Ztved3KBf6KdIJNLdl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